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潜能视角 | 教育赋能,从教室文化改革开始

教室文化

Teaching With

Vitality

不要把孩子入学前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关在教室的门外。

——苏霍姆林斯基

在教育环境飞速发展的当下,诸如校本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文化概念早已成为了各种教育模式或理念中的常客,然而,作为师生们每天接触时间最久的教室文化,却鲜有人提及。

或许是太过习以为常,人们对教室的认知,通常不外乎排列整齐的黑板、讲台、课桌、名人展板等物件,如今可能还会加上电脑或储物柜。

这种大同小异的模板化教室设计也许保证了空间外在的秩序性和美观性,但它却难以从根本上承载起学生个体和集体在创造力、探索力、沟通力等多个方面的成长需求,亦无法对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提升和工作状态调整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

什么是教室文化

Classroom Culture

教室,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由桌椅、讲台和黑板构成的物质空间,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在师生互动行为下诞生的信息空间,具备生活性、社会性和生态性等诸多环境特征。

作为一种对学生发展持续产生影响的环境力量,教室空间通常会以潜在式、静态式的呈现方式,展现出校本文化、课程文化或教师理念对该班级学生成长的教育诠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种教室空间,就存在着一种相应的教育方式,就会孕育出一种特定的教室文化。

然而,从过去的教育发展历程一路看来,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人们在学校的资源配置、人才标准、教学理论、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探索,但唯独对于最基础的教室空间的改革却一直处于忽视的状态,除了局部设备或是装饰品的增加,一排排整齐的桌椅与前方讲台相对应的格局仍然是现在的教室设计主流。

正如前文所说,一种教室空间,就存在一种教育方式,就会孕育一种教室文化。为了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真正地在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在进行教师空间设计的时候,自然也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对于教室空间的变革,正是我们突破传统教育视角一种绝佳途径,它能够从环境基础的层面实际影响到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对教育模式的多向选择。

教室文化的赋能价值

Cultural Values

教室文化是在学习生涯中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文化场域,因此,它一定要是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要的文化,它将会在学生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公民性发展、社会性发展、艺术性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同时,教室也是教师们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室文化的赋能价值在影响着学生群体的时候,同样也在影响着教师群体,它亦是教师们实现自我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01

 认知赋能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间的体验就是教育的体验,所以,教室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设计,它也应当是一种课程,一种教材,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物质场域。而在这样的场域中孕育出的教室文化,自然也会映射出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和思维过程特征,并反向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推动支持。

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的实物总体,教室文化实际上是一座连接学生、教室、课本与外部环境界的桥梁。它以可视化的规则和布置,直接地构建了一处专属于每个班级的静态文化场域,并为身处于其中的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发展路径,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认知世界,同时也让教师更透彻地认知学生。

02

 情感赋能 

不论是社会情感,还是基础情感,只要是有人存在的地方,情感的起伏就会在环境文化中激荡起波纹。教学作为一种情感实践,蕴含着师生双方面的情感融入,因而,课堂文化也是一种情感文化,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群体的职业幸福,同时也影响着受教育对象——学生群体的情感体验和生命塑造及教育价值的实现。

蒙台梭利说过,让学生对环境有吸收性,就是环境要进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教室文化对于学生们的成长而言,是具有明显情感赋能作用的,轻松、舒适的情感氛围有助于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状况;而这一点也适用于教师群体,良好的情感环境能促进教师们更加自主自发地融入进教学实践中,从而避免在职业规则束缚下的长期浅层扮演所带来的职业倦怠。

03

 理念赋能 

教室文化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无论是蕴含其中的课程文化、地方文化,亦或是道德精神文化,其实际进行呈现的,最终都是物化后的形态载体。

在教师们的理念教学实践中,这种物化载体将会透过对环境的塑造作用,直接影响到他们认识和解决教育问题的方式、深度和成效,这其中包含了师生之间的日常交往、新理念的实施和育人经验的积累和教育思维的发展等方方面面。

而通过对教室空间的改革,我们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们的教育生命和潜能,把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环境组件的一部分,使其在教室文化生态的这一整体中,打磨出最适化的全新姿态。

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们对自身教育理念作出实时化、常态化的动态更新,更能够帮助他们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转换为易于落地的教育技术,从而在实践中实现教育效率的极大化发展。

▽不同的座位布局

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

多路径改革教室文化生态

Build Path

由于每一间教室的文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操作时,我们通常很难以完全相同的模板去对比它们之间的优劣。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切实地推进教室文化改革呢?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三个侧重点出发,来讨论应如何对教室文化生态采取合适的改革措施,分别是年龄路径、文化路径和理念路径

年龄路径

虽然现在兴起了许多混龄学习的教育模式,但年龄仍然是衡量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标准,在教室文化的构建中也同样如此。在蒙特梭利学校中,教育者们就在幼儿教室的构建中,采用了NIDO、IC、CASA的划分标准,对低龄儿童的成长环境设计作出了严密的区分。

由此可见,不同形式、不同偏向的教室布置,会对不同年龄阶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产生完全不同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在白色背景色中

穿插大量色系相近的物件作为视觉缓冲

例如,在教室空间的色彩选择方面,许多教室要么保持着传统的大面积白色设计,要么增加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局部装饰,而这些实际上都会对学生们的注意力造成负担。

我们可以尝试将教室的整体色彩限制在三种颜色以内,如统一使用红、黄、绿等高饱和度色彩,或是灰白、木纹等低饱和度色彩,而其家具和教用品则都选用这些颜色的变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限制空间中的“视觉噪音”,从而积极调动起各年龄阶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

▽松散的桌椅和绿植布置

可有效调整师生的学习状态

文化路径

从关系上说,教室文化是在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的,它既是学校文化的公共组织部件,又是对学校文化多样性的个体反映。其中,学校文化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年级、班级等区域之间的相互连通,而其多样性则就体现在各自教室的文化构建之中了。

因此,我们在推动教室文化生态改革时,一方面需要注意与学校文化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也应在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策略、手段等方面,去追求多样性的自主拓展,使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种延伸和深化,由学校领导、师生创造,并最终反馈于学校和师生的共同进步。

▽不同呈现形式的木纹设计

充分展现木工教学的课程文化背景

理念路径

正如文中所强调的,教室文化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但它的最终落地则离不开教师的实际执行,这其中所呈现出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构建,都是需要通过班主任、学科教师来进行实现的。

因此,作为实际落地的执行人,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知识进行持续性的探索、学习和修正,不论是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等发展需求的清晰认知,亦或是对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实践方式的推陈出新,这些都是推动教室文化完善的重要路径依据。试想,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现方式,那么他们如何能够去建构正确的教室文化呢?

▽增加学生在教室内的表达机会

利于教师通过学生传达出的信息

推进自我教育认知的更新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细节】学校的“20个细节”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范文
建构人本立场的校园文化
【班级管理】从“教室日志”到“班级日记” | 生本理念下的德育突围
江苏教育报 第564期 A4版:关于理想课堂的思考(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