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当代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绘画

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生于德国Dresden,尽管自诩为德国的波普艺术家,但是格哈德·里希特和他的朋友对商业文化的认识与他们在美国与英国的同行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风格等等,格哈德·里希特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时地将惊奇带给这个既丰富又单调的艺术世界。



在里希特“照片绘画”的画作中,还经常是曝光过度、对焦不准、模模糊糊的,而这种模糊却往往带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他并非想在油画中精确展现照片原本的面貌,而是以模糊的图像,在作品中产生某种特性。在他1994年所画的《读报女孩(804)》(1994年)中,乍看画面清晰如同照片,但细看之下,人物的头发、报纸和背景物体,都有虚幻的神秘感。像这样的读报主题他还画过多幅,只是从正侧面转换为背侧面,画中的人与物都模糊不清,到了抽象化的地步。这种模糊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虚,而是照片焦距没对准之感。然而这样的摄影作品被画成油画后,却变得非常打动人。这种打动人的力量不仅来自于绘画的技巧,也来自于画家对于素材的选择。从而使观赏者在这些“模糊”的作品前会产生一种时光流逝人生如梦的疏离感。



里希特对“平庸”的快照,比对“艺术性”的照片更感兴趣。因为他认为,“艺术性”照片追求的所谓和谐和结构上的效果,在内容上感到贫乏;相反,在平庸的家庭照上却实实在在地洋溢着生命力。1995年他创作的《S.与孩子》系列作品,如同随意按下的快门,显示出私秘性的自然状态,由于色彩的柔和、形体的模糊,充分表现出艺术家天真的本性和内心的敏感度。



里希特还是一位变化多端的艺术家,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开始把抽象绘画和照片绘画同时进行创作,平行展开的是另一个抽象世界。这些看上去与他的其他创作格格不入,但又与同期进行的画面不易解读,与唯美温柔的照片绘画比较,显得不相经度。里希特就是这样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反复转换,以示他对抽象和具象艺术划分的质疑。



无论是轮廓不明的速拍式家庭照片绘画,还是尖锐而具有飞速流动感的抽象绘画,都可以隐约地感到艺术家更多地依赖于内心直觉,表现出的绘画特征既精确细致又与之保持距离的风格。1997年格哈德·里希特获威尼斯双年展大奖,当时组委会给他的评语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理性的艺术家,其作品将给20世纪留下永远的印象。”这位冷静沉稳自我反省式的油画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言与盛气凌人的魅力,只有一如既往天天如此的绘画实践,“我相信绘画”。作为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至今还以他多变、多产的作品影响着世界艺坛。





















彰扬学术 解惑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世界在画面流动起来—格哈德·里希特
里希特作画过程,准备好“开眼”
他是在世最贵艺术家,却经常说:“我无知,我无能,我一无所有。”
人物丨频创在世艺术家价格巅峰/里希特
果然是油画大师,里希特画的油画,凭什么拍卖16.5亿!
曾经,有一半中国艺术家都在学他:格哈德·里希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