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沚斋书法之“古雅清刚”及其启示
userphoto

2022.08.14 广东

关注

“书法小道、壮夫不为”的千年古训,一直局限了“书可宏道”的正气上扬。这只是从技、法层面将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一个遮盖。而“玩物丧志”的消极无奈,在现代应易为“玩物养志”,以彰显传统文化之当代意义。这是我对重新认知沚斋书法的一个感悟。

有幸拜识沚斋陈永正先生,缘于书法,缘于我从事多年的书画编辑生涯。自1992年约请先生选编并以简体横排书写《现代情诗》在岭南社出版之后,陆续又请先生手书出版过《新编八体千字文  ·  行书》《陈永正手录诗文选》(现代名家小字系列)。因得相从问学,于书史书识沾溉至今。我在编书中随时向先生请教古诗文字的释文正误、标点断句、编辑体例的图书,就更加多不胜数了。其中有先生任广东省书协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时,主持为前辈老书法家出版专集的“晚霞工程”之《李曲斋行草书札》《朱庸斋书法集》《区潜云书法集》《莫仲予章草集》,以及《何绍甲自书诗联》《容庚法书》等专集;有从《岭南书艺》期刊改版为新的《书艺》丛书多卷,皆为书坛开风气之善举;更有先后获全国美术图书金奖、银奖的大型画册《百年雄才》《康有为手迹》等。数十年交往,沚师学问恵我良多,沚师融汇贯通的书法更启我良多。

叶燿才画   沚斋夫子八十造像

初识沚斋书法,是从1991年版《南雅》诗集中之沚斋小字自书诗词部分,先生是该集广东七位前辈诗人中最年轻一位。先生年及五十,字势奇古远俗,在毫厘之间行笔中实、疾涩灵动,是运碑入帖后以形质生意趣而自成一家者。我所以看重的,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书法,而是从古代经典作品的传承中运化出自己的“字法”,呈现出特有的精气神釆,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先生书法的“古雅清刚”之评,则初见于2003年出版的陈永正书法集。

自谦为“一流的诗人,二流的书家,三流的学者” 的沚斋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一种最纯粹的心灵艺术。只有高雅的艺术,才能净化被世俗污染的灵魂。”然而,书法的纯粹、高雅,存乎其人。净化世俗的污染,需要几十年乃至一生的学问与人格之修炼。

陈永正书法 1967年

沚斋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四岁开始习字,其父明德公在诗画文词的浓厚氛围中言传身教。幼承家学之外,得岭南名宿李天马、朱庸斋先生的指授,书、诗并举,打下良好基础。又有幸在中山大学容庚、商承祚二老门下从事古文字研究,后专注于岭南文献及诗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可谓是深具传统文化素养而著作等身的一代学人。先生博学之馀,又将诗文史哲融于书法,以至诸体俱擅,尤精于小字。至五十岁后,逐渐形成一种“古雅清刚”的风格。

陈永正书法 1960年代

这种独特的风格,与沚斋编著的《岭南书法史》《岭南文学史》《诗注要义》《岭南诗歌研究》《全粤诗》《沚斋清平乐词册》《沚斋丛稿》等数十种专著一同,作为岭南书坛、岭南地域文化的重要学术成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当代的传统学者书家高华的精神世界。借傅静庵先生评谓:“沚斋词其命意敷辞,往往非古人之所有,而又为今人之所无。”王蛰堪先生评曰:“读沚斋词,每觉其出语芳菲流美,而意皆己出不袭前人,蕴藉深沉,隽雅浑融。”这一以古为新的个案,在具有开放、包含、实干、敢为天下先的近现代岭南文化传统中出现,似乎并非偶然。

陈永正书法 2013年

“古雅”,高古清雅的韵致,作为一种书卷气息,凝聚着中国书法三千年的传统底蕴,自古文人书法均以此为尚。由此求变出新,是无数书家的美梦。求变者的学识、修养、性情,又决定了书品的高下。汉代钟繇的古雅幽深,道合神明;晋王羲之的闲雅风规,不激不厉;王献之的妍雅遒丽;赵子昂的温润闲雅;王宠的朴拙简远;董其昌的姿致古澹;文徵明的清丽俊逸;刘墉的厚润活脱,不一而足。验之书史,实用性高的小楷书法,是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写得一手好字并不足为奇,但写出风格自成一家者则代不数人。能从二王一路的“妍媚遒美”风格中别辟奚径者就更少。能“清刚”者,尤其是小字,殊不易见。

陈永正书法 1972年

“清”,又有清新、清幽、清逸、清奇等意,亦属书卷气一类。

唯“刚”字,具有气节、风骨、人格之意。明清以来,岭南文化人自有一种雄直、阳刚的气质,体现于诗词、书法,有别于岭北江南及中原地区。唐张怀瓘论书,“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则将实用美观的书法情调,从世俗审美的视觉娱悦,提高到人格修炼的层面。这种以“风神骨气”为尚的高标,使中国书法具备了终极意义之人文情怀。由书艺推及诗画、文史、美学,以至于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淬炼,都具备了更为高远的普世价值的意义。荆浩有言,“生死刚正谓之骨”,现代潘天寿又有“强其骨”“宠为下”之画语。古今名家语气的斩截方正,似乎都不仅是单纯的论艺,而是进一步以人格风骨塑造强化之,令人心神向往。这种高于视觉审美的士人情怀,一直维系着中国文化精神逾千年而屹立于世。然而,却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中睽违已久。以至偶有提及亦多是流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能臻此而有成者就更少。今见沚斋书法得之。

陈永正书法 1974年

释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然而,沚斋书法的“古雅清刚”,既是心性学养“通微应变”的自然形成,亦从客观上挑战千年承袭的妍美书风而出。尽管个性强烈识别度极高,却与“甘而易入”的“耀俗之书”迥异。初时乃至较长时期内并不易为大众所接受认同。除了要经受长期探索中的寂寞与误解,只是有少数的识者知音,这就是追求“诗至无人爱处工”的必然代价。书者对学术理想的持守,惟有“放眼不顾旁人嗤”(宋湘语)。此时,师友理解支持所营造的氛围就非常重要。

陈永正书法 2022年

沚斋二十岁从朱庸斋先生学词于分春馆,朱师以其诗词俱浅滑,特拈出“重、拙、大、深”四字,以为圭臬(引自陈永正年表 )。后曾与区潜云谈到朱师强调词之用笔,注意“流”与“留”二字,区师认为书法上用笔亦当如是。

年逾八旬之后,沚斋在纪念区潜云草书艺术而作的《交谊琐忆》一文中,顺带谈到早年学书往事,颇有意思,兹摘录数则:“我的书法,今天能有一些成就,得感激三位先生,一是李天马,二是佟绍弼,三是区师(潜云)。李先生引我走上正路,佟先生指出要求变求新,区师则不断地批评,指出不足之处。六十年代初,我学欧体,他说:“字字僵硬。”写《十七帖》《圣教序》,他说:“王羲之脚汗气。”写文徵明,他说:“纤弱。”我临《礼器碑》,他说:“伏手伏脚。”我临钟繇,他说:“字如算子。”六、七十年代间,我转学北碑,区师更严加痛斥,说我中了“包、康二蠢”之毒,去学工匠的“恶书”。七十年代后期,我摹写金文,区师说:“美术字。”我曾一段时间专攻汉隶和北碑,区师说:“你写《礼器》《华山》,不如写《褒斜道》《杨淮表》,你写《嵩高灵庙》《爨龙颜》,不如写《泰山金刚经》《瘗鹤铭》。”“区师对我的书法,数十年间,没说过一句好话。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直到六十岁左右,书法才基本定型,稍具个人面目。”这里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陈永正先生的早年学书情景,以及接受过一些极偏激又难得的诤言。岭南人风气之雄直,于此可以概见。

陈永正书法 1995年

再看看先生中年以后的感言,“作书难之极矣,知书尤难,把笔心颤,谁知余心,此时凄楚。”“作行草无石气则格不古。”这两句录自先生1995年的两件书法。“知书尤难”四字,道尽古今学人多少甘苦!而对“石气”的理解,或源自先生取法汉魏碑版时对“古质而今妍”的反思:一是将金石趣味融入书体使小字见大字气象,一是悬肘运臂运腰以写大字之法,使早年的小字笔底益增雄厚之气。又受康有为、伊秉绶影响,将唐楷横画的左低右高易为平中右低。这种种主动的“变法”,最终浑成于先生后来的所有字体:大字、小字,楷、行、草、简帛书、章草、隶书、篆书等。

沚斋先生早年书法,有截然相反的两种风貌,先后写于1960至1970年代。一类是保存至今的几册小字诗稿,受唐楷法度影响,字形横画左低右高,严谨而富有笔意,从中透露出沚斋早年书法的学者底色。

陈永正书法 约2000年

另一类,是大字行草,具有狂野不羁的个性化追求,是与其学者书风相去甚远,甚至完全截然相反的另一种风格,约写于1970年代。借行草字形以加强单字的聚散疏密节奏,随笔意所之形成笔势,以打破习见的章法程式,注重涨墨运用,使“淡墨见笔”呈现书写时鲜活笔趣。此时,正是沚斋与区潜云等青年书友醉心于汉魏摩崖以及王铎、彭睿壦的草书,并受到日本现代书法影响的探索时期。沚斋又讲起,其早年学诗学书,都曾出现极不安份而叛逆求变的一面,或可说其骨子里面就有如此基因。以至每为前辈斥责、同们师兄目为异端而不顾。这又是最终形成其书风的一个重要因素,构成了先生早年变法的一个少为人知的形象。

陈永正书法 2020年

现在看来,沚斋的小字,于褚遂良、张即之取其笔法,于王宠、弘一味其朴拙,最终融入了汉简、章草笔意,将古来小字抒情的长画撇捺,凝炼为短促的点、顿,加强其提按的节奏,在毫厘之间藴含刀刻的笔意,“拙而愈巧,刚而能柔”(陈白沙语),亦楷亦行,简约而不简单。可谓惜墨如金!

陈永正书法 1995年

书识,是构成沚斋书学成就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先尚法,后尚意,以字形笔法为根基,骨法即立,再求天然之趣。尚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见识”和“眼力”,要能辨别“雅俗”。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法帖,经过长期的临习最后形成个人的风格。风格能否独特,能否迥异于古人,取决于卓越的见识与专一的心志。“雅俗”之辨,是中国书法必须坚守的玉律,亦是书法的底线与形象!正是这个形象,使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林中特立独行!

书之雅韵,要在忌俗、去俗。陈永正先生1998年在《中国书学史上的雅俗论》一文中,曾深入辨释过“雅”的源流正变,更对古代已出现的俗书作出详细梳理。受此启发,笔者以为,古人对“俗书”的批评往往一语中的,尤其是针对大名家如王、颜、苏、赵书法的苛责以见风标。常见的“俗书”有多种,欠缺法度而溺于流行的时俗;粗鄙狂怪的江湖书法的恶俗;还有力学之士拘于成法之执俗;求雅返俗之熟俗;趋时应世之媚俗,均为“俗笔”。

陈永正书法 2020年

对于文人书法而言,自足于学养的随意之书,只是达到书法雅化的底线,一味满足于将底线当成高端,正是千年书法多为重复再现古人,难以进取的一种习惯性思维。现代人宜提倡的是“逸笔而不草草”的观念,以有效遏止玩世混世之时弊。这亦是史上传世大家心法之机微,此乃真正有价值的“书识”(未知沚斋以为然否)。对于着意求新的现代书法而言,任何以偏离、放弃“书法本体的极致化追求”为代价,去进行所谓新观念的学术探索,于书法而言,不过是舍本逐末的自残、闹剧,无疑是“易雕宫于穴处”的时俗之一。究其实,在观念、技巧、学术背后,不能“去俗”,亦是“风骨”问题。

陈永正书法 约1978年

小楷作为书法艺术,是一个不断融合多种意趣的动态流变过程。钟繇以隶形草意初成之楷,后有《魏张黑女志》、宋克《七姬志》承之;二王的遒丽中和之美,至钟绍京《灵飞经》为造极;自近代康有为以碑学的雄肆壮美振起书坛,学者书家之取法更趋多元。由汉魏书风中创变的王羲之书法,有“力屈万夫,韵高千古”之誉,作为小字本身并不弱(时人若作为大字范本,则宜参以碑版,这是后话)。前说区师所谓的“王羲之脚汗气”(借苏轼语),是指不善学王书者,只识其形、技者,易沦为流俗。善学者遁王书往上走,则是参以学问人格修炼的“气骨浑然”!优美之雅韵又兼以壮美之气质,自此,小字,从优美至壮美,而至“清刚”,秋毫之变,历经千年,岂可以“逰戏”视之?是知“作书难之极矣!”

陈永正书法 2021年

近日拜访沚斋,先生赠我两件新作,一件大字条幅录《艺概》语,“笔有用完有用破,屈玉垂金、古槎怪石,于此别矣。”另一幅是小字自书诗笺,“缘何目瞀转心清,累汝三思写未成。差幸霜豪犹可擢,从头錯起数平生。吾降八十,燿才先生为造像庆生,数易其稿戏赠。”此件缘于我为沚斋夫子八十而画的漫象,数易其稿后并题联语:“诗中得岁,酒影柳丝添白发;岭表分春,朝来新暖上朱颜。”得沚斋欣然首肯。高兴之馀,先生展示大批新作,既有二三米高的大字对联,气雄力厚逾于往昔;又有十多米长的大字诗词手卷,笔气贯注始终而无懈笔。沚师言,过去书大字每过于经心,用力而拘紧,近来写字日渐放松,游戏其间不计工拙,可谓快然自足,欣于所遇。

沚斋先生不仅新著频频面世,日常书写又兴致盎然,如数万字的十丈长卷巨制《如来本願功德经》,小字手卷欧阳修《六一翁序文三篇》《自书诗词手卷》等,诗笺、册页、题跋,或因寄所讬,诗联墨趣,以之兴怀,俯仰之间,趣舍万殊。

一日茶叙,先生不同意称其“著作等身”之说,以为“述”与“作”不可混淆。虽然一生著书数十种文章过百,均为著述他人之作,或不妨以述者自命。严格地说,自己真正的著作仅有一册《诗注要义》,是名符其实者,是真正的懂写诗写好诗之诗人所著示人注释之作,先生一生诗学以此存之,学界所仅见。该书一纸风行再三重版。此亦可见,“古雅清刚”,实在是凝聚着先生一生深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与散淡的情怀。

——2020年8月于广州

陈永正书法 2001年


撰文/叶燿才

图片/叶燿才

责编/罗亨楷

审核/张演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愿百花齐放的书法走进千家万户
启功书法《论书绝句百首》「极品珍藏」启功写小字比大字好看
苏东坡说:书法有四难。难在哪?
大字怕掛,小字怕单一一书法写的好不好,用这一方法试试就知道了。
崔寒柏 《谈书法》(上)
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精选23幅行书欣赏,书友:德艺双馨好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