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年轻时要多赚钱? 这才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一>


我有一个同学,大学期间是个才华洋溢的人。当年我和他在宿舍楼的电视机房,就着啤酒,指点江山,畅谈梦想,何其快哉。


曾经我以为他会走上从文(他是中文系专业,对文学、影视往往有较为深刻的见解),或者从商(大学时跟我在同一个创业实验室)的道路,可谁也想不到,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居然去了考公务员。


以他的才华,结果并不让人意外,他毫无悬念地以非常高分的成绩考上了,在走马上任之前,他还特意飞到广州和我们几个朋友见了一面。


当年,他意气风发,放眼世界,皆是可以大展拳脚之处。


对于他的这个选择,其实我并不看好,我的爷爷、父亲、叔叔、婶婶都是在体制内工作了一辈子的人,我深知这个地方对于没有政治才华,尤其是没有政治资源的人来说,竞争究竟是多么地不公平,对于思维的禁锢又是多么地严重,所以我自己在大学毕业那年,在班里是少有的连公务员考试都不报名的人。


对于他,我当时还存有一点幻想:以他的才华,在清闲的工作之余假如写写文章的话,说不定在未来能够成为某个起点文学大神呢?


然而十年过去,现实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那个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才华青年;那个曾经心怀梦想,胸有丘壑的有志青年。


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面前,沉沦了。


日常的工作,要么是给领导的发言准备PPT,要么就是在评选年度十大好人好事的时候,杜撰出几件,然后把好朋友的名字胡乱改一改冠上去。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毕竟平凡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假如不是后来发生的婚姻问题,或许他会沿着这条路线走一辈子,即使偶尔回想起往年的时光,除了怀念,也只会淡然一笑。


笑自己年少太轻狂,笑自己弱冠多梦想。


但他毕竟曾经是一个那么有才华的人,我一直认为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对自己天赋的极度不负责任。


所以对于他离婚的这件事情,我是持正面态度的,说不定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契机呢?


因此,我还特意帮他做了一次职业能力测评。



1项120

4项100

6项90

2项80


这已经是我见过最好的天赋之一了。(另外一个是门徒俱乐部的杨娜)


可是,当他把今时今日的境况归结为“就是因为我没钱”的时候,当他一面嚷嚷着“我要重振事业”但又对自己过往十年的沉沦时光自怨自艾的时候,当他一边中年危机焦虑症发作一边又担心自己没有市场竞争力不敢跨出那一步的时候,


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我甚至感觉他这辈子就这样了,一手好牌打到烂。


钱没错是很重要,但对于我们来说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而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不是因为你没钱,而是因为你的不思进取但又不甘平凡。


<二>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标题是:《为什么年轻时要多赚钱?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讲真,如果这篇文章的受众是那些觉得钱多钱少无所谓,钱有钱没也无所谓,每次一被上司骂就辞职,每次一遇到困难就逃避的年轻人,那是挺好的。


至少可以扭转一下他们的金钱观,不要觉得有钱是一天,没钱也是一天。


可以,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篇全文都是故事的文章,就只能说是温热的鸡汤了。


原因很简单:钱很重要,可是获取金钱的能力更重要。


这个时候你会问:假如我有钱,难道不也意味着我有赚钱的能力吗?


确实不一定。


譬如有可能我十年前在深圳买了房子,今天卖掉,身家瞬间几千万。

譬如有可能我在创业初期刚好碰上了某个大客户,成就了我的第一桶金。

譬如有可能只是因为我的年资比较长,其他同事离职之后,把客户资源都留给了我。

譬如有可能只是因为我赶上了某个风口,譬如跨境电商,譬如指尖陀螺,躺着就把钱给挣了。


如上这些情况,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1)成功多数因为外部因素;

2)往往并不能够进行复制。


这就意味着,即使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能够再一次抓住吗?


所以,先有赚钱的能力再有钱,而不是有了钱就意味着有赚钱的能力。


因此许多公司老板在破产之后,会瞬间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然后被迫去开出租车,往往都是因为职业路的战略目标与规划出现了问题。


上过我MBA课的同学都知道,战略目标可以简单分解成为:业绩目标、能力目标和社会贡献目标。


所谓业绩目标,在职场的角度,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金钱收入。

所谓能力目标,指的则是为了在未来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为了推动自己向更高的层次攀登,从而必须从现在起积累的能力。譬如为了能够在三年后升任CEO,我今年需要培养管理管理能力,明年需要学习战略规划能力,后年必须具备财务分析能力等,这些都是能力目标。


至于社会贡献目标就不说了,和咱们今天没关系。


对于那些过份追求业绩目标,而忽视了能力目标的人,这种不平衡在顺境的时候可能不会出现问题,可一旦外部环境变差,瞬间就会发现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办法驾驭得了逆流中的大船。


就例如之前我们在门徒俱乐部里讨论过的:


假如你作为老板离开了现在的公司,

假如你作为业务离开了当前的平台,

你,还能东山再起吗?

你,还能复制成功吗?


所以对于职场前十年的人,我不是说钱不重要,而是说,千万不要只为了业绩目标,而忽略了在当前阶段更为重要的能力目标。


<三>


然而追求业绩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平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职场初期(例如前十年),对于绝大多数岗位,绝大多数人来说,要满足职场需求其实并不需要多大的创造力,更关键的其实是执行力,又或者说熟练度。


譬如,我相信大多数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你们的工作,甚至你们每天说的话,都是重复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给客户打电话,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


What's your target price.

When you would need the producuts.

No we can not do that.


甚至我还有一位曾经的同事说,他已经几年没学过什么新词汇了,因为根本用不着。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卖油翁“熟能生巧”的故事。


然而,我们日常工作中的许多“重复”并不会带来“巧”,譬如一个做了半辈子箱单发票的人,不见得就能够成为发票界的大神。


这就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下,当我的能力已经足够满足岗位日常需求的时候,我就进入了舒适区,而不会想着如何压缩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也就是说,我的思维已经僵硬了,我的能力也被冻结了。


这种情况,在大公司很常见,在体制内更为普遍。


但是,在本公司的本岗位够用的技能或者能力,一旦换了个环境,还一样继续够用吗?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又或者意识到了,于是根本就不敢换工作。


从这个角度出发,重复的工作本身其实并不能提升你的能力,思考才可以。


最后,大多数人的CPU都是单核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我在打工的时候,有一个客户问我,能不能在业余时间,帮他做一些sourcing的工作,付费。


我当时居然拒绝了,理由是:工作太忙了,没时间啊。


同样道理,有多少人下了班之后,是连书都不想看的?


真的是因为没有时间吗?


我觉得未必,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许多人即使下了班,都依然没有办法从忙碌的工作状态中切换出来。


此时就算你摊在沙发上,其实也不是一种真正的休息。


所以身体疲惫是一回事,精神疲惫才是最要命的,它会影响我们下班后对于能力提升至关紧要的6小时。


综合如上,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命中注定只会是普通人的原因。


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中年危机的来临,却又无力改变。


<四>


假如我们不想到了45岁时不得不去感受无力回天的绝望,那么我们今天就必须做点什么了。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不是吗?


2017年8月,本叔曾经在门徒俱乐部的线下活动时,提出了1 1 1的概念。时隔5个月,我们再次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化讨论之后,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业设计框架。



第一个1是主业,也就是我们用于谋生的手段,一般最好是我们擅长的事情。

第二个1是副业,但不一定指我们在公司之外的兼职,公司之内的“非本职工作”也可以。

第三个1是兴趣,指的是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沉浸和研究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能让我感到快乐。


但是在讨论这三个1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阶段。


第一个阶段:职业成长期,我的建议是1 0.5 0.5。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找自己。


找到自己的擅长,找到自己的喜爱,发现自己的职业方向与路径,明确自己的战略与使命...etc,这个阶段,保守估计需要5-10年的时间。


怎么找?


靠的就是后面的两个1,不停地尝试新鲜的事情,即使某些工作并非我的本职,我先做了又何妨?


譬如我曾经有一位上司,是我见过最有销售天赋的人之一。然而他刚毕业时是在技术部上班的,然后被缺人到红眼的销售部抓了壮丁:“你是想改变世界,还是想每天在电脑前画图纸?”


假如他当时选择了不,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个销售天才。


前段时间在门徒俱乐部有过一次关于“跨领域应用能力”的讨论,有同学说自己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因此在考虑跳槽的时候,要么不敢跳出自己的本专业(例如销售,采购,营销等),要么不敢跳出自己的本行业(例如家电,3C,LED等)。


归根到底,缺乏跨领域应用能力的本质原因,我认为在于第二个1的缺失。


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假如你每天上下班,都走着同样的一条路,搭着同样的一班公交车,在同一个站上下车,甚至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就不可能知道是否有另外一条路线也可以通往目的地,而且交通更顺畅,时间更短,沿路的风景更好玩,公交司机更有趣。


所以,我号称外贸界最斜杠的CEO,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是因为不管是销售,采购,营销,运营,管理,创业等专业,还是家电,照明,新媒体等行业,我全部都有涉猎过,而且还不是浅尝即止的那种涉猎。做的多,想的多,自然能够提炼出适用于多个领域的底层逻辑,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方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业成长期这个阶段我们的首要精力依然还是得放在第一个1上面,因为这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前提。


所以,第一个1,必须是我们在当前阶段最擅长的事情。


譬如我其实并不喜欢外贸,并不喜欢做销售,但这是我擅长的事情,所以我一做就是十年。


同时,不停尝试新鲜的事情,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像小熊掰玉米一样,捡一个丢一个。我们始终是要选择其中的某一些事情,在更加深入研究的同时,带入我们的职业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职业稳定期,我的建议是1 1 0.5。



所谓职业稳定期,意思是我已经不再需要像第一个阶段那样,全身心投入到主业里面了。


就跟我们开工厂一样,前期的机器设备已经全部投资到位了,客户也相当稳定了,那么此时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单,仅此而已。


此时,我们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主业中释放出来,投入到我们精挑细选的第二个1上面。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必须确保第一个1足够稳定,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2、第二个1的目的并不是钱,而是提升能力的考虑,或者补全战略拼图的目的。也就是说,做不做,并不取决于它能够带来多少钱,而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什么领域的能力,或者实现我们的什么战略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在业余时间做家教,做微商,开滴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能够算作第二个1。(当然作为第三个1可以)


另外,在职业稳定期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开始将更多精力释放到第三个1上面,但是我并不建议在这个阶段做1 0.5 1,在兴趣上释放大量时间与精力。原因有很简单:任何所谓的“稳定”,都是有时效性的。譬如今天你的外贸业务很稳定,保不齐几年之后突然生意就不好做了呢?而假如此时没有第二个1来做补充的话,生活可能瞬间就会陷入困局。毕竟兴趣变现,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职业自由期。我的建议是:1 1 1。



财务自由的概念,指的是即使不工作也会有足够维持正常开支的被动收入,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困难的。


但是职业自由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意思是:即使我们丢了一份工作,一门生意,一个公司(第一个1),都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切换到新的领域,或者马上有其他的项目(第二个1)进行补充时,这个就叫做职业自由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精力就可以放在第三个1上面了,去沉浸一些我们真正喜欢的事情。不管是画画、书法、太极、运动、写作、收藏,甚至游戏。


这一个1,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某一个领域内的达人,专家,甚至是大神,甚至不排除在未来有兴趣变现的可能,譬如在游戏界,有许多红人,主播,签约选手,都是从一个非常热爱的游戏的人开始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人生是圆满的,幸福指数也是相当高的。


第一个1,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物质保障。

第二个1,给我们带来能力的提升和战略的多元化。

第三个1,给我们带来精神财富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这三个1,构成了一个非常坚固的铁三角,而且相互之间可以转换,主业可以变成副业,兴趣也可能成为主业。


这三个1,也将贯穿我们职业人生的40年,帮助我们安然度过中年危机,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五>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一是想借朋友的经历警醒大家:选择真的大于努力,有许多事情在我们按下确定键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因此,别忽略了在起跑之前的职业设计。


二也是想告诉我这位朋友:职业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快不快不重要,能否跑到终点才是关键。就算你已经失去了十年,就算你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宽度,那就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想象自己比别人长命十年,回到起点和新选手们一起跑,那又怎么了?不要让年龄仅仅只是在增长你无谓的尊严。 


该醒醒了。


最后,年轻的时候不是要多赚钱,而是要多培养赚钱的能力,这才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以上。


我司招人,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一年工作抵别人三年,欢迎戳下图了解。



喜欢本文的欢迎打赏,毕竟取消门徒年费后,天天吃草。。。最后,这是春节前最后一次更新了,先给大家拜个早年!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都有清晰稳定的职业设计。



重新开放微信了

还没加的加一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职业生涯SWOT分析范例
职业人士的八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概述
工作5年,从年薪10W到年薪100W:会赚钱的人,都懂规划
为了生活,为了钱,为了三餐温饱,我们都在做着自己不擅长又不想做的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