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诗词韵及用韵审核原则的几点看法
  最近论坛上,诗友们对诗词用韵及原创区诗词用韵审核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法,燕彦君更是赫然提出了“还《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这样的命题。诗友们的疑问和看法,对活跃论坛气氛、相互交流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作为诗风词韵论坛前任版主和诗风词韵原创区现任编辑,我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在此谈几点浅见,供各位诗友参考。
  1、《词林正韵》是清代中叶以来诗家填词用得最多的一种韵书。燕彦君提出“还《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题目很大,针对的好象是有人将《词林正韵》篡改得面目全非,但从其内容来看窃以为失之于偏狭。《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在充分研究语音、韵律的基础上,对唐宋以降词人填词用韵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呈现给后人的是填词用韵的基本的大致的规律,这种归纳、总结不可能囊括前人用韵的全部现象,所以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说明,并在韵部的分列和体例的设置上尽量完备。就好比《平水韵》是对唐、宋诗人创作的风体和格律诗用韵普遍性规律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当然包括了作者创造性学术成果。这样的研究总结仍然不可能概括所有现象和规律。从诗学、语音学的角度来看,《词林正韵》(包括《平水韵》)还有很多缺陷。
  2、《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问世后,写诗填词用韵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惯例。诗词韵原与乐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影响随着时序的推移、语言的变化和创作者越来越多而逐渐消离,但是声调特色仍然十分鲜明。有人将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概括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入声沉浑激越,苏轼的《念奴娇》、岳飞的《满江红》都用入声韵,大大有助于渲染浑厚豪放、壮怀激越的情感。所以有的词牌对于用什么声调的韵也有相应的规定。诗韵、词韵既然分部,就相应包含了这些声韵特色,形成了用韵的规则,后人按部用韵,是当然之举,迁延至今,逐渐形成了惯例。清代至民国,名家诗词用韵极少见到跨韵部的。当然,民国以前信息不发达,《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未必能广达四海,有些乡野村儒用方言押韵的也不少见。但能够刊行于世的,一般用韵是比较规范的。
  3、在《词林正韵》中,入声能不能与平、上、去声通押?用旧韵时,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打破韵部?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分部排列、按部相押,这是韵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由于当时地方语音、乐音等因素的影响,唐诗人用韵、宋词人用韵有少部分出现一些特
殊情况,突破了当时大多数人用韵的一般规则,与后世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之韵部有些出入。由此,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有些多音多义字被归入几个韵部,但一般只能同部相押;在《词林正韵》中,部分入声字可代作平、上、去三声,但不是所有的入声字都能代作三声,代入的也不能是三声中的任意一声,对如何代作三声有严格的规定,“以入声作三声者,皆有切音,人亦知有限度,不能滥施,以自便矣。”被代入的入声字可作同部韵相押,不能代的入声字不能与其它韵部混押。宋词中用入声韵的,一般只与入声相押。在词中入代三声,使词韵更加复杂,并不能作为入声跨部通押从而使填词用韵放宽的根据,相反,用韵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进一步增加。在《词林正韵》中,戈载明确指出:“夫古人所作岂无偶误?然名家雅制正复不少,误者居其一,不误者居其九。予不解,学古之人何不学其多者,而必学其少者?且不学其是者,而必学其非者乎?自喜泛滥,而反借古人,以为文过,岂不可笑,岂不可叹!”戒示填词用韵应采用前人十分之九的例子中的规律,而不应袭用另外十分之一的特例。
  宋朝时期是中古音,填词中少数入声可代平上去三声,到元代北曲用韵,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完全不计入声,但元北曲格律更严格,大部分用字的声调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到清代语音有了更大的变化,当代普通话已完全没有入声调,只有部分南方方言还保留了入声。所以清代以来,诗词韵基本脱离了时语的影响,韵书仅仅成了诗词用韵的规范性工具书。当代许多喜爱旧韵的诗词作者仍然按其用韵。但是,既然按照旧韵写诗填词,最好按照已经形成的惯例,按韵部用韵。唐代很多诗人的格律不合后世才逐渐完善的格律规范,我们今天写格律诗是不是一定要仿效唐人的这些特例?唐人格律诗的很多用韵不合宋人的《平水韵》韵部,我们今天写格律诗使用旧韵,是不是时不时也要袭用唐人的这些特殊用韵法?实际上,《平水韵》问世以后,历代名家格律诗用韵极少有破韵的;《词林正韵》问世以后,名家填词用韵也极少有跨韵部用韵的。
  诗词用韵,按照语言发展趋势,应该越简约越好,包括旧韵。诗词学人将《平水韵》、《词林正韵》、《诗韵合壁》等韵书整理为“诗韵简编”、“词韵简编”,不失为一件功德之举。前人张怀珍依据《词林正韵》,删去僻字,取较通行的《诗韵》标目,编成《词韵简编》。现在网上流传的“词韵简编”就是这种词韵文本,是填词用韵的一种实用的,简约的、具有一定规范性的文本。屏弃复杂的、不实用的、特殊的东西,删繁就简,使其体例明晰,一目了然,按部相押,简约实用,《词韵简编》由此得到了许许多多网络诗词爱好者的肯定。网络上为什么少见《词林正韵》的原本而多是以其为底本的简编?就是因为“简编”正好适应网络诗词写作简捷、明了、实用的特点。据我所知,当代网络诗词用旧韵者绝大多数以“简编”为范本。
  4、意境为先,格律兼备,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评诗、论诗及审诗的原则。如果你认真阅读了红袖诗风词韵原创作品榜就会发现,不少好诗、好词有律出或韵出,本着不因律害意、不因律废篇的原则,编辑都予以审核通过,大多会在下部的编辑评论中注明出律处;对于意境一般、表现手法平庸而又出律的,一般会退回修改。其实,红袖诗风词韵原创区对用韵的要求还是比较宽松的。旧韵、新韵、诗用词韵、邻韵通押等都是可行的,不过除旧韵外,其它要求注明,好作品未注明的,编辑也会审核发表,一般会在编辑评论中指出。格律诗词的格律也是要讲究的,就象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是因为人具备最高级动物的基本特征。律诗、词、曲要具备格律的基本特征才成其为格律诗、词、曲。你的作品既然注明了“七律”、“蝶恋花”等体式名称,就表明这是该种体式的格律诗词,就要遵循格律的基本规范。否则,你可以写古风或者自由诗,当然,古风和自由诗在形式上也有各自的要求,如古风对用韵有具体的规定。
  5、版主、编辑和诗友们一样,也是诗词爱好者,希望大家互相理解。版主、编辑也是学习者,并不一定水平就有多高。但版主、编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没有任何报酬。诗词学问博大精深,很多东西都没有定论,也可能永远不会有定论。在诗词的规范上,真正得到官家认可的不过寥寥几种,而由官家出面编定刊行的好象只有《钦定词谱》,但对《钦定词谱》的争论甚至非议也非常之多。无论普通诗友还是编辑、版主,不能在学问上找到了某种特殊的东西,就以为自己智珠在握,当作普遍规律而自以为是。尤其不要以耸人听闻的腔调来以偏概全,误导诗友。
  6、诗学无止境,担当版主、编辑是职责。承担职责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学问上我们版主、编辑要向先贤们、行家们认真学习。但审核原则却是红袖赋予编辑的一种尺度和职责,这种尺度只有编辑才能把握,在这点上要坚持原则,不能含糊。这不能称为自负。当然,在评诗、论诗、审诗的过程中,限于水平、视野和精力,难免会出现偏差,惟有努力学习,或可将这种偏差减到最低程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格律与写作
唐诗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韵?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我的诗词审美观 作者:了凡
漫谈写诗(四十一)格律诗词的格律(4)
【诗词文化】宋词中玉楼春也是七言八句,和七律有何区别?
格律诗词写作(诗律③)韵和押韵(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