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 | 刘小朵的人文之路
不管人文也好、风光也好、人像也好,都只是摄影的其中一个分支。关于摄影,我觉得它是摄影爱好者对审美诉求的表达方式。当然这种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喜欢摄影、诗歌、电影、音乐等等等。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人文摄影,人文摄影的乐趣有哪些。

第一站—缅甸

众所周知,缅甸有“万塔之国”之称,非常壮观。为了拍出不一样的照片,我放弃了大部分摄影师惯用手法——对佛塔加以重点描述。而是把当中的佛塔作为一种点缀,当晨光弥漫的时候,无数的热气球飘过,与地上的佛塔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张非常美丽的画面。


这几张照片中他们在进行很古老的运动—蹴鞠。 这些照片采用了大广角、低机位、靠得足够近的一个表现手法。再加上局部的畸变使画面更富有冲击,特殊的视觉角度,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当地一座古老佛塔内拍摄,当时我进入塔内就发现这是一个左右对称的门洞,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便架好三脚架,等待着合适的人物出现在画面之中。而这张图片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人文拍摄的一个心理。人文拍摄要有人物的表现,也要有文化的体现,两者相互的融合就是你需要拍摄的人文画面。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黑白、极简的照片跟大家讲讲构图上的心得和体会。相信很多摄影爱好者在刚接触摄影的时候,都会看从很多书上或者很多前辈那了解到一些对摄影构图概念和想法。常见的比如:黄金点构图、中心点构图、正三角或倒三角构图等。但是到最后通常还会写到说,如果你想要得到非常好的画面你必须要打破常规的构图。通常我们看到这句话后,会更加迷茫。就我拍摄那么长时间,其实我认为无论是风光也好,人文也罢,其实都离不开点、线、面的构成关系。

大家可以看到天空中每一只飞鸟其实都是一个点,但是一个个的点构成了优美的弧线。在画面的右边有个和尚静静站立在桥上,其实他也是一个点,我们通常称之为视觉焦点。再往下面看,无数跟的木头有规律整齐地排列在画面中。单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总结出:点串线、线构面。
构图简单来说就是点、线、面分布和排列,即点、线、面的关系。我们要明白画面中哪些元素是有用且为画面服务的,有用的画面我们应该保留或者强化;哪些元素是没用且干扰画面的,则需要减除或者说弱化,这里所谓的减除可以是在拍摄的时候选择不用取景器取景又或者通过一定后期手段来弱化。

 比如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除了一根根软木还有水中两个捕鱼的孩子。其实在画面的后方,有一条贯穿整个画面的围栏。在我心中,这个围栏是干扰视线的,所以我想把它弱化掉。但是由于它处的位置的特殊性,你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你不能完全把它去除掉。所以在后期,我将围栏进行弱化,通过动态模糊的处理手法将硬朗的线条变得柔滑,这样就不会抢夺我们的视觉焦点。
 

第二站—大凉山

去过大凉山的朋友都知道,大凉山有个非常好的习俗就是说家中的父母一定要为自己的子女在出嫁时亲手制作漂亮的民族服饰。他们会在艳阳高照的时候将工具搬到院子或路边进行制作。那么这个画面是经这位阿姨许可之下做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构图。我把相机放在她织布的线条当中,让朋友把线条呈上和下两部分别,最后将焦点对准织布的阿姨。
 
这张图中小孩子非常羞涩地依偎在家人身边,我并没有把身旁的家人拍入画面中,而是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有更大的解读性,这就是开放型构图的作用。在特定的时候使用这种构图,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焦点更加集中,给观众更多瞎想空间。

 接下来的这两张图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拍摄角度,不同的视觉感受。



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张照片都是拍摄于同一个场景的竖构图。第一张图使用的是仰拍的角度,第二张图使用俯视的角度展现画面。
在这里跟大家说说我们在什么时候运用仰拍的手段会更好。一般拍庄严、伟岸的场景,使用这种拍摄手段会比较适合。如:伟人的铜像或照片、高楼大厦、树林等。而俯视的拍摄手法其实用得最多的是女孩子们45°角的自拍,在这个拍摄角度下,会把脸型修饰得更小。而画面中的小孩通过俯拍的角度,也更显得娇小可爱。对于最后一种平视的角度使用最多的是新闻工作者拍摄的纪实类照片。这种题材的照片并不需要拍摄者加入个人情感和表达,只需要客观公正地把事件展现给观众即可。
 

第三站—尼泊尔

对于尼泊尔的拍摄,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画面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人文照片中的故事性是拍在第一位的,你需要明白的是当你的照片在具有故事性且兼备形式美感,那么你的照片就容易从众多照片当中脱颖而出且被记住。
 
大家看到这种照片是我躺在地面上进行拍摄的画面。我觉得这张照片是非常美的,整个画面倒三角得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张照片并不是那么完美,因为按道理来说这张图的焦点应该在大妈的脸上,但是这张照片却跑焦了,跑到了右上角的簸箕上。这并不是我故意为之的手段,我是认为这一点的跑焦比较轻微,且画面非常完美,所以选择这张照片。
接着是色彩模式的重要性。今天想跟大家着重介绍的色彩模式是HSB,每一个色彩模式都会对应的媒介,而HSB对应的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画面。在HSB模式中H(hues)表示色相,S(saturation)表示饱和度,B(brightness)表示亮度。这三点着重讲解的是饱和度和明亮度。

 大家在这张图片中可以发现出现红色的点一共有4处:小男孩手中的风筝、右侧的小男孩、右侧小女孩、右后的垃圾桶。在原片中,其实4处的饱和度和亮度是差不多的。那么在一张接近于暗调的场景里,红色是一个非常显眼的颜色,它容易抢夺你的 眼球。那么这个时候画面中就需要减少红色的呈现,我在后期将焦点放在了拿风筝的小男孩上,便将风筝中的红色进行一定的提高,让风筝颜色更加鲜艳和明亮。而对于右后3处红色,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法将他们从画面中剔除,而是降低了3处红色的饱和度和亮度,使他们变得暗淡,没有干扰到我们视觉焦点的同时又重新塑造了这一新的画面。
下一个是噪点,这个话题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理性的对待噪点就是要在噪点和拍糊了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大家只要稍微想就可以判断出噪点是可以通过后期降噪的,但是拍糊了就只是一张废片了。

佳能1DX, 镜头:70/200。光圈F2.8,快门1/4,ISO6400

这张图我并没做降噪的处理,当你打开大图后,可以看到噪点并没有那么可怕,即使高的ISO一些好的机器也能够做到一个非常好的改善。
 
再说说运用对比,只有在前期将对比运用的足够,才能够在后期大方光彩。在这张图中,大家可以感受到画面的立体感很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对比在画面中。车夫的暖调,背景的冷调;车夫的明,背景的暗;车夫和黄包车近,街景的远等等。
 

第四站—斯里兰卡

任何一张照片都需要一个很好的命题,它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会让看似平淡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让观者 一下子就明白你拍摄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这是我在火车上拍摄到的一个穆斯林家族的照片。父亲和儿子穿着白色的长袍坐在中间,姐姐和妈妈则穿着黑色的长袍坐在两边。这看似很普通的画面让我觉得这样的排列非常有意思,所以给这张照片命题为《奥利奥》。我相信大家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肯定会有种想笑的冲动,这就是我们命题给照片内容的升华,它会显得更加有趣味性且更突出主题。观众也能明白你所希望描述出来的情感和内容。
 

第五站—色达和亚青

亚青和色达是我长期外出拍摄的项目。通过这两年长期的拍摄,让我明白你要拍好一个专题或者主题是需要非常长时间的沉淀。只有当你接触到最深入人心、最灵魂性的东西,才能拍出最美的照片。当然这一种融入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经济成本,但也是因为这样才会让照片完成和塑造得更加完美。这正是摄影的乐趣所在。
 
最后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总结,人文的拍摄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内容性:深刻的内在含义。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色达有一个非常老的宗教仪式叫天葬。这位男子身上背的就是他的哥哥,他需要将他哥哥背到天葬台把哥哥送去天堂。说实话,这张照片其实是犯了比较多摄影的毛病,但是这张照片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这位男子告诉我,哥哥走后他便成为家里唯一一名男丁,家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需要他来照顾。也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通过这样一个切头切脚顶天立地的画面,告诉大家这位男子已经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需要支撑起家里的一切。再通过明暗对比,想告诉大家虽然黑暗总伴随我们,但是光明依旧在前方。

2.艺术性:丰富的形式美感
这是我拍摄色达长达两年最满意的一张图片。在我按下快门一刻所有的游人不见了,只剩下两排的喇嘛,而更神奇的一刻是按下快门的一刻,中间的喇嘛跪下磕头。所有的一切就像上天恰到好处的安排一样。而这张照片除了故事本身还有足够的形式美感,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让观者可以更多的关注解析和深入的了解。

3.史料性:浓厚的历史信息
史料性是指照片中赋予了非常有意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照片后面旺旺有着历史信息。
 这张图片体现了佛教在藏族人民心中崇高的宗教地位。
 
4.技术性:出色的拍摄制作

这张照片是我在前往色达路上时在车内拍摄的。当时拍摄条件并不是很好,拍摄的时候无法做到类似慢门的拍摄手法。我只能一直按快门,原片并没任何动态的效果。在我后期修图的时候,我给它做了一个镜像模糊,这样动态的效果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明白前期和后期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的后期并不是说我们要把一张很糟糕的照片变得一张非常漂亮的大片,而是需要大家认真看待前期和后期工作量的配比。我认为前期应该占70%-80%的工作量,后期的工作量则占20%-30%,但是两者的重要性却是相同的。

 

最后想跟大家说说人文拍摄中最重要的沟通。这应该是拍摄人文的爱好者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说我没办法做到你那样子近距离拍摄还那么自然。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过程。首先最简单的是你随时都要保持好微笑,你的微笑可以让被拍摄者的顾虑很快消除。接着不要一看到被拍摄者就立马拿镜头冲过去,先把你相机放下,好好得跟他聊聊天、玩一玩,这样才会更好的消除隔阂。


对于风光和人文拍摄,我总结出一句话:风光不要命,人文不要脸。虽然比较像玩笑话,却从另一方面映射出风光和人文都是摄影爱好者的追求。
>>点击查看刘小朵专访


图片/刘小朵 编辑/Suell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期强】人文之道系列之有爱→有情感→有温度
MPC最佳摄影师专访:一位95后旅拍镜头下的冷暖人生!
从姿体语言到心灵的驾驭
摄影师专访 || 他用相机为我们记录了一个公众视野之外的真实世界
动了情,用了心
不受待见的“快门优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