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早的兵书《军政》、《军志》简介

我大中华文明从远古演进到了夏、商、周朝代之际,先祖们对于与军事直接相关的军队、战争等事物逐渐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认识,这种认识体现在史学典籍的文献中就是,不再仅仅是对各场战争的双方、时间、地点、结局的简单记录,而是出现了军事领域较为系统的理性论述,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出现了萌芽,其中的代表就是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军事类著作《军政》与《军志》。

从目前我国的史学研究上看,《军政》与《军志》是我国史籍记载中最早的两部兵书。虽然这两部书已经佚失,对其作者及具体内容尚难以考证。但通过我国自春秋时期以后的典籍(《左传》、《孙子兵法》《李靖兵法》、《十一家注孙子》等书中都有所体现)中散见的只言片语的引用中,我们仍可洞察其部分详情。

经后人整理,这些典籍中引用的《军政》、《军志》中的文字主要有以下几句:

其一,“《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者不可敌

这句话是《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引文。其背景是楚国与晋国的城濮之战前,楚成王认为其对手晋国在其国君晋文公(重耳)治理之下国富军强,难以全胜,在此在对其禁军统帅子玉下达命令时引用了《军志》中的这三句话进行告诫。

允当则归与“知难而退两句的含义是指战争双方兵力大致相当,没有必胜的把握的情况下应适可而止,必要时不宜恋战,应主动撤出交战,以免遭重大创伤。这就是“知难而退”的真正含义。这与近代的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提出的进攻的顶点理论是相近的。有德者不可敌其内在的逻辑是如果敌方君主有德,就会获得民众的支持,其军队也必然会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一个国家内政稳定,在遭遇外敌入侵时就会万众一心地抗击,而这样的对手是难以战胜的。后来的孙武将其称为是,并说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指的正是这个道理。与此相近,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也有“《军政》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又曰:强而避之这一引用。

其二,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若入而固,则华氏众矣,悔无及也。”

这句话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其背景为当年五月,宋国发生华氏叛乱,齐国的将领乌枝鸣率兵协助宋元公防守,双方对峙。十月,华登率率领吴军增援华氏,此时宋国的厨邑大夫濮献计,大意为“《军志》有这样的话:‘先发制人可以摧毁敌人士气,后发制人要等到敌人士气衰竭。’何不乘他们疲劳和没有安定而进攻?如果敌人已经进来而军心安定,华氏人多势众,那时我们就后悔不及了。”该计被齐将乌枝鸣采纳,后取得作战胜利。

“先人有夺人之心,是指先声夺人的战法,即战场上争取主动,先发制人,以有备对无备,就会更容易地打乱敌方部署,造成敌军指挥混乱,心理恐慌,难以形成合力从而达到速胜的目的。后人有待其衰是指后发制人的战法。强调当强敌进犯之时,要避其锋芒,寻找及促成敌方劳累困顿、士气衰竭之机再乘隙攻击。

其三:《志》曰:止则为营,行则为陈。

这句话出自《十一家注孙子》所引的杜牧注。也就是说杜牧在引用了《军志》中的止则为营,行则为陈来注释《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是讲军队在驻扎的时候要建立营垒以防敌人偷袭,在行军的时候要摆成一定的阵形,以应变途中可能的战斗。是讲军队行动中的基本原则方面的内容。

其四:《军志》曰:“陈间有陈,足曳白刃;队间容队,可与敌对。前御其前,后当其后,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鱼贯,立为雁行,长以参短,短以参长。回军转陈,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奔进,退无违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俱救。

这句话源于《十一家注孙子》引孔氏语,其论述较长,行文风格与《军志》的其它文字不同,因此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后人所写。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阵形(其中的阵“)变化要求,如何才能既最大限度杀伤敌人,又可有利于保护自己。

其五:《军志》云:“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军困败。饥饱劳逸,地利为宝。

本句引自《李靖兵法》。李靖是唐朝的大将,也就是传说中的哪吒三太子的老爹,号称托塔李天王的那位(对其本人本公众号将会在以后进行专门介绍,敬请期待!)这句话重点指出地形在作战的重要影响。

其六:《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该名是孙武在其《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引用的,在宋版的《十一家注孙子》中也有这句引用,是指建立军事指挥手段的重要性。在《孙子兵法中》接下来孙子对该句进行了进一步地论述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其含义在本公众号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作赘述。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最早兵书的《军志》、《军政》其内容至少应该涉及到以下几点:

其一,对战略思想方面的认识。将德治放巩固政权,团结民心,建立军事领导体制的核心。

其二,对作战原则方面的认识。提出应从实际出发的作战原则,如要求主将要能够准确地判断战场情况变化,细致权衡敌我力量优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敌锋芒,击敌弱点,能胜则战,否则当退。

其三,对心理、意志方面的认识。强调不论先发制人的进攻,还是后发制人的防守,都应以强大的军威声势给敌军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瓦解其斗志,衰竭其士气。

其四,对消灭敌人与保护自己之间关系的认识。反对与强敌硬拚,倡导强而避之的方针,同时要求军队行动时严格执行止则为营,行则为陈的准则,以便在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的同时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其五,对地形对作战影响方面的认识。提出主将正确认识和善于利用地形、地貌,可以充分发挥地利为宝的作用,摆脱失地之利,士卒迷惑,三军困败的不利处境,使危难中的三军撤离险地。

由此可见,《军志》、《军政》虽已佚失,但能看出其中所蕴含的军事思想及作战指导理论对后世军事家的实践和军事著作的问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早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毛主席:超越孙子兵法7-军争篇
《孙子兵法》智慧全解 丁一编写
孙子(83)中国管理到底会不会输给印度?
《孙子兵法》卷7军争篇诗解2避其锐气以治待乱以佚待劳穷寇勿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