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从食堂走进江苏餐饮名人堂的苏帮菜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

与汪成大师相识于三年前,那次的不期而遇曾在无锡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怪食志”2018年6月27日发布的“作为中国烹饪大师,他用50年精心下好一碗面,从姑苏端到了无锡 ”一文)。

金叶红遍的深秋,又与汪成大师第二次握手,则是在苏州最具姑苏风情的商贸街之一的十全街上916号的“半月斋”。

汪成,生于1952年9月的姑苏城,祖籍安徽安庆,在爷爷的爷爷那一辈,为官苏州,便定居于苏州,家族曾显赫一时。

到汪成爷爷开始,家道中落,父亲廿岁后,家族则回归平民生活。但父亲那一代的亲戚们青少年时都曾享过福,吃遍山珍海味。

因此,在汪成记事时,大人们相聚议论的话题,永远都是什么好吃,到哪儿去吃,能说没在小汪成心中种下一粒待萌发的种子?

汪成大师,高胖,浓眉大眼,花白浓眉中偶有几根不肯顺服的白眉毛昂然炫耀着自己,显出十足的个性。

如果说汪大师像笑眯眯的弥勒佛,或无锡的阿福,实不为过。

一双大手,肥嘟嘟厚笃笃,加上常年劳作,不容怀疑这是一双最佳打理菜点的双手。

汪成大师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我只要耐心倾听即可。

初中毕业,1969年下乡海门,79年回城,十年中,修了五年地球,做了五年食堂。

回城分配到苏州长城电扇厂,非常庆幸分到这家企业,当年这是苏州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为汪成的发展提升奠定了基础。

当时有四个工种可供选择,车工、炉工、漆工、厨工。

汪成选择了厨师。

汪成喜欢吃,也喜欢做饭,十三四岁时,家里的饭几乎都是他做。

不知谁说的,喜欢是最好的老师。

此外,还有两件事影响了他。一件是前面说的父辈们相聚时永远的话题。

第二件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二千多平米的汪家大院(汪成家族祖产),已住了“七十二家房客”,几家有钱的人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整天饿着肚子。

相反,有一家主人烧老虎灶的,归饮服公司管。那时计划经济,经常派到客船上烧盖浇饭,在船上吃饱,下班还可带一份回家,保证了全家不饿肚子。

由此,汪成得出结论,做厨师,一辈子饿不着了。生活教育人。

左起:曹祥贵,陆适年,龚大星,汪成

一怪把厨师分为三大阵营,星级宾馆,社会饭店和单位食堂。按理,单位食堂的厨师很难有大作为,因为食堂的菜肴要求不高。

当然,也有例外,绝对少之又少。

汪成是其中之一。

年轻气盛的汪成,除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想办法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厨艺。

好在企业效益好,有钱,又遇上有眼光有胸怀的领导。

到厂当年,单位联系上老字号“黄天源”,苏州最有名的糕团店之一,单位出了3000元培训费,八个月时间,汪成像一块海绵,尽情吸收养分。

200多个品种的配方,汪成用大脑全部背下来。

每天凌晨一点上班,到下午三点下班,中间的休息时间,别人休息,汪成不休息,经常还加班到五点才下班,好在,汪成体壮力大身体好,能顶得下来。

回到单位,学到的手艺总要表现表现,汪成做的糕特别好吃,领导吃了很激动,看来小子争气,不枉费单位出的学费,老苏州过年有吃糕的风俗,领导正考虑给职工发福利,于是让汪成做年糕,每人十斤。

电扇厂2000号职工,要做三万斤糕,起早贪黑,在汪成带领下,食堂足足干了十二天。

厂里发福利省了钱,汪成献手艺出了风头,全厂皆大欢喜。

汪成表现好,勤劳肯干,又心灵手巧,1980年,厂里给汪成分了一间小房子,那年全工厂只有两位员工分到了房,还给汪成涨了一级工资。

汪成不满足,不断申请外出学习:

80年,去市糕点二厂(稻香村前身)学习月饼。

83年,苏州地委食堂学做面包。

86年,去南京“大三元”学西点、广式点心,跟大师林长洲学艺(曾是蒋公的西点师)。这是汪成遇到的第一位有影响的大师。

86年,去东台,学习鱼汤面。

91年,赴北京学习烤鸭。

92年,又去南京,跟大师林长洲、胡长令、杨继林学艺。

右:白案大师朱阿兴, 左:汪成

左起:淮扬菜宗师王致福,陈雪良,龚大星,汪成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汪成说,他正式拜的师傅只有二位,1993年,拜松鹤楼、得月楼的朱阿兴,白案大师。和1995年,拜上海的淮扬菜宗师王致福,红案大师。都是泰斗级人物。

汪成师门师承谱系

朱阿兴师傅开始时不肯收汪成为徒,是汪成对他讲了一句话触动了他:

“师傅你把诀窍藏起来了,同样两位师傅做的糕点,一个一天时间就裂了,你做的一周都没问题,朱师傅你用的水温和面粉与其它粉的比例,没有告诉我们。”

朱阿兴眼睛闪亮地看着汪成,说:我本来不收徒弟了,但你这个徒弟我收定了。

右起:被誉为江南厨王的老一代大师吳涌根,和朱阿兴,汪成

除此,没有拜,对他烹饪手艺与为人处世帮助很大的,还有松鹤楼的屈群根师傅,施和兴师傅,南京的林长洲师傅、胡长令师傅、杨继林师傅,师兄龚大星、茅振华、高扣林、曹祥贵师傅等。

1997年3月5号,正式到苏州市政府食堂上班。虽然说是食堂,但平台大,要求高,一点不输宾馆饭店。

市政府食堂十五年时间,专注的还是业务管理,研发新产品,社会授课。

教学的需要逼迫自己对技艺加深理解并以提高。

95年苏州上海烹饪界的名师大师厨艺交流活动

2012年退休。

汪大师却退而不休,一边讲课,一边为餐企当顾问,还一边做非遗和公益活动。

先后给:新梅华集团、石湖金陵花园、国家开发银行培训中心、朱鸿兴集团、桃园度假村、招商银行食堂等当顾问,提升出品质量。

回忆往事,汪成大师总结说,在食堂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整个八十年代,主要是学本事。九十年代初一直到2014年,开始转向教学、讲课,传授厨艺。

主要在市劳动培训中心和吴县职中等单位讲课,共带了20届职业高中班,6届大专班,3000人次的下岗工人培训班。

目前,还兼任市旅游财经学校,技师学院,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三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左起:顾水荣师兄,朱阿兴师傅,汪成

汪成大师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择要说几个:

资深级中国烹饪大师,江苏省烹饪大师,省餐饮名人堂(苏州市只有两人),第三代非遗苏帮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三代非遗苏式面制作技艺传承人,苏州市苏帮菜宗师(共12人)等。

汪成大师的苏式鲜肉月饼和苏式椒盐白果,于2012年获中国名点称号。

采访过程,给一怪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虚心好学。记得91年下半年,省里首届特三级开班,由于名额所限,汪成通过正常渠道报不上名,他便自费去上课旁听,拿他的话说,做任何事,抢早不抢晚。

结业时,全班48个学生,他考到了第四名。

上图,“半月斋”的橱窗里挂满了汪成大师的荣誉证书

提到当烹饪老师,汪成讲了此生难忘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与朱阿兴师傅去给特三级班学员上油酥课,后来与朱师傅走岔了,朱师傅没去,但学生在等,屈师傅叫我上,我说没工具呀,他讲缺什么?我讲擀面杖没有,尖头筷没有,剪刀也没有。他讲不要急,我替你找。

他找了双竹筷削了一下尖,找了一把老式铲刀,把木柄脱下当擀面杖,拿了一把大剪刀,叫我凑合着用。

“行了吧?”

“行吧!”

那天,汪成的课上得很成功,没想到,课结束时,屈师傅把他的工具从包里都取了出来。

原来屈师傅是故意为难汪成,让他学会应变的能力。

采访了一个下午,汪大师说打理几个小菜点酬谢酬谢一怪。

小菜有:慢焗东海带鱼,虾籽鲈鱼等。

点心有:水墨小笼,桂花糕,墨竹踏雪饺,火腿萝卜丝酥饼,韭黄肉丝春卷,陈皮赤豆小圆子。

不愧为,小点心,大师作。个个精彩,道道漂亮。有传统,有创新,并相互融汇。

比如,水墨小笼,外皮黑白相间,颜值高,体现姑苏之色,提升了苏式点心应有的高度。

又比如,虾籽鲈鱼,受苏州传统菜虾籽鲞鱼启发改良而成,口味有所变化,但是传统与现代紧密相连,美艳了唇齿。

一般烧菜的红案厨师给人感觉技艺更高,而做点心的白案师傅似乎略逊,但是,汪成说,正是他有深厚的白案功底,又深入学习了面、西点、红案,他能在这几个烹饪领域里自如地融会贯通,守正创新。

结束采访一怪想,汪兄一直在食堂工作,在最不容易出大师的地方能冒尖出来,成为一个特大城市(苏州有1300万人口,比无锡市差不多多了一倍),又是美食天堂里最顶级的烹饪大师,进江苏省餐饮名人堂,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他?

我想起了他的一句话,“围了围裙布,就不要去当官。”

这是他决心当一个好厨师的时候,默默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执着,专一,心无旁顾,精益求精,语不惊人死不休,要做就做到极致。

汪成不是没有机会脱产做管理,但汪成头脑很清醒,学无止境,自己该要什么,怎么才能做到最好。

汪成大师做到了!

中央电视台前记者王洁参与采访,本文部分照片由苏州大学研究生杨玉青拍摄,此致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子江湖里有位大神,他叫何华山
包子做法合集,二十多年的白案师傅奉献的十...
20多年的白案师傅传授真正的技艺,直接省去五六千的学费,值了
恩高味道,香飘校外
散文|| 我的烹饪时光
阿苗:做苏帮菜,很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