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昌祥: 参观广西农科院里建科研基地的感想

广西农科院在武鸣境内(原华侨农场)的里建科研基地于2006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5月7日,第一阶段建设完成,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2010年2月6日开始管理中心的建筑物的建设,也举行了开工典礼,到2013年1月18日全面建成。

本人前前后后去过几次,看着这片杂乱无章的农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研与示范基地,我也到过一些国家和国际科研机构,我的感觉是,我院里建基地,从规划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达到了国际水平。

2021年8月21日,我随院里几位同事还有他们的孩子们,一起来到了里建基地。我们的车一到,(海外物业管理集团下属)里建基地物业管理的肖仁斌经理就接待了我们,安排我们的住房之后,他交给我们一辆五菱牌电瓶观光车,让我们自己开着在基地内游览参观。

我是第一次住进里建管理中心的客房,不豪华,但够舒适,空调、卫生间、电视、wifi一应俱全,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会议室、餐厅、健身房、洗衣间、娱乐室都很方便。我们在基地吃了餐饭,菜肴多样,口味也好。

这是肖经理(右)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电瓶车的使用,就让我们自己开车周游里建基地了。

我们以管理中心为圆心,开始绕着管理中心看了一下,白云蓝天下的管理中心建筑物,颇有东南亚建筑风情,典型的热带通透式,米黄色墙体加红色钢瓦屋顶,有蓝天白云和绿地花草映衬,格外悦目清心。不加说明,真以为是在东南亚国家。

进得管理中心的门厅,里面陈列着各种宣传、介绍墙报。最为重要的是里建基地的介绍。几面墙上,以作物为分类的介绍进入眼帘。有玉米、水稻、甘蔗,园艺花果,虽说时间久了照片有些褪色,但是水果的色彩鲜艳依旧。

管理中心的主楼与副楼,如此美丽,亭亭玉立在万亩绿色试验田里,格外亮眼。

这是管理中心门厅里,关于广西农科院里建基地的简介。

从管理中心楼上往基地大门那边眺望,可以看到大片的水稻试验田。

在管理中心楼上,往右边看,可以见到大片的旱作实验田。

这是基地里的网室群,里面用来做一些特殊需要的试验。

管理中心一楼监控室,安装有100多个摄像头,能无死角监控基地全境,使得安全有保障。

试验基地的管理有板有眼,室内室外环境卫生都很好。

室内球场和健身房,是科技人员休闲锻炼的好地方。

来到龙眼、荔枝资源圃,采摘剩在树上的龙眼。孩子们是最大赢家,他们爬树摘果,既勇敢,又高兴。亲眼见到,亲手摘到他们平日里只能在水果店里才见到的龙眼,真长了知识。

这是在专家(左一)指引下,由果园管理周师傅(左二)带领,采摘到的最优品质龙眼。

这位年逾古稀的园艺老技师,20多年前就认识了李文信专家,今日又见面,滔滔不绝,介绍了他随身所带的他改良出来的嫁接刀。

晚上,我们回到农科院家中。我打开电脑,查到了我多年积累的老照片,找到了我去里建基地几次的照片。这些封存多年的照片,其实许多已经没有印象了。认真一清理,还是很有回味的。

里建基地开始建设后不到半年,也就是2006年11月9日,院里组织中层骨干,到基地参观,那个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条件很艰苦。这是时任副院长俞健在临时搭建的工作人员办公、居住地,指着墙上的规划图,向大家介绍情况。从照片上看,韦善富、李立志都在聆听。

这是当时刚刚开始修围墙和道路的情况,路面还不太好走,大家在围墙基础上排队前行,走在前面的是彭宏祥、李立志、林贵美等,侯兆新走在路中间。那时好像没有大腹便便的啊。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元月,基础建设规模越来越大。试验田地下的大石头被挖了出来,站在地头的是朱君霖和侯兆新,他们穿着冬装在指挥施工。

他们调来了挖掘机,但是,可怜的是,这台挖掘机身体不够棒,可能有点奈何不了这块巨石,有关领导和专家都到了现场,商量如何把这块大石头挖掉搬走。其实,在里建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何止这一块大石头。比这更烦人的事,还有许多的困难,都被一一克服,向里建基地的建设者们致敬。

九个大活人,奈何不了一块大石头?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围墙建起来了,路基也铺成了,真是里建精神和里建速度。

其实,里建基地是边建设边使用,在基本农田规划完成后,各项试验示范就逐步开展了。当然也有条件的限制,在灌溉渠道没有建好之前,水稻试验就没有进场。基地灌溉渠道漏水是一个大难题,后来增加投资,对渠道进行彻底改造,不再漏水,实现了排、灌系统化。

最开始在基地进行试验示范的是香蕉、花生这类旱地作物。我院生物所的香蕉成了大头戏。到2009年5月7日,里建基地第一阶段建设完成,举行开园仪式时,香蕉、花生等大面积试验示范展示出很好的效果。

2009年5月7日,是广西农科院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三年时间,占地近万亩的里建科研基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本人有幸参加了这一仪式,也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些美好镜头。那时,通往里建基地的这条道路上,还没有几家企事业单位。路上行人车辆也不多,那天,变得热闹起来了。里建基地大门打扮得漂漂亮亮,院里挑选出来的美女们身着旗袍,院领导和嘉宾们西装革履,一些单位送来的花篮放在大门两旁。拍照的、录像的,媒体也来了几位。

2009年5月7日,广西农科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隆重开园。

我凑热闹,拉住生物所时任所长林贵美和书记韦绍龙,到他们的香蕉示范地合影。

到了2010年2月6日,农历腊月23,离春节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院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组织了中层骨干和有关人员,到里建基地,为里建基地管理中心的建设,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我又有幸参加,当然少不了拍些照片。

四五十人在奠基仪式现场合影,挂在钩机上的鞭炮响起,领导们开始挥锹铲土,奠基石碑依稀可见。管理中心建筑物的设计图摆在现场。我也戴上安全帽,扶着铁锹照了个相,不算装模作样,还是铲了几锹土的。

当时与两个美女特意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这块牌子前合了影,想不到右边这位成了管我们这帮退休老家伙的院离退处的领导之一。

其实,2003年广西农科院就有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厅在现在的广西农业技术职业学院里面也建立了一个《八桂田园》。但是规模都不大。因为国家建设发展很快,南宁市城市规划扩展,需要动用我们农科院的一些地方修建城市道路。国家就在武鸣里建华侨农场重新划了一块地建设科研和试验示范基地。

比起里建示范基地,这个示范园就太小气了。

这是2020年10月3日,建成即将通车的相思湖北路,两边通透围墙就是农科院现在的边界,围墙背后是我们的试验田和科研设施。这平坦宽阔的路面,原来就是我们水稻研究所一些试验田。我担任所长期间(1998-2000年),当时就开始敷设地下排污管道,我们少数人很有抵触情绪,现在应该想通了。

这是相思湖东路与相思湖北路交汇处,这两条道路的大部分原来都是广西农科院的试验地。

这是广西农科院的科学实验大楼,壮观美丽,全国一流。

看到这些巨大的变化,深深感到,国家的发展是大道理,单位的发展算小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整个国家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天天变老,国家天天变好,看到国家和单位的发展,真的不想变老。怎么办?坚持锻炼身体,吃好睡好,健康长寿,才能看到更多美好。

(文/毛昌祥)

作者简介:

毛昌祥,男,1947年生,湖南岳阳人,中共党员,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杂交水稻技术顾问,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亚洲开发银行、比尔·盖茨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特聘专家顾问,“中国种子行业商业化”“亚洲杂交水稻发展”和“全球绿色超级稻”等大型国际项目技术指导和特聘专家。从1984年发起成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始,毛昌祥作为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一直与袁隆平共事至袁老逝世。

最新著作:

相关链接:

------------——-------------

种业圈|毛昌祥: 我和袁隆平先生那些事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毛昌祥供稿;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PaperRSS小编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温馨提示:

    为方便PaperRSS粉丝们科研、就业等话题交流。我们根据10多个专业方向(植物、医学、药学、人工智能、化学、物理、财经管理、体育等),特建立了30个国内外博士交流群。群成员来源欧美、日韩、新加坡、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全球名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农业科研“候鸟”南繁育种忙
广西农科院六项研究全国领先——蔗甜米好香蕉香 葡萄两熟马蹄爽
湖南慧科研学基地开园
广西农科院智能监控案例
七绝·辛丑年七月杂吟之游富锦水稻科研基地(七十六~八十)
广西:“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