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猬的优雅》| 所有真实的人生,都是相遇

· 更多心理学帮助,进入幸福研习社 ·


单身,穷,不美,孤独,工作无聊……这样的人怎么活下去?

 

勒妮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她四十多岁,丈夫去世多年,是一幢高级公寓的看门人。个子不高的她,身材却很庞大,梳着万年不变的发型,有着冷漠的表情。


每天按时开门关门,送信,对公寓里的每个住户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几乎不说多余的话。


她独来独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每天都躲在一楼看门人的房间里,大门紧闭,除了工作需求交接,谁也不知道她是谁——也没人真正感兴趣。


 

在这个世界上,勒妮是这样的女人,她把自己藏在一扇门、一个卑微工作的后面,她是nobody,然而,她却有自己的大“秘密”。

 

电影《刺猬的优雅》里,勒妮用自己的人生讲述了平凡人,如何在生活的泥泞中求生存,寻求救赎的故事。 



 01 

她是谁?

 

最先发现勒妮“秘密”的人是住在这个公寓里的一个马上12岁的小姑娘。



她热爱用一台破旧的手持摄像机摄录身边的一切事情。一次,她走进了勒妮紧闭的房门,发现她的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


 

而这个普通的门房太太,宁愿睡在小小的客厅里,床都是折叠床,晚上睡觉才放下来,但是却用了整个卧室做了书房,简朴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书,旁边有个温暖的台灯和座椅。不工作的时候,勒妮就是这样抱着自己的猫,回到小屋,用日本铁壶泡上茶,从冰箱里拿出黑巧克力,开始翻开一本又一本书,独自在书海中感受书籍里的丰盛。



如果你从外面透过门房的玻璃窗,你看到的是她的电视机重复播着肥皂剧消磨着时光,但电视在静音状态,那只是勒妮的道具,她在看的是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书。如此掩饰,只不过是不想要面对别人的好奇。



公寓里新搬来的一个住户,日本人小津先生,他也发现了勒妮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一次见面,小津先生就表现出了跟所有公寓住户不同的优雅,他亲切地称这位相貌衣着都很粗鄙、住在公寓侧面的门房太太为“米歇尔夫人”,认真打招呼,认真地告别——而其实基本上这里所有住户都只在有事的时候正面看她。

 

而短短几句话中,小津先生也发现了勒妮的与众不同,当小津先生说到公寓里一个邻居时,随口说出了“每个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


勒妮下意识地接了一句“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


那一瞬间,两个孤独的灵魂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字句真正地相遇了。



认准勒妮有敏感高贵的一面,小津先生真诚地邀请勒妮去他家吃晚饭。勒妮为这个邀约忐忑不安,她笨拙地穿上借来的礼服,并且还第一次去理发店做了发型。



晚餐那天,小津先生亲自做了日本拉面招待他心中珍贵的客人。而勒妮一眼认出墙上挂的图片正是小津安二郎作品《宗方姐妹》中的“红豆雪山”,两人更加倍感默契,这才发现勒妮对日本文学和日本电影都非常了解,他们相约一起利用下午茶时间重温这部影片……

 

两朵孤独的灵魂,终于找到彼此,这种真实的关系深深滋润了勒妮干涸的内心,她在惶恐不安中小心跟小津交往着。


一次,小津先生又邀请勒妮外出就餐,两个人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住在这个公寓楼里的女邻居;这时候勒妮穿着小津先生送的洋装,梳着新发型意气风发。女邻居下意识地恭敬地说“尊敬的夫人,你好。”她只把勒妮当作了小津先生的交往对象,根本没看出来是勒妮。


走出门外,勒妮难以置信地说“她竟然没认出我来。”


小津先生一边为她开车门,一边微笑着说“那是因为她从来没见过你。”



是啊,多年来,她在这群体面人中间是最不体面的一个,她也接受了自己的不体面。这是勒妮第一次通过别人的眼睛,确认以另一个自己活在世界上的感受。

 

我是谁?不是所有身份、姓名、外貌……而是你本来的样子。没有相似的灵魂,无法与另一个相似的灵魂相认。

 

一个普通的门房太太形象,就是肥胖臃肿、冷漠的,勒妮也许并非乐于呆在这个自我形象里面,只是她顺从世界的一种方式,她不再抗争。对于出身卑微的人来说,她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勒妮,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藏身之所。”那个12岁的小姑娘帕洛马一语道破。



她跟小津先生说出了真实的勒妮“我感觉她只是故意装得很懒散,其实内心跟刺猬一般细致。性喜孤独,优雅得无以复加。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


 02 

鱼缸里的生活和绝路

 

早熟的小姑娘帕洛马,正在为她的12岁生日倒计时,她每天在妈妈的抽屉里偷一颗安眠药,她算好了,到她生日那天她可以获得杀死自己的剂量。



在她的眼中,这是一个不值得生存的世界。爸爸是国会议员,但是因为深陷政治斗争之中,因而脾气暴躁;



爸爸身边的朋友,尽管在自己家里进进出出,有时高谈阔论,有时其乐融融,但是他们的和谐都是用谎言和社交技巧维持的,帕尔马眼躲在摄像机后面,像一个洞察一切的旁观者,收集着大人们种种虚伪的演出。


 

妈妈则是一个长期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神经质女人,她敏感脆弱,一不小心就爆发脾气,或者哭哭啼啼。



而姐姐,更是一个目中无人、一心追求强势人生、粗暴无礼的人。



帕尔马是这个家中的异类,每天她自己到处游荡,鼓捣着自己的摄像机。妈妈是这样跟外人形容女儿的,“她……有点古怪。”



她孤独无聊到无以复加,周围看不到美妙人生的可能,“人的一生如同在鱼缸里,在这个世界上,大人们像窗户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



她搞不懂为什么人们一方面追逐繁星的神秘和永恒,而最终却像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结残生。

 

直到在公寓里,让她遇到了勒妮、小津,目之所及处,才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这打开了她对世界不一样的希望。



 03 

刺的保护和阻挡

 

“像我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女孩,在富人的世界里奋斗,既无美貌也无惹人怜爱之处,既无往日辉煌也无雄心抱负,既非八面玲珑,也非才华横溢,还没等尝试就败下阵来。我只是渴望一件事情,那就是希望别人能让我平静地度过此生,不要对我太苛刻,此外我能每天花点时间能够尽情地满足自己的饥渴,足矣。”

 

平凡的人深感撞不开世界辉煌人生的大门,他们如何建立自己的重要性呢?退回自己的世界,给自己建造另外一个世界,对自己说“好吧,既然我不能满足你们的要求,那我也不需要你们,只要我们互不干扰就好。”

 

很多自认卑微的人,都为自己树立了这样的心墙,这也成为了他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这道心墙,就像刺猬的刺,保护了自己,让我们免于失望,免于更多的伤害;但是也阻止了别人认识真正的自己。

 

而所有关系里的爱都是越界,没有越界,不会产生爱情,每个人都要超越自己的规则和界限,才能接受别人世界里的规则和界限,才能彼此融合。

 

因此,所有的爱,都有冒险的成分。



对于在自己的双重身份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勒妮来说,拿出自己的真实一面与人交往是需要勇气的。

 

比如第一次去小津先生家晚餐,笨拙的勒妮不小心把拉面掉进借来的礼服领口中。她觉得自己粗俗,不配与这么绅士的先生在一起用餐,她自惭形秽,劝自己拒绝他的所有邀请,要退回到自己安全的堡垒里,关上心门。


 

然而,小津先生既没有催促,也没有放弃,他继续提供温暖和关怀,并且耐心等待,鼓励勒妮大胆用真实的一面去树立自己的人生。他给勒妮送来了精心包装的礼物,和温馨的卡片。让勒妮慢慢地敞开心扉。



如果勒妮以前感受到的自由,完全是一个人在看书中得到的。那么,也就是说她从未相信过,这种做自己的自由,可以真实地存在生活中,存在于人际交往中,直到遇到小津先生,她也学会了放下自己的伪装,去展开自己的真实人生。

 

 04 

不要哭着去死,要笑着

 

然而,生命却永远被遗憾匆匆写成。勒妮最终用自己的死,给帕尔马上了最后一课——死亡。

 

在一天清晨,勒妮意外被洗染房的送货车撞到在路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倒地的一刹那,她什么都听不到了,只看到匆匆赶来的人,有衣着打扮精致的贵妇和她的狗,有洗染房太太,还有震惊的小津先生……

 

她在画外音里说“小津格朗,我很紧张,就像缩成一团的小猫,我很想和您再喝最后一杯酒”。

 

目睹着勒妮倒在血泊中的身体,12岁的帕尔马第一次感知死亡。这是一种永远的离去,抛弃了所有的人,永不会有机会跟所爱的人说话了。



然而,死的意义不在于这个动作,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死,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死。至少,勒妮最后甚至已经准备好去爱小津先生了,她想——“嗯,怎么说呢,他们很完整。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知足,我相信,他们一定是最终放弃了饰演那个并不是自己的另一个自己。”

 

…… 



 05 

致每个深感平凡的人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猬,只不过多半不怎么优雅。

 

一方面我们都要用一个外在身份安身立命,另一方面,我们在却在对抗外在世界的过程中遗失了自我、以及从严肃精神世界中感知自我重要性的可能。

 

且在前者身上着墨越多,则后者越匮乏。

 

这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在的真实世界,一个是外在的世俗世界,大多数人,在外在世界里致郁,但却没有一个内在广大的世界去支撑自己。

 

这是我们和勒妮的区别。她之所以能在一个卑微的角色里生存下来,是因为她至少对自己是确认的,她和内在自我的连接是强有力的。 

 

“藏身之处”的说法很妙,她不仅有卑微,还有高贵,她只是藏身于此。可见,一个人越找到了内在自我的人,对外界评价的依赖也就越少。抛弃了内在建构,才会执着在外在自我中不断求强势、求认可。

 

从来没有从本身的存在中找到过乐趣的人,也许就是从未曾找到过鱼缸边界的人。

 


在这里,电影用了帕洛马一家的生活来建造了一个外在世俗世界的切片,她的家人与帕尔马和勒妮、小津的内在相遇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大多数人认可的中产生活、最平静安稳的路径,可能充满了虚伪,一种精神上的匮乏。

 

是勒妮,小津给帕尔马带来了新的视野,这个世界上,有以单纯灵魂视角找到平静和幸福的可能,一种存在但又不属于这个世间的方式。也许是目之所及的单一生活和价值观认可限制了我们对人生的想象力,才让帕尔马一度为生活毫无意义充满了绝望。

 

勒妮的秘密,其实也是所有在构筑精神世界的人的秘密。人们确实能在生活中碰到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平凡、不精明能干,可能目光是有点呆滞的,也不懂人情世故,甚至还有冷漠、疏离、反应慢的特性。然而,却有着自己的“密室”。

 


写《三体》的刘慈欣,一个常年在三线小城市普通的电站工作人员,他可能连普通话都讲不标准,在他潜心创作籍籍无名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心里创造的宇宙法则和未来世界。

 

他和勒妮一样,是这个世界的游客,却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君主。

 

问题就在这,只有真正肯定过自己内在世界乐趣的人,才能拥有有趣的灵魂。不是这些人太具才干,很可能只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某种“上瘾”,加大了在外界世界里不得志的耐受阈值——在被外在恐惧击倒之前,他们已经被另一个世界的自由转移了注意力。

 

罗素“这个时代让人困然的一点在于,那些对事情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充满怀疑和优柔寡断。”

 

但愿我们“对自己所确认的”永远保持一份怀疑、“对自己不确认的”永远保持好奇,那可能是我们突破鱼缸生存的唯一可能。


作者:蘑菇姑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媒体人,婚恋文化、女性成长、亲子等专栏作者。公众号“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些人的优雅,要走近才能看得见
愈孤独愈优雅--《刺猬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灵魂有了伴侣,于是不再孤独 – 《刺猬的优雅》影评
《刺猬的优雅》:对等的灵魂相遇,从此收起了尖锐的刺。
容貌丑陋、地位低下的她,凭什么活出了优雅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