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个不好惹的人,我活得舒服多了”


越讨好,越委屈
 
几年前,偶然看到武志红老师的一段话,瞬间就被击中:
 
“看到别人有需要,就忍不住将他们扛在肩上,背在背上,结果自己被深深拖累。”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讨好型人格】

也是第一次,直面心中那种说不出的疲惫感
 
☞小心翼翼地对待身边所有人,害怕对方失望,却很少顾及自己的需求
 
☞习惯性察言观色,去到任何场合都主动找话题,害怕没有面面俱到
 
毫无自我边界,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就是我心情的晴雨表,所以情绪波动总是很大......
 
总之,不惜一切代价,围着别人的感受打转。


长久下来,我看似拥有了不错的人缘,可“麻烦”也随之增多:
 
朋友们喜欢找我帮忙,婆婆老公都觉得我做脏活累活理所当然,公司的杂事也经常会分配给我......
 
说实话,那时候我特别讨厌自己:为什么我明明不愿意,却要一味曲意迎合,让自己活得那么不快乐?


破除讨好,享受真实
 
相信每个有讨好特质的人,都跟我一样,在心里暗下了100次决心:一定要破除讨好,要为自己而活,活得潇洒自在。

可是,每当产生“拒绝别人”的念头,就会立刻陷入纠结:
 
我这样会不会太自私了?
别人是不是对我很失望?
对方生气了,该怎么办?
……
 
这些担忧,总会让我在紧要关头,把将要说出口的“不”,硬生生地掰成“好的”。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闺蜜建议我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也许会有收获。
 
经过多次咨询,层层深入,我看到了一个残酷真相
 
小时候,我总被大人们要求:
 
要“乖”,要“听话”,要“足够懂事”;
要成绩足够好,必须不能犯错误……
 
否则就会被惩罚、会被孤立、会让他们抬不起头。

小小的我,为了活下去,必须学会讨好,因为“如果不取悦他们,我的一切就会死掉。”


这种被迫求生的策略,一直延续到了我成年之后,让我陷入严重内耗而不自知——

之所以“掏空自己取悦他人”,是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将不堪一击的虚假自体击溃,自我价值也随之灰飞烟灭。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一边讨好,一边又对亲人“亲”不起来,对爱人“好”不起来,对朋友“密”不起来。

特别拧巴。


咨询师对我说:讨好是单纯的消耗,不如先滋养自己,有余力再去照顾别人。

接着,她带我做了许多练习,帮助我疗愈自己的情绪:
 
「书写练习」,让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流动在纸上,却也意外发现,原来,“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都是错觉;
 
「想象练习」,我想象自己是一棵树,充分吸收阳光的滋养,童年没有得到的,在此刻得到了呵护,我的人生也渐渐有了底气;
 
「扎根练习」,链接家人、朋友、所拥有的一切物品等等,让我感受到自己很重要,也让我深深地爱上自己……

我把这份疗愈带回到生活中。
 
我发现,当我优先照顾自己感受的时候,也有更多的空间去看到和接纳他人。


现在的我,在圈子里人缘依然很好,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再觉得消耗。

不仅能感受到与人的亲密链接,也有充分做自己的自由。

就像其中一个闺蜜跟我说——

你现在已经不是“讨好型人格”,而是“愉悦型人格”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让世界充满快乐。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这种破除讨好、追求愉悦的能力,是力比多充分释放的表现,也是幸福人生的必备品质。

但对每一个“讨好型人格”来说,都是一条漫长的路,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如果你也想破除,但又很迷茫,也许黄玉玲可以帮你。
 
她就是我提到的那位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界摸爬滚打了10几年的她,不断实现自我觉知,人生越发自在,事业上更是全面开花:
 
· 个案咨询时长近10000小时
· 新书畅销超40000册
· 线下工作坊近4000元/人,座无虚席……
 
现在的她,还是武志红老师得到心理专栏的顾问,为武老师提供了许多灵感和案例,这个专栏订阅已超30万

无论是数据上,还是直接反应上,她都是广州工作室数一数二的咨询师。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讨好型人格】
 
简单说个例子吧。
 
有一次,阿姨把她要寄出维修的戒指,“误当”成垃圾丢了。她特别生气!可“讨好型人格”让她左右为难:

索赔吧,几千块钱的戒指,阿姨赚点钱不容易;
不赔吧,自己硬憋在心里,也实在是不痛快。
 
就这样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她一个人生了两天闷气。

结果,在淘宝买东西时,她竟然跟商家起了冲突。


这让她警觉了起来,开始分析这件事:
 
原来,她所谓的理解阿姨,无非是想落得一个「我是一个好人」的名声和感觉,这也导致她们角色错位,互相攻击。
 
她说:“不管是多么隐蔽的讨好,但实质上是一样的——
 
那一刻我丢失了我自己,来允许别人破坏我的空间,我想要成为一个好人,试图满足他人的需要。
 
厘清后,她找机会和阿姨心平气和地谈,最终达成了各承担一半费用的共识。
 
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她和阿姨都感觉到了久违的畅快,这也让她们之间的相处,得以不带敌意的延续下去。


怪不得,武老师经常称赞她,是一个“破除讨好,活出攻击”但依旧“受人喜爱”的极佳案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个不好惹的人,我活得舒服多了”|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心理咨询对你有哪些帮助?[自我认识]
被男友骂就自杀或者跳楼的女孩,没有攻击性的人格是怎么炼成的
三山夜话开播|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瑜伽老师什么样?揭开瑜伽行业众生相
你看你自己有多深,你帮助别人有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