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夫志 | 民族精英俞大猷

民族精英俞大猷 来自武宗 05:39

古代有名的武将,多数都是智勇兼备的技击家,在武坛上享有一定的声望。四百多年前,以抗击倭寇著称的民族英雄俞大猷就是一位武技高超绝伦的武林英豪。历代书籍中关于他的记载,都是以介绍抗倭事迹,整顿武备,抵御外侮为主,而对他作为武术家的一面却提及不多。

俞大猷(1504年~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泉州人。他自幼文武兼习,曾跟当时著名的剑术家李良钦学剑术,深得荆楚长剑之精要。稍长后,又从军事理论家赵本学学习统兵御敌之术,谙熟各种布阵之法,这为他后来的戎马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考中武举,被朝廷授以金门千户武职,继又升迁为漳州守备。在明代激烈的抗倭斗争中,他屡建奇功,擢升为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总兵官,统兵二十多年,身经百战,倭寇闻之丧胆。他根据抗倭战场上指导士卒与敌短兵交接格斗的技击经验总结,著有《剑经)、《兵法发微》等著作。尤其是《剑经》)运用了我国古典哲学中动静、刚柔的理论,将阴阳五行变化与剑技熔于一炉,自成体系,是后人学习剑法、棍法及其他兵器用法的重要参考书。戚继光在他的军事巨著《纪效新书》中,就收录了《剑经》,并予以了高度评价:“向见总戎俞公以棍示众,其妙已备载《剑经》内.....不惟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俱当以此法也。’”明代何良臣所作《阵记》也载:'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剑经”。可见《剑经》是一部论述剑法、棍法及各种兵器功用的武术著作,是在抗倭战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作为驾驭三军的统师,能在戎马征战中,亲自教习士卒克敌制胜的技艺是难能可贵的。

在战场上,俞大猷是一位善于运用战略战术的杰出军事指挥家。当时,海盗式的日本浪人结成人数不等的团伙,驾舟流窜,四处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沿海地形繁杂,港湾河汊,田埂堰坡不便于大队官军行动作战,往往是追而难觅,围而难歼。俞大猷采用以大兵合围,小部队出击,堵截敌人后路的战略;战术上,根据与敌人交战以小股对小股,以短兵对短兵的交战方式,极力提高部队单兵作战的能力,使每个士兵都能掌握铰高的技击手段,这是他指挥战斗成功的关键。俞大猷本人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出生入死。据《明史》载,嘉靖二十一年、三十一年、四十二年,倭寇三次从海上大举侵犯福建、广东沿海各地,俞大猷率领他训练的精通剑术的“俞家军”驾舟出海迎敌,在海上与敌寇血战当部分倭寇逃到岸_上时,他单枪匹马冲进敌阵,运用高超的剑术杀得倭寇落荒而逃。他的威名,在倭寇中有极大的镇慑作用,敌寇一听到是俞大猷率领的俞家军,往往不敢交战就望风而逃。

俞大猷自幼精研剑术,据说他的剑法源出于少林门,是少林剑术的真传。一五六一年,俞大猷奉命从山西大同调往江西,他特意取道河南登封来到少林寺拜访。少林寺住持小山上人听说名将俞大猷来访,特命寺中武僧表演了少林剑术。俞大猷看罢表演,半天没有作声。小山住持叩问其故,俞坦率地说:“寺僧的剑术虽然不错,但已失去了少林剑法的真诀。”众僧不服,请俞当众演练。俞大猷也不推辞,抽出随身佩剑当众操演了一番,众寺僧惊拜于地。小山住持请俞留寺赐教,传以真诀,俞因公务在身不可久留,便从寺僧中选了两个年轻人,一叫宗擎,一叫普从,随身带在军营中以便随时教授。三年后,寺僧学艺期满,告别俞大猷回寺,临行,俞大猷写了《少林寺僧宗擎学成予剑法告归》一诗赠给徒弟,诗中寄托了他对寺僧学艺报国的愿望。诗曰:“神机秘武再相逢,临别叮嘱意思浓。剑诀有经当熟记,遇蛟龙处斩蛟龙。”后来少林僧人果然没有辜负俞大猷的期望,由月空和尚率领的僧兵也加入了抗倭斗争的行列,在东南沿海与日本海盗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作为军事家,俞大猷以其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战略战术为捍卫国家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武术家,他又以其精湛的武术和武术专著《剑经》,在我国武坛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的抗倭事迹和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人为捍卫祖国神圣的疆土而英勇献身,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大猷为何“指棍为剑”
绝学易经隐藏剑法兵法天机,他深谙此道,堪比王阳明胜过戚继光!
俞大猷探访少林寺及其原因
俞派少林武术:史无前例的少林传技
此人弃文从武,32岁中武进士,横挑少林寺,剑法号称天下第一
明朝抗倭,少林武僧几乎全部阵亡,谁说武术没有高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