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开李火德系家谱混乱之谜(六)—上杭李火德真正出生年月的和先祖世系
李震涛 1楼
2012-1-16 23:22 

揭开李火德系家谱混乱之谜(六)—上杭李火德真正出生年月的和先祖世系

火德公先祖世系源流众说纷纭之杂,各立其说之多足冠各姓氏之首,实已属罕见.更奇怪的是关于火德公的生年问题,各地族谱记载也各不相同。
广东
五华黄埔光绪谱载生于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寅岁(966);
广东五华
锡坑淳笃公派印谱载生于宋太祖七年丙寅岁(966);淳笃公派抄谱尾批和
福建
诏安秀篆抄谱载生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甲辰岁(1184),台湾《
李氏
源流》记载,火德公生于公元1184年;福建
上杭
记载一称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十一月初八子时,一称生于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十一月初八子时;
江西
及多数新编修的族谱均载生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岁(1206);广东新丰抄谱载生于宋理宗宝庆十八年丙寅岁(应为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
四川
荣昌乾隆谱载生于“元朝太祖初兴元年是宋理宗宝庆十八年丙寅岁”(疑前为1206,后为1266,记载误混不清);江西万载1995年所编《李氏
史记
》列载生年: 一说丙寅岁(1146),一说甲辰岁(1184),一说丙寅岁(1206),一说丙寅岁(1266), 未以辨认,安溪湖头谱牒记载称约生于公元1017年。正确的火德公的生年牵及到真正的火德公先祖世系及子孙传承的正确。那么真正的火德公上祖是谁?火德公的真正生年又是哪一年呢?
一、探寻上杭李火德先辈的足迹
  槐南皇历《陇西李氏族谱》始纂于唐天祐二年(906年),由十六世李其寿主持编修并作序.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由三房嗣孙、时任甘泉丞李文仲主持重修并作谱序。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长房嗣孙、时任山东长山县教谕李珏主持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年)重修。清顺治九年(1652年),由长房嗣孙、时任江南操功院赏功游击将军李孔文主持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修职郎李开主持重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进士、时任直隶钜鹿县知县李光前主持重修。清道光七年(1827年)合族重修。1997年,由李祖启等主持编撰《福建李氏源流》。
   贡川洋峰《李氏族谱》始纂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岁选进士、时任山东长山县教谕李珏主持编纂。清顺治九年(1652年),由十八世、庠生李光岳主持重修,李孔文作谱序。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十八世、庠生李殿挹、十九世李豫、二十世孔林、二十一世、庠生李显等主持重修。其内容有谱序、凡例、世系、世录、祠记、墓誌、寿文、世传、谱跋、家居十警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三十九世李尚德、四十四世李绍添、四十一世李元宣、增泉、溶川、增保、应三、昌建、昌绩、克勤、行轩主持,李大侃、步言、元澍、惠时、宜成、可象、昌聪校正参阅,李朝春、增礼、直昭、久言、迪齐督印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李长吉、胜义、顺兴、家驹、时光、永嘉、启模、新元,启祥、永英等人主持重修。1998年,由李学贤等人主持重修 。.
    两谱创修之早,后裔续修之勤,世系源流,确凿清晰可考。两谱俱称李火德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的后裔。宗支世系为李元祥——李其洪——李保珠(又名小廿三,即上杭谱误为李珠公)——李火德。李元祥被封为“江王”,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兄弟。到了李元祥的孙子李祖丛时,正值武则天乾纲独断时期。唐载初年(689年),武则天批准索元礼、来俊臣等人奏章,对李姓皇族大肆籍除,黜夺封爵。李祖丛被黜夺“武阳郡王”封爵,流放岭南。李祖丛流放途中在福建南安落脚。次年,武则天又谴特使将李祖丛杀害。李祖丛有两个儿子:李万康、李万寿。李万康生有四子,长子李楚圭在“天宝之乱”时被召募入卫,授漳浦参军,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任廉防五州节度使,因讨寇有功,升云麾大将军。李楚圭亦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尚昊,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授游击将军,守左武尉,封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十月,陕西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五千军队哗变,占领长安。李尚昊从长安避难回福建,不敢回老家南安,便躲避到剑州尤溪皇历村(今永安槐南乡皇历村),与长子李希悦在此定居下来。李尚昊被福建李氏家族尊为自李元祥之后的第六世。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时,李氏第十五世孙李其洪从皇历迁到沙县的崇仁里二十六都(今永安贡川镇双峰村)居住。这次迁移在福建李氏家族的历史上堪称重大事件,李其洪因此也在李氏族谱中被记下了浓厚的一笔。正因为李其洪的迁移,使得李氏后裔得以向闽西扩展,继而飘洋过海,发族海外各地。李其洪由于是长子,排行老大,又名“李大郎”。李大郎的墓地如今仍保存在贡川镇双峰村坪埔窟潭后。有墓誌。李大郎生有四个儿子, 长宏仁、次宏义、三宏礼、四宏信。次子李宏义;李宏义也有四子, 小三、小四、小十九、小二十三。老四曰“小廿三”;小廿三有六个儿子,分别以“金、木、水、火、土、田”加“德”字命名。其中老四火德就是后来被李氏所尊崇的“入闽汀州始祖火德公”。
   “火德公传”中说道“火德公姓李,其先汀之宁化人,值宋末元兵乱,与妻伍氏居于福建省汀漳道上杭县胜连里之丰郎乡。”那怎么火德公先祖又变成了“汀之宁化人”呢?原来,李火德的父亲小廿三,名李保珠,号念三,原居住在永安上坪乡的余荆山村(唐代称“李荆山”),后因与当地余姓发生纠纷,于后汉年间携六个儿子避往清流的侄子李四七家居住,继而又到宁化石壁定居。小廿三年老时思念故土,与其长子金德重新回到李荆山。但此时家已不存,无处栖身,只好在离李荆山五华里的梧桐洋(今永安上坪乡联合村仓坪)住下,死后便安葬在贡川镇双峰村北山,至今坟茔尚在。
    福建永安市李金德后裔编修的《陇西郡李氏族谱》、安溪湖头李火德之子三一郎后裔编修的《清溪李氏家谱》、永安炉坵三一郎后裔收藏的《陇西李氏家谱》、三三郎后裔编修的《李庄族谱》、和李保珠旁系永安洋畲编修的《李氏家谱》、崇德祠藏版《李氏家谱》等,都一致认定李元祥~李其洪~李保珠(又名小廿三,即上杭谱误为李珠公)这个宗支世系。
  分别居住在福建永安市上坪乡梧桐洋、丰盂头的李金德(周道)长子甲一、次子甲二后裔于光绪廿一年乙未(1895)编修的《陇西郡李氏族谱》均明确记载, 李 保珠(,又名小廿三,即上杭谱误为李珠公)为李其洪之孙, 李宏义之第四子, 生“周道、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在庆咸、大才二人所作“李氏家谱序”中记述,“我丰盂头,则又由其洪公数传至小廿三公,迁荆山,越数代甲二公是也。宗谱所载沿流求源确有可据也”。
闽南李氏南山大宗筹建会1994年编写的《陇西渊源志》引载了清顺治八年(1651)春标写的永定湖坑“李氏族谱序”, 序中明确“始祖保朱公一派”,“二世祖考火德公”为江王元祥后裔;《渊源志》引载的安溪湖头“李氏族谱序”中, 同样奉李元祥为远祖。安溪湖头李火德之子三一郎后裔于清乾隆甲子年编修的《清溪李氏家谱》也明确记载, 李 保珠(,又名小廿三,即上杭谱误为李珠公)及湖头李氏为李元祥后裔,
福建上杭迁居永安市青水镇炉坵村李乾樑(李火德之子三一郎廿五代孙、仍保留上杭客家话音)保存的清道光廿四年甲辰(1844)元宜编修的《陇西李氏家谱》(残本二册, 炉坵李氏视为自己祖传家谱的该谱, 实是小三公后裔编修的,), 该谱载第一代为李元祥,“祖讳宏义, 其洪公次子……子四: 小三、小四、小十九、小二十三”;“小廿三(保朱, 号念三郎, 原系双峰分出宁化县石壁乡)生: 金德、木德、水德、火德、田德、土德”。
漳平市永福镇三三郎之子仕宝后裔在清光绪年间编修的《李庄族谱》(手抄本)记载, 宏义公“生四子: 长小三、次小四、三小十七(疑九之误笔)、四名小二三”,“四曰小二三, 其子孙在永安移居余荆山梧桐洋及宁化石壁等处……小二三即念三可知矣, 讳保珠公”。“保珠公, 公乃宏义公之四子……妣吴氏、番(疑为潘之误,笔者注)氏、徐氏;宋初人, 移居余荆山、梧桐洋等处”。
  福建三明市莘口镇龙安村李其洪次子李宏义后裔保存完整的清道光甲辰(1844)崇德祠藏版《李氏家谱》(共27册)记载,“其洪次子宏义生四子: 小三、小四、小十九、小二十三”;“小廿三(保朱, 号念三郎, 原系双峰分出宁化县石壁乡)生: 金德、木德、水德、火德、田德、土德”。
   福建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小三公后裔保存的清康熙壬子(1672) 殿挹主持重新刻印的《李氏家谱》及道光廿六年丙午(1846)孔扬、云龙主持翻刻的《陇西李氏谱稿》中, 收录了宋崇宁三年(1104)任甘县县丞李文仲写的谱序、明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进士任山东长山县教谕李珏写的谱序和跋以及明万历甲午(1594)豫章宗末见罗山人李材写的谱序。其中, 李文仲、李珏、李材都却有其人,序中所述所记与史志俱合,所述事理实在, 无虚妄之词。李文仲,宋崇宁三年(1104)任甘县县丞,后知密州。宋史记载,政和五年,密州郡守李文仲采及三十万本,每万本作一纲入贡。文仲寻进职,授本道转运使。(京东东路转运使)。宋崇宁三年(1104),李文仲在谱序中述道:“......我唐高祖起自陇西......第二十子元祥封江王于闽越,子孙迁于延平尤邑之皇历,则尚昊公固为皇历之始祖也。尚昊公十世孙曰其洪其寿其德三公 分为三大宗也。长房其洪公子孙多入沙县双峰洋畲等处中房其寿公子孙多入本县之万足里及沙县之三元等处.......”
”李珏(号龙屏,《陇西李氏谱稿》主修)在万历十九年谱序中写道“其洪公生四子, 长宏仁、次宏义、三宏礼、四宏信。本支宏义公生四子: 长小三、次小四、三小十九、四小廿三”(这是讫今为止,见到有关“小廿三”的最早记载)。其在后中跋写道:“是谱据双峰洋畲两图所载互证添补,稿租(应是“粗”字之误)就于隆庆庚午,而辛未贡中烧予家,幸稿存书馆,今得据而录之.或者亦祖宗之灵不欲无传而默相之乎.....”劫后庆幸的喜悦跃然纸上,使人读来亲切,所写谱序和跋使人感到所述事理实在, 无虚妄之词。查阅永安县志(万历)P68载,“李珏-长山教谕”,卷之八(贡生)P168载,“李珏(字纯甫。在庠以文行冠诸士;万历丙子拔贡,中南雍副榜, 授会昌训, 署安远令, 擢长山谕。……乡称龙屏先生)”。可知, 明万历年间任长山教谕之龙屏先生也实有其人。
  罗山位于江西省丰城、崇仁、乐安三县(市)交界地,原名叫池山。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晋代,南昌郡罗闻通,朝廷几次重聘做官,他婉辞不赴任,寻道二百里,隐居池山修道,广收弟子传授道经。深得弟子们爱戴、尊崇。罗文通病逝后,弟子们为纪念师长,取他的姓氏为山名,更名为罗山。明代嘉靖年间的南京兵部尚书李遂,号克斋,因喜罗山之壮美,遂改号罗山。李遂之子李材也因其父号罗山,为此号“见罗”,人称“见罗先生”。李遂 (1504—1566)  字邦良,号克斋,又号罗山,丰城县(今丰城市)人。湖茫李氏为丰城科举大族,李遂祖、父、兄弟均为进士,其子李枝、李材、侄李橡也是进士出身。李遂青少年时从理学家欧阳德求学,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继任刑部郎中、礼部郎中、浙江衢州府同知、苏松道兵备副使、广东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等职。后又被任命为凤阳等四府巡抚,积极抗倭。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驾船百余进犯海门,李遂率众大败倭寇于姚家荡,攻下倭巢庙湾,“焚斩甚众”,江北倭患尽平。随后破崇明倭寇。以功升南京兵部侍郎,升任南京兵部参赞尚书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有《奏议》13卷存世。李材 (1519一1595) 字孟诚,以父李遂号罗山,故号“见罗”。早年随父在淮扬军中参赞军务,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知识。后回江西师从理学家邹守益。嘉靖四十一年(1562)考取进士,授刑部主事。复由兵部郎中迁广东佥事,因抗倭取得胜利而升为副使。万历初年调任云南洱海参政,又以按察使兼金腾兵备副使。时逢缅甸侵略云南边境,与名将邓子龙配合,取得蛮莫、孟养、猛密等战胜利,大破缅军“象阵”。以破缅之功升郧阳巡抚,李材,“好讲学”,听讲的儒生有数百人,他的来往携带的行李,都令营兵给运送,营兵都有怨恨。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二日又应诸生胡东昭、徐登高等人之谋,动工修建参将公署为书院。这一天,参将方印以解任离去,于城外60里处与前来接任的米万春相遇。方印大出“愤言”,表示不满。米万春听后便激军士梅林、王所等入城,“毁学坊”,把诸生盖的书院也给烧了。又“围逼”李材,“凡诸不便事宜文卷,逼取军门外烧毁,还勒饷银四千二百两银充赏”。两天后,米万春入城,威逼李材“上疏”,把事件之起因,“归罪首府生员”,并“收城门锁钥”。李材俱怕逃走去樊城。后来,裴应章前来接替了李材的职务,并“好言慰米(万春),仍杀梅林、王所,事乃得定。”此次兵变的发生,虽与文官武将的矛盾有关,但士兵平日不堪“供役”也是原因之一。李材旋因“郧阳兵变”牵连及被劾“缅功不实”下诏狱论死,经朝臣多方解救赦罪,贬到福建镇海卫充军,后遇赦还家。
    李材一生酷爱讲学。中进士后曾乞假归乡,与唐枢、王畿、钱德洪等相互问难。即使在狱中,前来切磋论学者也络绎不绝;谪居福建时,与当地名流探讨理学奥旨。为补救王学末流之弊,创立“止修”学说,强调以性为体,复兴性善之说;突出以修身为本,重视修身的方式,强调“止”、“修”并重,体现“止于至善”的宗旨,以达到“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止修”学说在明代后期颇为流行,因此黄宗羲《明儒学案》专门辟有“止修学案”。著作共36种292卷,除理学专著以外,还有兵书《将将纪》等,大都流传至今。
     李材于万历二十二年于三山共学书院应门人李中桂(疑是李珏之子)之请为贡川洋峰《李氏族谱》作序写道:“吾宗门人李中桂持其父纯白子讳者所辑宗谱索序与余愧承乏中丞遣谪闽陬贻污陇西多矣,何颜为宗人序谱,......”序中所述所记正是李材遣谪闽地,束身讲学时,与史志俱合,所述事理实在, 无虚妄之词。
      由此可见, 无论是李珠的直系后裔(孙金德后裔, 曾孙三一郎、三三郎后裔)所持族谱, 还是旁系后裔所传族谱, 李珠先祖世系列属李元祥~李其洪宗支世系较为准确, 其脉络较清晰可考, 疑点较少。按有关族谱推衍, 李元祥至李珠共历16代, 李元祥生于公元625年, 李元祥至李保珠世系谱图如下:
元祥━┿李皎━┯李丛━┷万康━┯楚珪━┯尚炅━┯希悦━━复礼━━李远━┯李匡→李勖━━李求━┯弘继━┿李仲━┯其洪━┿宏义━┷小廿三(又名保朱,即上杭谱误为李火德之父的李珠公)。
    小廿三,即保朱号念三郎。原系双峰,分出宁化县石壁乡(清道光甲辰版李氏家谱载),中年时从双峰迁往李荆山(今永安市上坪乡余荆山),因家难,携六子避往清流的侄子李四七家暂居,继而到宁化石壁定居。年老思乡,又同长子金德重返李荆山。但此时家已无存,只好在离李荆山五华里处的梧桐洋住下,死后葬在双峰墓山干,至今坟茔尚存。上述火德公应是生在双峰,长于宁化石壁李家坪。时值宋初,兵戈扰乱,又移徙上杭胜运里丰朗乡(漳平永福李庄谱载)。如今,福建省永春的卧龙山,有李祖丛的“天孙墓”,及其“唐江王孙宣教李公墓道”的唐朝墓道崖刻。在永安槐南乡皇历村,还有纪念李元祥的“江王祠”,在永安贡川镇双峰村,有李氏宗祠“教忠堂”,有李大郎(李其洪)的墓和墓道碑,有李火德父亲小廿三的墓地 ,以上铁证证明火德公根本不是从陇西来到汀州,而是唐室闽越江王李元祥的子孙。是从永安双峰前往石壁,再到汀州繁衍生息,有谱有据可依的。其祖祠现还在长汀,名为“一本堂”。上杭稔田镇官田村的火德公祠是后来修建的,其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至今173年。人为地将官田火德公祠变为圣地,而冷落了真正的火德公祠长汀“一本堂”。
二、推考上杭李火德的生年
   查永安洋峰修于清康熙、道光、光绪年间的古谱。有明确的年代记载:“其洪公(仲公长子)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戊申自皇历迁古沙县崇仁里二十六都双峰(今永安市贡川镇双峰村)开基。此时,其洪公应是处在青壮年时期,在30—40岁之间。以35岁来算,即公元948年减去35岁,便可推算出火德公的四世祖其洪公大致出生在公元913年。如果按平均每代人间隔25岁来算,其洪公的四世孙火德公的生年应是公元1013年。对照上述诸谱所载火德公出生年代,应以福建上杭记载原称火德公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十一月初八子时,和安溪湖头谱牒记载称约生于公元1017年为最接近。我问过湖头李学渊宗亲了,安溪湖头谱,并无火德公生年的确切记载。他说生于称火德公生于公元1017年,是安溪湖头谱按世系推算出来的大约生年。
      可见,火德公出生年代,福建上杭记载原称火德公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十一月初八子时是准确的。有人诧异火德公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十一月初八子时,生年能准确到日、时。其实这不为奇,李火德为上杭李氏的始迁祖,按封建时期的宗法制度,始迁祖即开基始祖,地位等同于开国国主,在祖庙中永世不迁,代代享受子孙香火,其生卒年月刻于栗木神主,遗象绘于画及刻印于家谱,供子孙瞻仰礼拜。祖墓也是如此,冬至祭始祖时,更是规模浩大,气派不凡。所以始迁祖历时虽远,其生卒年月却能记得准确,而相对来说,始迁祖之后的先祖世系生年反而容易失考。
     永乐九年(1411)秋月吉日监察御史何器《李氏族谱序赞》中称“自火德公至明善八世矣,其间  缨绯衣,代不乏人。奈何族谱久遭兵燹之失。明善父德荣常欲缵述未就,故以祖宗之源流支派语明善,于是服膺父命,编是谱,以效欧阳图例,其间源流支派井井有条。”永乐四年(1406)丙戌夏望日李崇诚于湖广永州府永明县邑庠之明伦堂在家谱谱序中写道:“诚尝闻父命曰:李氏先散处郡邑逮三百家,虽知同所自出,而图谱迷失,昭穆远近不可得而知也。”可见上杭李火德族谱在明初已“图谱迷失”、“族谱久遭兵燹之失”,李崇诚(字明善)创修家谱,“自火德公至明善八世矣”是以始迁祖李火德为始祖来立谱的。康熙六年(1667)丁末仲秋月朔日十五世孙李辂续谱时在谱序中写道:“......吾闽汀杭邑李氏族谱自八世诚公创修,十世颖公续订,颖公堂兄勉公重订,历永乐、正统、景泰数朝。三公才学超群,德业炳炜,足法后裔。所录俱足征信。二百余年未有修之者,间有各房抄本私录,亦录一房所出,别派概置勿录。......辂于是悉心竭力总核汇订,分为三大房,编为四则,自一世至三世,自三世至七世,自七世至十一世,自十一世至十七世,盖欲其便易考核,有同不混之意。至若十七世以下,年尚幼小,以俟后有志者续之。”可见上杭李火德族谱自八世诚公在永乐年间创修,十世颖公正统年间续订,颖公堂兄勉公景泰年间重订,到康熙六年(1667)李辂续谱都是以始迁祖李火德为始祖来立谱的。康熙六年其后的修谱,才将上杭李火德硬充李纲后裔五代孙,因李纲生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闰六月初十日子时,根据与李纲相距五世所谓的世系传承,来推算李火德的生年,以为“天禧二年(1018)”是“开禧二年”(1206)“天”字为“开”字之误记,而改为此“开禧二年”,此“一字之改”,真是化腐朽为神气啊!前些年我还拜读过该作,不知有些宗亲记得不?宋开禧二年(1206)丙寅岁十一月初八子时生于宁化石壁村,是近代后来修谱所统一的口径。这也是困惑研究李火德世系的根本所在之一!
    综合上述,上杭李火德的出生年月应以福建上杭记载原称火德公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十一月初八子时为真实、正确。
李震涛 2楼
2012-1-16 23:28 
明天回老家了,因我长年在杭工作,家中未拉网线,得暂离一段时间上网交流了。仓促赶稿,望各位宗亲指正。在此先祝各位宗亲新年愉快,新春如意。
李敬坤 3楼
2012-1-17 12:16 
祝!宗親您一路順安。
李劲 4楼
2012-1-17 18:50 
对宗祖严谨研究精神可嘉;但用‘揭开’两字,不敢苟从。
多寻 5楼
2012-1-17 21:56 
祝贺震涛宗亲龙年春节快乐,吉祥如意!
你的论文,我得慢慢看了,再给评论,谢谢!
李敬坤 6楼
2012-1-18 11:32 
公理出依公論,秉公无私。
多寻 7楼
2012-2-2 01:14 
@火德公先祖世系源流众说纷纭之杂,各立其说之多足冠各姓氏之首,实已属罕见.更奇怪的是关 年问题 ... 

火德公先祖世系源流众说纷纭之杂,各立其说之多足冠各姓氏之首,实已属罕见.更奇怪的是关于火德公的生年问题 ...
李震涛 发表于 2012-1-16 23:22

李震涛宗亲的这篇考证文章以大量的史料对元祥公后裔其洪公、保朱公、火德公的史迹叙述得比较合乎史实、所述事理实在, 无虚妄之词。比较可信。有理有据有分析论述,是篇好文章。
文章以大量的史实阐明了火德公的真实事迹,证实了火德公是保朱公的四子,是元祥公的十八世裔孙;初步梳理了元祥公的世系源流。
从文章中可见, 无论是李珠的直系后裔(孙金德后裔, 曾孙三一郎、三三郎后裔)所持族谱, 还是旁系后裔所传族谱,都确认李珠先祖世系列属李元祥~李其洪宗支世系较为准确, 其脉络较清晰可考, 疑点较少。按有关族谱推衍, 李元祥至李珠共历16代, 李元祥生于公元628年, 李元祥至李保珠世系谱图为:
元祥→李皎→李丛→万康→楚珪→尚昊→希悦→复礼→李远→李匡→李勖→李求→弘继→李仲→其洪→宏义→小廿三(又名保朱,即上杭谱误为李火德之父的李珠公)。
史迹表明,上述火德公应是生在双峰,长于宁化石壁李家坪。时值宋初,兵戈扰乱,又移徙上杭胜运里丰朗乡。史实证明,火德公根本不是从陇西来到汀州的,而是唐室闽越江王李元祥的子孙,从永安双峰前往石壁,再到汀州繁衍生息,有谱有据证明了的。其祖祠“一本堂”现还在长汀。
李氏网 8楼
2012-2-2 06:36 
震涛宗亲辛苦了!
        此文收集了很多资料,对火德公世系源流考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也存在一些关健的缺憾:如<火德公祠谱>只字未提,因此部谱是研究火德公家族最为基本的依据!
李敬坤 9楼
2012-2-4 21:02 
謝謝多尋宗親!上傳資料學習了。
多寻 10楼
2012-2-4 22:24 
多谢宗亲关注!
李震涛 11楼
2012-2-10 22:18 
回复 9#李氏网
    按理说<火德公祠谱>应是研究火德公家族最为基本的依据。但只字未提,此部谱皆因此部谱以李火德的“唐帝室之熙照——韬云——英亮——新成——训教——泰青——泳定(一作夔)——纲——孟——珠——火德”荒谬不实世系以及称李火德生于宋开禧二年(1206)丙寅岁十一月初八子时生于宁化石壁村。(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后迁上杭县, 是宋朝举人、进士,任过教谕、知县、通判、太守、节度使、关内侯的荒谬不实记载,(可参看前著诸文章)求诸与此谱,无疑于刻舟求剑。
李震涛 12楼
2012-2-10 22:41 
回复 9#李氏网
感谢李正宗亲的关注和抬爱,感谢李正宗亲为李氏宗亲提供了李氏网这个简捷快速又富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为李氏文化的交流促进和宏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也明白力微休负重的道理,如此逆流求索,力图解开李火德谱系混乱之迷,非不自爱,也是尽自己身为李氏一份子的一丝绵力。只是任重道远,我辈尚须努力!
多寻 13楼
2012-2-11 00:02 
《皇帝的新衣》故事中的小朋友,应该得到应有的支持和信任,我们欢迎诚实的家谱研究者!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实事求是的家谱研究者!为我们的李氏上祖源流理顺传承,正本清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放心地诚心的奉祭自己的祖先做出奉献!谢谢!
李氏网 14楼
2012-2-11 07:22 
回复 12#李震涛
    非上所言之谱,也非上言之世系.<火德公祠谱>初修于明,清立祠重俢,只刊二十四部.
李氏网 15楼
2012-2-11 07:32 
回复 13#李震涛
   震涛宗亲勤于家谱研究,令人感佩!鉴于火德公支旁系繁,各地所依世系不一,宋时火德公一百年中恐有両位火德同名之人,故考源之难.犹唐之三个李晟家系甄别之难呀!
李敬坤 16楼
2012-2-11 10:34 
回复15#管理宗親:<火德公祠譜>初修于明.清立祠重修,只刊二十四部。
可不可以把祠譜資料,在网上发表一点,共宗親分享。
李震涛 17楼
2012-2-11 12:53 
.<火德公祠谱>初修于明,清立祠重俢,只刊二十四部.期待.<火德公祠谱>明初修版的公布,近年来屡修的.<火德公祠谱>,已非“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旧时模样,已是面目全非。康熙六年(1667)之前续谱都是以始迁祖李火德为始祖来立谱的。康熙六年其后的修谱,才将上杭李火德乱攀先祖。
   我虽未见到.<火德公祠谱>明初修版的“真身”,我收录研究的永乐九年(1411)秋月吉日监察御史何器《李氏族谱序赞》、李崇诚(字明善)的永乐四年(1406)丙戌夏望日李崇诚于湖广永州府永明县邑庠之明伦堂的家谱谱序、康熙六年(1667)丁末仲秋月朔日十五世孙李辂续谱时的谱序,据我考证资料属实,这也是夙志求证,去伪存真考证的结果。相信这也是李火德家谱(即火德公祠谱)的原始模样。
    还有我的关于宋初两个同名李火德后来其后裔不明其源,遂混为一,以至世系难合,争论不休。(考证文章待后整理上达网上)只是有人不信、不认、不愿而诬为危言耸听而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
李金易 18楼
2012-5-29 14:55 
回复 17#李震涛
精神可佳!我有一点看法:不同生年的火德公均有记载的原因,还在于不少火德公的支系族谱年久失修,先祖失考,为了一代不漏地接上火德公,从而将火德公的生年不断后推。从不少后来编的族谱乱象中可以证明这一点。毫无疑问,此类族谱,火德公的上祖也是乱编乱接的。好在火德公坟碑联:“宋代开基远,杭川衍派长”还保留了一点历史的遗存。但遗憾的是火德公坟也是在清朝宣统庚戌年(1910年)被重修过的,并无始葬的历史年代记述。
李敬坤 19楼
2012-5-29 15:59 
謝謝上傳資料!閱讀了。
油豆树 20楼
2012-5-29 16:20 
回复 18#李金易
    相当有道理!君不见火德公年代越来越近,可谓年青化。
李震涛 21楼
2012-6-3 03:15 
回复 18#李金易
不同生年的火德公均有记载的原因,还在于不少火德公的支系族谱年久失修,先祖失考,为了一代不漏地接上火德公,从而将火德公的生年不断后推。这是一个方面,还有最根本的原因是根本不止一个火德公,是各支合族的原因。
李维骞 22楼
2012-6-3 08:45 
回复 18#李金易
金易宗亲指出的很正确,明明碑联刻着“宋代开基远,杭川衍派长”,可修谱时却仅依据一篇《火德翁传》里一句“火德翁姓李其先汀之宁化之人,值宋元兵乱挈妻伍氏避于上杭之胜运里丰朗”就把火德公变成了元朝人。而现在《火德翁传》的真实性还真值得质疑。
李敬坤 23楼
2012-6-3 10:05 
閱讀了。謝謝!
我自独行 24楼
2013-5-25 21:01 
你怎么知道这地方: 罗山位于江西省丰城、崇仁、乐安三县(市)交界地,原名叫池山。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你家谱上有记载,如有记载请和我联系,我就在金华工作。
多寻李 25楼
2013-6-30 18:19 
谢谢宗亲上传资料!学习了!!
李太黑 26楼
2015-10-7 21:08 
回复 11#李震涛
上杭李氏族谱,经不起推敲。真正的火德公当生于北宋初年。而上杭生于南宋的,明显不符合史实。有宗亲提出,上杭朗丰村李氏,是在祭祀别人的祖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说追宗溯源
《李火德族谱》祖系确定与形成
随意追源,胡拼乱接,如此宗谱,我晕!
上杭李火德非我祖纯笃德明公上系的论证
揭开李火德系家谱混乱之谜(五)乌龙摆尾—李火德谱唐帝室熙照—纲—火德世系的来龙去脉
李嘉诚先祖来源的探讨:兼论由客转潮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