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胭脂山
 
  
焉支山:亦名删丹山、大黄山、燕支山、胭脂山,为中国西部名山,位于甘肃山丹县城南40公里处,曾为匈奴所据。汉收复后,有无名氏作歌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佚名·匈奴民歌》),可知此山为人所倚重。
 
  有一说法,是该山原来不叫焉支山,叫胭脂山。是此山产一种花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 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还有的史书上说,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由张骞出使西域之行时引出。为了彻底弄清楚,查了《辞源》,才知道: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所以,到现在张掖市修缮卧佛寺还是用这种染料,涂抹雕梁画栋。
 
  据说匈奴单于的王妃阏氏,每天都要到胭脂山的神涝池掬一捧水,洗洗脸,梳梳头,然后采一束金露梅和银露梅回到营地,送给她的夫君。霍去病攻打胭脂山的时候,得到了匈奴的祭天金人,也俘获了阏氏。就在一个十五的夜晚,阏氏偷偷地溜出来,揽起佩环丁冬的长裙,跳进了百花池。有人说从那以后,每到十五的黄昏,一轮蓝月亮便浮出水面,像一朵菊花,静悄悄地开在胭脂山的峡谷。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总想去领略一下貌若天仙的阏氏曾经驻立过的百花池,总想去看一看霍去病当年纵横驰骋的疆场……
 
  胭脂山又名焉支山,是祁连山之北的一个独立山体,扼河西走廊咽喉要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不断。因此,这里也留下了一段段传诵至今的千古佳话。而如今的胭脂山,则以它碧峰千绕、松柏交翠的奇妙风景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尤其每到夏秋季节,这里络绎不绝的游人本身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焉支山——匈奴故地 国博故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匈奴去了哪里?
匈奴故里—焉支山记事(特约作家:周步)
河西走廊名山——焉支山
霍去病征陇西,为何使匈奴妇女无颜色,难道霍家军扰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