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州故事
    陈州在豫东平原上。在很早很早以前,这儿不叫陈州,叫宛丘。而现在也不叫陈州,叫淮阳。但淮阳人出外总说自己是陈州人,因为陈州知名度高。
陈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你没来过这个地方的话,也许觉得她很生疏和遥远;假如你有机会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你就会被她所吸引,你就没有了陌生感,你会感觉你走进了一个历史老人的怀抱里,你会从内心产生一种由衷的赞叹!今年六月的一天,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著名女编导RoinanaCASATA——一个来自地球另一端的金发碧眼女人,在此采访时,连连夸赞:“啊!上帝,这儿太奇妙了!我去过世界许多地方,但象这么神奇和美丽的地方还真少见!”
这儿是我的老家。我从小就听我的父辈们讲述陈州的故事。现在,让我们的故事也开始吧!
     故事要从六千五百年前开始。那时候,世界蛮荒,混沌初开,一个叫伏羲的东方夷族部落首领,为了寻找一片适宜繁衍生息的地方,便带着他统一了的部落子民从干旱、荒芜的成纪(今甘肃天水),沿黄河而东下。这支队伍浩浩荡荡,跋涉数千里,餐风沐雨,终于来到了一个水美土肥、树茂林密、水中有鱼、林中有禽兽,土地上丛生着可以裹腹的植物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这儿丰衣足食。这儿有丘陵,洪水来了,祖先们就到丘陵上居住,又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湖泊。这个大湖泊一万六千多亩,比著名的杭州西湖还大一倍。湖象一条盘旋的巨龙,紧紧地包围着陈州城。城西北的一面叫西柳湖,象巨龙的头,城东北的大面积湖面叫东柳湖,象巨龙庞大的身躯,城南的湖面叫南坛湖,象巨龙的尾巴。有一位叫董延喜的先生写了一篇《龙都说龙》的文章好象也是这么比喻的。湖面这么大,自然风光很美。夏天,荷花绽放,成群的鸭鹅在清澈的湖面上翩翩起舞;秋来,蒲苇丛生,把偌大的环城湖装点得神秘莫测;冬日,湖面结了冰,一面巨大的“冰镜”把湖水遮盖,嬉戏的玩童在“冰镜”上滑冰,还可以看到冰镜下面的鱼儿在游动;春暖了,“冰镜”融化了,湖水更加清澈,嫩荷绿蒲都露出了尖尖角。这儿还是水鸟的天堂,鹭鸶、沙鸥、苇喳喳子一年四季在这里飞翔唱歌。前几年,陈州人对环城湖进行了保护性清淤开发,又给她起了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叫龙湖。在湖中恢复重建了“苏轼读书台、望台烟雨、九龙戏珠、九曲桥”等景点。
伏羲和他部落的子民们就缘湖居住下来。
     这儿就是宛丘。伏羲在宛丘建立了他的都城,他以龙纪官,自号龙师,宛丘就成了龙都,他部落的子民也就是龙子龙孙,这些龙子龙孙繁衍生息,再繁衍再生息……经过数千年的努力,就繁衍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之所以称为龙的传人,道理也就在这儿!
      伏羲在宛丘建都后,就开始教大家“制网罟”,也就是织鱼网,做猎获禽兽的工具,人们用这种网去打鱼,果然方便得多,网的鱼一次吃不完,就晒成鱼干,存着冬天吃,擒获的野兽畜禽一次也吃不完,就圈养起来;伏羲看到他部落的子民都很愚昧、野蛮,就开始画八卦,分阴阳,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现在世界各地都掀起研究易经热,其实易经的核心理论就来自于伏羲氏的八卦理论;吃饱喝足不能光睡觉打架侃大空呀,伏羲氏又“造土埙(读x‘n)、制琴瑟”,这都是中国最原始的乐器。琴瑟就不必介绍,单说土埙,是一种粘泥制成的,象葫芦的形状,里边是空的,留六个孔,嘴对着大孔吹,手指交替着按小孔,发出一种非常浑厚悠扬的声音。现在这种东西在陈州还能买到,不过都是复制品。读者可能都知道,伏羲那个时代,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代,人们过的是群居生活。伏羲氏要割除这种“群婚习俗”,就给子民们“定姓氏、制嫁娶”,从此,祖先们的“性开放”就得到了遏制。渐渐地,各种姓氏产生,一个一个的小家庭象细胞一样从伏羲的原始部落里分解出来,人类也就世世代代繁衍下来。
      说到这儿,我想强调的是,人的出生和繁衍,就是男女交媾,十月怀胎形成的。曾有人著书说,据传,伏羲时代,一日天塌地陷,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结为夫妻。他们嫌自己生育太慢,就用泥捏制泥人。这些泥人晒干后,都能走动、说话,变成了真人。逢到下雨天,他们来不及一个一个往屋里收,就用扫帚扫,所以,人才有瞎子,瘸子。这纯是胡编乱造!科学发展到现在,人们也只能制造一种没有感情、没有血肉、没有生育和繁衍能力的机器人,从来没听说过谁能捏个泥巴人就成大活人!
      按科学的道理推测,还是伏羲氏制定了嫁娶政策之后,祖先们遵循这个守则,该嫁的嫁,该娶的娶,把人类繁衍了下来。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一些残疾儿,是因为那个时代优生优育法还没有推广普及吧。
      伏羲氏在宛丘定下了都城,完成了他的大业后,寿终正寝,享年196岁。人们就在湖北边的一块高地上埋葬了他。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业,就在他的墓地建立了陵庙。这个陵庙始建于春秋时期,其初规模很小,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后来形成了占地875亩的庞大陵庙。太昊伏羲陵庙按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考古学家称其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陵内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为“三殿、两楼、两廊、一台、一坊、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下了不朽业绩的老祖先,便携妻带子,到太昊伏羲氏陵墓前朝拜祭祀。据传,伏羲墓原来很小,象现在正常人的坟墓一样,高不过三尺。但过去来朝祖的人都从很远的地方带来一兜黄土,添到伏羲坟上,这样长年累月地添,伏羲墓就形成了边长182米,墓高近30米的巨型陵墓。我少年时正值文革那个动乱年代,一群带红袖章的人爬到墓顶,说是破四旧,要炸掉祖先的坟墓,在上边放了炸药,结果也就是使那个坟墓的尖顶变成了一张乒乓球台大小的平顶。我曾怀着好奇心爬上去看了看,呀!站在祖先坟顶上,近看,陵园建筑群雄伟壮观,松柏森森,远处万亩湖水碧波荡漾,真美啊!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的老家安徽凤阳举旗反元,一次与元兵交战,被元兵紧紧追赶,在危急关头,他躲藏到太昊伏羲陵庙内的伏羲像背后。他刚躲进去,几只蜘蛛就吐丝织网,他藏身的地方很快出现了一张蜘蛛网。元兵追捕到此,见蜘蛛网完好无损,不像有人来过便离去。朱元璋见元兵退去,才颤颤惊惊从伏羲像身后爬出,跪倒在伏羲像前,并对伏羲氏发誓,等打败元兵坐了皇帝,一定为伏羲重建庙宇,重塑金身。这段故事,是我根据陈州民间传说整理编写的,信则有,不信则无。但《陈州府志》确切记载,朱元璋当了明朝第一个皇帝后,拨出专款扩大修建了太昊伏羲陵庙,重塑了伏羲氏像。朱元璋又“驻跸于陈”,祭祀朝拜人祖伏羲,后又自制祝文,命他的大臣到太昊伏羲陵致祭,现在陵内还保存着他的御祭碑。
     至朱元璋之后,来太昊伏羲陵朝拜祭祖的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一个月内,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谒陵朝祖,祭拜祖先。每天人流量达10万人以上。解放后,太昊伏羲陵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国家、省、地(市)领导人或亲临这儿指导工作,或拨出专款修缮陵区内的建筑,或为太昊伏羲陵留下清韵华章,或亲笔题词,留下了“中华始祖”、“人文始祖”、“羲皇故都”等墨宝。
      说到这儿,我想你无论如何也能明白我讲这段故事的意思:陈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史书记载,到了公元前35世纪,又一个伟大的帝王,也就是被后人称为炎帝神农氏的人,步伏羲氏的后尘,在伏羲氏建都的旧墟上,建起了自己的都城,易宛丘为“陈”。陈即旧的意思,陈就由此开始,炎帝神农氏在陈建都后,“尝百草,而兴药,艺五谷,教民农耕”。这是医学发展的最原始期,也是种植业发展的开端。按编史著书人的说法讲,这儿是“中国远古农业的重要发祥地”。后人为纪念他,就为他建立了“神农氏五谷台”,距陈州城东北十华里远,距人祖伏羲长眠之地六里远,现还有遗址。这几年,当地子民自发地在五谷台上修筑了庙宇,重塑了炎帝神农氏像,拜谒进香者也是络绎不绝。
      历史到了夏朝,国分九州,陈隶九州中的豫州。《太平寰宇记》载,陈为“豫州之城”。历史不断地发展,又历经了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随着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迁,陈这个地方的名称也不断变换。
     西周时周武王将自己的大女儿太姬嫁给了舜的后裔妫满为妻,并封妫满于陈,建立了陈国,妫满就是后人尊称的陈胡公。陈胡公以封国为姓,陈姓就此诞生了,陈国的子民皆为陈姓,陈胡公是陈氏的始祖,因此,天下陈姓人,都是陈州人。有一年我到北京出差,结识了一位姓陈的年轻朋友,他一听说我是从陈州来的,非常热情地接待我,说:“原来是从老家来的!”我还真以为和他是同乡,便问他家住那个村,他笑着说:“我家住在广州,我姓陈,我的祖先在陈州,咱们自然是老乡啦!”我恍然大悟,心里很佩服这个年轻的“老乡”很有学问。有了这次小小的误会,后来,我便对陈姓有了一点研究,通过研究,我发现,全世界已经有7000万陈姓人。除此,我还了解到,中国的田姓和孙姓都 是由陈姓派生出来的,因此说,陈胡公还是田姓和孙姓的祖先。陈胡公繁衍生息了成千上万的子孙,这些子孙遍布世界各地,而他自己却永远长眠在陈州这块土地上,与人祖伏羲朝夕相伴了。陈胡公铁墓在陈州城东南角四面环湖的一个小岛上。近年来,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陈姓宗亲经常来陈州寻根觅祖,在陈胡公墓前烧香祭拜。
     被称为陈国的陈州历史上还发生过一些在中国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大事,有必要在这里叙述一下。
东周时期,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叫孔丘,曾三次来陈国讲学,最后一次是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派人请孔子讲学,但孔子讲的大道理都是让统治者如何如何治国的,让统治者如何如何管理老百姓的,陈国的老百姓就不愿意了,没等孔子到楚国见到楚昭王,老百姓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南坛湖的一个小岛上,不给他们吃,不给他们喝,孔子和弟子们饿得头晕眼花。没办法,孔子就和弟子们分头到湖边找吃的。鱼是捉不到的,孔子看到湖里生长一种现在叫蒲的植物,就拔出来,上边的绿茎不能吃,而下边的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就和弟子们吃蒲根,一连七日,孔子和弟子们就靠蒲根生活下来。现在,这种蒲根叫“圣人菜”,凉拌、红烧味道都很鲜美,成了陈州城各大餐馆里一道特色菜,有客人从远方来,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话归正题,陈国的老百姓看到孔子七日不曾饿死,还整日给弟子们诵史讲学,便尊称孔子为真“圣人”。后来,陈国人就在孔子被围困的岛上建了一座圣人庙,学名叫“弦歌台”,弦歌台正殿两边的石柱上,镌刻着对联一副,为“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以纪念这位老夫子三次来陈讲学的佳话。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大将白起把楚顷襄王打得大败,楚顷襄王便逃到陈,陈城遂成为楚国的国都,陈州因而得名陈楚故城。公元1989年,陈楚故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二世元年,在靳县大泽乡揭竿起义的陈涉和吴广,在陈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这两个流星一般的人物,把他们不朽的名字刻在了陈州的历史上,也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
       汉高祖五年,刘邦追杀项羽至固陵(今陈州城西15公里的柳林集),两军对垒,发生了著名的“固陵之战”。
      三国时期著名的建安文学创始人之一的曹植受其兄曹丕迫害,来到陈国,封为陈王,后病逝于陈国,现城南两公里处有曹植衣冠冢——即思陵冢,供文人墨客凭吊。
      介绍了这么几件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大事后,我再介绍陈建置的变迁。陈涉、吴广在陈国建立的“张楚”政权复灭后,到了西汉,陈国改为淮阳郡,后又升为淮阳国,三国魏为陈郡,晋代为郡和州,到北周时期,第一次称陈州,到隋朝,又复称淮阳郡,唐、宋以后又称陈州,又称淮阳府,又称过淮宁(府)。对于一个人来说, 姓氏只是一个标记,一种符号罢了,而对于一个地方,名字被改过来,改过去,建置被升上来,又降下去,这就不单单是一种标记和符号的表示了,但究竟为什么把它改来改去,我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历史学家去说,我不想赘述。
      “宛丘=陈国=淮阳=陈州=淮宁”这么多名字,我之所以选择陈州和你侃,是因为陈州这个名字大家最熟悉,一部千古绝唱《包拯下陈州》,把陈州扬名中外。这段故事不能不说。
      北宋庆历年间,陈州大灾,春蚕遭害,二麦不熟,饿殍遍野,而国舅等贪官污吏趁机搜刮民财,鱼肉乡里。包公为救灾民,惩治贪官,于京城汴京(今开封)下陈州。国舅听西宫娘娘传信,包公要来,严密封锁陈州城门,不让包公进城,包公无法入城,正巧碰到妓女林氏被国舅召幸,包公便替林氏赶驴,扮王八,冒充妓女老鸨混进陈州城。包公时年45岁,因此直到现在,陈州人还忌讳45岁,凡是45岁的人都称到了“骂年”的年龄,或者说成46岁和44岁。包公进了陈州城,查清了国舅的罪恶,在金龙桥铡了国舅。后来,金龙桥旁生长的结巴草根都是红的,老百姓说那是国舅的血染的。包公铡了国舅后,开仓放粮,把国舅米中掺的砂子筛出,光筛出的砂子堆积几丈高,现在城东有个大土堆叫平粮台,当地人说就是包公从米中筛出的砂子堆积的。包公下陈州放粮,救了数万生灵,陈州人在放粮处建了“包公祠”,以纪念这位不畏权贵,清正廉明的“包青天”。这表达了历朝历代的百姓对清官的敬仰拥戴!
     历史上汲黯、曹植、李密、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辙、苏轼、范仲淹等文人名士或旅游、或讲学做官,都到过陈州,为陈州留下了数不尽的清韵华章和流传百代的动人故事,也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
闲聊到这儿,想说的是,上边聊的陈州的历史,都是真实的故事。而下边的故事你不要当真,大多都是虚构编造的,如果看到一些人物和情节你曾相似,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不然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晨之风配乐散文《巍巍太昊陵》
仙剑四NPC整理考证——文化篇
中华第一寝陵----太昊陵详解
【陈州故事】9:平粮台之“包公放粮”(又名“铡国舅”)
淮阳乡土故事:包公下陈州
周口:淮阳太昊陵--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长眠之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