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贝多芬及其钢琴奏鸣曲概论


贝多芬及其钢琴奏鸣曲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波恩,他出身是弗拉基芒族,父亲是一名男高音歌手,母亲为一名女仆,他的母亲第一次结婚是与一位男仆,夫死后再嫁给贝多芬的父亲。他的祖父是家庭中最优秀的人物,先在安特卫普,直到二十岁时才到波恩,做当地的大公的家长,贝多芬的性格继承了他的祖父,当小贝多芬4岁时,就整天被钉在一架洋琴前,或整天和一把提琴被关在一间屋子里,这对小小年纪的贝多芬来说是残酷的,这也造就了他独立而桀骜不拘的性格,在他十一岁时,加入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当手风琴手,十七岁时母亲去逝。他一生中,唯有他的母亲是他最爱的人,母亲给他鼓励和希望,从不苛求他,总是对贝多芬充满了关爱。


 从1770年出生到1827年维也纳去世,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作为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除了年轻时短暂的几年外,他从未在宫廷任职,在他的音乐制作中,他坚信某些哲学理念,这些思想大部分源自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理想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贝多芬和法国的进步思想有密切的联系。贝多芬在晚年时耳聋带给他的绝望几次使他考虑过自杀,在他的著名的“海利根什达特遗言”中他曾说“只差一点我就会终结自己的生命――只是由于艺术才阻止我这样做啊,直至我完成所有我被召唤产生的作品时,我是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什么也不能击垮和改变他的命运,他是一个独特的天才,他必须运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伟大的创作,给后世人类的文明史上添上辉煌的一笔。


 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可以立刻体会到与莫扎特、海顿完全不同的突出的特点。贝多芬的音乐里充满朝气和永不停止的脉动,而他发展主题的创作手法,总是体现在他对节奏的独特把握之中,与节奏的关系很密切,他的展开部是那么自然而然,浑然天成,充满感情,他的和声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迅速让人们体会到欢乐、忧伤、欢喜、焦急。

 贝多芬创作的早期,被认为是模仿或是博采众长的时期,他曾是海顿的学生,时间是从年轻时的作品直到1802年,中期是1802年到1816年,晚期从1816年到1827年,在早期贝多芬写了15首奏鸣曲,中期写了12首奏鸣曲,晚期写了5首奏鸣曲,再加上早期在波恩写了3首,一共35首奏鸣曲。


 贝多芬的早期奏鸣曲在他31岁以前写的,钢琴奏鸣曲常常是遵循海顿和莫扎特遗留下来的古典形式,在他早期作品中《C小调悲怆奏鸣曲》无疑是早期中的精华,全部三个乐章统一贯穿一个主题,这是最早的奏鸣曲式范例在演奏技术上,贝多芬也大大发挥了当时钢琴所能发出的极限音量,运用了极限的音区,达到了极限的速度,在早期作品中就显示了与莫扎特与海顿的明显的不同,从他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钢琴制造业,因为贝多芬总能把钢琴的音域的极限体现到他的作品中。

 中期奏鸣曲,贝多芬从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在这一时期f小调作品57号《热情奏鸣曲》发展到了顶点,其结构庞大,气势磅礴,包含了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以及浓厚的情感,此外中期的C大调作品53号《华莱斯坦奏鸣曲》(即“黎明”)也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晚年的贝多芬由于耳聋病的折磨,再加上自身命运的不幸,宗教感越来越强烈,这种内省式的精神从1809年写的降E大调“告别”奏鸣曲中已有显露,到了作品101,写于1816年,作品109,写于1820年,作品110写于1821年中发展到了极端,而其创作的作品106,写于1818年,是一首令钢琴家望而生畏的作品,其结构的控制,速度的控制是极困难的,只有少数钢琴家才能弹好这首作品,他的最后一首作品111,写于1822年,为我们展示了贝多芬心中的不同于世俗的另一片世界。


 贝多芬是音乐历史上最杰出的创造者之一,他作品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作曲家的力量,聆听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的天才,以及这种天才常给人们心灵的振撼力,常使人重新去体味艺术和思索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上著名的十二位作曲家
爱因斯坦:音乐赋予我无边的想象力
古典音乐入门漫谈——
古典音乐中的爱因斯坦
钢琴奏鸣曲发展简史
鲁宾斯坦何以成为伟大钢琴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