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篆書的最高成就為漢代篆書刻石及漢代刻印文字(屬篆刻系列)。漢代刻石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如《群臣上壽刻石》、《霍去病墓石刻》、《袁安碑》、《袁敞碑》、《祀山公山碑》、《太室石闕銘》、《嵩山少室石闕銘》以及漢魏時的《三體石徑》等,另外有《孔廟碑》額、《西岳華山廟碑》額、《西狹頌》額、《張遷碑》額等。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的一個《袁安碑》。先講故事,再講書法。
袁 安
生年不詳,東漢名臣,官至司徒。
在查閱的記錄中提到,袁安為人嚴肅莊重,敢于直言,不畏權貴。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德高望重,為國為民的一生。
其有2則故事讓人更為感動,一是,一年大雪封了袁安家的門,洛陽縣令考察災情來到袁安家門前,看見大雪封門。縣令認為袁安已經凍死,進門後只見袁安身臥在床,奄奄一息。
縣令問他為何不出門乞食,袁安答:“這大雪天人人都又餓又凍,不應再去打擾別人!”洛陽縣令讚許他的德行,推薦他為孝廉。
二是,章和二年(88年)二月,漢和帝劉肇即位,因和帝年幼,便由竇太后臨朝聽政。袁安就彈劾竇景(竇太后之弟)擅自調集邊防軍,驚擾官吏百姓,府尹不待符信而聽從竇景安排,應該殺頭示眾。又上奏彈劾司隸校尉鄭據、河南尹蔡嵩討好依附貴戚沒有堅持正義請求將他們罷免並依法治罪。
這些奏摺都被扣住沒有上報。而竇憲(竇太后之弟)、竇景更加專橫,在各名都大邑佈置他們的親信,都向官吏百姓徵收賦稅,收取賄賂,其餘州郡也都望風仿效。袁安與任隗一道檢舉那些二千石府尹,以及與之牽連降級罷官的有四十多人,竇氏黨羽懷恨在心。但袁安、任隗一向品行高尚,竇氏也沒有辦法加害他們。
袁安碑原文:
①司徒公汝南汝陽袁安邵公。授《易》孟氏【學】。永平三年二月庚年午,以②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③除給事謁者。五年正月乙□,遷東海④陰平長。十年二月辛巳,遷東平⑤【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⑥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⑦徵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⑧拜太僕,元和三年五【月】丙子⑨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
孝和皇帝加元服,詔公為賓。永元四年【三】月葵丑薨。閏月庚年葬。
註解:
①司徒:官職名,同於現在的民政部及財政部部長一職。
②孝廉除郎中:推薦為孝廉,又任命為郎中。(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郎中:官職名。分掌各司事務,是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丞相的高級官員。)
③任命為給事謁者(謁者:官名,古代泛指傳達、通報的奴僕。)
④陰平,即今沭陽,縣城在今沭陽縣陰平鎮境內。(陰平長就是說為此縣的主事)
⑤任城:即今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令:縣令或為政府部門的長官。
⑥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⑦拜:授給官位。尹:古代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
⑧太僕:掌管皇帝輿馬和馬政。
⑨司空:官名,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員。
袁安碑:
(簡介)此碑記錄了袁安一生的仕歷,文字簡練,與《後漢書●袁安傳》中記載相同。根據碑文所記袁安的葬年,該碑應該刻寫於東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在河南偃師縣出土,至1961年8月又在偃師縣緱氏區扒頭公社院內重新發現,現藏河南博物館。
(書法上的風格特點)袁安碑作為東漢篆書不可跳過的學習範本,相對秦代小篆,線條更加的柔和。整體上可概括為,結體相對均勻寬博,筆勢婉和而內剛,筆畫圓勻勁韌。
在一些結字上更加的活潑一點,並且受到隸書的影響也多了幾分隸意。
臨寫前你还可以了解……
以上圖片是摘至趙超的《石刻文字》,其內容中抽取了袁安碑一些單字進行講解,從字法到字義,有興趣者可以參考看看。
圖片:來自網絡、自製
注:文章內容有錯誤和不完整的地方,
歡迎批評和提出更正
(小編聯繫方式:15082624074)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