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属性:解读文化密码

文/穆晓禾


一、

在电视剧《天道改编自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主人公丁元英对文化属性的描述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这个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是《易经》里面的易,《道德经》里面的道,是万事万物能看得见以及看不见的规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弱势文化,其本质讲的是依靠和跟随。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弱势文化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所以,从本质上讲弱势文化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破格获取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表现,是一种期望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对于一个人来说,身处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这个层次是可以转变的。

 

当郭靖跟着江南七怪学艺的时候,是打不过杨康的,他处于弱势。可他一旦学会了马钰的内功心法、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郭靖立马就变为了强势,连欧阳克都不是个菜,从此可以笑傲江湖了。

 

王思聪如果没有一个全国首富的老爸,他顶多也就是一个二流子,国民老公的美誉何时能轮上他。但是呢,他是王健林的儿子,背靠的是强势文化,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破格获取,潇洒人生。

 

有这么一句流行语,人生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竟然比你还努力。人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竟然比你还努力一百倍。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想追,何谈容易。

 

于是,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弱者,由于出身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交往的人群不同,接受的文化教育也不同,所以弱者想变成强者,难度是巨大的。

 

为什么说,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

文化属性,是客观规律,是道。用扎西拉姆·多多的一首诗,我们可以对文化属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文化属性决定了命运。每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又是多么的难以改变,认识别人容易,了解自己很难。人,往往喜说自己的优点,但都不大情愿地直面自己的缺点。尤其是自我的缺点,老想着去战胜别人,其实先克服你自己,再谈其他吧。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属性那就是知识、认知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化属性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抽象的东西,却又蕴藏着非常神奇的决定性的力量。

 

像诗中所说,文化属性是没有情感的,它不悲不喜;文化属性是不会主动找上门的,它不来不去;文化属性是不能过于附加和偷工减料的,它不增不减;文化属性一旦被掌握,它会对你不舍不弃。

 

若,让文化属性住进你的心里。那状态就是,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无论做什么事,都将顺风顺水。

 

有的人是老板,有的人却是打工者。

 

人与人能力有差别是自然规律,是天道的一部分,无差别就无能量的积聚与释放方向,也就没有这个动态平衡的宇宙。但差别太大则会物极必反,破坏一个平衡。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别在于强势文化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作为人的自已。而弱势文化尊重领导者的规距,尊重自已给自已上的锁链。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怒其不争,争也要争出了所以然来。不知所以然,又何叹个因果关系。天道,对于强者来说,是多助;对于弱者来说,是酬勤。

 

唯勤奋和努力,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思维方式,才会有某个个体审视自我状态及图变的可能性。否则,今日道路千千万,明日依旧这一条。

 

三、


(王志文与左小青)


知道文化属性,无所用,无所不用。

 

无所用,活个明白也行。无所不用呢?

 

丁元英举例说:

“比如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终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

 

丁元英还给芮小丹支招: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形象的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

 

即使再浅显的道理,只要不是自己觉到、悟到,别人给不了你,给了也拿不住。只有自己觉到、悟到的,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自己的。

 

于是,丁元英又说了一段醉话: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里?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随便你能说的什么。”

 

由此,我们不妨深思一下,如何拍一部赚钱的电影。

 

如何拍一部赚钱的电影,我们可能会说: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阵容,一流的制作,铺天盖地宣传营销,以及绝佳档期。对,我们可能会冲着一个有名的导演去看一部电影,我们也可能会冲着几个喜爱的明星去看一部电影。如果制作完美(比如3D),在看电影的同时,我们也会享受一次视觉上的盛宴。360度无死角的宣传营销,会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不可错过这部好电影。而绝佳的档期,会让一部电影大卖,过亿,向10亿元俱乐部进军。

 

投资人做到了以上这些,电影就一定会大卖会成功吗?未必!比如: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吴宇森的《太平轮·上》,李玉的《万物生长》,都未达到预期的票房,导演不能说不出名,演员不能说不有名,阵容强大,制作也精美。但,但是,票房,岂止一个“惨”字能说得清。

 

大制作,投资高,未必是票房的保证。小制作,小导演,也能创造票房的奇迹。比如:徐峥 的《泰囧》,的《致青春》,宁浩的《心花路放》,导不是大导,除了宁浩是专业导演外,前者都是刚刚试水。其制作成本才几千万,却成亿成亿地赚钱,为何?投资人在反思,究竟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赚钱,才能赢得票房。

 

如今的社会,没有哪个导演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大卖特卖;没有哪个明星不希望自己的电影再次火爆;没有哪个编剧不希望自己的剧本一炮两响。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部电影的终极票房?掌握住什么样的文化密码,才可以让一部电影最终成功?

 

如何预测一部电影的票房?我相信,无论是投资方还是导演,在制作一部电影的时候,预测票房都是过亿或至少几亿以上的,而没人预测说根本过不了亿,何以结果会落差那么大。是什么影响了票房的收成,这个我们一定要说个明白,不然编剧无法写出好剧本,导演无法去忽悠投资人,投资人也无法决定是否投资。



 

四、

编剧出剧本,导演拍剧本,既然决定一个剧本要拍成一部电影,那这个剧本就一定会是个好故事。不是好故事,导演肯定不会拍,投资人也肯定看不上。

 

故事有千万种,动作(武打)类,爱情类,喜剧类,科幻类(神话),恐怖类,战争类,冒险类,或者乱炖类的,各种元素都来点。我们看一个导演,会发现他拍片的类型,一般只是一种类型,拍武打的只拍武打,比如徐克;拍喜剧的只拍喜剧,比如周星驰。

 

导演转型,往往没有演员方便得多,一个演员可以演各种电影,但一个导演导各种电影就没有那么容易多了。导演的喜好,同常人的趣味一样,没有那么杂,如吃饭般总喜欢那么几道菜而已。一个人,能做好一行,已属不易,何况串来串去。其实,做好一个类型就行。

 

每个类型电影,都有大票房,看你如何去把握了。不是说,所有的喜剧都能大卖;不是说,所有的青春怀旧都可以大卖;不是说,所有的在路上都可以大卖。这绝对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人家拍了一部致青春大卖了,你也拍一部致青春也会大卖。同样是一部类型电影,反映的主题也不见得一样,其主题下的意识形态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纵观所有火卖的影片,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个终极结论,那就是一部电影反映的意识形态,它的受众人群才是决定票房的最终收成。

 

中国的票房,一年会比一年高,今年一部可以突破20亿,明年一部就有可能突破30亿。这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每年的分成会花落谁家?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来说,投资电影很像投资股市,对于投资人这都是投机行为,谁掌握了这更高级的文化密码,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高票房,投资人喜欢,导演会继续融资,演员更上一层楼,而编剧也会身价百倍。作为最底层的编剧,特希望写出一个好剧本,一个好故事。那什么样的故事,才是一个好故事呢?我们看过的大多数电影,反映的都是一个好故事,但不是大多数的电影都赚钱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在赚钱。好故事决定一个好剧本,好剧本决定一部好电影,好电影决定一房好收成。

 

我们如何在众多的好故事好剧本中找出一部赚钱的电影来,这是投资人导演和编剧最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五、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为例



 

这是一部文艺片,大文艺片。我们不能说文艺片不赚钱,文艺片不会火。萧红是谁?距今,有近100年前的一个女作家。我问过很多比我年小的朋友们,TA们不知道萧红是谁。80后90后的男女,不是《黄金时代》的观影人群,70后60后的人群不是观影的主流,若没有人看,注定了这部电影票房的惨淡收场。

 

《黄金时代》是一部萧红传,过于写实,过于纪实,过于文艺,又过于文学。其实,萧红的个人传奇比她的文学经历更跌宕,更有看头。如果,我们不从文艺的价值出发,只从票房商业的元素来拍,把《黄金时代》拍成《色戒》,把萧红传拍成一部女人传,里面只要还弥漫着文艺色彩就行,或者把《黄金时代》拍成电影版《白鹿原》那样,突破5亿的票房,那都是保守的预测。

 

但,但是,许鞍华就是许鞍华,不是李安,不是王全安,她不想拍成《色戒》的样子,更不想断章取义似得拍成《白鹿原》,她要的就是一个真实的萧红,一个经典,一个文艺经典的价值。她不想像张艺谋一样被人说起的时候,竟然还拍过一部《三枪拍案惊奇》。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编剧李樯,写的是一个女作家传,而不是一个女人传。该片受众人群少,观影次数便低,主题反映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决定走进影院的人群。我们宁可看一个像《色戒》一样的萧红,然后再去读她的书;我们也不愿看一个文青般的萧红,然后只是去猜想她作为女人的那一面。观众的意识形态往往是肤浅的,最初只停留在表面上,你只有把他们拉进了电影院后,他们才会思考,而后反思。

 

意识形态是文化属性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如上所说,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才是最应该考虑的。

 

再打个比方,我穆晓禾是一个诗人。诗人是什么?诗人是这个社会最可有可无的一类人,没有读者,没有社会地位,只拥有社会的一种身份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因为诗歌。诗歌只是一种精神需要,值是一种精神消费,现在的人读诗的少了,爱好诗歌的人少了,肯为诗歌买单的人少了。

 

一个人能觉到、悟到,但不一定能做到,这个世界能改变自己的人,是少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该片的核心片段,第一次引出文化属性、天道、强势文化、弱势文化
天道:丁元英中的文化属性
天道对白
廖定玖 :看懂《天道》里的文化属性,你会对文化理解深刻10倍!
王晶:电影有本身娱乐至上的工业属性
?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IP论激起千层浪 众编剧齐呼“吓死宝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