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技术学专家博客

1. 北京师范大学:

尹俊华

职  称:教授

教育技术简历: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无线电系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北京市电子学会理事,教育部师资培训北京中心音像出版社编审,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顾问。1978年初在北京师大开创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向,建立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从事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和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

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荣誉:
主要著作:《中国教育大辞典》第七分册(教育技术学分册);《中国教育技术大系》教育技术学部分;《教育技术学导论》等。研究成果:发表有关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定义论等论文10余篇。其中“课程开发理论和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型研究”获9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何克抗

姓名 何克抗

任教专业 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在职情况 

性别 

所在院系 信息与技术学院

何克抗-本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1993年1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奖,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第23卷,1997年月成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目前是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ICE)第一副主席,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著名刊物JCAL(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编委。

何克抗-代表性著作

     

《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代表性论文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乌美娜

乌美娜,教授,1939年生,浙江人。

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在物理系、电子学系、教育技术系从事普通物理、物理教法、电子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及教育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工作。

曾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1981年以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ss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 ETV Network of Stanford University 做访问学者,1988年在日本东京

学芸大学等高校任客座研究员。

曾多次作为中国专家或顾问参加教育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活动。

先后承担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国家、省部级等科研攻关项目并多次获奖。

兼任高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理事,中国电教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开放教育》、《中国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研究》等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开发、评价与管理,远程教育及教育电视。

乌美娜-专著译著

     

《教学设计》、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

乌美娜-学术论文

     

胡军苟,乌美娜,朱京羲.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中国电化教育. 2003年03期

王铟,朱京曦,刘莉,乌美娜.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 2002年03期

乌美娜,王建平.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台湾总结报告. 中国电化教育. 2001年05期

高振环,乌美娜. 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思考. 中国远程教育. 2001年06期

高振环,乌美娜. 计算机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分析. 中国远程教育. 2001年03期

刘美凤,乌美娜. 远程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途径. 开放教育研究. 1999年Z1期

刘美凤,乌美娜,刘卫平. 规范的教育电视软件开发过程之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 1999年06期

刘美凤,乌美娜,刘卫平. 应重视对教育电视软件及其开发的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 1999年05期

陈青,乌美娜. 从抛锚教学看情境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 中国电化教育. 1999年04期

金建梅,汪启富. 乌美娜. 计算机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 1999年02期

刘美凤,乌美娜. 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的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 1999年01期

张志桢,乌美娜. 1988~1995年美国教育技术的状况与分析. 开放教育研究. 1998年03期

王铟,罗敏,乌美娜. 从ISD模式的演变过程看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开放教育研究. 1998年01期

刘美凤,乌美娜,尹俊华. 新信息技术在国外中小学教肓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电化教育. 1998年06期

汪启富,金建梅,刘美凤,乌美娜. 电视、录像及其它视听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 1998年04期

汪启富,乌美娜,金建梅,刘美凤. 新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 1998年03期

乌美娜,王铟,罗敏. 影响ISD模式演变的若干因素. 电化教育研究. 1998年02期

乌美娜,研究与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提高远距离教育质量. 天津电大学报. 1997年01期

刘美凤,乌美娜. 美国的经济危机、教育改革与教育技术. 中国电化教育. 1997年07期

刘美凤,乌美娜. 信息技术在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1997年05期

 

黄荣怀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1996.9-2000.7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学系教育技术专业在职博士生,师从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于200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数据库、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网络教育、协作学习、保密通信。开设模糊数学、泛函分析、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课程;目前指导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多媒体信息网络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方向)和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

黄荣怀-代表性著作

     

 《信息技术与教育》

黄荣怀-代表性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黄荣怀-参考资料

     

 黄荣怀的教学评价:http://www.pinglaoshi.com/teacherId39552

 

黄荣怀

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知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

长期从事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完成或在研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劳动部等省部级课题、北京市教改和规划课题30余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胜泉

 

余胜泉,1973年出生于江西波阳,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985教育信息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A岗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媒体实验室主任。。

 

余胜泉-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教育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评价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

余胜泉

 

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研究》;

大型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

《佛山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东莞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珠海市城域教育网络总体设计》、《广东省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北京市石景山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

余胜泉-参与的大型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出版技术规范与支持环境研究》、《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国家十五教育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等。

在各类杂志与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CSSCI收录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30多篇,SSCI收录论文1篇(published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CI收录论文1篇,ISTP收录论文1篇。

部分论文在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参与编写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学术专著2本,多媒体软件光盘4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次。

余胜泉-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顾问。

余胜泉-讲授课程

     

《计算机网络》(本科),《教育技术新发展》(研究生)。

余胜泉-主要研究方向

     

知识媒体、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标准、智能学习环境与应用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余胜泉-主要参与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2005.12~20010.12:承担中央电教馆规划重点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主管部门中央电教馆,合作单位是诺亚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胜泉;

2.2005.6~2006.7:承担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主管部门是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3.2005.4~2006.6:承担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的《新课程探究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4.2005.5~2006.5: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的《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负责人余胜泉;

余胜泉

5.2004.4~2004.12:承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规范的研究与网络课程开发模板的设计》,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6.2004.4-2004.12:承担佛山市《佛山市干部在线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FS40112009D)主管部门是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余胜泉;

7.2002.7~2004.6: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波谱库总体系统建设及水体波谱分库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项《波谱数据库总体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8.2002.4~2003.4: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的子项《评价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9.2003.9-2005.9: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0.2005.9-2008.9:《广州市荔湾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1.2003.9-2005.9:《佛山市禅城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2.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该项目主要通过在南山区实施信息化教学指导、教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整体推动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3.2002.10-2005.10:《广州市东山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4.2001.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于2003年7月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为沈复兴、余胜泉。

15.2001. 2-2002.2:承担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网络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6.2001. 2-2001.10:承担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7.2001. 6-2001.12:承担学科四结合总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8.2001.5-2002.4:《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建设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并开发东莞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孙波、余胜泉。

19.2002.2-2002.10:《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二期工程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对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硬件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统一开发佛山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并对佛山地区的学校主干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孙波。

20.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网络总体规划》,设计了整个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1.2000.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22.2000.12-2002.12:主持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3.2000.4-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在国内最早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与开发;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以及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4.1999.9-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该项目转为正式研究项目,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实际主持编写《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

25.1999.9-2000.9:创办免费的在线学术杂志《教育技术通讯》,目前该在线杂志已成功发布三十多期,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11建设项目支持。该杂志已在教育技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同,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6.1999.8-1999.11:主持开发《基于WEB的通用题库系统》,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开发,后台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大赛(Intel公司与中国电信主办)教育教学类一等奖。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组织与监控整个开发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20人
焦建利的博客
余胜泉简介
张青副教授简介
中国远程教育方面的中文杂志和期刊
教育技术专家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