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向的孩子你不懂!

声明:

小果原创文章。

转载需获授权,或请注明作者、微信号(小果妈咪)及微信ID(mmxiaoguo),否则视侵权处理。





天晚上听微课,育儿专家回答大家的提问,其中有两个家长都谈到孩子内向,而“内向”后面紧跟着的就是“胆小”“软弱”“不善与人交往”这样的词,并且表现出对此深深地忧虑,希望孩子能有所改变。

 

巧的是,昨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刚拿出手机就看到一篇文章,大体也是在讨论父母如何做能让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文章中提倡的父母的做法小果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在于文章的立足点是“改变”,即改变内向的孩子,让他变得外向。小果对此深感怀疑。

 

生活中,也常遇到朋友或陌生人一说到孩子内向就多多少少会表现出忧虑,或者担心他受欺负,或者担心他的人际关系……

 

内向,真的不好吗?




内向能把人怎么样?

果也内向,必然地,儿时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也总被说“胆小”。

 

人们有一千个说我胆小的理由:在众人面前说话会脸红,上台表演时腿在发抖,和长辈说话问一句答一句不多说一个词,一群孩子玩乐我是话少声音小的那个,哦,还有,别人都能跨过去的小水沟我踮起脚一试再试迈不出腿……看着是挺“胆小”的。

 

但矛盾的是,我也常常被说“胆大”:我可以面对着全校师生做演讲,尽管我通红着脸;我可以上台演小品把大家逗得哈哈笑,尽管我的腿在抖;我总是主动问候长辈,尽管“say hi”之后再没话;十三岁那年我一个人拄着木棍独自淌过一条即使是大人也常常要手挽手才敢过的大河,被村里的婶婶说“胆大得能上天”(“上天”在我们老家那儿是张口就来的词,哈哈),尽管我还是跨不过别人轻而易举就能跨过的小水沟……

 

“胆小”和“胆大”可以同时明显地体现在一个内向者身上,有意思吧?


是的,从小我没少在公众场合锻炼过,但即便是现在,遇到开会发言、给孩子们开故事会、和朋友们K歌等,刚开始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依然会紧张得心怦怦跳,口干舌燥,然而并不影响我该干嘛干嘛。我依然可以讲课主持开沙龙谈专业,但甭指望我在饭桌上嬉笑怒骂侃侃而谈,实在放不开。

 

没错,我并不感觉我的内向给我造成多少限制。相反,我基本上很享受我的内向。

 

我不是那种四处逢缘八面玲珑聚会party乐不停的人,但也有三五好友,海内存知己;一个人独处我可以很自在很充实,与他人合作或偶尔与不熟的人闲伴我也没问题。

 

觉得内向不好,往往是旁观者的角度,内向者自己大概很少觉得不好。“胆小”“软弱”也只是旁观者看到的表现现象,并不见得是内向者的心理真相。

 

而父母若是想着把一个天生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那必然会很受挫。训练、教育、影响或许能做到一定的改善,但先天的内在器质是改变不了的。

 

就像我的一位老师曾经打过的一个比方:如果你的孩子像含羞草,你不能逼他一定要像向日葵一样开朗。即使你后天打造他,但你充其量能使他成为具有向日葵特质的含羞草,而他本质、最舒服的状态可能还是含羞草。

 

大概,小果在演讲、唱歌、讲故事时就有点像是有向日葵特质的含羞草吧(害羞)。

 

一棵含羞草是不可能被打造成向日葵的。


比如说王菲。天后叱咤歌坛这么多年,表演无数次,演唱会无数场,媒体采访无数回,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按一般理解,她公开露面该是和喝水一样平常了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12年春晚她和陈奕迅合唱《因为爱情》声音发抖引得大家讨论,王菲自己后来说她当时特别紧张,发挥失常;2013年她和李亚鹏接受杨澜的采访时也说到自己很紧张,前一天晚上做梦都一直在做采访,整个访谈中王菲也总是有点局促拘谨。从内外向的角度来说,王菲也是一个内向者,但歌不照样唱吗?

 


王菲话少高冷,很多人说那是形象包装,其实是她觉得没必要说那么多,不爱说那么多。但内向话少不但没有影响她歌途发展,我们反而因此觉得她个性十足。


王菲的例子也说明,内向或外向不见得会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


一棵含羞草也没有必要被打造成向日葵。


内向-外向的真相

实上,我们对内向是有误解的。

 

表面上看,内向的人不容易high起来,显得闷闷的,似乎对外界的事物不敏感。其实,引起内向的生物学原因刚好和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相反。

 

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的内向-外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强度有关。


内向的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较高、抑制度较低,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点点刺激就足以使它兴奋,外在表现出来就是不需要那么多刺激,比如不太爱说话、不太爱参加社交活动等。而实际上他的感受和内心活动是很丰富的。

 

而外向的人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较低、抑制度较高,所以需要外界较多较强的刺激才能保持兴奋,表现出来就是爱说话、爱交际、不断尝试新事物。


内向者在社交时容易精力耗散,而外向者独处时容易感觉到累。

 

内向也并不意味着就胆小、软弱,只是他不爱说话、不爱引起别人注意,同时也不会刻意去挑战一些高难事情刺激自己,显得似乎胆小软弱罢了。但不代表他真的就没勇气没力量,对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也是风雨无阻的。小果自己就是如此。

 

内向、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都有各自对应的不同的优秀人格品质。

 

内向者往往严谨、安宁、温和、可靠,爱思考,做事比较专注,踏实爱钻研,自省能力好。


外向者往往开朗、健谈、活泼、善交际、易有反响,喜欢尝试新事物,社会化程度比较高。


这些特质有哪一个不是我们希望自己孩子具有的?!




父母为什么焦虑


面最后一句也往往是我们的问题。很多家长为孩子内向而烦恼,其实是因为自己太要强,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实际,而并不是孩子某一方面弱到不足以适应社会。

 

这样的家长往往希望孩子既严谨、可靠、安宁、温和、爱思考、善于自省,又开朗、活泼、健谈、善交际、易有反响、爱尝试新事物。也就是说他们希望孩子既内向又外向,这简直就是在为难上帝,你能找到一个既很白又很黑的事物吗?

 

嗯,白和黑中间是有灰的,内向和外向也有中间,多数人也基本处在中间,既不十分内向也不十分外向。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必担心他太自我封闭,也不必担心他不踏实,但同时也要接受他既不那么严谨温和爱思考也不够开朗活泼善交际。不过,这样的孩子却往往比较镇定、领导能力强,这又是他独有的一个突出优点。

 

你看,不管是内向、外向还是两方面比较均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弱点,不存在那种性格更好,只是好法不同而已。


然,小果也明白,确实有很多父母为此焦虑,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占着,而是担心孩子性格中那个短板过分短以至于严重影响社会适应和生活发展。就内向的孩子来说,大多父母会担心他过分不善交际或悲观软弱等,从而妨碍他自身发展或不幸福。


一般来说,孩子极少会出现不善交际严重到不适应社会的程度,基本的交际都是应付得了的,而悲观软弱也不是内外向决定的。但确实有一部分孩子与人交往多有困难,或明显的悲观软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多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比如,要求孩子绝对顺从的压迫式教育,会遏制孩子的活力,让孩子悲观软弱;父母极少回应到孩子并与之互动,造成孩子内心与人连接的需求满足受阻,这会让孩子压抑与人连接的需求,从而产生人际交往困难。


如果孩子这些方面明显太弱,我们确实是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这些状况的。




父母怎么做

果这一方面大概随他爸,比较活泼开朗一点,不过这么大的孩子谈内向外向也还尚早,无从以他为例谈养育。但就小果自己这棵有点向日葵气质的含羞草的个人成长经历来说,我觉得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给孩子自由,让他发挥天性中的优势。


我的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问题也很多,但他们无意中对我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给我自由。他们一直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尽管他们(尤其是我的妈妈)很严厉,但因为太忙,加上她把更多精力都放在我哥身上,根本顾不上我。这样的情况下我就很自由,经常一个人摸索这个摸索那个,我能够专注于自己爱好的事情。我爱唱歌、爱念歌谣,再大声他们也不管,所以小学一年级我就已经经常在学校上台唱歌了。


我很紧张是没错,但为了我的所爱,我愿意承受这紧张。慢慢地,我承受紧张的能力就在加强。并不是说我不容易紧张了,而是紧张带给我的不自在远比唱歌带给我的快乐要小得多,而我已经接受并习惯了在紧张中享受乐趣。


我能独自淌过大河,并不是我爱冒险,而是当时天快黑了,回家心切,过桥要绕很远的路,我深思熟虑评估自己的力量可以过得了河,还特别找了木棍作为协助工具,和“胆大”没关系。向内思考,关注自身,也是内向者的特质。

 

2.父母做好示范。这一点在好几篇文章中都说到过。当父母很开心很放松地与别人问候聊天游乐,我们的快乐也会感染孩子,别忘了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有父母的榜样,孩子必然会跟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3.多鼓励表扬孩子,一定不要强迫孩子。

 

孩子和别人打招呼后,及时表扬孩子懂礼貌;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及时表扬孩子懂得分享;等等。


这一方面我的父母也是歪打正着地做对了。因为我的哥哥更内向,相对而言我就显得有点外向了。他们经常说我知道问候人懂礼貌也爱交朋友,我就也以为我是那样的孩子,于是就像那样去表现。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更喜欢一个人呆着。不过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在之前刻意为之时已经练就了,够我适应社会了。


话又说回来,即便我哥哥比我还内向,特别不善交际,但因为他别的优势很明显,他的发展也没有因此卡住。

 

再说回不要逼孩子打招呼或交际,逼迫是控制,“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这话我也总说。而且,逼迫孩子会让孩子感到交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就更不愿意尝试参与了。

 

4.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互动。这点非常重要!


孩子是从父母这里开始感知世界的,如上文已提到的,如果一个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流畅自然的,那么孩子就会带着这样的流畅自然感去面对世界,与他人的交流就比较容易。相反,如果一个家庭中互动受阻,或者孩子发出的互动信号总是得不到回应,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回应他,那么也就不再向外界发出互动需求了。


我的爸爸算不上外向,但他很爱孩子,是一个很有趣的爸爸,经常搞怪把我们逗乐。我自己觉得,我与人交流之所以还算顺畅,和我爸爸与我们有活力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建议的做法,愿对您有益。




最后说

羞草有含羞草的雅致,向日葵有向日葵的明媚,都很美。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可以对孩子做一些后天的培养,但不要偏离他们的天性,否则就是对他们的损害。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像爱一棵含羞草那样去爱含羞草,像爱向日葵那样去爱向日葵,这样才是恰当的爱,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棵健康的含羞草或向日葵。


如果孩子是一棵含羞草,就让他安心地做一棵含羞草吧,含羞草的优雅同样动人。

 


 


-End-

传播专业靠谱的育儿知识

分享真实有用的育儿心得

讲述优质好听的儿童故事

朗读美好温暖的亲子文章

小果妈咪

您和孩子共同的朋友

给您温暖安心的陪伴

微信ID:mmxiaogu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性格内向?美国专家教你十步科学引导
假性外向,是如何消耗你的?| 专业性格测试
(内向与外向),是衡量性格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内向的损耗感与外向的表演感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要不要让孩子变外向?
心理学:不要再逼你的孩子开朗、合群了,有个内向的孩子是好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