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盛和夫:富足的物质生活,催生出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

1

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从小就生活在富足的环境当中,所以才变得任性和自私。

我们小时候,虽然放学后也经常会去买零食,但是并没有固定的零花钱。用来买零食的钱全都是通过帮家里大人做事而获得的报偿。

反观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我们小时候的辛劳,什么都不用做,每个月就能拿到不少的零用钱。任何想要的东西,父母全都会予以满足。

在这种富足的物质生活中,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去压抑自身的欲望。在这种无需控制欲望、凡事都可任性而为的生活环境中,是没办法培养出自制力的。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也就无法正常地成长。

以前,一个人从小就要学会控制嬉戏玩耍、调皮捣蛋的欲望,老老实实做事,还需要懂得忍耐,不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塑造起来的。然而,现在的社会里,有助于人内心世界成长的行为都遭到了否定,最终使得人们只能依顺着本性采取行动。

2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回到过去那个贫困的时代。当今这个时代,就算为了重新找回勤勉的美德而宣扬怀古论和精神论,想必也不会有人响应。我们应该如何教育那些在富裕环境中长大且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呢?我认为只能求助于知识和理性。

我们这一代人,曾经体验过贫困,自然就会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对于那些无法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制力的现代人,就只能向他们灌输“做人必须懂得忍耐”的知识和理性。可是现在的教育,恰恰在纵容青少年朝着放任和自私的方向发展。

对那些将“教育”这一神圣职业视为出卖劳动的教师而言,他们只会去向学生传授诸如“做人没有必要去经受各种磨砺”、“只要自己喜欢就好”这样的理念。在家庭里面,父亲们也不再会像从前那样严格管教自己的子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培养出堂堂正正的人的。

3

二战之后,日本的教育界一直都在鼓吹“自由高于一切”的理念。事实上,我们的自由往往会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可是在日本的战后教育里对这一点却没有触及。尤其是近年来,“自由高于一切,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性”的说法甚至被当做教育的基本方针。

当孩子们还在幼儿园里,还没有成为一个成熟个体的时候,就尊重他们的自主性,这种做法如同在教唆他们的自私任性。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导致一个人不管到了多大年纪,都无法控制自身欲望,也会导致青少年最终走上恶性犯罪的歧路。

文章来源:活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环境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千与千寻》:以孩子的视角,阐述关于人性的贪欲、成长与真爱
德国总理默克尔:人要将“品格与自制”作为行事准则
女孩拥有这些,才算是真正的富养
如何训练宝宝的自制力
“妈妈,我们家为什么没大房子?”:你的回答,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