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篇 军争篇

争夺制胜的先机条件

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注释:受命:接受君主的任命 合军聚众:招募士兵集结军队 难:困难 迂:迂折 直:捷迳 患:不利

译文:孙子说:凡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将领领授君主的命令,招募士兵集结军队,直到战场与敌军对垒,最难的莫过于争夺制胜的先机条件。争夺制胜的先机条件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将曲折迂回的道路当做捷径来走,将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通过走迂回的道路,并用利饵引诱敌人,比敌人后出发,比敌人先到达战场,这就是了解运用迂直之计的方法。

解析:军争的原则及其原因。这里讲的是军争的战略原则,两军作战最难的是军争。军争不是明夺,而是暗争,正面的行动,很容易被敌人侦察发现,从而识破我方的真实意图,并对我方加以防备和阻击。而暗地里进行争夺,能够使敌人不易察觉我方的真实目的,从而就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备和阻击。军争是最难也是最有效的致胜手段,因为军争,是将迂折的道路当做捷径行进,将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使用,通过以利饵引诱敌人,掩盖我方真实的意图和目的,从而做到比敌人后行动,却能比敌方先达到目的。

战例:1942年的苏德战场,纳粹德国为了切断苏联的战略生命线,发起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也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为了夺取这一战略要地,同时摧毁这座以苏联最高领袖命名的城市,以达到从精神上彻底打垮苏联人民的目的,德军以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的保卢斯第六集团军担任主攻部队,该集团军下属13个师约27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500辆,由空军第四航空队约1200架飞机提供掩护。在会战过程中,德军不断对该方向进行增援,施总参战兵力和规模都达到空前。而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总司令是铁木辛哥元帅,后改为朱可夫元帅,总兵力120个师160余万人,火炮迫击炮22000门,坦克约4000辆,空军飞机14000余架。战役初期,德军凭借优良的装备,突破苏军外围防线,攻入市区,在斯大林格勒的残垣断壁中层层推进,斯大林格勒90%的市区被德军占领,但苏联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在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子都在上演着残酷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战役后期,苏联最高统帅部制定了天王星作战计划,一方面不断派遣小股部队驰援斯大林格勒,吸引迷惑德军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从全国各地调集军队,秘密的向斯大林格勒周围方向挺进,这些部队接到的命令是向何处运动,在何处集结隐蔽,却不知道最终的行动目的是什么,这样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外围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形成了对德军的反包围。1942年,苏军对包围圈内的敌人发起了反击作战,德军第六集团军弹尽粮绝,缺衣少药,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垂死挣扎。最终剩余的德军在元帅保卢斯的带领下,全部投降。苏联人民取得了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谁也不会想到,一只山穷水尽,濒临覆灭,深陷重围的军队,会进行大规模的反包围作战,从而转败为胜,这正是军争中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运用。

原文: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注释:卷甲:收起铠甲 日夜不处:日夜不停歇 倍道兼行:加倍兼程的赶路 三将军:三军将领

委积:储备物资

译文:因此争夺制胜条件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又有危险的一面。率领全军去争夺制胜条件,就不能及时到达,轻军去争夺制胜条件,就要丢弃辎重装备。因此如果卷起铠甲轻装奔袭,昼夜不停歇,加倍兼程的赶路,急行军百里去争夺制胜条件,则三军主将就可能被敌人所俘获,强壮的士兵在前面,虚弱的士兵落在后面,这样只有十分之一的士兵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急行军五十里而去争夺制胜条件,就可能损失前锋的上将军,这样只有一半的士兵能到达目的地。因此军队如果没有辎重装备就会灭亡,没有粮食就会灭亡,没有储备物资就会灭亡。

解析:军争的注意事项。军争具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既有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争夺制胜先机的有利一面,又有使三军陷于危险境地的不利一面。军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装出击,要携带全部辎重装备,军需物资,这样就会行动缓慢,影响行军速度,以致无法按时到达战场。另一种是轻装前进,就要丢弃辎重装备,直接影响战斗力。百里行军去争夺制胜的条件,只有强壮的士兵能够到达战场,虚弱的士兵将落在后面,这样以少数的兵力与强敌作战,注定要失败。五十里急行军去争夺制胜的条件,只能有半数的兵力按时到达战场,这样对敌作战,将导致上将军被敌人所杀。三十里急行军去争夺制胜的条件,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按时赶到战场,也会有很多士兵掉队落在后面。如果没有辎重粮食委积,将严重影响军队的军心士气和战斗力,导致军队的败亡,因此以上这些因素不能不去认真的考虑。

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注释:乡导:向导 地利:地形之利 诈:诡诈 利:利益 掠乡分众:分兵掠夺敌国的粮草 括地分利:扩大领地夺取资源

译文:因此不了解诸侯的真实意图,就不能与之交战,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行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到地形之利。因此指挥军队作战要以诡诈为根本,以利益为行动的准则,以分兵合兵为变化的方法。因此军队行动要快如疾风,缓慢如同轻轻摇摆的树林。进攻要像火一样的猛烈,坚守阵地要像山一样的稳固。难以揣测就像阴云蔽天,行动起来就像雷霆震地。分兵掠夺敌国的粮草,扩大领地夺取资源。权衡利弊而后采取相应行动,只有先了解迂直之计的运用才会取得胜利,这就是争夺制胜条件的方法。

解析:军争的方法及意义。这里讲军争的战略运用原则,不了解敌人的真实意图就不要与之交战,冒目的去作战,难免会导致失利。不能在不熟悉的地形行军,以免使军队陷入困境,而被敌人所乘。不使用向导来了解当地地形,在遭遇敌情时就不能利用地形之地来作战。用兵作战要以诡诈为根本,伪装自己,迷惑欺骗敌人,而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对敌人发动攻击。凡事权衡利蔽而动,符合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利益,就不要轻举妄动。与敌人作战,要以正兵迎敌,以奇兵取胜,运用分兵与合兵打击敌人。行动要像风一样的迅速,让敌人来不及的做出反应。缓慢要像轻摆的树林,以保持军队的体能,使军队不致疲惫。进攻要像火一般的猛烈,让敌人无法招架。坚守阵地就像山一样的稳固,让敌人无法撼动。难以揣测就像阴云蔽日,让敌人无法摸清真实意图和行动目的,发起进攻就像雷霆一样的震天动地,让敌人胆战心惊,在气势上震慑敌人。分兵掠夺粮草夺取资源,以及补充我方的粮草军需,养精蓄锐,蓄势以待发。一切都要考虑到利害关系,权衡之后再采取行动。了解迂直之计,知道如何运用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就能在作战中占得先机,从而战胜敌人。此为军争的意义之所在。火攻篇云: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原文:《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注释: 言:语言 一民之耳目:统一士兵们的耳目 用众之法:指挥众多军队的方法

译文:《军政》上面说,在作战中,用语言指挥军队,士兵们无法听清楚命令,因此要用金鼓。用行动指挥,士兵们无法看见,因此要用旌旗,使用金鼓旌旗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统一士兵们的耳目,士兵们的行动有了统一的指挥,就会勇敢的不能独自前进,怯弱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众多军队作战的方法。因此夜间指挥作战要多使用火把战鼓,白天指挥作战要多使用军旗,就是为了方便士兵们能够耳闻目染的接受到命令的。

解析:军争的治军原则。在战争中,要用金鼓旌旗来指挥军队作战,让军队能够更清楚的接受到准确的命令,统一行动,方便指挥调动。这是在纷乱的的战场环境中,指挥军队作战的重要手段。用语言所下达的命令,士兵们无法听清,用行动进行指挥,士兵们无法看见。借助于金鼓旌旗,就能使士兵们看得见听得清统帅的号令,使命令能够得到准确的贯彻和执行。有了统一的号令,军队在作战中就能行动如一,进退自如。白天视野开阔,就要多使用军旗来指挥,夜晚视野有限,就要多使用火把战鼓来指挥,一切都是为了让士兵们能够耳闻目睹的接受到将帅的命令。

原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注释:夺气:夺其士气 夺心:夺其心志 锐气:士气旺盛 惰归:士气懈怠衰竭 乱:混乱 哗:哗乱

译文:因此三军可以夺其士气,将领可以夺取心志,这是因为早晨是一天之中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午士气开始慢慢懈怠,到晚上士气就衰竭了。因此善于指挥军队作战的人,会避免在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进攻,而是选在敌人士气懈怠衰竭的时候发起进攻。这是治气的手段。以我军的管理有方对待敌人的管理混乱,以我军的安静等待与哗乱的敌人作战,这是治心的手段。。以我军的就近驻守等敌人的远道而来,以我军的安佚等待敌人的疲劳,以我军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治力的手段。不要挑战旗严整的敌,不要攻打阵形威武的敌人,这是冶变的手段。

解析:军争的用兵原则。在战争中,要利用攻心夺气制力权变的用兵原则与敌作战,要利用朝气锐昼气隨暮气归的特点,避其锐气,攻其隨归,从而挖解敌方军队的士气,使其丧失战斗意志。通过我军的严整有序,对战敌方的杂乱无章,以我军的安静肃穆,对战敌军的哗乱无章,从心理上震慑敌军,使其丧失信心,失去抵抗的意志。以我军的安逸从容,对战敌军的疲惫困乏,使我军处于饱食状态,使敌军处于饥饿状态,以从力量上打跨敌军。不去主动挑战军容整齐的敌军,不去进攻阵容强大的敌军,这是治变的手段,军容整齐,阵型严整,必然是实力强大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与之作战,必将会造成我方重大损失,因此应避免与之作战。虚实篇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高岭:占据高地山岭 的敌人 背丘:背靠丘陵的敌人 详北:假装败北的敌人 归师:凯旋归国的敌人 穷寇:山穷水尽的敌人

译文:因此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是,不去进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去逆袭背靠丘陵的敌人,不去追击假装逃跑的敌人,不要贪吃敌人的饵兵,不阻击归国的敌人,不逼迫山穷水尽的敌人,这些都是指挥军队作战的基本方法。

解析:军争的用兵方法。这是军争中最基本的战术运用法则,不去仰攻占据高地的敌人,不去逆袭背靠丘陵的敌人,敌人占据地形之利,进可攻退可守,强行进攻,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不要追击假装逃跑的敌人,不贪吃敌人的饵兵,以免误中敌方的埋伏,落入敌人的圈套之中,使三军陷于危险境地。归国之敌,思乡心切,士气旺盛,如果进行拦截阻击,其必然拼死一战,对于我方不利。不逼迫处于山穷水尽的敌人,以免其做困兽之斗,拼死相搏。对敌作战,要攻心夺气制力权变,而不要与敌人进行硬碰硬的决战,避免造成己方实力的重大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将军说:攻下这座城,活着的就是团长!结果没一个士兵当上团长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石牌保卫战
古代将军训话都是对着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后面的人能够听得到吗?
斯大林格勒战役:严冬《乱葬岗》德军士兵经历过什么样的战争?
《孙子兵法》卷7军争篇诗解2避其锐气以治待乱以佚待劳穷寇勿迫
中国最早的兵书《军政》、《军志》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