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孙子兵法》第六

导读:《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这章也受到很多军事家所运用。因为它主要宗旨是讲如何避实就虚,从而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

孙子曰: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武强调我们要做到牵制敌人,而不被所敌人牵制。要达到牵制敌人,就必须虚实结合,用假象迷惑敌人,让敌人猜不透你的真实意图,从而使得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

最经典的战役是孙膑的围魏救赵。当赵国向齐国发出求救的时候,齐国大部分的将军都在考虑如何去救赵国。然而,孙膑却认为不可以直接去救赵国。其一、因为当时庞涓兵锋正盛,不可以和他面对面交锋;其二、我们前去救援赵国,奔波劳碌,庞涓却以逸待劳,对我们不利;其三、我们想到的,庞涓也会想到,半道很可能有庞涓的伏兵,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孙膑建议围攻魏国大梁,到时候赵国危机自然解除。齐国将军田忌和国君很不解,但是依旧按照孙膑的建议去做。果然,当大梁受到齐国军队猛烈进攻,魏文侯立即派人向庞涓增援。庞涓刚开始也不以为然,但是齐国军队进攻或许猛烈,魏文侯怕被攻陷,便下死令让庞涓必须回来救援大梁,否则罢免他的实权。庞涓无奈,只能班师回朝。然而到半道却遇到孙膑设下的伏兵,庞涓损失惨重。赵国解围,魏国遭到重创。从此。田忌对孙膑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果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先去救援赵国。孙膑却不是,他先猛攻大梁,逼迫庞涓撤离赵国,然后在庞涓回来的半路上设下埋伏,给庞涓打个措手不及。这就完美的做到了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所牵制。同时也做到了避实就虚的效果!

还有毛泽东的四渡赤水也是牵制敌人的经典战役。在前奏敌军拦截,后有大军追击,毛泽东决定渡过赤水河,把后面的国民党军队甩在后面。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立即重新部署,调兵遣将拦了红军的北上之路。毛泽东随后下令再次渡过赤水河,让国民党扑了个空。蒋介石顿时雷霆发怒,再次大军追击红军。如此,总共毛主席渡过赤水河四次,最后一次从国民党的大军穿插过去,摆脱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的四渡赤水也成了他的得意之作,这经过的避实就虚,牵着敌人走,待到有利时机来个金蝉脱壳。而国民党一路被红军牵着鼻子走,却没有成功的消灭红军。这就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益处,这被毛泽东发挥到了极致。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

当遇到有智谋的敌手,那就不要拘泥于形式,应该虚实结合,奇正相形,使敌人无法窥探我军的真实意图。这样就能做到打敌人的时候就可以打到敌人的软肋,敌人想打我们的时候却无处可打。

故而,孙子曰: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谋略篇 . 孙子兵法之六《虚实篇》
中山国复国后,魏国为何没再灭它,反而便宜了赵国?各方力量牵制
《孙子兵法》虚实篇: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央视中国通史文字稿第15集战国七雄
化虚为实的高手——孙膑
围魏救赵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