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的教养:会听话,会说话

慈 怀 观


慈怀读书会推出全新栏目“慈怀观”:外观世音,内观自在。解世间迷局,洞世事学问,察人性之美,明人情道理。让我们不仅仅是观世界,更是观内心,用心灵去洞察,用心灵去过更好的生活,达到通透明了的人生境界。

本栏目周六周日更新,大家有任何的建议,皆可留言提出。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先问一个问题:你见过最好的教养是什么样?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可:会听话,会说话,就是最好的教养。

《增广贤文》有言:“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细品人生,确实如此。

生活中,有很多事,说不清,道不明;也有很多烦恼,都来源于不会听,不会说。

而西方的“斯坦纳定理”提出: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话,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话。

的确,善听能言,最是予人舒适,予己自在。
  

倾听永恒正确

古时候,有一个名为夜莺的歌者,他的歌声如他的名字一样好听。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只为听他吟唱。

他却说:无论我的歌声多么动听,总不如倾听的耳朵。

寥寥数语,点明了听有多么重要。

善于倾听的人,总能轻松走进别人心里,莫名被喜爱。

演员葛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一次饭局上,大家一起吃饭聊天,总有人高谈阔论。

此时,有个人不合时宜地打断别人:“就你显摆,这谁不知道啊!”

场面顿时十分尴尬,说话的人也没了兴致。

这个时候,葛优接话说:“这个我真不知道,得听您好好说说。”

别看葛优名气大,但为人低调谦卑,人家说话他就耐心听。

主持人梁宏达曾在节目中谈到葛优:“你要是和他接触过,你百分之百会喜欢他。”

因为他从来不会贸然打断别人的谈话,懂得倾听。

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才渐渐明白: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体贴的倾听者,能聆听自己的心声。

《非暴力沟通》中有句话: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

倾听意味着让出自己的话语权,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只完完全全交到对方手里。

但倾听不是茫茫然,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是一种温柔的共情,既过脑又走心。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沟通,减少误解,也能让我们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有效的倾听,是永远不会出错的人际交往方式。

认真倾听别人说的话,是一种无声地善意,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更是一种智慧。

 
辞要达意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个国王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牙全掉光了。

第二天,他就召见了两个解梦的人。

第一个解梦人就说:“陛下,您将在您所有的亲人死到一个都不剩的时候,您才死。”

国王一听,勃然大怒说:“你是在诅咒我和我的亲人吗!”遂下令将此人痛打一顿。

第二个解梦人则说:“陛下,您将是您所有亲戚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啊。”

国王怒气顿消,奖赏了第二个解梦人100枚金币。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说话方式,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所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作家王蒙曾说过:“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主要表现在说话上。”

黄渤曾执导过一部电影《一出好戏》,当时邀请了好朋友孙红雷和徐峥客串演出,结果俩人参演的戏份全被删掉了。

何炅问他:“我能问问这个被删的原因是什么吗?”

结果黄渤的回答出人意料:“就是他俩整个演得比主演演得都好,你说留着干嘛!”

一句话皆大欢喜,顺带花式夸了朋友一番,不得不佩服黄渤的说话艺术。

说话,无非是为了表达和交流,既能表达自己,又能让别人接受。

话,天天都在说,但不见得人人都会说。

有些人一开口就有“人气”,有些人却是一张嘴就“气人”。

正所谓:谣言惹是非,谎言蔽真义;谗言最可怕,流言不可为。

老话说,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所以更应当管住自己的嘴,辞要达意,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是过好人生的一大前提。

想起林语堂先生的说话箴言:要说的巧,要说的少;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明知不问,看穿不言,知理不争。

 
言为心生

曾看过网友@薛定谔的猫分享的一个故事。

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没太见过世面。

来到城里后有一次和同事聚餐,是去吃的烤鸭。

等餐期间,还没等烤鸭上来,他就吃起了面皮。

当时大家都用疑惑甚至鄙夷的眼神看着他。

那是他第一次吃烤鸭,不知道面皮是要包着黄瓜、大葱、蘸酱来吃的。

这时有一个人说:“你也喜欢单吃面皮吗?我特喜欢这面皮。”

说着那人也拿起了一张面皮塞进嘴里吃起来。

然后又当着他的面,把正确的吃法演示了一遍。

他说当时如果不是这个人及时出来解围,自己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对方只不动声色地用一句话,就把自己从尴尬中解救了出来。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越是善良的人,越懂好好说话。

这并非圆滑世故,而是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都舒服的处世智慧。

老话说:口者,心之门户也。

你说出的话,就像魔镜,映射出你真实的内心。

善解人意的人,会说鼓励赞美的话,让人如沐春风;

睿智大度的人,会说理解包容的话,犹如冬日暖阳;

小鸡肚肠的人,会说尖酸刻薄的话,让人敬而远之;

阴暗刻薄的人,会说伤害自尊的话,犹如利剑戳心。

话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念,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所以,英国诗人琼森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与人交流时,不说大话、假话、空话,说话有原则,在情在理。

与人交往中,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说话有分寸,谨慎慢言。

《礼记》中说君子不失口于人。

得意时不妄言,失意时不乱言,承诺时不失言。

话,随心不可随口,是我们这一生的修行。


会听话,会说话,
是一种平衡之道
 
齐威王八年,楚国出兵伐齐,齐威王决定派能言善辩的淳于髡去赵国搬兵。

他让淳于髡驾上马车10辆,装上黄金100两,淳于髡见了放声大笑。

齐威王就问:“先生是嫌这些东西少吗?”

淳于髡说:“我怎么敢嫌少呢?”

齐威王又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呀?”

淳于髡说:“大王息怒,今天我在路边看见一个祈祷的农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田神保佑自己五谷丰收,米粮满仓。他的祭品那么少,而想得到的却是那么多。我刚才想到了他,禁不住才笑。”

齐威王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便将礼物增加到黄金千两,白壁十对,驷马车百辆。

于是淳于髡出使赵国,搬来了十万精兵,解了燃眉之急。

淳于髡不好直接跟齐威王要银子,于是巧用言外之意,才能达到劝谏的目的。

而齐威王恰又是个善听者,适时听出了弦外之音,及时修正,才能得偿所愿。

一个会听,一个会说,恰是一种平衡之道。

作家莫里斯说:要做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显然,只这一句话,道出了最好的沟通,无非是:会听话,会说话。

会听话的人,听了再说;不会说话的人,才抢着说。

有效的沟通是开口说话的同时,学会做一个倾听者,不抢话、不多话,不说废话。

古人就打过一个比方,说做人最好就像个瓶子:口小,肚子大。

听到的都装进肚子里,大肚能容;

说出来恰如口生莲花,怡人宜己。

对别人述说自己,是一种天性;认真聆听别人的倾诉,则是一种教养。

说话不难,会说话不易;倾听不难,善倾听不易。

正所谓,善言,虽能赢得听众;但善听,才能赢得真心。



鬼谷子《捭阖》上说: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听与说之间,平衡有度,方能找到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修行耳朵,会听话,更懂人生;

修行嘴巴,会说话,就管住了心。

愿余生,我们都可以两耳听自在,嘴上常欢喜。

*作者:乐在琦中,钟情文字,表达自己,梳理情感,致敬人生。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和人相处:倾听是涵养,慎言是教养,沉默是修养!
倾听是涵养,慎言是教养,沉默是修养
美文:有些话,能不说就沉默,藏在心里更适合
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火星一发亮,丞相就自杀
睡前思考一段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