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你的爱变成刀子


《情感暴力


慈怀为你读的第四十四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16:28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情感暴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点儿分,还不如去死。”


“你就是吃软饭的。”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样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朋友等亲近之人的口中,更奇怪的是说这些话的人大多都高举“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帜,站在道德至高点上。

 

其实,在心理学领域,这样的行为有个专业名词——“虐爱”,也被称之为“情感暴力”。

 

在本书中情感暴力是指拥有迎合性人格障碍的情感暴力,即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

 

本书的作者日本知名心理学专家加藤谛三,对此颇有研究。他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研究所研究员、同时担任日本电台“人生问题咨询”栏目的主持人。

 

多年精研心理学以及主持电台节目的经历,让他看过很多被情感暴力伤害的人身心俱疲的样子,并深深地觉出对善良人进行情感威胁绝对不能被原谅。

 

《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相互伤害吗》是加藤谛三的经典作品,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看这本书会看得冷汗直冒,终于找到了自己付出那么多,却不受亲近之人欢迎的原因;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也在字里行间找到了走向自由和快乐的方法。

 

“停止心理‘杀亲’,才能爱和被爱”、“别让你的爱变成刀子,也别让别人的爱伤害你”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

 

现在我就带大家走进这本充满了智慧的书籍。




亲子关系中:请告诉孩子,人活着最大的义务是让自己幸福。


亲子之间是情感暴力的重灾区,作者将天下的父母分成了四类: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呵护子女的父母。


其次,是不爱子女自己也意识到这件事的父母。


最坏的是并不爱自己的孩子,却认为自己深爱着子女的父母。


当然比最坏更恶劣的就是在情绪上虐待子女,却深信自己是爱着他们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行情感暴力。


他们常说这样的话:“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


初听,我们可能会被深深地打动,感叹父爱母爱真的很伟大!


可是,在心理专家耳朵里,这句话却暴露出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两个重要的特点——“掌控欲和自我缺失”


他们用“我怎样都可以”这种带有“自我缺失”特质的“美德”去束缚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怀有愧疚之心;用“我只是担心你的幸福”来辖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做事,满足自己的“支配欲”。


作者列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家境贫寒的母亲节衣缩食供给孩子美好的一切,即使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也要给孩子买最新最好的衣服。


那位母亲觉得,自己做母亲做得非常优秀,并希望孩子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她会说:“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


孩子在母亲的这种自我牺牲中,感觉到了母亲的孤独和不幸,并产生一种自责的心理,从而不自觉地配合着母亲对自己进行的、没有“界限感”的控制。


以旁观者的角度,我们看到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是什么呢?


首先他们要孩子无时无刻不看到他们的付出,并持久地对他们保持感激,此外还要孩子按照他们心中的蓝图去不断努力……


但孩子还小,长年累月、事无巨细地被“支配”,会让他们出现可怕的变化。


他们会渐渐失去快乐的能力,渐渐对自由怀有罪恶感。尽管周围没有了束缚他的东西,他心中也不会感到自由。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使进入名校、成为500强企业的员工,也不会感到深层次的快乐,这也是职场精英常常会罹患抑郁症,精英官员们有时会选择自杀的深层原因。


而心理正常的父母是这样做的——他们不会因为任何事而放弃经营自己的幸福,他们会让孩子适应社会、独立生存。


他们会自己去实现人生理想,而不是不把理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他们喜欢让自己开心,而不是一天到晚委委屈屈地对孩子说:“为了你,我才建立了这个家。”


他们特别擅长夸奖孩子,而不是板着脸说:“不要因为一点儿小成绩就沾沾自喜。”


他们会为孩子的开心而开心,但孩子偶尔不开心他们也觉得没什么,并不会因此大惊小怪地自责:“是不是我哪做得不够好?”


他们也不把孩子当成自己控制的对象,而是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去平等对待。


他们懂得,孩子只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TA们并不属于我们。而人活着最大的义务是让自己幸福,而不是满足父母的期待。




婚恋关系中:请告诉爱人,爱就是让TA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如果夫妻、恋人之间常说一些激烈的话,如:“看你现在这个样子,真是没出息”、“是个人都比你好”,并同时打出“我之所以这样说,都是希望你更好”的旗帜,大家可能一下子就能明白对方有情感暴力的倾向。


但是在婚恋关系中,很多情感暴力却是以更温和的方式出现的。


它蛰伏得很深,常常连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也并不知情,情感暴力的被害者更加不知自己为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明对方对自己很好,自己却一句话也不想同TA说,只觉得压抑和不快乐。


书中记载了一对夫妻的故事,丈夫有酗酒的习惯,妻子的态度很“开明”,对丈夫说:“可以随你的意思,想喝酒就喝酒,但是每天都喝的话对身体不好,工作起来也会觉得辛苦。”


所以,虽然同意丈夫去喝酒,但是喝多少,在哪喝,身上有多少零钱,她都了如指掌。


后来妻子惊奇地发现一个秘密,郁郁寡欢的丈夫瞒着她欠了一百万左右的外债,还背着她把家里的存款也都取走了。


妻子觉得自己非常冤,绝望地对心理专家倾诉:“我感觉自己被骗了,可是我明明这么努力地守护着这个家。”


当作者询问她:“你的丈夫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那位妻子愤恨地说:“他想去喝酒就去喝酒,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会儿去这儿喝,一会儿去那儿喝,总是不知道节制。”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会很同情这位妻子,觉得她遭遇了渣男,她这么体贴,丈夫却背叛她。


但在作者眼中,却看到了十足的情感暴力,妻子嘴上说:“你是自由的。”但是,言语以外的一切却都在束缚丈夫。


这种嘴上说着给对方自由,但是脸色、语气上却传达出抗拒、拒绝的信息,用日本一个俗语解释起来非常贴切:“举起棍子叫狗”


举起棍子叫狗的人虽然在语言上叫狗狗过来,行为上却高举着棍子,表现出要暴打狗、赶走狗的意思。


大概丈夫就是感受到了妻子在“伪装的美德”下,真实的、严密的束缚,实在受不了了,才变成这样的吧。


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婚恋关系中,有情感暴力倾向的人常常会有这样错误的思想——“我是爱你的,所以请你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事。”


但是直接进行“束缚”,往往会遭到拒绝,于是TA们便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用美德去包装行为,用行为去束缚对方,让人无法轻易表示愤怒和憎恶。


例如:


我是妻子就该知道丈夫是怎样花钱的……


我是丈夫就该了解妻子每时每刻的行踪……


我是她男朋友就该知道她和谁在一起……


这些想法都是让婚恋窒息的毒药。


我们的爱人也是一个自由的、与我们平等的人,我们不能因为拥有爱情、关系亲密,就不停地干涉对方的决定,并控制对方的言行。




利益关系中:请告诉对方,美德不该是你侵略我的武器。


如果你以为只有至亲之间会出现情感暴力,那么你就错了,情感暴力其实无处不在。


只是至亲喜欢用“爱”的名义对我们进行“善意的操控”,其他人则常以“美德”的名义对我们进行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的控制。


美德常常是坏人的糖衣炮弹。


说着“一家人要和睦相处”的人往往骗走了亲戚的钱;“我们是朋友啊,这点忙都不帮吗”的人,说这话的人不过想以朋友的名义榨取对方。


作者在书中重点提到了一个悲惨的案例:有一块土地,不太好建房子,而不动产商人又想把它卖个好价钱,于是就对与那块土地相邻的人家说起了漂亮话:


“大家只要稍微忍耐一下,这个社区就会变得更漂亮。”


“都是邻居,还是和睦相处吧!”


在“和睦相处”的美德的绑架下,即使内心很抵触,那户人家的主人还是同意了不动产商人破坏了他的围墙,并建起了房子。


后来新房卖出,买房的人是在不动产商人那里买的房,对邻居当然没有感恩之心,而且因为居住的不方便,还时而对邻居产生抱怨。


那位损失了围墙的人只能一直忍受着围墙被破坏了的事实,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当有一天愤怒抑制不住的时候,与对方发生了暴力事件。


这时最大的问题来了,社会上普遍认为行使暴力是不对的,所以损失了围墙的人反而变成了坏人,被周围的人所诟病。


久而久之,无处诉说的他抑郁成疾,含恨离世了。


这就是情感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如果我们走在路上被强盗抢劫,至少我们还可以申诉,还有一大堆人同情;而被情感暴力伤害的人却无人理解,投诉无门。


被认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委屈和怨恨无人诉说、积累太多时一定会爆发。


所以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不是抑郁成疾,就是看着明明生活得很好的人却忽然采取了极端行为,例如自杀,例如“无差别杀人”——和人没仇没怨,却随机选择作案目标、见谁杀谁。


所以,我们务必警惕那些说着漂亮话的好人。


他们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拿“美德”说事。


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有勇气大声说:“不!”


美德应该是我自愿付出时手执的鲜花, 而不应该是你侵略我时手拿的武器。



这本书是对人际关系中看不见的暴力——情感暴力的深度剖析。


作者对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怀有深度的悲悯和同情。


他不仅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还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如:


面对犹豫不决的“受害者”,他说:正面对抗是让你从过去解脱出来的机会。一旦意识到自己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无论对方是父母、夫妻、兄弟姐妹……都先逃走再说,在空间和心理上与对方保持距离。


面对被长期压制,无法获得快乐的“受害者”,他说:你要认为你可以去享受充满乐趣的人生,快乐并非是有罪的,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会为你的高兴而感到高兴。


面对惧怕改变的“受害者”,他说:消除内心的恐惧感,像美国那句谚语:“看看乌龟吧,乌龟只在把头伸出来的时候才能前进。”


这本书还告诉了那些性格软弱、容易变成情感暴力受害者的人如何防微杜渐。


那就是在与人交谈中,不要只专注于对方的语言,还要关注对方的表情,换句话说,要训练自己学会注意别人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


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一定隐藏在非语言信息之中。


当我们看出情感暴力加害者真正的目的时,是不会轻易被“美德”绑架的。


即使是普通人读这本书,也能从中获取能量。


情感暴力的一个关键点是:加害者其实是非常需要被害者的。


TA们利用“爱”去“绑架”被害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期待去做事,否则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


这让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每一个走进爱情和婚姻的人,每一个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中迷路的人,都在脑海中进行了名为“自我”的反思。


与任何人相处我们都不能丢掉“自我”,我们要先有“自我”,先能够独立生存,并拥有让自我获得幸福的能力,才可以不像溺水者一样去“抓牢”别人、“捆绑”别人。以独立的姿态与亲近的人愉快相处,才能更好地爱与被爱。


并且,值得骄傲的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对情感暴力具有极大的“免疫力”。当对方说“和睦相处”、“团结至上”、“谦让是美德”,我们会自动保持警惕。


用作者的话说:“我们要在心中铭记,善意不应该是被别人要求的。不管多小的善意,被要求付出的时候,对方都是正在使用情感威胁。”


生存的能量来自于人际交往,愿你在人际交往中远离情感暴力。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四十四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文:花拉拉,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资深写作者。微信公号:hualala324。



今日话题

每个人在生活里对家人朋友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情感暴力,以爱的名义绑架她,看完本文,你对爱有了新的定义吗?不要让你的爱变成刀子,赶快在评论区交流想法吧。


所有渴望坚持读书改变自己的人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感暴力往往伪装成善意的操控,不懂心理学的人,几乎发现不了
第六本书每周一测
“被人言语羞辱,为何还很难走出来?”|远离语言暴力的6步法
【情感暴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为什么男人总是喜欢冷暴力:杀死婚姻的人,竟然是你自己
身心 | 为什么伤害我们的都是最亲近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