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叔同: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原著 | 宋默

解读 | 涂山狐狸


慈怀为你读的第三百九十三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20:42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你有没有因为生活的重压而倍感疲惫?有没有因为焦虑而失眠痛苦?有没有因为感情不顺而伤心失望?


对于沉浮于世间的你我来说,很多的负累是可以避免的,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而无法自拔,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放不下。


而《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正是这样一本书,作者宋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生活实例与弘一法师的生活言行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展现大师的为人处世之道,引领你走进民国高僧弘一法师的精神世界,一观一代大师的人生智慧哲学,从而认清自我,学会取舍,适当放下,达到内心的自在超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弘一法师未出家前名为李叔同,出身富商之家,在音乐、戏剧、篆刻、书法、教育等领域都颇有造诣。他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也是把西洋画知识传播到国内的第一人,堪称中国油画之鼻祖。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便是弘一法师的得意门生。


在39岁那年,为了追求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弘一法师遵从内心的想法,决定放下世间荣华,剃度出家,皈依佛门,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他律己至严,治学专注而勤奋,一心研修律学,弘扬佛法,复兴了佛教南山律宗,成为佛宗第十一代世祖。


正是由于弘一法师真的懂得放下,才最终成就了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想要告别当下的焦虑、痛苦、烦忧,找到内心的恬淡、自在、富足,不妨和我一起,来读一读《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这本书。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舍弃浮躁,修一颗清净之心


弘一法师的《格言别录》这样一句话:“恬淡是养心的第一法。”其恬淡的核心是要人静心。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无法静心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忙碌,有太多的事在干扰我们。而事实上,我们没有认清一点,扰乱我们的从来不是什么纷扰的世事,而是自己不静的心。


“当我们能把一切外在事物剥离的时候,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真正享受闲适的生活。”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颗恬淡之心呢?弘一法师的答案是“寡欲故静”。


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静,往往是因为欲望太多。


比如一个人有了房子和车子,就想要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车子;当一天能赚10块钱时,心里总想着要赚100,等赚够了100,又想着赚1000;每实现一个欲望,就会有更大的欲望接踵而来。


当然,人都是有欲望的,这是正常现象,无可厚非。只是对于现代人而言,何种欲望才是正常合适的呢?


那就是,通过正常的劳动能够满足的欲望,就属于正常的。


一个人的内心欲望是多是少,可以从他对欲望是否满足时的态度上来下判断。


比如平时生活条件差不多的甲乙两人,到了一个物质匮乏、条件恶劣的贫困山区旅行,能够依然愉快生活的甲,比每天抱怨、感觉十分痛苦的乙的欲望要少很多。


所以,一个“寡欲”的人,他在不能满足自己欲望时,会表现为安之若素,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方便、抱怨、痛苦。


根据弘一法师所言,一个人要做到“静”,首先必须要减少欲望。


那些寡欲者十分注重修身养心,且大多淡泊名利,内心安定,能在红尘中保持心静如水,不为外物所累。


所谓心随意动,当一个人内心生起一个又一个欲望时,就不可能腾出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感到压力倍增、烦恼不断时,就应该放下一些执念,比如更好的房子、车子等,有意识地减少内心的某些欲望,让欲望与我们的正常劳动相匹配,从而寻求到内心的恬淡平静。


针对如何消除欲望,书里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用一种健康的爱好代替酒足饭饱后的欲望。


有一位老书法家为了转移自己的欲念,就每天拿着他的笔练字,手里不闲着,别的那些欲望都消失了。


他说,人长着手,就总想拿点东西。看见女人的腰想搂一把;看见钱,也想抓一把,看见官印更想据为己有。当他专心练字时,这些欲望就没有机会让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这和弘一法师的另一观点是相通的:“有主则虚”,意思是,人要有一定的目的,不然会心无一物,像那无根之萍,随波游荡。


当我们做到“静”的时候,需要另一种东西来填充内心。当人活得充实,精神饱满,心中的烦恼也就一扫而光。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其次,弘一法师还认为人要戒除浮躁。


心浮气躁是大多数年轻人的通病,表现为做事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眼高手低、不脚踏实地,总想鱼和熊掌兼得;耐不住寂寞、容易放弃;做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遇见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等等。


长此以往,人容易变得脾气暴躁、神经紧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和人生成就,还会让人缺乏幸福感和快乐体验。


正如弘一大师《格言别录》里所言:“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会享受当下,不焦虑于当下的失败,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快乐,即使生活赐予了苦难和挫折,也仍然能淡定从容地面对,这就是不浮躁的表现。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应该记住“心凉即是心静”。就像恒寂禅师在酷热的禅房打坐一样,依然保持面容平静,看上去一点不热的样子。


当我们以环境不能改变,就改变自己心境的人生态度,不以烦恼而烦恼,不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烦恼能侵害到我们了。


知足常乐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智慧


知足,是得到多少,虽不满意,却可接受;知止,是到了某种程度,懂得适可而止。


人不快乐、不幸福,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拥有的太少,而是不懂得知足、知止。


弘一法师出家之后,生活极其简朴,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件打着200多处补丁的衲衣,过午不食,吃的仅仅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可是他看起来却过得非常充实快乐。


他说:“出家人的生活在人们看来是相对清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会认为苦,而是把苦当成乐,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物质上的快乐,不在于拥有了多少财富,而是精神上的富足。


若是能像弘一法师那样,不把快乐建立在身体的享受之上,那么艰难的生活于我们而言就不再是苦。


从前,有个樵夫,整日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依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天他在一棵大树下挖到一具金罗汉,用此换钱,买田置地,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富翁,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本该高兴的樵夫却整日茶饭不思,坐立不安。原来他是因为心里总想着十八罗汉,他才挖到一个,不知道剩下的十七个在哪里,于是整日愁眉不展,失魂落魄,不得心安,没多久就郁郁而终。


像樵夫这样不懂得知足、知止的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都会觉得还不够,永远为那些得到的而发愁,不懂见好就收,最后连原本拥有的一切都一同失去了。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弘一法师告诫青年佛教徒要“惜福”。


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并不一定非要过苦行僧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爱惜自己的福气,也就是知足,不过度纵欲和浪费。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在给儿子做冬衣时,用的是棉絮,而不是丝绵,当了凡居士问她时,她说道,丝绵比棉花贵,用棉花也一样能取暖,丝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更需要的人。


这正是惜福的表现,就像弘一法师说的那样:“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其实,这就是一种知节俭、懂节制之道。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让孩子体验一种满足感。比如每天给孩子很多糖,不如一周给他一颗,让他有所期待,他会觉得糖更好吃,会感到很满足。


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比起那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孩子,在生活上会比较节制,更能懂得珍惜,也更能感知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生活,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只要我们带着知足、感恩、惜福的心态去看待它,咸也好,淡也罢,那都是人生最好的一种滋味。


心平气和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人一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避免会经历许多磨难,遭受外来非议和打击,与他人产生摩擦、纠纷,内心容易产生悲伤、愤恨、嫉妒等负面情绪。


而弘一法师说:“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我们经常会看见有人为了一点生活小事而争吵不休,甚至拳脚相向,大打出手;有人一点气也不愿意忍受,弄得人际关系惨淡,使得自己的工作处处不顺。


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人想要成就某一番事业,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必须学会忍耐。


诚然,“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带来好处。”一个有着强大忍耐力的人,在面对厄运时会表现为泰然自若,面对毁誉时会保持不卑不亢。


有人认为忍耐是软弱可欺的表现,可事实恰恰相反,忍耐是人生的一种修养,是一个人经历风雨洗礼后的处世沉稳和心胸豁达,是一种君子风度和个人涵养。


弘一法师认为一个人若是做事冲动,性情激烈,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与人结怨,到头来一事无成。


如果我们不学会忍耐,随意放纵自我,乱发脾气,实施报复等,只会给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和痛苦。


所以对待他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不必要太过较真、避免纠缠不休,放过去也无伤大雅。


若是非要去纠正它,会引起大家都不愉快,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


即使是对自己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也要学会原谅和放下,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过。


因为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这不仅是对人的一种谅解,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


当面对他人的闲话、诽谤、讥笑、误解时,弘一法师告诫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不解释,任流言自然消亡,即“无辩”。


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必去理睬造谣生事者,应该采取豁达与漠视的态度来对待,等待合适的时机,摆出事实,让流言自然无处遁形。


如果我们总在乎他人的看法,习惯关注人家怎么说、怎么看,我们只会因担心被人责怪而自责,被人嘲笑而自卑、自闭。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弘一法师说,“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一旦我们内心充满生气、烦躁、悲愤、暴怒、仇恨、厌恶、追悔等负面情绪时,就容易失去理智,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有一个企业家说,“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争来争去不仅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


是的,无谓的争执并没有输赢可言,只会失去本应该珍惜的情感。让我们学会放下自我,适当让步,腾出时间和心神,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常怀感恩心,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见“感恩”二字,按照字典上的意思,是指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给他人,表现在一个人的行动上,就是知恩和报恩。


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过任何东西。”


有过此番想法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只要他活在这个世上,他所享受着的正是很多人提供的服务。


当他饿时有东西吃,渴时有水喝,困时有觉睡,冷时有衣穿,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其实,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值得感恩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变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感恩。


我们都知道,霍金高度残疾,可他并没有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反而感恩于他的大脑还有思维,人生还有可追求的理想,有陪在身边的爱人、亲人和朋友,以及有一根能活动、可以用以敲击键盘的手指。


无论面临何种不幸和失去,只要我们看见自己所拥有的,始终心怀感恩,好好珍惜,就能让生活充满希望,散发出幸福的芬芳。


面对世人,弘一法师曾发下宏愿,要“誓舍身命,救度法界一切众人。”他潜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样的爱是大爱。


而作为普通人,虽达不到弘一法师的超高境界,但起码要心存善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比如把过剩的衣服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不为盈利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健康,不污染我们生存的环境等。


当知若要世人爱你,你当先爱世人,也该明白,帮助他人即是在帮助自己。


佛家讲“众生平等”,其实就是要大家用一颗悲悯之心,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包括身边的人、动物、一花、一草、一木,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颗米。


相信一个珍爱生命、对世间充满爱和感恩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会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和计较,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无形的柔和之光,温暖着自己,同时也温暖着别人。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这本书,是民国一代大师弘一法师关于人生智慧的浓缩与再现。


他告诉我们,在人短短的一生里,要学会控制欲望、戒骄戒躁,求得一颗恬淡、平常之心;


学会与人为善,常反省自身,懂得自我约束和管理,觅得一份人生的豁达;


学会认真专注做好一件事,有意识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寻得内心的从容与心安;


懂得放下执念,在得失之间恰当取舍,活出淡定、安闲与自在。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烦心的事一件又一件,接踵而至,让我们心力交瘁;我们太在意生活的成败与得失,神伤过去,焦虑未来;太关注别人的看法,总爱与他人比较。于是,庸人自扰的我们,不知不觉间早已失掉了一颗平常之心。


此时,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观照一下内心,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尼采曾说:“通往个人的天堂之路总要穿越个人的地狱。”可见世间之人,无论是谁,无一例外都逃不开生活的烦恼。


可见强者、智者与庸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遇见烦恼,会尽快化解烦恼,不迷失自我,不使自己沉沦于得与失的困扰中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要时刻明白,什么是该执着坚守的,什么又是该勇敢放弃的,做一个掌控自己人生的强者、智者。“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宠辱不惊过好此生。


让我们不忘弘一法师的训诫:“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去除浮华,葆有本真,安好一颗平常心,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三百九十三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一法师 凡是你想控制的, 其实都控制了你。 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 天地都是你的。
弘一法师说:“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盛;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牵挂
弘一法师:戳穿人性“内核”,凡是你想控制的,都控制了你
弘一法师说: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期待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弘一法师说:“做个清醒的人吧,其实有些人什么都给不了你,反而会带给你情绪。人到中年要脱掉两件衫:痴迷与眷恋。”
弘一法师说:“其实人生不过是路过而已,没有什么不可放下的 小到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