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慈 怀 观

慈怀读书会推出全新栏目“慈怀观”外观世音,内观自在。解世间迷局,洞世事学问,察人性之美,明人情道理。让我们不仅仅是观世界,更是观内心,用心灵去洞察,用心灵去过更好的生活,达到通透明了的人生境界。

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有的难题会搅得人焦头烂额,心烦气躁,这时,我们头脑中很容易生成一种情绪化的念头:该来的总要来,尽人事听天命吧。

不知从何时起,“尽人事,听天命”成了逃避问题的借口,我们用它来为自己的懒惰、不努力开脱,借它来寻求心灵的解脱?

一旦人生之路遭遇很大的不如意,我们就习惯把它归结于宿命,一切都是天命,非人力所能及。

但读《论语》,你会发现:“尽人事,听天命”非但不是宽慰自己、听之任之的宿命论,相反,它是一种高明的人生境界,是我们一生都需努力的修行。

尽人事,不是逃避的借口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要在三个方面心存敬畏,第一个赫然就是:敬畏天命。

然而,现在的人经常断章取义,很容易把这里的“天命”看作冥冥之中无可更改的宿命。

于是,在遇到难题时,就把“天命”当成了逃避问题的挡箭牌。

因为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总在希求简单些,下意识地去抗拒和躲闪。

“尽人事,听天命”就成了最好的借口!

人们会觉得:不是我不够努力,我已经尽力了,但效果还是这样糟糕,这怪不得我,是命不好。

当生活中遇到坎坷时,总有人喜欢用顺其自然来安慰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电视剧《三星级营养午餐》,女主角光子在遭遇人生的困境时,她从不逃避,更不归结到命运头上,而是勇敢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光子作为餐厅的主厨,原本风光无限,却得罪了老板,被迫离开。落魄到只能去一所小学制作校餐。

她按照平时的标准制作食物,结果超时了,而且小朋友们觉得很难吃。

光子很受挫,但她没有选择逃避。她亲自挑选食材,一次次尝试、改良,夜里三点就来到学校,准备食材。

光子从不埋怨,只是尽力去做一个校餐负责人该做的事情,终于,她做出了孩子们喜欢吃的校餐,还收到了顶级餐厅的橄榄枝。

这世上无论什么事,若没有努力去做,就等于坐在家里,等想要的东西凭空落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想努力找了一个自欺欺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所以才会打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大旗,远离麻烦,以求心安,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论语智慧解读

尽人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态度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尽人事,听天命”,做事情,首要的是“尽”。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尽”呢?

孔子提出了:修己以敬。把修养自己当成是一件恭敬的事情。

孔子把修养自己看作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甚至是我们一生的头等大事。

所谓“尽”,相比于做到了什么,它更强调一种认真严肃的态度。

《礼记·大学》里有“八目”,世人多知后四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前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知不多。

其实,前四目强调的就是一种“尽”的态度。

明代有个叫徐溥的人,少年求学时,立志高远,但少有建树。

后来经老师提醒,他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瓶子和一捧黑豆和黄豆。如果发现一个善良的想法和言行,或是取得学问上的进步,就往瓶子里投一粒黄豆;如果是出现相反的情况,就往瓶子里投一粒黑豆。

刚开始,装黑豆的瓶子“生意兴隆”;渐渐地,两个瓶子各有一半;到后来,黄豆远多于黑豆了。

徐溥一生都坚持这样做,即使后来显贵了,也从未停止。最终,他在修养和学识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徐溥的坚持,很好地诠释了“尽人事”的“尽”,一生都在修正自己,让自己变成更好的样子。

这种态度,不是简简单单说出来而已,还得去做,默默地做,沉浸地做。

所以,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态度永远是第一位,只有心里愿意,想要、追求进步,才会严肃、恭敬地做事,“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而且,一个真正“尽人事”的人,由内而外都散发着一股气质。在成就自己的路上,也影响着身边的人。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论语智慧解读

尽人事,问心无愧就好

司马牛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反问:“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人做事应该要不忧愁,不恐惧。但为什么这样的人就能算是君子了?

因为如果一个人问心无愧,又哪里来的忧愁和畏惧?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柯察金有一段经典的内心独白: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

孟子也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人生本就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过程,如果你每件事都想要尽善尽美,都想抓在手里,那你可能会经常失望。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把能尽的努力都尽了,就是我们给自己最好的交代!

尽人事,问心无愧就好。愿我们都能心向,往之。

“尽人事,听天命”不应成为逃避问题的温港,《论语》告诉我们:它是一种严肃、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是我们一生要持之以恒的修行。

我们活在尘世间,什么人都可能遇上,什么事都可能碰上,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努力做自己即好。

人之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不论生死,不计成败,尽力去做,尽心而为,问心无愧,足矣。

问心无愧,才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以上就是我们慈怀观今天分享的内容。

其实,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以及各种人生的问题,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只要学习经典,撷取智慧,以指导现实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7·11】响鼓还需重锤敲
人事与天命
09《論語·子罕》【趙宗來-濟大經典課堂】
素说《论语》:子罕篇(一)
论语日课105:尽人事而听天命
内心强大, 在于尽人事,听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