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师课堂 | 阳气是如何影响汗液排泄的?

张教授敲重点

《内经》生气通天篇说,“魄汗未尽”。魄汗,也叫做白汗、自汗。从鬼门当中出来的,鬼门又叫玄府,玄府又叫汗孔。

阳气亏虚,不能固摄汗液,不能让腠理闭住,里边的津液自己跑出来了,出现了这种自汗的情况,就叫做“汗出未尽、魄汗未尽”。紧接着下文又告诉我们,“形弱而气烁”。

烁,通铄,就是消耗的意思。容易自汗的人,本身就是体虚之人不停地自汗,消耗掉的是身体的津液,而津可以载气。所以在津液不断丢失的过程当中,气会随着津液的丢失而丢失。因此也就导致气更虚。

气更虚了,腠理的闭合更不好,该闭更闭不住,外边的邪气就更容易乘虚而入。

什么样的邪气更容易乘虚而入?最贼的邪,那就是风邪。风邪在入侵人体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和阳气的“搏斗”,这个斗争的过程又会消耗人体的气。

最后就会导致“穴俞乃闭”,也就是俞穴闭阻不通了。不通就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此时就会发生一种疾病,叫做“风疟”。风疟是中医疟疾的一种,要和西医讲的疟疾区分开来。

这个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先寒后热;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先怕冷然后再发热。在怕冷和发热的这个过程当中,一般表现为寒少热多,同时还会出现头疼、烦躁、汗出等症状。

《内经》的生气通天篇就是用这么两个疾病,反面来论证阳气的重要性,即调节腠理开合、控制汗液排泄功能的重要作用。

看完了今天的视频

你有什么感想呢?

欢迎你把自己的感受分享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盗汗不止
~汗信号
汗为心之液的临床意义
《内经》“阳加于阴为之汗”
中医论汗
出汗多的人终于有救了,这么多方子总有一款适合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