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策与张喆
近现代,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广为流传的五行通臂拳,由于一直秘密流传相承,至清末民初,有“臂圣”、“铁鞋”之称的张策始公开授徒,因此张策亦为有史料明确可考证的五行通臂拳宗师,其弟子多聚集于京津冀地区。此外,与张策同辈份传人——宗师张喆,其弟子多聚集于天津地区。
张策(字秀林)和张喆(字既明),同为直隶香河县马神庙人(现天津市武清区);张秀林生于1866年6月16日,张既明则生于1893年5月25日,二人为堂兄弟,张秀林长于张既明27岁。两家住地仅一墙之隔。据张既明次子张宝珍介绍,张既明武功始于家传,且本人甚好习武。张秀林成名后回到家乡,常于夜深人静时练功,张既明即于房顶窥之。初张秀林佯不知,久之觉其心定意坚,呼之前始传通背拳术。由于张既明武功有家传,且本人悟性颇高,故功夫进步极快,加之张秀林倾心教授,张既明的通臂拳功夫已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虽张秀林长于张既明,且教授张既明拳艺,但因两人辈分关系,且张既明武功有家传,故不以师徒相称,在家族与武林界均称兄弟。而非网间所传张字既明因张策通臂拳扬名立万,而改此拳术。
张策后客居北平,并设馆授徒,成名弟子众多。1929年浙江省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张策任评判委员。1933年中央国术馆举办第二届国术考,张策应国术界之聘赴南京任副总裁判长,并于馆中任教。
张喆1934年离开家乡到天津开设武馆,兼在北京协助张策教授通臂拳。张策晚年因病苛沉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时,在北京召众弟子于身边宣布:“我死后,张喆即为你们的师傅,要待之以师礼。日后请既明代我教之”。张策于1934年逝世,张喆与众弟子将其灵柩护送归故里,即在京津两地教拳。1939年由于天津成立的天津通臂社发展壮大,已在天津南市升平戏院(后黄河戏院)后武圣庙及和平区宁夏路大觉兴善寺两处授拳,人数众多,故张喆辞去北京的兼职,专心于天津通臂拳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张喆响应党和政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致力于天津武术事业的发展,在教授弟子的同时,受邀到各大专院校传授中华武术。曾先后担任华北地区,武术比赛裁判长,和1953年全国民体大会武术裁判等职务。
张喆在1959年逝世于天津,时年66岁。他在天津教授通臂拳先后达25年之久,培养了众多的中华武术的优秀人才。这些人后来分布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有一部分人还将其技艺传播到海外。从天津走出去的通臂拳传人为中国武术事业,做出了并仍在继续做着积极的贡献。

张喆(哲),字既明,直隶香河马神庙人,1896-1957,自幼从父习戳脚翻子,后爬墙头从张策处偷学通背拳。张策得知,叫张喆光明正大地去练。青年时练功十分刻苦,经常一人深夜在马【图片】张喆图册
神庙河坡练武,一练就是一夜,一次深夜在河坡练功时看到一的巨人,面目不清,远远地看张喆练功。张喆自行练功,没有理会巨人,巨人自行消失。青年时期有前辈高人慕名来访,前辈在张喆家中住了两个月,将张喆所学武功整理一遍,之后张喆的通背拳风格仲变,更急脆且伸缩自如。张策见到后,亦大感惊奇,临终前曾说过“往后全国练通背拳的属我这个弟兄了”。张喆晚年时候,提起此事时,总是说:“没有大德,要是当初跟前辈高人走了,恐怕现在就不这样;当时有家有口,供不起人家,前辈只在家中住了两个月。”
张策临终前嘱张喆教董秀生武功,张喆在董秀生家住了三年,董秀生也是张喆的授业大弟子。教完董秀生张喆到天津设场授徒,在华林旅馆后土地庙胡同的武圣庙内设“天津第一五行通背拳社”。先后有练家子登门拜访,张喆多先以礼相待,婉言拒绝,迫不得已出手,也点到为止。常有武术名家在武馆做客,如祁太昌传人许天和的弟子修剑痴先生,在武馆住了多日。张喆与天津武术名家,如精通行意、八卦、太极、少林诸门的号称“大刀仁义马”的马行义老先生,八卦掌名家蒋兴山先生,精通少林门派的名家边寿祺先生,精通八极拳的黄齐山老先生,通背名家任秀峰先生,摔跤名家张鸿逾先生等交往甚密。
张喆曾担任1953年天津市武术比赛的总裁判长,解放后曾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天津大学,新华路武术馆等地。晚年张喆整理了《通背拳拳谱》和《太极拳拳谱》,张喆去世时《通背拳谱》未著完,由弟子邓红藻等人续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淡泊武学家——张喆
赵道新
浅谈形意拳混元桩功法
通背拳的历史研究
武林宗师“臂圣”张策和孙禄堂先生的二次交手
通臂拳家写太极 十年著书圆师梦——韩宝顺先生为师著书原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