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讲堂】杨澄甫弟子董英杰练拳50年体悟,都在这里了!(收藏版)



董英杰是太极拳大师杨澄甫的重要弟子,是既懂得如何练,也懂得如何教的太极拳家。早在1948年,董英杰所写《太极拳释义》一书于香港出版,影响巨大。

 

本书是太极拳习练者特别是杨式太极拳习练者重要的参考资料。

 

这本书通过董英杰的258幅拳照,连贯呈现了杨式太极拳的拳势,详解了杨家所传“三十二目”

 

从“学太极拳初步”“习太极拳程序”“习拳箴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称“每日练三套太极拳,所有失眠、血压病、肺弱、胃病、腰病、肾病、贫血等,一扫而空”,

 

又提醒年轻人,“惟二十岁以下青年,练拳不必涵胸。因二十岁前,骨骼尚未长成,正当变迁时候,以直身为宜。过二十岁以后,方可再加涵胸。”

 

他谆谆告诫同好虚实如何分清,习拳时“要自然呼吸,勿免强行深呼吸”。

 

这些论述,在今天读来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尤其《经验谈》二十则,均为董英杰大师数十年“平素经验”之积累,非哗众取宠之作,可谓无一虚词浮句,至今在太极拳界被引为箴言。

 

当今太极拳传人,无论修习何派,都不妨细心玩味这些体会,终会有所受益。



经验谈二十则

董英杰


(一)太极拳系内家拳,力出于骨,劲蓄于筋。不求皮坚肉厚,而求气沉骨坚。故无张筋错骨之苦,无跳跃奋力之劳。顺其自然,求先天之本能,为返本归原之功夫。 

 

(二)练太极拳有三到:神到、意到、形到。如身法正确,神意俱到,则进步甚速,每日有不同之感觉,学者宜细心体味之。

 

(三)如身法不合,神意不到,如火煮空铛,到老无成,有十年太极拳不如三年外家拳之讥,故第一须勤,第二须悟,功夫如何,视智能如何,但勤能补拙

 

(四)练习时呼吸,要自然呼吸,不要勉强行深呼吸,功夫纯熟,自然呼吸调匀,否则有害无益。

 

(五)太极十三势,本为导引功夫。导引者,导引气血也,故功夫纯熟,气血调匀,百病消除,千万不可自作聪明,如舌顶之上腭、气沉丹田之类。功夫到后,自然气沉丹田而行百脉,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强求。

 

(六)松肩垂肘,乃言力不可聚于肩背,要将力移至臂部肘前一节,此乃意会而不能言传者,学者要细心体味,不可泥而行之,不得滞重力沉,致难于轻灵。

 

(七)提顶吊裆。提顶要天柱头容正直,吊裆则气由尾闾向上提也。收劲时胸要稍稍含虚,发劲时要天柱微直。切不可含胸驼背。


 

(八)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意形。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

 

(九)知觉懂劲。要多推手,自得黏连贴随之妙,如无对手,勤练架子,及时时以两臂摸劲。假想敌人进攻,我以何法制之,日久亦能懂劲。

 

(十)推手时要细心揣摩,不可将对方推出以为笑乐。务要使我之重心,对方不能捉摸。对方之重心,时时在我手中。

 

(十一)太极拳行住坐卧,皆可行功,其法以心行气而求知觉。譬如无意之间,取一茶杯,用力持之,如何感觉,不用力持之,如何感觉。行路之时,举步之轻重,立定之时,屈腿而立,直腿而立,一足着力,双足着力,均可体验之。

 

(十二)初步练拳时,觉身躯酸痛,此乃换力,不必惊恐,亦不可灰心。半月之后,即觉腰腿轻快,神满气足。

 

(十三)架子练熟,推手入门,乃讲功劲。领略各种劲,在知觉运劲中求之,一人求之较难,二人求之较易。因人是活物,发劲之外,尚有灵感作用。务在人身上求之,如无对象,在空气中求之。如打沙包转钢球,俱无用也。

 

(十四)太极拳论云:“其根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此发劲之原理也。再有禁忌,如膝不可过足尖,伸手不得过鼻尖,上举不得过眉,下压不得过心窝。此古之遗训也。如违此禁忌,力卸矣

 

(十五)人乃动物,并具灵感。拳术家有稳、准、狠三字,等求我不发劲,发则所向披靡,然何以求稳准狠?须先求灵感,如何求灵感?读者应在前篇王宗岳先生之《行功论》内求之,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须在似动未动之时,意未起形未动之间,争此先着,所向披靡矣! 


 

(十六)或云练太极拳后,不可举重物,不可用蛮力,此则未必尽然,未学太极拳,一身笨力,全体紧张。既学太极拳,全体松软,筋畅气通。务必练去全身紧张,仍须保持原来之笨力。因松软之后,笨力变为真劲矣。昔人谓笨力称之曰膂力,其力在肩膂之间也,不能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也。故笨力为本钱,松软是用法。得用其法,小本钱可做大事业。不得其法,本钱虽大,事业无成也。故得太极拳真理以后,举重、摔角、拍球、赛跑,随意可也,不必禁忌。但依编者愚见,各种运动,不如多打几趟拳。

 

(十七)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在此原子时代,何物非阴阳,故行功论有云:“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偏沉、双重,阴阳不匀也。”故读者于举手投足,务须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老子曰:“吾善藏其余。”祈揣摩之。

 

(十八)《太极文武解》,“文武”二字,文以养身,武以御敌。

 

(十九)以上写出各条,均经验也,理论也。真实功夫,尚须在十三式中求之。功夫纯熟,自得得心应手之妙。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功夫。余曾曰:“功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功夫不专,进境反少矣。拳术界中人多讲义气,学者当尊师重道,厚敬师傅,感动师傅,则为师者必尽心教导。此虽世俗之理,但中国人情如此,不可不注意。爱学真功夫者,更当注意也。

 

(二十)人未练拳之时,百脉滞塞,筋紧缩而短,故力聚于肩膂。既练之后,百脉畅通,筋长力舒,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形于手指,渐渐弃后天而转入先天,如得先天本能,则神妙不可思议。学者得此劲后,当知余言之非谬也。



董英杰(1897-1961年),名文科,字英杰,河北邢台任县北街人,先后随刘瀛洲、刘增魁、李香远学拳,后拜在杨澄甫门下,成为杨澄甫重要弟子,并助师教拳。1931年,董英杰协助杨澄甫出版了《太极拳使用法》。1936年,董英杰移居香港,常年往来于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教拳,是将太极拳传播到海外的先行者。1948年,董英杰著《太极拳释义》一书于香港出版,影响巨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大家董英杰对太极拳练习的要求
少见的杨家董派太极拳快拳(杨澄甫太极拳传董英杰)
这是杨澄甫传给董英杰的太极拳快架,嫡孙董增辰示范快拳发力!
董英杰
【内含福利】70多年前董英杰前辈珍贵的影像留存
太极奇人乐幻智——小张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