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评论:吴忠80后青年作家潘春笛长篇小说《从爱情走过》赏读

 

 “做有文化的新媒体,推送有阅读趣味、可读性强的好文章!关注文学、历史和文化,关注宁夏余海堂微信公众号,点击上面蓝字“顺之先生”添加关注。微信号:szxs6341,欢迎转发。


潘春笛长篇小说《从爱情走过》赏读

周其伦

当下的人们每每一说起爱情,似乎就有一种极尽缠绵、如痴如醉的快慰弥漫在心间,而我们所理解的美好的爱情生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依然会是风情万种的尘世间红男绿女的倾心向往与美好期冀。然而,人们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多的波折与不幸,那么多的烦恼与迷茫,因而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会显得跌跌撞撞,有时甚至会迷失自我,这就让我们所憧憬的美好爱情愿景总是那么的差强人意。

潘春笛的长篇小说《从爱情走过》也是以爱情为主题进行铺陈和渲染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不但写主人公在爱情路上的困惑,也写他在“爱情”路上的迷茫。但我注意到这部著作比较有新意的是它没有落入同类题材过于纠结爱情本身的俗套,作者用清晰晓畅的笔触和朴素唯美的文字,为我们立体地呈现了一个直抵人性幽微的凄婉故事,因而让我们对他的这部作品多了一些新的解读路径,当然这也是我在第一时间去关注它的主要动因。

《从爱情走过》演绎了爱情的多彩与绚烂。然而,作者笔下的场域也多次往返拉锯着爱情的凄美和迷离,令我们深感往复幽咽,意婉难决。作者这样的情感踅摸,不仅源于作品中不同人物对爱情持有不同的理解,也源于不同人物变幻莫测的多舛命运,因而这部小说对爱情的描述也更为贴近现实,爱情这朵绚丽之花也就开得更加幽怨。

从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从爱情走过》特别值得我们去倾心关注的,是作者在创作中对人物内心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准确把握,小说仿佛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的一次文学呈现。读完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取景于现实生活,并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和升华,同时很妥帖地将爱情和人性在艺术的框架内进行了一次自如交融的淬炼,这是特别难能可贵的地方。我们不仅能够从故事中去感叹人物命运的凄凉和悲欢,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呼之欲出的呐喊,以及对人性真情良善的深情呼唤。

作者的这种呐喊与呼唤并非是空洞无物的虚应,而是让读者从诸多人性良善的细节中、从平淡无奇的对话里去默默体会和感悟,这样的阅读体验如同知春的好雨,润物细无声地带着我们去思考和检视。同时,我们的思绪还可以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场域里徜徉,这就让我品读出小说对当下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也具有启发警示意义。

真爱在哪?这是《从爱情走过》向我们提出的诘问,也是作者在小说中热情讴歌爱情之后的坦诚独白。坦率地讲,我以前对潘春笛的文学作品读得不多,不太可能对他的整体创作态势进行梳理,但仅就我这几天所阅读到的这本《从爱情走过》来看,我还是能够触摸到作者对生活本真的积极探寻和对人性美好价值取向的倾心。我个人觉得,作者的这种积极“探寻”才真正是一个文学作家最为可贵的品质。小说中一个个或绚烂、或凄美的爱情故事为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真正的爱情往往不在浮华尘世的流光溢彩中,而是隐藏在拙朴和平淡里。我认为这也是作者耗费数年时光精心打磨这部长篇小说的良苦用心。

客观地说,《从爱情走过》单就故事情节而言,不算特别花哨缠绵,但是作者在故事演进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超然和洒脱却让我特别看好。如果说程晓鹏、张菁、慕容兰兰、杨光、邓远、小红等年轻人爱恨交织情谊依依是本性使然不足为怪的话,那么程长征、常娜、石德明等作为“过来”人仍然还在为爱情而神魂颠倒,这里面就一定会包含着很多很多的故事或者“事故”了。现实的确如此,有些爱情往往并不纯粹,总是掺杂着欲望和名利,爱情中很多原本值得期许的幸福和美好有时也会因不可抗拒的外力而无奈收场,令人扼腕叹息。

《从爱情走过》的不少情节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这是作品令我们关注的又一个亮点。程晓鹏失落中与几个好哥们一道去梦幻人间娱乐城喝酒,喝醉后错将陪他喝酒的女孩当成已经分手的女友慕容兰兰,正巧当天晚上警方开展睡眠行动,虽然他和陪酒的女孩并没有发生什么,但警方却将他当成违法分子抓进派出所。这一桥段也为他和女警官张菁的交往埋下了伏笔,从他酒醒后第一眼看到张菁时的那个心跳,似乎就已经注定了他和张菁之间将会发生一段故事。

清纯冷漠的张菁隐藏着一颗受伤的心。她曾经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文秘,有过一个约定终生的恋人邓远,可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天明设计强奸她之后又用母亲的生命威胁她,导致她被迫和邓远分手,并且造成了永远无法向邓远解释清楚的误会,从此她的命运轨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直到遇到程晓鹏,她才再次感受到之前再也不敢奢望的真爱,但她和程晓鹏的爱情之旅却历尽曲折坎坷,最终只能归结于命运的安排,这也给深爱着她的周正洪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周正洪在她死后出乎意料地和她的继母结合,这个结合并非出于爱情,仅仅是源于想让她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不再为孤身一人的继母担心。

不得不说,周正洪与张菁的继母结合是一个令人特别不敢直视的情节,但我们读到此处,却可以感受到一种震憾,因为作者正是用这样一个非常跳脱的情节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大爱,什么才是人性本源的至善至美,诚如作者在小说里宣示的那样:爱情,其实并非只有风花雪月和缠绵悱恻,也可以是一种恩恩相报,也可以是一种无怨无悔,更可以是一种责任和奉献,即使自己所爱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为了自己爱的人,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

书中其他情节也同样颇具看点,如慕容兰兰在程晓鹏“胡作非为”后自暴自弃,与杨光暗结珠胎;程晓鹏和慕容兰兰结婚后又无奈离婚,继而辗转千里寻找在北京打工的张菁,直到张菁临终前才知道张菁带着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常娜为了给父亲和哥哥报仇设巧计接近并嫁给大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程长征,这当然与爱情无关,但程长征却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发誓要让常娜快乐幸福一生。等等这些情节都具有很大的张力。按照我们的设想,主人公程晓鹏的未来原本会很美好,但在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中,在起伏跌宕的爱情世界里,在诡谲变幻的人物命运旅途上,常娜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使他失去了对父亲留下的所有财产的继承权,他还因误杀仇人而锒铛入狱。重获自由后,他与默默守候在家、悉心抚养儿子小强的小红结为夫妻,完整地诠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真谛,小说的意旨至此也完整地呈现出来。我注意到小说封面上那段特别富有哲理的话:“其实,冥冥中注定的一对有情人,无论相距多远,无论经历多少坎坷,都会像量子纠缠那样相互吸引,不离不弃。”读完小说再读此语如醍醐灌顶。

《从爱情走过》将主要人物的爱情描摹得一波三折,几度荡气回肠后却又诡异地回到原点,让读者从波涛汹涌的浪尖回归到风平浪静的朴实,内容跨度宏大宽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真正的爱情往往不在浮华尘世的流光溢彩中,而是隐藏在拙朴和平淡里”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明显不同于其他同类文学作品的主题。

小说带着我们去品味生活中的粗粝,感受社会生活在主人公身上的折射与冷凝,讴歌了人性中的良善与美德,使读者对历经苦难的主人公程晓鹏的未来有了更多美好的期许。小说的写作手法也颇具匠心。作者收放自如地层层设置悬念巧妙斡旋,采用抽丝剥茧的手法,一丝一丝一缕一缕地把用迷雾包裹的内核层层剥开,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还原故事的真相。虽然小说中的大部分故事发生在繁华的都市里,但是作者的文风却非常朴实,很难在文中看到那种华而不实的词藻,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在日益浮躁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带给我们一缕清凉,让我们去静心享受内心的安详。

程晓鹏、张菁、慕容兰兰、程长征、常娜、周正洪、洪金山、石德明、黄天明、毛小兰、杨光、邓远、王小川、小红等人物个个鲜明生动,跃然纸上,让人很难忘记。不得不说,这部小说的成功,不仅源于作者从小对文学的痴迷和热爱,也源于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否则作者无法在部分章节中写出只有专业律师才能写出的那些文字。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小说中的很多雷人雷语让我们在阅读时倍感愉悦,如“人至贱则无敌”“爱情是一种信仰”等等,每每读到这些话语,无疑都会让我们会心一笑。

(本文发表于吴忠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季刊《回乡文学》2017年第2期)

 

 作者简介:周其伦,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重庆商报》。在国内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上百万字,小说、散文、评论作品见诸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莽原》《山花》《黄河文学》《湖南文学》《满族文学》《青岛文学》《创作与评论》等多家报刊。在《新华书目报》开设“文坛素描”专栏,出版的小说评点专集《安于悦读》。现居住在重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一份来自文学史的鼓励
专访 | 笛安:这里没有讽刺,只有我们时代的爱情
为隐痛找到出口——读《景恒街》
名家谈写作 | 笛安:如何虚构一个世界
中华名人库推荐文学名家——笛安
“微博体”成小说“桃花源” 写作形式正在变革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