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缅怀孔志毅烈士诞辰七十周年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缅怀孔志毅烈士诞辰七十周年
文/张怀林

某部汽车团的团史里,记载着孔志毅烈士漂流长江的英勇事迹。他是湖北武汉人,生于1953年5月,197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获“有理想爱高原好战士”和二级英模称号。任该团后勤处副营职助理员,青海省人大代表。于1986年7月27日,在漂流金沙江的叶巴滩跌水时遇难,时年33岁,革命烈士。
(一)闪亮的民族光环
中华民族,在维护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民族主义精神都会激发出最为灿烂的爱国思想和行为。在80年代中期,美国激流探险家肯.沃伦向中国申请漂流长江,核准后等待实施。消息迅速在中国民间引发了一场“长江首漂权”热议,激起“中国的长江,中国人自己探险漂流”的民族浪潮。民族热情的不断高涨,漂流志士的频出,长江首漂权的正义之争,在民间开始了自研漂流装备,考查江河备战,组建漂流队伍等等,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还有不少企业和企业家主动伸出援手,支持漂流长江。极大的振奋了首漂斗志和爱国情怀。孔志毅就是其中一员。当时,孔志毅写信问哥哥:“中国境内的长江,为什么没有中国人去漂流征服呢?现在,美国人都走在我们前面去了,我们该怎么办”?
还有更加激进的尧茂书(四川人、西南交大教师,漂流长江的第一人)为赶在美漂的前面,于1985年6月直接带上橡皮船,去长江源头自发探险漂流。当年,孔志毅还为尧茂书在源头的漂流,提供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幸的是,尧茂书漂流至金沙江通伽峡时,在没有任何安保后援的情况下,橡皮船被恶浪击翻,触礁身亡。
尧茂书的行动唤醒了人们沉睡的漂流意识,拉开了民间漂流的序幕,民族主义精神很快融入大江之水。1986年夏,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漂流队(长漂)、中国洛阳长江探险漂流队(洛漂)、中美联合长江探险漂流队(美漂)三支队伍正式组建,打响了漂流长江的战斗。
在长江漂流中,1986年7月,孔志毅、杨洪林、张军在叶巴滩跌水牺牲;1986年9月,孙志岭、万明(记者)在虎跳峡牺牲;1986年10月,雷志在白鹤滩牺牲;1986年11月,杨前明、王建军、王振在扎木滩牺牲。他们用生命点亮了民族之光,捍卫了民族尊严,成为民族英雄,用生命践行了首漂长江的伟大壮举。
中国长江,源头有三大支流(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沱沱河为正源,源头在格拉丹冬冰川。长江流域分别由三段(通天河、金沙江和长江)组成,全长6300多公里,有250多个险滩,源头海拔高度6000多米(落差有5000多米),金沙江段流速2200立方米/秒,虎跳峡特级跌水20余个,国际漂流标准6级。
(二)儿时的梦不易醒
当年,我在金沙江段追访孔志毅漂流事迹期间,沿江而下,特地去了一趟武汉,与孔志毅父母有过深入的访谈。记得那天上午,是在湖北水利厅家属院孔老家中见的面,在一个很普通、但收拾得很干净的小客厅里坐下后,先向孔老汇报了孔志毅漂流长江的情况和表达了部队的慰问。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家常。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胆怯,听到孔老说话很和蔼,又问了我是哪里的人,多大了?在部队做什么工作等等?我都向孔老作了汇报。转入正题后,向孔志毅父母详细汇报了孔志毅在部队的情况,参加长漂的决心、平时的学习备漂、源头的多次调研、金沙江江水变化特点、漂流中的表现、在叶巴滩跌水牺牲的经过等等。孔志毅父母都很平静的听着,时不时会问问细节。话到痛处时,孔母会转过背去擦擦伤心的泪水。客厅的气氛好些后,又和他们聊起了孔志毅小时候的事。
孔母首先说:“孔志毅小时候很听话、很懂事,与院子里的小朋友关系很好。他爸是单位的厅长,他从来不仗势欺人,去欺负院子里的其他小孩。在学校很守纪律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当兵前在水利厅家属院的印象都很好”。
孔老接过话题说:“儿子出生在建国初期,当时我主抓的水利工作,是全省农业、水土保持和长江治理的大事,一旦发生问题,就像战争时期打了败仗,是要掉脑袋的。没干好工作,怎么向省委省政府和湖北人民交待。那时候,是建国特别时期,工作上比打仗时还忙,完全没有脱离战争年代的军人本色。所以,直到退休也很少管过孩子们,现在说起来都是很惭愧的”。孔老摆着手示意,不说了、不说了,停了会儿,孔老又说:“记得是孔志毅上小学那年,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带着他到江汉关去看长江,这孩子一到江边,看到长江就发呆,一动不动地在江边站立了很长的时间。后来,还时常闹着要去看长江。再后来,听说从初中开始经常和同学一起下江游泳,胆子挺大的。高中毕业参军后,我就再没有管过他了。后来在部队入了党、提了干,取了老婆安了家,我和老伴就更放心了。有了孙女后,我和老伴就一门心思放在了孙女身上。人老了,孩子们的事我们也管不了啦”。
孔老还说:“他要去漂流长江,是在1985年下半年回家休探亲假的时候,在国庆节的家庭晚宴上,给我们公开了要去参加漂流长江的决定。当时,全家人都十分吃惊,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还弄得大家国庆节也没有过好”。

徐南(孔志毅之妻)接着说:“家里还有他想像漂流长江的日记。在我生了孩子后,女儿也取名叫江雪,与雪山长江联系在一起了。其实,他早有期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大家的反对意见无效也很正常。老人对孔志毅漂流长江的决定很担心,叫我多做工作。我俩促膝长谈后,希望他能放弃决定。劝导仍然失败。但他也有不自信的时候,当时对我说,金沙江水太凶险,害怕有去无回。还有逼我和女儿告别军营的忏悔和劝我在他如有不幸后,一定要找一个可靠的人好好生活等等。他说的我都懂,做的我也能理解,嘴上唠叨是心里难受。但他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不管怎么说也未免太自私了。他牺牲后,父母在家里躲着落泪,女儿又闹着要去部队看望爸爸,我那时候真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
徐南继续激动地说:“说什么找个好的人好好生活,谈何容易?我爱上了你孔志毅,结婚成为家、又有了女儿,夫妻情、儿女情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我还不到三十岁,连自己是不是真正长大了,梦想着有人依靠、有人疼爱的女人,一夜之间竟成了寡妇,留下了注定悲惨的不了情,把一个像样的窝也变成了单亲家庭。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好好生活,如何去面对生活,面对老人和女儿。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实在是太难了”。说到这儿,她巳经满面泪水。
在孔志毅的日记里,记着他临行前在部队宿舍跪着给远方父母的一段话:“爸妈,希望你们理解儿子的决定,我离开的日子,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
孔志毅在玉树休整时还给父母报了平安:“从源头到玉树全程安全,勿念”等等……
后来,我代表部队又一次到武汉看望慰问孔志毅父母时,老厅长对上次说的话又作了些补充:“漂流队到达武汉后集体上岸,看望慰问了我们全家,孔志毅留在长漂的遗物(请战书、漂流图片等)如数交给了我们。听完长漂的介绍后,回想起孩子从小到大对长江的酷爱,简直就是一个切入血液里的长江人”。
深深地勾起了老厅长的痛楚……
(三)优秀藏在坚持中
 当年,在追访孔志毅的事迹报告中我曾写到:“面向军旗,他自豪地烙下了血染的风采;站立长江源头,国旗在他脸上、眼里、心中冉冉升起;面对叶巴滩跌水,他义无反顾,向死而生”。这种优秀,是他一生“坚持”的骄傲。
孔志毅与我同在团机关工作,一来二去成为了很好的战友。自从认识他后,在营区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隔三差五的清洁办公楼道、清扫营区路面和操场,拧着热水壶为同事们打开水,经常扛着铁铲在营区水渠边排除淤泥,维护塑料大棚,为菜地翻地浇水,经常在机关炊事班帮厨……而且是始终坚持着。他服务基层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连队、车库、菜地、草坪、水渠、炊事班、家属院等需要维护的地方,好人好事永无停息,深受全团官兵的一致好评。
所在的后勤处,从老兵至新兵,都亲切地叫他“管家”。一次,我在司令部闫参谋长办公室报告工作,突然间参谋长面向门口开玩笑的说:“管家来了,请进”。当时把我也给整蒙了……
还有一次,我下连队“查铺查哨查车”,离我不远处,一名连队家属正在给孔志毅打招呼,同样称呼他“管家”。后来一打听,“管家”是孔志毅对营房、营产、营具维护保养的代名词,他坚持的是以团为单位的大管家服务。
后来,团井政委给我说:你刚调来可能不知道,孔志毅是我团学雷锋标兵,二级英模、青海省人大代表……从此以后,我很特别的记住了“管家”孔志毅。
 “管家”的称呼对孔志毅来说,可不是虚名。一直给我的印象是公私分明、勤俭节约、为人善良的一个人。记得在一个下雪天,我去格尔木指挥所参加地区召开的一个紧急会议,在会议结束返回途中,远远看见孔志毅走在公路边的积雪里,我马上叫驾驶员靠边停车,准备带他一起回机关,结果被他拒绝了。第二天碰到他,我顺便问了问:“昨天,为什么不愿上车?”他露了个酒窝笑着回答:“我外出是私事”!
后来,我问过小车班的几个小老乡(驾驶员),都说他们多次被这样拒绝过,习惯了就好了。
在孔志毅参加长漂的头年六、七月份,营区公路两旁,连队绿化带,机关楼前后花池,茂密的格桑花一朵、两朵,一池、一片地斗艳争芳。在这花开时节,“管家”孔志毅又当起了护花使者。见他不停地拎着水龙头东洒洒、西洒洒,水龙头的开关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忙个不停。
那年,来队探亲的徐南和我妻子几乎又是同天到达格尔木,重庆人很喜欢听湖北人的“抹子”、“蛮多”等地方话,两个“军嫂”是很好的军营闺蜜。没过几天,孔嫂子找上门来了,哭着说:“女儿她爸要我和女儿马上回武汉,他要去漂流长江”。想让我们劝劝孔志毅。听到后给我一个激灵,觉得做孔志毅的工作可是一件难事。

但母女俩千里迢迢来一趟高原,没呆几天就被赶走了,还是决定做做孔志毅的工作。我很认真地劝孔志毅,她们母女俩来一趟部队不容易,让她们休完假再走吧?孔志毅在一旁耷拉着脑袋不说话。一会,他贴近我的耳朵说:“尧茂书个人首漂长江,已经在沱沱河等我了。你知道的,近期的季节是最好的。这不,昨天打电话求援来了。我也不想放弃为明年的正式漂流有个见习的机会。也是为明年的漂流,实地收集沱沱河至格拉丹冬的水文、气象资料难得的好机会,他们母女俩一定得走”。当时我完全没有理解漂流长江有什么好,孔志毅居然如此决绝。
孔嫂子和女儿离队后,孔志毅向部队请了当年的探亲假,卷起背包,带上装备和干粮,搭乘执勤便车来到了沱沱河兵站,欣喜地与尧茂书汇合了。
在孔志毅请假参与个人行为的助漂问题上,当年沱沱河兵站的李教导员(四川人),与孔志毅是同年兵,他在兵站招待所房间,对孔志毅进行了劝导:“要直抵各拉丹冬、姜古迪如两个冰川,靠你们几个人去广袤无垠的源头,难度太大。连珠炮式的问到:遇到流沙怎么办,遇到沙尘暴怎么办,遇到沼泽怎么办,遇到群狼怎么办,遇到大雪怎么办,遇到雷电又怎么办等等,这些要命的事件,碰上任一件都会死人的”。李教导员还从可能与不可能、禁区与生命、盲从与蛮干、为什么反对与不予支持等方面,苦口婆心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却失望地听到孔志毅坚定的回答:“谢谢教导员的关爱,我一定要去,赌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李教导员顿时无语……接着叹了一口气说,你真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只好摆了摆脑袋。
出于战友的那份情义,第二天一大早,李教导员早早起床,安排好部队的工作,独自骑着马赶到最近的游牧点,为孔志毅找来了向导,又安排炊事班备足了馒头等食品。第三天早上,在沱沱河老河口,李教导员怀着忐忑的心情,组织部分官兵,亲自欢送孔志毅一行五人上路!
我在与孔志毅一起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所看见的和听到的,无论是大小事,他的原则性和是非观念都很强,其优秀品质让人称赞。对他,有时是惊叹。惊叹他无私无畏,公私分明。在使用公车、公用自行车、军用物资、高原生活用品等,只要姓“公”,一定是守心不变;当年营以上干部设有小灶,我从未见他过来就餐;他的生活甚至细到被单、内衣、鞋袜的缝补,挂包、帽徽符号、纸张笔墨反复使用到极限。
对他,有时是敬佩。敬佩他认定了的事,一般不回头。在他的心中,是装有父母和妻女的,但与之事业相比,心中仍然没有亲情的天秤。他热爱长江、热爱长漂,谁也无法阻止他漂流长江。从他的箱柜里清理出10多本笔记,100多页手绘稿,其中有9本是关于长江和漂流的内容。他当兵16年,随车队出发、利用探亲假、参与尧茂书源头首漂,都利用了高原军人得天独厚的条件,先后十多次对沱沱河、楚马尔河等长江源水系的合流、水文地质、流沙滚石、流量流速、季节洪峰、温差变化、冰川融水等,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1984年8月和1985年6月,又两次自费考察了部分通天河、金沙江流域与江岸地质。他的“铁石心肠”,已经把生命交给了长江,成为了真正的长漂人。
在追访过程中,白玉县武装部的战友说:“叶巴滩无法去,就叶巴乡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都没有人去过金沙江上的叶巴滩。我可以带你们去叶巴山脊,看看金沙江你们就知道了”。他介绍说:“要去叶巴滩上方的制高点,开车、骑马、走路并举,来回至少要两周时间”。当年,我与何胜拼了命似的爬上山脊,远远望去,金沙江就像一条细细的绳子,它穿越横断山夹缝而过,江对面的悬崖也是我脚下的悬崖,眼前的悬崖让人恶心、腿软、心颤,浑身冒着冷汗。如此也要爬上山脊的动容,就是为亲眼看看孔志毅牺牲的险滩。但是,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在山脊上、夹缝边,面江天似跌水,为吞噬在江底的孔志毅而嗔怨;我们只能站立在山脊的制高点,代表全团官兵向孔志毅烈士默哀敬礼!
我与何胜,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行走的不断加快、长漂的不断远去,所见所闻的不断充实,一路上的感同深受和江水思人,深深感受到长漂英雄们的伟大。对长漂的意义和对孔志毅的牺牲由然起敬……
是长江把一个优秀的模样,优秀的人,藏在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信念的坚持中。惊叹、敬佩、感染也就油然而生。
(四)长漂写在青笺里
长漂由四十六名队员组成,设有两个分队(科考分队和漂流分队),每个分队设两个组:科考分队(冰川考察组、水资源考察组);漂流分队(保障联络组、漂流组)。
孔志毅自1986年5月下旬去长漂报到后,期间参加了成都万人马拉松赛、大渡河漂流等实战训练。6月初,由成都乘专机抵达拉萨。分别以乘车、骑马、步行经唐古拉山至温泉,沿沱沱河逆流而上至各拉丹冬冰川。7天后从沱沱河源头启动漂流,经纳钦曲、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止于金沙江叶巴滩跌水第二叠。
当年6月,青藏线部队得知长漂开始进入源头启漂的消息后,从拉萨至沱沱河的每个兵站、泵站、机务站和汽车执勤连队的官兵,对孔志毅和漂流队员漂流长江的壮举特别关心与崇拜。相关三站的官兵几乎都见到了孔志毅和漂流队员,有的还与孔志毅和漂流队员合影留念。长漂途中在兵站住宿或就餐时,兵站官兵都非常高兴地为他们送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和茶水;所有线上的汽车连队官兵,从昆仑山下的楚马尔河、沱沱河、唐古拉山下的雁石坪沼泽至拉萨的途中,一边开着车一边观察着路前方的来车及路边的河流,凡是与漂流车队相遇的连队都会主动停车、让路目送,有幸在兵站宿营时相遇的连队尤其是所在团的连队,官兵们与漂流队员尤其是与孔志毅战友的相见就更加热闹了。长漂在沱沱河下水的当天,三站官兵和部分相遇的汽车连队官兵,还有沱沱河乡的部分乡亲们,高兴地汇聚在沱沱河边,欢送漂流队员下水漂流并向他们招手致意。在河边的不远处,还有不少骑马放羊的牧民老乡,在对岸举着牧鞭高声喊着“呀古嘟”。在长漂走进青藏线,短短的十来天时间中,青藏线沸腾了、三站官兵沸腾了、汽车连队官兵沸腾了,孔志毅和漂流队员与部队官兵的短暂相遇,相互间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后来了解到,还有很多士兵请孔志毅等漂流队员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还有签名留念。
沱沱河源头水系十分复杂,以各拉丹冬、姜古迪如冰川为代表的20多座雪山,以融化的冰雪水和自然的泉水雨水,在冰川脚下的无人区,孕育出十分独特的自由水系,源头的河床细浪、流水泥丸和条条雪山的盲行线,在弯弯绕绕的沼泽间,为了无人区的自由自在,大自然平静的无影夺命,还有人为的急流骑马、过河溜索、误入沼泽等处处鬼门关,都会把入侵它的所有生命,归为自生自灭的禁地。漂流队员生活在这片生命禁区时,日常起码的睡觉、吃饭、喝水、洗脸、刷牙竟然成为难受。一天到晚除了头痛脑胀、肠胃不适、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失眠难熬、浑身无力的高原反应,剩下的风景和寒冷,如同绝境拼命,但孔志毅没有丝毫退缩。
科考组的一位女队员哀叹的说:“眼前就是各拉丹冬冰川,什么时候能到达是一串问号。究竟是我的双眼、双腿有问题,还是因为吃不下饭、吸了氧气、服用了黄连素,怎么就这么没用呢?反而好像离源头越来越远了!还好,一切都有孔志毅大哥在”。
孔志毅在源头寻租畜力的感动,队长如是说:“去各拉丹东发源地的路途中,汽车无法前行了,去源头的路还远,长漂的船和宿营的账蓬等大件物资的运输成了最大的难题。但孔志毅已经想在和做在了我的前面,没有丝毫的犹豫,一早就消失在茫茫的荒漠,一个人寻找着移动藏包的地方和放牛放羊的牧民,直到天黑才隐隐约约看见老孔的身影和那群响着铃铛、大约有20多头牦牛和马,解决了物资运力的问题。我当时沉浸在有了牛马的快活中,没有注意老孔的情景,当我转眼的一刹那,看见孔志毅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竟然上身穿的是单衣,冻得他青鼻涕直流的样儿,一股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差点流下了喜忧参半的男儿泪”。原来,是孔志毅为了尽快租到畜力和雇到向导,把自己的羽绒服送给了藏胞。除此之外,一路上的搭帐篷,扛行李背包,连续忙活了八、九天。表现出特有的军人品质和过硬的军人作风,全队上下非常敬重他。
在沱沱河源头下漂后,随着河床的起伏,在浸水成溪,溪水成河的变化中,孔志毅和队友们在源头所遭遇的“扛船走漂、拉纤牵漂、坐船荡漂、泥浆划漂、浅滩窜漂”,每一种遇见都暗藏陷阱,对队友们都是一种生死考验。这种状况直到当曲与沱沱河相交汇入通天河。在此期间,孔志毅是人未离队、身未离船,谋划助推着主漂。
漂流进入通天河后,这里的河床变宽,漂流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河床复杂、河水泛滥、波涛汹涌。直到6月16日,长漂在当曲河口召开了启漂誓师会。会上,“长漂勇士”的口号呼之欲出。队长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全体队员:从这里开始,漂流长江的艰难困苦正式升级,源头是可控的,现在开始是不可控的,沿河而下的200多处险滩跌水,无人河床区域的无法预警和营救,每一处都系着我们的生命。所以,“长漂勇士”不是叫出来的,而是“漂”出来的,更是后面恶浪、滩卡、跌水的过命,江中流石、旋窝、翻船、奔命、自救的经历和磨难后,仍然初心未改、誓死如归,才能成为真正的“长漂勇士”。
长漂是孔志毅的梦想与行动,“长漂勇士”这个称呼,一定会成为孔志毅众多荣誉中的一员。孔志毅曾经在漂流船上,兴奋地对好友宋先生说:“为了长漂我不敢休息,也不敢说累和有半点的疏忽。坚定、团结、拼命是唯一选择。用生命去伴着辛苦,伴着梦想,伴着努力,敲打自己、奉献自己,才能去干好漂流,实现梦想”。说句实话,太累的时候在地上入睡,下大雨的时候找个岩洞避雨,漂累了的时候在船里歇息,在岸边搭个帐篷过夜等等,这些都是漂流过程中的小插曲,我已经习以为常,算不上什么“千辛万苦”。
采访中,参加长漂的青海西高所随队负责人说:在沱沱河乡开漂时,我与孔志毅在岸上亲切的握手相送和远去的招手致意,竟成为我们的最后告别”。
长江的险恶,人尽皆知,仅金沙江上就有三大鬼门关(虎跳峡、叶巴滩和老君滩)。从玉树到宜宾的漂流,是决定长漂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冲出这段江,长漂就是大踏步的进发东海。从玉树启漂后,在江面翻船落水的次数也逐渐增多,危险程度不断加大,距离尧茂书牺牲的通伽峡越来越近,队员心理素质或多或少发生变化。孔志毅作为主漂队员,在一次次翻船落水中,都能通过熟练的自救和相互的营救脱离险境,在惊涛骇浪、生死攸关的当口稳住阵脚。进入叶巴滩江段时,按高难度预案漂流,孔志毅与宋先生翻船了,自救上船后继续漂流。一会,孔志毅又被弹射出船舱,因手上系有安全绳被船上队友拉了回来,漂流遇到严重挑战,当天停漂休整。
休整后,第二天下水开漂不到1小时,来到叶巴滩跌水口,因长漂队员漂在前面的两艘船,遭遇特大浪不停的撞击,三名队员连人带船滚落跌水,都在奋力自救中幸运的游到不同的岸边,获得了自救。一刹那,乘坐在洛队密封船里的孔志毅与洛队的两名队员,同样受到滚石恶浪和跌水牛皮卷浪的撞击,恶浪击破了密封船,孔志毅从撕裂的密封船中弹出,洛队的两名队员仍然在密封船内不知死活,顺着江水滚落到叶巴滩的多叠跌水中。前面翻船落水的长漂队员,在岸上亲历了孔志毅3人乘坐的密封船在翻滚、碰撞、跌扑、挣扎中被恶浪卷走,无法救援。宋先生是在岸边唯一看见了孔志毅从撕裂的密封船中弹出落水,挣扎着上下只扑腾了两下就被冲到下一个跌水,再也没有露出水面。密封船也不知去向。于1986年7月27日,长漂的孔志毅和洛队的张军、杨洪林三名队员,在叶巴滩跌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后来,专访到与孔志毅一起过命的部分队友,他们知道我们是孔志毅部队的战友,我与何胜便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孔志毅的事迹,为我们顺利完成《孔志毅的长漂事迹报告》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素材。特别为我们在追访中找到:勇士不该这样消失?江水如箭的残酷穿透力?孔志毅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孔志毅为什么会让中国的年轻人感动等一连串问号和惊叹号的答案。
在追访中,从孔志毅漂流牺牲去理解,认为人生的每一次际遇、每一次铆定和不同的经历,都像一颗生命的铆钉。你际遇了长漂,就少不了路途颠沛、遇水流离。它像印在你眼里、附在你身上的五光十色、风雨雷电、山川河流、草木水土、冷暖寒热等等,都会随时为你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信号。一种叫安全,另一种叫危险。孔志毅后来际遇了危险,最终走向了牺牲。
归根到底,我与何胜的感慨是:“人,来时叫生,去时叫死。活着才是命、才是生活、才是人的真正意义”。在那个崇尚爱国主义的年代,孔志毅的理解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孔志毅牺牲后,他的父母还专程到青海,看望了儿子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老革命在高原部队进行了回访,深受官兵们的敬重。孔老把儿子的英灵永远留在了青藏高原。
还有哥哥在弟弟牺牲后,主动要求参加长漂,一定要完成弟弟未尽的漂流梦想,后被批准入队,接着漂完了长江全程,完成了弟弟遗愿。
弹指一挥间,三十七年过去。奔腾的长江一泻千里,叶巴滩跌水那“一叠再叠”的模样未变,一刻不停地咆哮着;长江之水依然流经叶巴滩跌水,她那“一叠再叠”的音符排奏和狂野旋律,还是那样沁人心脾;激瀑、滚石、牛皮浪交错的节奏,由独响到一起响:入脑时盖地抒情、入耳时满江神韵、入心时勇士悲壮;江天上、悬崖边、峭壁处,江水滚石继续回荡。横断山夹缝的无法到达,叶巴滩跌水的拒人千丈,在“长漂勇士”面前,他们劈波斩浪、无往不胜!
孔志毅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老兵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之水天上来 叶兆言
长江为什么过了重庆就叫金沙江了?
长江源头
金沙江的源头在哪里 发源自唐古拉山脉的雪山
金沙江第一湾和长江第一峡
【赏石天地】自然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