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学日记】寻着辽塔走边关 之 涞源

到达涞源阁院寺的时候已经快下午四点,出乎意料的是这里大门紧闭,并没有迎客之意。


因为突发情况,白老师紧急联系了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我们则随着杨老师先去西边看山门。


山门前的这条路比较狭窄,门又锁着,为了窥窥寺院里面的景象,大家只能轮流换着来。
透过缝隙,刚好可以看到阁院寺主题建筑文殊殿和文殊殿南面的天王殿。
虽然离得远,但文殊殿上精美的窗棂已经跃然入眼。
据说,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菱花格子窗棂,上面的雕花与辽塔类似,都是减法工艺。
除了特色的窗棂,文殊殿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


说回阁院寺。
相传该寺始建于东汉时期,唐代时曾重建,辽代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所以现存建筑多保留有辽代的建筑特点。
我们窥见过山门内的景色,又抬头看向了山门上的斗栱。
和辽代的斗栱比起来,这山门上的斗栱少了阑额上的峰,也缺乏唐风的气势。
据推测,这山门很可能是当初的老山门坏掉后,在明代修葺之时仿辽代所建。


观看的过程,风沙突至,但大家热情不减,找了个避风的胡同,继续欣赏。
除了山门上的斗栱,垂鱼看起来也不似早期之物,因为个头比之辽代以前的偏小许多。


放张明朝风格的斗栱特写,这款看不到驼峰,后来进到文殊殿中所见的辽代风格斗栱,驼峰很标志。


大家正看得起劲,工作人员似乎已经到了。
我们结束了山门外的徘徊,进了寺内。
进入的地方好像是阁院寺的文中院,类似方丈院的地方,在寺的东侧。
穿过该院西面一小门便是阁院寺的轴线。
我们所处的院落北面是藏经楼,南面便是文殊殿。
估计是我们的脚步声惊动了院中的狗,刚一进来就听见一阵犬吠之声…
闻声望去,原来是藏经楼边上狗笼处传来的。


我们没有在这个院中多停留,转向了这次的主要目的地——文殊殿。
还不及走近,杨老师已经兴奋地说起了上面的斗栱。
上前仰望一番,这文殊殿外的斗栱已经和刚才山门处所见有了明显的区别。
其斗栱硕大,唐风浓重,栱上梁架,椽子,榧子,泥瓦,层层叠加,结构严密。
来得路上老师曾说过辽和宋建造塔时的一些区别,由于辽代建塔之人都是俘户,所以唐风甚众,这些继承了秦汉风采的东西,是宋以后很难再看到的。


我们从文殊院的西侧走道穿过,很快便留意到了寺中的这口大钟。
这也是阁院寺的一大名物,它不仅是全国现存的唯一有明确铭文纪年的辽代大铁钟,也是传说中涞源古时的十二美景之一——阁院钟声。
该钟建于辽天庆四年,上有汉梵两文,东南西北几个标准方位写有几位南无佛祖之名,其余方位写有很多人名,像是一个家族名录。


我们还在被这口大钟上的文字吸引,很多人已经进了文殊殿。
听耳机里似乎开始了殿内的讲解,我们也赶紧进去了。
顺手放张文殊殿外墙上的国务院牌。


文殊殿为檐布瓦歇山顶,面阔进深各三间,其梁架为“四椽袱对乳袱”,采用减柱造,始建于大辽应历十六年,是我国现存最原始,最完整的千年以上土木结构建筑之一。
殿外现存的石碑上,记载了该殿重修的情况。


不及迈入大殿,我先被门口的跪石吸引了下,这形状好像是一朵莲花?~
等我们进去的时候,杨老师已经开始玩起了模型~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论丁华抹颏栱及斗拱的构造。
我们头顶是丁华抹颏栱还有斗拱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眼前是小巧的模型摆件,对比着看,很有助于理解一斗三升,人字栱这些名词的具体样子和衔接方式。
杨老师讲得绘声绘色,说到梁架下的大叉手时,老师还特意提了明日要看的开善寺。
据说开善寺叉手下原本是空的,尽管没有支撑,但这种寺的结构非常结实,现代维护的时候因为担心才加了两根钢丝固定,但或许这举动是多余了。
正是这样结实的结构,才使这辽代的寺庙能留到今日~
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当初匠人们的建筑技艺~
结构之外,还要说说这梁架和栱上的精美彩绘,风格看起来是明清以前的,应该是辽代就有了,至于颜色是保存下来这般鲜艳还是后世多次维护就不确定了。
很喜欢承托位置上的蓝莲花。


在殿内拍一下梁架和粗壮的斗栱。
与刚才山门外的对比,这边斗栱的一大特色是最底下的驼峰很明显。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斗拱靠墙的位置是通过彩绘画出来的,画与实际的斗栱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栱。
斗栱上的彩绘和斗栱间的丹青留下了诸多岁月的痕迹,但纹路依旧清晰,从这些残存的色彩和笔触里,也能追溯他们当初的繁华。



这个角度能比较全的看到丁华抹颏栱。


来阁院寺除了看八大辽构外,更不能错过的是墙上那些隐了形态的壁画。
据说文殊殿内原来墙壁上的壁画曾经被毁过,后来又用泥把表面给糊上了……
但因为糊起来的关系,这些壁画反而得以保存下来,只是现在的技术还不到位,一直没有拨开外层的泥。
从这些泥色中浮现的赤与青中,依稀可辨广袖流云,衣袂飘飘。
无意中还在墙边发现了一块写有“浮字二十九台”的石板,不知是哪里的。


随拍一些殿中的景色。




层次和结构看着好结实~彩绘着实精美~从下往上,有点像忍冬,暗八仙里曹国舅的法器,还有莲花…


无意中看到窗棂透进来的光,可惜当时拍的时候边上有人正在渐入,所以只拍到一张无人的。


大家还在里头各种提问,我们出来逛起了碑记。


还有近距离的窗棂。
这个减法让我想起高中时的版刻画作业,当时好像是将图案先画在纸上,再拓到涂红的木板上,最后下刀…
眼前这些窗棂细腻精美,富有生趣,让人很想找块板创作下试试



无意中看到这扇,仿佛看到了奥运会的简笔画…


感觉我快趴上去了……


转了圈外面,又回到了屋里,这会儿窗缝透进来的光似乎更美了…


然后我特兴奋地开始找角度补刚才的窗子…
一个大哥估计也留意到了这个光影,架起了三脚架,等我往后退的时候就过来对起了焦。
本想等他拍完再来个全影子的版本,结果大哥还没拍完,镜头里又多了个人…
最后大家意识到各种在别人镜头里


真是在这里蹲了好久看光…



在殿里又拍了些斗拱结构。




绘出来的斗栱和栱上的纹理,好像又好几种花。


刚才没有留意,这会儿才发现袱上是有字的,有些似乎是记载修缮的碑记。


说到文殊殿,自然要供奉文殊菩萨。
殿正中目前放着一尊乘金狮的文殊菩萨像。
佛像外观看起来是铜制的。
文殊菩萨面目慈祥,俯视众生,两手托如意,半跏趺坐于金狮之上,足下生莲。
金狮形态威猛,目视前方,微张血口趴伏在台上。



侧面拍的文殊,连带着上面的丁华抹颏栱。


发现没人围着,借机拍一下模型~


想起来刚才那个藏经楼,我们又出了文殊殿,从殿外绕到了藏经楼前的月台。



又随拍了张窗户。


转到文殊殿后的月台,最先留意到的就是月台上两棵看起来挺古的树。


刚走进一点,那两只看着有点藏獒还是松狮风格的大号狗狗又警惕地站起来冲我们吼。


古树前头的碑没搞清楚是什么的碑。
远远拍下藏经阁,还有文殊殿的另一面。


园中的古松。


一些随拍,古松,松胶,文殊殿的椽子、榧子、窗棂反面。


为了感受下这个结构的结实程度,特意这个角度仰看了会儿,真是治疗颈椎病良方~


再回到屋里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围观壁画了,不知道它们何时才能重见天日?
仅仅一隅,那些衣饰,裙摆,褶皱仿佛都是有生命的。


大家对斗栱的兴趣依旧高涨,看时间不早,有点担心之后的那个寺会不会关门。
外面阳光不错,我们又跑出来看起了古钟和上面的文字。
然后不自觉地钻到了钟底下…这孔难道是传说中的钟有六耳?


放些随拍~
进来的门。


配殿的门锁。


西照飞狐。


在老师的催促下,我们终于结束了阁院寺的参观,匆忙赶往今日最后一个地方。
最后的景点是兴文塔,车子停得比较远,我们下车走了一段下坡又穿过了当地的农贸市场才看到一个广场和广场一侧的兴文塔。
老师还在讲解的过程,我们已经率先跑过去了~
这塔是这几日所见的唯一一个在道观里的塔。
开始我们以为是佛家易主成了道家,但这个地方似乎一开始就是道家的地方。
这道观叫泰山宫,传说是太行山、恒山、燕山三山交界处,自唐代贞观十四年修建以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是历代道教祖师修仙悟道最佳的仙山宝地。


远观兴文塔。
兴文塔始建于唐朝天宝三年,即公元774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建筑风格是五级八角、实心、砖仿木结构,代表着五行、八卦。



时间不多,听老师说了些,便赶紧往上爬~
随拍楼梯,国宝牌,钟鼓楼~


入口看着就很有仙风~
正对的殿据说是供奉水母娘娘的。


我们直奔了寺院一角的兴文塔。


塔目前被围墙圈了起来,只留有两个小门,围墙外是05年的重修碑记。


碑记反面,找了个有意思的角度,记载的是捐资单位名录。


听杨老师说,这个塔不是辽代的,最特点的地方就是砖的使用。
比如下图这个砖,和上午的磨砖不同,是竖着用砖,而且是贴的砖,据推测可能是金代的。


听说塔上有唐代的碑记,然后我们一堆人绕塔发现了塔上的碑记。
开始的时候大家没找到上面的年份,然后我直接看到了后面的上柱国姓高名澄…

这同名同姓好可怕…
在被我误导后,最后终于在杨老师指导下找到了碑上的年份,确认了是唐代的。


趁着大家还在绕塔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拍塔的新大陆。
在围墙对面的墙上,有个可以登上去的高大台阶,站在上面,这个塔的角度不错。



顺手就拍了旁边鼓楼的房檐。
从新大陆下来,又回到塔边。
仔细看了下这里的檐和斗栱,也是有区别的。


看完兴文塔,我们正要下去,突然听人说有孔雀!
然后发现另一侧的小门外真的养了孔雀!!

难道是水母娘娘的坐骑?


一日的游学,离开时看到鼓楼上的旌旗,耳边仿佛传来了暮鼓之声。


下来的时候,大家陆续发现了刚才那个新大陆

~
我补一张台阶太高……真的太高……同团最小的游学者也入境啦~


出来再拍一张泰山宫,和泰山宫外的路。


我总觉得这个特意拦起来的石刻应该是有点年头的。


离开泰山宫,我们按原路返回了车子。
此时的农贸市场已经没了刚才的热闹。
虽然行程今日的结束了,但今日还没有画上句号。
在涞源的酒店用过晚餐,我们的古塔讲座还要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现存的八座辽代木建筑哪些在你家乡?你去过几座?
【河北】11月21~22日 | 辽构南线二期 : 涿州双塔及博物馆、开善寺、阁院寺
戒台寺的松 倾耳总作龙吟声~~~
辽国边界的领地 | 河北涞源,透视地理的历史课代表
辽宁辽阳白塔(辽·国保)
大辽南线访古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