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想知道的旧城改造经典案例,都在这里!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因为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中国开始大兴土木,不自觉的刮起了一阵旧城改造之风,无数富含中国当地特色文化的碧瓦朱檐和特色街区被一幢幢的摩天大楼所取代。


从北京胡同、上海里弄到武汉里分无不被毫无人情味的高楼所替代。


如何进行现代化而又不失温度的去规划一个城市的未来,已经有许多城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奥斯曼巴黎城市规划——“大城市病”首例痊愈记录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作为当时最大的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争相涌进巴黎城,因此现有城市格局已经不能满足过多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的明显不足,交通的拥堵不畅,房源的严重不足,疾病的流行,用水的紧张,治安的不佳等等,这些大城市病的病征已经完全显现。解决“大城市病”将是巴黎对此次更新改造的重点问题。

巴黎主要规划图

身为巴黎市长的奥斯曼男爵勇于当先,对整个巴黎进行重新规划,将城市范围扩大了两倍。因为法国人民对道路的热爱,此次规划在拓宽道路的同时还进行了道路的绿化和基础设施的加强,新增加了几座大型公园,使其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在解决用水排水问题上,奥斯曼主张对巴黎下水道进行大范围的重新建设,直到今天,巴黎在此次规划后的地下世界仍然完好保留至今并且成为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

巴黎鸟瞰

而在此前所面临的诸多“大城市病”问题也在此次规划中迎刃而解,城市人口也由原来的120万增加到近200万,针对我国当前诸多城市所面临的“大城市病”问题,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德国鲁尔区改造——从重污染区到世界环保标兵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欧洲的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的领头羊。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工业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整日不见阳光,雾霾阴郁的空气和肮脏不堪的河流在当时的鲁尔区已然司空见惯。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重工业逐渐没落,如何使鲁尔区经济转型已然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而当前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这个问题上。

鲁尔区污染

为此,政府特地为为鲁尔区量身打造了数条政策,除了用丰厚的额外优惠条件进行招商引资,还特别规范了鲁尔区的管理细则,将原先的工业经济转型,形成以服务行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由工厂设施改建的景观

同时为了解决河流、大气的污染问题,大力督促鲁尔区供水系统的完善,在鲁尔河面上先后建立起4个蓄水库,108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设立微生物净水站,所以至今鲁尔区在环境污染如此恶劣之后还尚未发生过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状况。


鲁尔区的当地政府在规划中制定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建造了大小公园3000多个,将之前的荒凉杂乱的矿区打造成了一片绿色的田园。而鲁尔区的北威州也因为拥有1600多家知名环保企业,成为欧洲领先的环保技术中心。

 

巴塞罗那大改造——旧建筑的去与留?留!


巴塞罗那在弗朗哥政权上位期间被定位为工业城市,工业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整体规划杂乱。随着弗朗哥政权下台,这座城市才开始了她崭新的发展历程。


在对城市的总体规划上,巴塞罗那保留了“六边形轮廓”和以113米长的方格网和若干对角线组成的城市总布局。为了使居民积极响应保留旧建筑格局政策,政府还为此特别设立了“老式建筑修缮金”,用来专门修缮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老式建筑。

巴塞罗那规划图

在对这些就建筑进行保护时,当地政府将老建筑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于所有需要保护的建筑都会制有一个包含建筑名称,图片,需要保护部位和怎样保护的名片。其中,A、B、C级别的建筑是绝对不能拆除的,对于那些居民从小就很熟悉的,留下深刻记忆的建筑则归为D类,是需要经过反复讨论才能决定是否应该拆除,即使最后决定拆除,也是需要在拆除前对该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详细记载才能进行拆除改建。

巴塞罗那街头

对于修缮的具体工作,政府也有一定的要求。建筑外墙被要求必须保留,至于建筑内部结构则需要通过讨论来决定。


走在巴塞罗那街头,老建筑与新建筑的融洽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对于城市改造,早在170年前,老巴塞罗那人就已经将这种“以旧改旧”的原则和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巴塞罗那人心中。

 

伦敦金丝雀码头——从不夜码头到世界金融中心

 

金丝雀码头坐落在伦敦Dockland码头区的狗岛,位于东伦敦泰晤士河下游,整体呈带状沿河由西向东伸展,因为狗岛特殊的地形,泰晤士河在此由北向南U型转弯,使其成为东、西、南三面环水的半岛。现在的金丝雀码头是世界瞩目的金融商业区,众多国际银行和知名企业都把总部设置在这里。这座历史悠久的码头,拥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

“不夜码头”金丝雀

在19世纪的历史背景下,水运极其繁荣,由此催生了众多码头的兴起,而其中金丝雀码头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港区中心,享有着“不夜码头”的名号。

进入20世纪后,水运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贸易,航运以其特有的“集装箱”优势轻松击败取代了水运,金丝雀码头也渐渐没落而被人们淡忘。


1980年,伦敦市政府成立码头区开发公司,开始进行对金丝雀码头的全面改造。

金融商业区“金丝雀”

金丝雀码头的整体空间规划上采用以轴线式规则矩形的用地、对称的建筑布局和方格网道路,同时对整个码头区的水系规格进行有效划分重塑。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以“改”为重点的建设,使其具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便捷的交通轨道,而不论是在此居住还是游玩的人们除了能感受到金丝雀码头的繁华之外,更能感受到这座街区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苏黎世工业西区——以工业之躯承载艺术文化

 

苏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金融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人居城市”。

位于利马河与瑞士联邦铁路之间的就是苏黎世西区,由于交通便利等条件,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苏黎世的重工业区。

苏黎世一角

直到1966年以后,瑞士的重工业开始走向衰落,而苏黎世西区也逐渐从繁荣走向衰败。


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就业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增加,经济不景气等问题。苏黎世工业西区的改造转型变得势在必行。


由于西区保留了大量工业时代中具有一定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厂房和仓库,是一种工业文明的遗迹,但是当时的市民和领导人并没有选择将这些不应时代发展的事物抛弃,而是选择继续承载和延续这段独特的城市记忆。

对!这才是苏黎世!

在对西区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建设时,保留了大部分结构完好的旧工业建筑,对这些旧建筑以一种新旧和谐相处的原则进行了从外观到内部结构的改造,使其建筑风格在维持现代功能的同时又能保持建筑之前的整体结构和特殊韵味。

 

上海新天地——斑驳外表下年轻的心

 

在新天地项目开发之前,这里是一片拥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石库门里弄建筑。


石库门里弄在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处,曾占上海市区全部住宅面积的六成以上。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石库门建筑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它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更是代表了近代的上海历史文化。

石库门里弄

随着历史的发展 ,昔日风光显赫的石库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居住需要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是,能够表现上海特殊文化烙印的石库门里弄又该何去何从?


新天地的规划首次借鉴了国外经验,将建筑外皮保留,而对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彻底的改造,引进了全新的生活内容,打造了一个既能承载当地文化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居民需要的一片“新天地”。

石库门里弄

同时又将整个新天地划分为“南里”、“北里”两个部分。


北里主要继承石库门里弄建筑,结合现代化设备及装修,被打造成为具有上海特色的国际化餐厅聚集区。而南里则被建成了一座总楼面面积达二万五千平方米的购物、娱乐、休闲中心。

上海新天地

成功完成了对当时规划的五个要求: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2.经济与文化想促进

3.明天与昨天相辉映

4.旧建筑与新生活想促

5.开发与运营相生


作为我国当代最成功的旧城改造项目,“新天地”势必将会为我国之后的旧城改造规划带来不一样的看法和角度。

 

综合这些案例,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越加看重对城市本土文化的保留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在此后的旧城改造项目中,如何平衡城市本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冲突以及探索如何完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城市规划的讨论重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这种新形态为模板的城市规划理念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


编辑:T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七个典型城市更新案例
伦敦城市复兴:功能规划、空间设计与开发模式
郑时龄院士:上海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反思
分享┃英国新城镇建设案例
共生的营造:杭州特色小镇的“嵌入式”实践 | 大国小城
浦江两岸景观灯光正在提升改造!应勇市长实地调研“黄浦江游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