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缸 | 寻找一口老水缸的记忆

人们会花一辈子时间去从事一门技艺,比如书法、雕刻、编织、陶艺……而缸,如果不说,许是早已淡忘在视线之外回忆之后。

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并不陌生。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家户中可是生活必备用品,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储存生活用水。而农村则用途更广:除盛水外还可以储藏粮食、腌制咸菜、酿造陈醋等等。那时每个家户都有大小高低不同规格的水缸。

如今在山西壶关县的三家村还散落5、6家这样的手工作坊,依旧沿袭传统的工艺在面临关闭中艰难的生存,制缸工人非常辛苦,脏、累、苦交织在每年的清明到立冬之间,这些传统手艺随着时代变迁面临消失,不知还有多少人能把它传承延续下去。

陶土是制作大缸的原料。用机器将陶土粉碎、加水以及搅拌。

经过粉碎和搅拌的陶土从天窗口输送进来,人工再翻掘一次。

在专用底座上开始制做大缸的底部。胳膊粗的泥条盘好缸的雏形,旋转拉胚成型后继续叠加泥条。

泥条一节节连接。旋转中需用蘸着泥水的麻丝抹平表面。

用专用的工具找好边缘斜角,以便干燥定型后继续下一道堆加衔接,一口大缸需要三次堆加才能达到要求的高度,并不是一次能完成的。

旋转中拉平缸壁的内外壁,用木棍保证缸口的圆整。

第一节做好的缸体连同底座一起从作坊里抬出来进行晒干硬化。经过拍打的缸壁有着独特的肌理和花纹,还需用泥巴修补瑕疵和缝隙。

开始调配上釉的原料,用水瓢和铁桶淋浇缸体内外。

刷过釉高低不同的缸体在烘干坊里烘干。

一口大缸非常沉重,需要很多的人齐心协力才能码放到位。一座缸窑要堆放多层,需要48小时的连续烧制方能出窑。就像正蹊堂的手工艺,每一双布鞋的诞生也是伴随着一层一层的精致匠心而成。

每一口缸,都是师傅们日以继夜辛苦劳作的成果。其间的每一层每一个角度的弧度都仿佛凝结着他们在高温工作间的辛苦。正蹊堂的手工艺也是每一个手工艺人细心精心一针一线勾勒而成,期间的每一步每一个花纹都是带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心促成。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 也有自己的价值

一口缸 一片匠心传承 赋予这世界 无限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口缸,一代人。
潜山有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6000年,成品却随处摆放
小缸大景怎么做?
2米大缸开缸全纪录!
《行摄生活》-87【大缸】
天水,久远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