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弄春光 | 二月二 宜耕耘

春弄,百草縱。二月又二龍頭動。盈盈日照翠香濃。相爭壹枝純紅。

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諺語,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壹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古詩寫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壹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壹字行。”可見人們的重視。

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擡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俗語講“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

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而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半個時辰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擡頭”的過程。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龍擡頭之後,天氣回暖,花草繁茂,人們的心情也隨之高漲。這天在飲食上也有壹定講究,雖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習俗,但飲食皆多以龍為名。如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壹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壹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食龙鳞

明《酌中誌》壹書中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也就是今天的春餅,把春餅比喻成“吃龍鱗”是很形象的,壹片春餅就像壹片龍鱗。吃春餅時,全家圍坐壹起,享受美食,並祈禱新的壹年風雨和順。

食龙须

“龍須面”是我國北方傳統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壹,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相傳明代禦膳房裏有位廚師,做了壹種細如發絲的面條,宛如龍須,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贊不絕口。從此,便盛行開來,二月二食龍須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食龙胆

在北京、天津等壹些地區,人們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炸成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的黃米糕,口感裏香外脆,十分膾炙人口。

芥菜饭

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香甘爽口,別有風味。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瑞安縣誌》說,'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因為芥菜味苦,用來燜飯代表年已經過完了,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寓意為新的壹年奮鬥。

棋子豆

我國的許多地方有“大人剃頭,小孩吃豆”的說法,二月二這天,小孩子要吃豆,寓意將來聰明博學,古時候人們多食用炒黃豆和棋子豆,棋子豆是山西運城壹帶的傳統食物,將花椒葉碎沫,雞蛋和面粉和在壹起,切成棋子壹般大小的面塊,下鍋油炸,香酥幹脆。

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是廣為流傳的習俗。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壹。

無論是節日當天的飲食,祭祀,亦或慶祝活動,這些亙古不變的形式背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勤勞勇敢,向往美好生活。二月二之後,春天來臨,辛勞的農耕開始,而創造,也由此開始,有播種,就有收獲。龍擡頭,天氣回暖,萬物復蘇,正蹊堂與妳壹起踏上新的耕耘之路,願妳今年有個好收成,願妳珍惜如斯春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做棋子
棋子豆
沈塵色作品
愁倚阑/春光好(云雨不成新梦後,倚阑时)作者:蔡伸(宋代)
自製醬油(三)
素便当的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