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宫廷茶礼 (ZT)
 
唐、宋时期,大兴宫廷茶礼,元代有所衰落,明、清又有所继承和发展。
   清代宫廷饮茶之风极盛。乾隆爱茶、赞茶,在北海镜清斋专设“焙茶坞”,每日品饮不辍。他有六次南巡,就有四次幸杭州龙井,微服私访,深入茶园和作坊,亲自观看采茶、造茶,才体会到茶农的艰辛,使他很受感动,作诗抒怀,“防微犹恐开奇巧,采茶竭览民艰晓……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他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亲临茶园考察的皇帝。
   茶在清代宫廷地位高贵,是祭天祀祖的灵芽,是欢宴群臣、布恩赐茶的珍品,也是喜庆丧礼的必需品,今分述之。
    (一)祭天祀祖
   以茶祭天祀祖,始自南北朝。南齐世祖皇帝灵座上,告诫后辈勿以牲为祭,只设茶果而已,既体现了茶性的高洁,又体现了俭朴的品德。古代茶风,渊远流长。
   据《清史稿·礼志》载:
   “分遣官祭告天地、宗社。帝衰服诣几筵,行三跪九叩礼,{氏告受命。御侧殿易礼服,诣太皇太后,皇太后两宫,各行三跪九叩礼,遂乘舆出乾清门御中和殿,内大臣等执事官行礼。复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礼如仪,不宣读,不作乐,不设宴,王公入赐茶毕,还宫,反丧服,就苦次,颁诏。”
   《大清会典》是乾隆二十九年钦命编撰的,是清代官制文书之一,据载:
   “大燕之日,恭遇元旦,万寿圣节及大庆典,前期部疏请,得旨,由领待卫内大臣奏命进酒,大臣尚茶庀茶。尚膳,内宦领庀御馔。”
    (二)宴饮群臣
   以茶宴饮群臣,是历代宫廷惯例,几成“定制”。有的书上认为其目的是“拢络人心”。这种提法,是否切合史实,有待商榷。清茶一杯,何以“拢络”?宫廷山珍海味,飞禽走兽,无奇不有,为何不大摆豪华酒宴?笔者认为宫廷茶宴是最能体现群臣之闻高雅、祥和、仁爱、遵礼的处世原则。茶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它凝聚了东方文化的精神,是符合封建统治者一贯以儒学治国的主张。
   清代每年正月,为迎贺新年,皇帝照例要举行大规模茶宴。乾隆帝嗜茶善诗,自称“朕实一书生。”朝廷为庆贺他七十五岁华诞,遵旨召集大臣文豪诗家及外国使节“三千人,张灯结彩,齐聚一堂,品茗赋诗,献寿铭恩”,日:“千叟诗宴”。“极千古咏歌之盛,得诗三千四百二十九首。”真可谓群英毕至,雄诗荟萃。其规模之大,诗家之多,盛况之空前,旷古未见!而且这种诗宴,“岁以为常”,既为宫廷茶宴增辉,也显示出茶宴的特色和魅力,现选三则。
   乾隆《钦定千叟诗集》叙:
   “乾隆五十年正六日,高宗纯皇帝敬遵圣祖仁皇帝成典,于乾清宫再举千叟宴,并恭依圣祖御制,先韵诗颁赐筵前,许内廷臣工依韵赓和。又遴王公文武大臣、蒙古、四部藩臣及朝鲜国使臣等几百人,仿柏梁体(注:七言诗的一种。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一句一意,联句成篇。)联句,与斯宴者三千人,宣情抒颂,献寿铭恩,极千古咏歌之盛,得诗三千四百二十九首。
   丙辰新正千叟宴毕,仍茶宴廷臣于重华宫。”
   徐珂《清稗类钞》载:
   “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曲宴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制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
   《国朝官吏续编》载:
   “岁正月吉,皇帝召诸王、大学士、内廷翰林等于重华宫茶宴联句,奏事太监豫进名千。既承旨,按名交奏事官宣召入宫袛蜞,屈时引入。宫殿监豫饬所司具茶果,承应宴戏,懋勤殿首领太监等具笔墨纸砚,诸臣俱以次一叩列坐。御制诗下,授简联赓,宴毕颁赏,诸臣跪领,行三叩礼,趋退。其恩赐之物,宫殿监临期恭侯钦定,排列呈览后,按名分给。”
    (三)布恩赐茶
   清朝入关初期,竭力维护满族贵族特权,排斥汉族,“各衙门奏事,但有满臣,未见汉臣。”尔后纠正了这种错误观点,鼓吹“满、蒙一家”,“内外一体”,采取了对满、汉大臣一视同仁的方针和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隔阂,增强各族之间的精诚团结,共同治理国家。
   康熙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亲政后的第十七年(1678)下诏:“凡汉族大臣家有丧事,也按满族大臣例,颁赐茶酒,以表哀悼。”《康熙起居注>有详细记载。而《起居注》是古代由皇帝身边的大臣专门记录帝王言行的册籍,故真实可靠。
《康熙起居注十七年十二月》载:
 “初八日甲戌,己时,上诣太皇太后、皇太后问安。是日谕大学士索额图、明珠曰:满大臣有丧,特遣大臣往赐茶、酒。满、汉大臣俱系一样,汉大臣有丧,亦应遣大臣往赐茶、酒。自今以后,凡遇汉大臣丧事,命内阁翰林院满州大臣携茶、酒赐之。本月初十日,着大学士明珠,携茶、酒赐兵部尚书王熙。翰林院掌院学士喇沙里,内阁学士屯泰,携茶、酒赐翰林院掌院学士陈廷敬。”
   《大清会典》则记载了君臣品茗之礼:
   “大燕之礼……清乐奏海宇升平日之章,尚茶正率尚茶,侍卫、执事等举茶案,以次由中道进至檐下进茶。大臣奉茶入殿中门,群臣咸就本位跪。进茶大臣由中陛升至御前跪,进茶退立于两旁,皇帝饮茶,群臣均行一叩礼,进茶大臣跪受茶碗,由右陛降出中门,群臣成坐。侍卫分赐王公大臣茶,内府护军、执事等分赐幕下大臣官员茶,尚茶正等撤茶案,乐止。”
    (四)除奸赐茶
   康熙帝八岁登基,初由鳌拜等共同辅政。他智慧敏捷,苦研儒学,甫六年(1667)亲政。才略横溢。而鳌拜结党专权,擅杀大臣,要挟天下,伺机篡位。康熙亲政后,屡欲除奸,但不敢贸然从事。后得大臣索额图等支持,遂以赐茶巧计,智捕鳌拜,革职拘禁。在位六十一年,“虽日守成,实同开创”,为清代盛世奠定了基础。除奸赐茶,体现了中国茶德的清廉精神。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宫廷茶礼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事例。
   李伯元《南亭笔记》云:
   “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附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论如律。”
   李伯元是清末小说家,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智擒鳌拜事,传说较多,此说也有参考价值。
   清代宫廷茶礼,继承了尚繁缛、尚规范、尚礼仪的传统。而“千叟诗宴”和除奸赐茶,丰富了茶宴的内涵,使它更充满活力和生机,体现了中国茶礼崇尚俭朴、清廉的精髓,也是清代宫廷茶礼的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在清朝的日子》瓷器篇之盖碗
大清乾隆御窑   三清茶盖碗
宋徽宗茶宴飨群臣
苦练点茶技艺、撰写茶类专著、给茶宴当画师……快醒醒啊徽宗!你不是茶学家,你是个大宋皇帝啊!
紫禁城里各宫殿的茶韵茶事
故宫里的喝茶秘境 没有多少人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