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监替李自成传口信,崇祯皇帝还想找人背锅,深夜自缢

【崇祯十七年三月丙午,十八日】

又是一个风沙天,风沙之后又下起大雨。

《明季北略》描述这一天北京的天气:“黄沙障天,旋风刮地,雷雨交作。”

《再生记略》中说,北京城中的气氛更加压抑,传说中的勤王之兵并没有出现,“大风骤雨冰雹雷电交至,老幼妇女从西而东者,泥泞中络绎不绝。”

陈济生又换了一个住处,搬到齐化门(朝阳门)附近的著化寺。从这里听起来,“炮声更近,如在隔墙,乃知贼兵无处不伏也。”

这一天也是李自成攻城最为猛烈的一天。

《明史纪事本末》中如此描述攻城战的细节,有些情形十分可笑:

“寇攻城,炮声不绝,流矢雨集。仰语守兵曰:‘亟开门,否且屠矣!’守者惧,空炮向外,不实铅子,徒以硝焰鸣之,犹挥手示贼,贼稍退,炮乃发。贼驱居民负木石,填濠急攻。我发‘万人敌’大炮,误伤数十人,守者惊溃,尽传城陷,合城号哭奔窜。”

《甲申传信录》中说,李自成在彰义门外摆设黄幄,自己坐在下面亲自指挥攻城。此前被俘获的秦王朱存樞、晋王朱求桂在旁边席地而坐。太监杜勋要进城传递消息,王承恩、曹化淳下令把他缒到城上。

杜勋进城,提出李自成的要求是:“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赏军银百万,退守河南。”

太监们把这个建议转告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在平台秘密召见杜勋,首辅大学士魏藻德也在场。杜勋说,如果皇上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李自成愿意为国家效力,內遏群寇,外御辽藩,但是强调一点:李自成不奉诏、不朝覲。

实际上,李自成是要与崇祯皇帝平起平坐。天无二日,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要求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答应,但崇祯皇帝此时别无良策,倾向于接受,但他希望这种怂话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

“上语藻德曰:‘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決之’。藻德默然不答,鞠躬俯首而已。上忧惑不能坐,于龙椅后靠立,再四询藻德定议,藻德终无一辞。上命勋且回话,朕计定,另有旨。”

看来崇祯皇帝是真急了,要求大学士给一个简单、痛快的答复,究竟是成还是不成?

如此沉重的一口大锅,弄不好就是千载骂名,首辅魏藻德当然不肯背,也不敢背,所以面对催问,始终沉默以对。崇祯皇帝很生气,也很失望,推倒面前的龙椅,转身走入内宫。

杜勋原路出城,对守城的太监们说:“谁做皇帝都一样,我们做太监的照样富贵。”

当时,城防的关键之处都由太监们监管,兵部尚书担心太监们因此通敌,崇祯皇帝给他一份手敕,要他亲自上城查看。

下午,农民军突破城防,《甲申传信录》中说:

“是日,巳刻,阴慘,日色无光。已而大风,骡雨冰電,迅雷交作,人心愁慘,至午后方止。贼攻彰义门,已叛监杜勋尝射书城上,监军太监曹化淳忽启门迎闯,闯遂入,攻內城。”

《爝火录》中说,城外烟花腾空,杜勋在德胜门把书信射进城里,鼓动守城者投降,于是城门开启。大队农民军涌入城中,城中鼎沸,守城士兵丢下兵器跑下城墙。

城南方面,有近千名太监打开宣武门逃走,另有一部分太监被炮火轰了回来,农民军顺势登城,把大捆的箭丢到城下,大喊:“把这箭带回家去,关闭家门,免死!”

市民照办,在自家的门口摆设香案,设立“永昌皇帝万岁”之牌位。

襄城伯李国桢试图从南边的崇文门突出城门,没有成功,转奔东边的朝阳门,守将孙如龙已经投降,李国桢只好解甲听命,被押了起来。

形势难以挽回,崇祯皇帝突然醒悟过来,终于想到他其实不必困守北京,坐以待毙。于是下诏亲征,要组织突围,突破口选择了崇文门。

问题是他手中根本没有可以调动的军队。他把新乐侯刘文炳和驸马都督巩永固召来,两个人各自带着二十多个家丁,加上宫中武装起来的太监。

崇祯皇帝带着这些人,无头苍蝇一样乱闯一气,像闹着玩儿一样,结果可以想见。

崇祯皇帝回皇宫,把王承恩召回,商议如何守卫皇宫。又召集阁臣,大家还不知道农民军已经进城,都表示愿意巷战,决不负国。

此时天色已晚,紫禁城中随后上演了那血腥的一幕,《明史纪事本末》如此记述:

“是夕,上不能寝。内城陷,一阉奔告,上曰:‘大营兵安在?李国桢何往?’答曰:‘大营兵散矣。皇上宜急走。’其人即出,呼之不应。上即同王承恩幸南宫,登万岁山,望烽火烛天,徘徊逾时。回乾清宫,朱书谕内阁:‘命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来辅东宫。’”

从时间上推算,此时已经是十八日的后半夜、十九日的凌晨。崇祯皇帝命令朱纯臣辅助皇太子,说明他意识到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

“(崇祯)因命进酒,连沃数觥,叹曰:‘苦我民尔!’以太子、永王、定王分送外戚周、田二氏。语皇后曰:‘大事去矣。’各泣下。宫人环泣,上挥去,令各为计……皇后拊太子、二王恸甚,遣之出。后自经。”

周皇后死了,皇子们走了,宫中还剩下公主。几个月前的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崇祯皇帝要给自己的大女儿选择夫婿,命令礼部寻找合适的人选:“朕长女年巳及笄,礼宜择配,卿部榜谕官员军民人等,年十四五岁,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报名,赴内府选择。”

此时,驸马的人选已经有了,但公主还没来得及出嫁,就遇到如此变故:

“上召公主至,年十五,叹曰:‘尔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挥刀断左臂,未殊死,手栗而止。命袁贵妃自经,系绝,久之苏,上拔剑刃其肩。又刃所御妃嫔数人。召王承恩对饮,少顷,易靴出中南门。手持三眼枪,杂内竖数十人,皆骑而持斧,出东华门。内监守城,疑有内变,施矢石相向。”

那以后,崇祯皇帝又奔朱纯臣的府第,再奔安定门,然后回到前殿,鸣钟召集百官,无人响应。种种迹象显示,崇祯皇帝还不甘心,还想有所作为,还不想死,但处处碰壁。

可叹大明皇朝的君主,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给后人演示什么叫做走投无路。

彻底绝望的崇祯皇帝带着王承恩,“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亭新成,所阅内操处也。太监王承恩对缢。”

前篇:三大营临阵倒戈,掉转炮口猛轰西直门,明朝高官还在做白日梦

城变三十天(之十八),于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殉节煤山的太监,康熙为他立碑
中华上下五千年:崇祯帝煤山自缢
想不到大明朝也有如此忠诚的太监,竟陪着皇帝上吊而死
崇祯上吊,只有一个太监愿意跟他死
最后的忠诚——与崇祯皇帝一同吊死在煤山上的秉笔太监王承恩
北京导游 | | 崇祯皇帝究竟死于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