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痛批自己,同时发出一笔可怜的兵饷

【崇祯十七年三月己亥,十一日】

这一天,为守城的士兵发了半年的粮饷,“每人共黄钱五十文,怨声填耳”。

明军的兵饷比较复杂。概括一下《明史·食货志》中的说法,早期的洪武年间,士兵的月粮是马兵每月两石米,步兵每月一石米,称之为“月粮”。

到了永乐年间,开始把一部分月粮折算成现金,各地的比例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八分给米,二分给现金。后来加以统一,有家眷的士兵,每月六斗米,无家眷的士兵,每月四斗五升米,其余部分以现金支付。

月粮之外,还有月盐,一般是有家眷的士兵,每月二斤盐,无家眷的一斤。有的地方是给实物盐,有的地方是给现金。这种类似补贴的东西,名目不太一样,比如称为盐米银、盐菜银等等,名目繁多。

另外,士兵还有所谓的“主兵”、“募兵”和“客兵”的分别,待遇也不一样。而且将官们克扣士兵军饷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月十一日发下来的五十文铜钱,应该是月粮中的现金部分。除此之外,每个士兵还会得到部分粮食和盐。此时北京城中不缺粮,物资供应也正常,所以粮、盐部分应该不会拖欠。

不管怎么说,一个士兵半年的兵饷只拿到五十文铜钱,确实少得可怜。这种要命的时候,崇祯皇帝肯定不会对将士们吝惜银子,但他真的没有钱了。

五十文铜钱也透露出来另一个信息,就是当时整个社会通货紧缩相当严重,物价很低。

《甲申传信录》和《明季北略》记载,崇祯皇帝在这一天又发出一份罪己诏。

不过,同一份诏书,《明史纪事本末》中认为发布的时间是在二月中旬,当时李自成刚刚攻陷太原,在山西境内所向披靡,剑锋直指北京。

在这一份诏书当中,崇祯皇帝回顾登基十七年来的经历,自己一直怀揣着复兴国家的志向,“宵旦兢兢,罔敢怠荒”。可惜,勤恳努力、兢兢业业的结果,却是各地灾荒不断,流贼四起,如草原烈火一般四处蔓延,陕西、河南和江汉等地连年兵灾,赤野千里。

崇祯皇帝对此深深自责,“罪非朕躬,谁任其责!”,崇祯皇帝承认自己负有责任,具体说来,他认为自己的责任在这几个方面:

使民罹锋镝、蹈水火、血流成壑、骸积成丘者,皆朕之过也。

使民输刍挽粟,居送行赍,加赋多无艺之征,预征有称贷之苦者,又朕之过也。

使民室如悬磬,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门,号冷风而绝命者,又朕之过也。

使民日月告凶,旱潦荐至,师旅所处,疫疠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者,又朕之过也。

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抚驭失道,诚感未孚。

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战乱害民,赋税无度,百姓被搜刮到赤贫的境地,加之天灾不断,疫病流行,最后是用人不当,文官不法,武将骄懦。

所以崇祯皇帝痛下决心,要有所变革。他又许诺,不论文武臣民、草泽豪杰,只要能恢复一郡一邑,功劳如同开疆辟土,他一定会封以世袭之职。贼营中的将士如果能率领部众前来归降,可以赦罪立功。任何人如果能擒斩贼首,一定会得到封侯之赏。

最后崇祯皇帝号召天下臣民,忠君爱国,雪耻除凶。

崇祯皇帝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反省深刻,但冰冻三尺,民心早已经丧失净尽。而且诏书中所列举的种种措施是否能够施行都令人怀疑,更不要提它们的效果了。

细细品味诏书中的语气,处处强调的是“朕之过”,而三月初六的罪己诏中却一直说“朕之罪”,语气明显更重。所以这份诏书发布的时间应该早于三月初六,《明史纪事本末》记录的时间更可信一些。

但是《再生记略》的记载从侧面证明了《明季北略》的时间没有错,三月十一日这一天,北京各处确实张贴出来一份皇帝的罪己诏。诏书被刻版印刷,盖上御玺,在城内各处张贴。当然,也可能还有第三份罪己诏。

不论这份诏书是在二月发出还是三月发出,都无法挽救当时的败局和危局了。到处张贴的罪己诏只是一份毫无作用的宣传文字。

前篇: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了,崇祯皇帝手里到底有多少兵?

城变三十天(之十一),于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皇帝和李自成互挖对方的祖坟
李自成兵败北京城的原因:竟然因为做了这三件事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时还请求过和谈, 你知道崇祯是怎么应对的吗
如果崇祯皇帝南迁了,他会得到南方民众的拥护吗?
只要答应李自成的条件,明朝本有机会延续,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李自成进军北京之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