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惨然谢世,她留下绝伦精美的凤冠,以及归属与修复之谜

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苦命的皇贵妃

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大门紧锁的景阳宫,重病缠身的王皇贵妃将不久于人世。

她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朱常洛获准前来探望。

这是她被幽闭于此十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不,摸到她的儿子,因为,她的眼睛早已哭瞎。

三十年前,还是宫女的她,偶然间被万历临幸,就此开始了她封妃、封贵妃、封皇贵妃的生涯,在这封号的荣耀背后,却是她暗无天日的生活——因出身低而被皇帝嫌弃,受宠妃欺凌,被迫与儿子生离……人间的苦,几乎被她吃尽。

当她用颤抖的双手,终于能够细细的抚摸着儿子时,哭道:“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说完,带着对儿子的满腔眷念与依依不舍,气绝而亡。

在万历的压制下,她被草葬在明十三陵陵区内东井左侧的平冈地,随葬品也极为简薄。

她的儿子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暴毙而亡,其孙天启帝朱由校登基后,追尊她为「孝靖温懿敬让贞慈参天胤圣皇太后」,与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氏一起葬入定陵,并补充了三箱符合皇后身份的随葬品,此时,已距她身故十年。

孝靖后王氏在地宫中躺了300多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定陵的发掘将这份宁静打破。随后,她的那些随葬品重见天日,其中便有这顶华美绝伦的三龙二凤冠。

然而,在Zuo毒横行中,定陵的棺椁被毁坏(照片中的红漆棺椁和木箱皆为复制品),红Wei兵小将还把她的尸骨,连同万历皇帝及孝端皇后的尸骨焚烧殆尽。

这个可怜的女人生前凄苦,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死后300多年更是不得安生,横遭挫骨扬灰的惨祸!定陵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但愿中国今后再也不要发生这种劫难!

凤冠的细节美

如今,这顶三龙二凤冠陈列在故宫珍宝馆,静静的向人们诉说着那远去的历史。

只见它高31.7厘米、上宽34厘米,外口径19厘米、内口径17厘米,博鬓长23厘米、宽5厘米,冠总重2165克。

凤冠遍布翠云、满饰珠花、翠叶;三条金龙腾跃其上,两只翠凤翩然丛中,龙凤口中均衔珠宝串饰。珠宝金翠,交相辉映,绚丽夺目,堪称稀世之冠。

冠里面用漆竹丝作成圆框(原件已朽,后经修复),在框两面裱糊一层罗纱,边缘上镶金口圈一周,围绕帽圈嵌有红、蓝宝石和珍珠小花。

冠上饰三条累丝金龙,所谓累丝即用金银做原材料,拔成细丝后,用堆、垒、编、织等方法,将花丝成型,加以烧焊,编结成龙的形状,其整体呈镂空状,极富立体感。正中一龙,口衔珠宝结,系珍珠三颗,红、蓝宝石各一块。

两侧金龙伫立于花丝制作的如意云头上,气势非凡,口衔长珠结。

结下分作两行,系珠花三个,上下为菊花形,花心嵌宝石一块;两行下端垂红宝石滴。

中间为一朵大牡丹花,花上嵌宝石五块,颗颗剔透,让人看了啧啧称叹。

凤冠满饰点翠,所谓点翠,简单说就是在金银托底上精心黏贴翠鸟羽毛的珠宝工艺。凤冠上的八十片翠云,颜色青翠,极是耀目,但其特殊的地方是在硬纸上点翠,而非一般在金银底托上。

翠鸟的羽毛光泽感好,色彩艳丽,且永不褪色(这是讹传,羽毛属于有机物,一百年左右便会褪色),再配上金边,更显得富丽堂皇。

原点翠饰件出土时已经朽烂,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复的时候,用了几百只翠鸟。但取用翠羽过于残忍,如今,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再想要活取翠羽制成点翠当无可能。

冠上有大珠花四朵,皆为牡丹花形,每朵嵌红、蓝宝石七块,中心那块红宝石尤其大而晶莹,周边点翠花叶七片。

此外,还有小珠花六朵,都是梅花造型,每朵中心嵌宝石一块,虽然没有牡丹花的大,但也是极难得的好料,周边点翠花叶四片,唯独顶端梅花特异,周边饰翠叶达十二片之多。

两只凤鸟通体点翠,造型复杂,有很多的尖角结构,形态变化相当大,

翠羽的剪切也具有不小的难度。

凤鸟背上满饰珍珠,颗颗饱满圆润。

博鬓左右分开,每面三扇,六博鬓是皇后的冠饰,皇妃的翟冠只能有四博鬓,充分体现了等级意义。

每扇博鬓上都装饰有金龙一条,龙头、龙尾各嵌蓝色宝石一块,宝石四周围珍珠一圈。

博鬓下端饰翠云一片,周边垂有珠串。

凤冠整体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共嵌红、蓝宝石95块,珍珠3426颗。所饰金龙、翠凤、珠宝花、翠叶、翠云及博鬓,皆先单独做成,插嵌在冠上的插套内组合而成,工艺精巧,绚丽夺目。

凤冠归属与修复之谜

凤冠归属之谜

按说,这件凤冠归属于墓中何人,应该不是个问题,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两家权威单位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

故宫方面在展厅标注牌上说:这顶凤冠是「孝端皇后」的。

中科院考古所在《定陵》发掘报告上册中说:这顶凤冠「属孝靖后」。

同一顶凤冠不可能属于两个主人,虽然两位皇后都姓王,那么两种归属孰是孰非?

我认为,应以中科院考古发掘报告为是。虽然1990年出版的《定陵》迟到了30年,但毕竟为最终的正式结论。

那么故宫的说法因何而来?我推测与1959年第7期《考古》杂志刊出的《定陵试掘简报续》有关,文内(第359页)正把「三龙二凤」冠写作「孝端后的」,故宫博物院接收这顶凤冠后,似是袭用此说并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不管《定陵试掘简报续》中的说法是笔误,还是印刷有误,甚或是当时的认知如此,那么在正式发掘报告出版后,此前这个说法就已被纠正。除非有足够的证据推翻考古报告的结论,否则,希望故宫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尽早改正,不要把这个错误留给下一个六百年。

凤冠「露胎」之谜

如此精美的凤冠,看上去却总感到有些怪异,原来露出了相当大面积的绿色冠胎,导致美观度下降很多。

然而,从最初修复的照片上看(《考古》1959年第7期公布),凤冠上翠云、翠凤、翠叶、珠宝花排列整齐紧密,绝无冠胎暴露之处。

与明代皇后常服像中的凤冠样式对照,如明世宗陈皇后像之类,吻合度很高,可见刚修复的时候绝无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展出品会露出这么大面积的绿色冠胎呢??

凤冠的宝石「替换」之谜

如果说美观度差强人意,还不是太严重,那么通过对比,发现冠上的宝石被「替换」了很多,则无疑很令人吃惊。

凤冠顶上正中之龙,口中所衔珠宝结上的宝石:照片中一深红宝石,一浅粉宝石;展出品则为红、蓝宝石各一块。

凤冠两侧如意云头所镶宝石:照片中是绿色与红色宝石并存;展出品全为红色宝石。

凤冠两侧长珠结中间的珠花宝石:照片中珠花上有三颗绿色宝石;展出品全为红色宝石。

凤冠正面大珠花上,除了中间的一颗红色宝石外,周围的几颗宝石:照片中为蓝色宝石,展出品即为红色宝石;照片中为红色宝石,展出品即为蓝色宝石。

难道这顶凤冠后来又有过修整?如没有,何以出现这些差异?倘有过修整,「替换」宝石的依据又何在??

亲爱的读者,您对此怎么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博物馆藏珍宝 八
宝馆寻珍(41)
国博镇馆之宝:明朝皇后戴的凤冠什么样
明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云想衣裳系列
故宫禁止出境文物(二)明三龙二凤冠
[娓娓道来]话说被憋屈死的皇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