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教文化对传统服饰图案的影响

道教为我国现存的三大宗教之一,对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道教和传统服饰的关系入手,对道教吉祥图案和道教色彩在传统服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出,道教文化是传统服饰图案发展的支撑点所在,道教文化研究和服饰研究缺一不可。

服饰排在“衣食住行”的第一位,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就意识到以衣蔽体是人类文明区别于动物的鲜明标志,它承载了不同民族、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图案作为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和历史的镜子,千姿百态,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服饰图案文化。服饰图案研究与文化研究相辅相成,二者相互渗透,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于我国传统服饰图案的演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宗教体系按照起源可分为外源性宗教和内源性宗教,这其中道教可谓是最为正宗的华夏文明的载体。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农耕文明的发达,促使周围各族文化向其汇聚,经过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首先形成了道教的原型——儒道的文化模式。以汉朝为代表的众位皇家统治者们把其奉为正统文化,以至于后来传入我国的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都会受到本土道教的影响,通过对道教的追根溯源,发现道教是所有宗教信仰中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以下将从道教的吉祥图案和道教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道教与传统服饰的关系

阴阳、八卦可谓是道教最具代表性的灵魂标志,它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凝炼,代表了我国先民对于世界万物的生成的领悟,同时在道教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和结合了许多民间智慧和其他宗教信仰的精华,因此是我国宗教集大成者。

大多数人认为道教是神秘的,有些人甚至认为道教有着超自然的能力,这都是现代人对于道教的误解。而在传统服饰领域,道教与服饰图案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图案演变史就是道教发展史的真实写照。以道教最为盛行的汉代为例,上到皇家内院下到平民百姓,阴阳五行和仙道思想风靡一时,皇帝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求长生不老之术。阴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道教最具象征意义的主体部分。出土的汉代文物中,较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是凤纹,龙凤是中国的图腾,这一时期的凤纹中头、颈、背、胸、爪分别代表了五行,意义深刻,是汉代祖先寓图喻义的代表性图案,被广泛的认可,成为人们寄托信仰和希望的工具。

汉代凤纹图

2

道教吉祥图案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龙凤纹样是五千年华夏文明里形成的中华审美模式下的必然产物,它是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的中和智慧的产物,其基础同样是儒道所建立的阴阳五行和中庸之道,集多种智慧于一身经多年锤炼形成,为此,我们认定促使龙凤纹样形成的正是积淀了华夏文化的道教观念。龙凤,本是不存在的事物,而道家思想正是这种利用“中和”思想将看似矛盾或者对立的因素相互融合渗透,使之形成新的事物,于是融合了“鹿角、驼头、蛇躯、鹰爪”既能腾云又能入水的龙的图案诞生了,它并不是一个神灵鬼怪,而是一个栩栩如生、生机勃勃的新形象。

《尔雅·翼》中将龙的形象表述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屡、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看似平常的动物,组合在一起却具有了王者之气,成为了历代帝王的专有标志,在皇帝及其家族的服饰、日常用品中多次出现。

早在新时期时代,龙的图样就作为氏族图腾,成为保佑早期氏族部落的神灵标志。纵观服饰纹样演变的历史,龙纹形象一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离开过历史进程,经过发展变化,广泛应用于建筑、染织、日用品等领域。在服饰纹样中,龙纹充分体现了其气势磅破的精神内涵,与云纹和其他兽纹配合在一起运用,体现了皇帝及其家族的专属特权。而如今,龙纹飞下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吉祥图案,在国际上也更加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

凤纹的产生和发展与龙纹相似的,不同的是,凤纹在早期作为氏族图腾出现的时候并不是许多动物的组合体,而是某一鸟类的实物摹本。汉代瓦当上著名的四神纹,又称四灵纹,包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朱雀即凤纹。

据史料记载,“凤具五行,……风头上青,故曰载仁也,……风颈白,故曰绥义也……凤背为赤,曰负礼也,……凤胸黑,故曰白智也,……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充分说明了凤纹也与龙纹一样,其形象也是道教五行思想的反映。

在唐末宋初,关于凤纹的说法:“鸡头、蛇颈、燕颁、龟背、鱼尾,五彩色”也在色彩方面对于其体现的五行思想进行了很好的补充说明。凤纹在服饰上的应用主要集中体现在古代帝王的妃嫔中,例如皇后的服饰被称为凤袍和凤冠,在形式和色彩上都是应用了凤纹图样,这是因为凤纹本身体现的雌性特征,而龙纹更多的体现的是雄性特征,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又形成了“龙凤呈祥”的图案,也成为人们寄予爱情永恒的图样。

3

道教五行色对传统服饰的影响

传统服饰的图案由图样和色彩两部分综合构成,二者缺一不可,色彩也同样具有符号的寓意。色彩的图案往往少了生机,想象黑白色调的龙纹还能那么栩栩如生吗?通过改变色彩是改变设计的最为快捷的手段和方法早已被现代的设计师们所利用。作为道教思想核心的五行同样也可以用色彩来表达和传递,纵观我国传统服饰图案演变史,五行一直作为主要支点贯穿其中。

应用五行色彩最早可以追溯至新时期时代晚期,《尚书·黄樱》中这样写道:“以五彩章施于五色,作服”说明这一时期先民们就在五行思想的支配下用染过色的织物制作衣服。 具体来说,五行色彩体系即我们目前所采用的色立体中的“青、红、皂、白、黄”,皂即黑,其中青代表木、红代表火、皂代表水、白代表金、黄代表土,这五种颜色被称为正色。

龙纹被看做是帝王专属,同样黄色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只有在皇帝的服饰上才能运用,按照等级也可以将黄色分为多个层次。其他四中颜色青红皂白分别又可代表四个方位:东南西北,又可代表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道教的五色体系从秦汉时期就开始支配中国的服饰色彩应用制度,这一点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尤为明显。

中国古代往往将少数民族,尤其是那些骁勇善战而又地理位置上又接壤中原的少数民族成为“蛮夷”,在《晋书.四夷》中记载:“人皆课露徒跌,以黑为美”,黑即是道教五行中水的代表,这一少数民族的服饰大都以黑色作为衬底,用色彩艳丽的彩线进行刺绣图案,用画布拼接图案。彝族无论男女老少仍然保留着服装都以黑色为主的传统,黑色所体现出的庄重和深沉以及那样一份神秘色彩,让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成为拥有自己独特服饰特色的古老民族。

从以上对道教吉祥图案和色彩和传统服饰的研究中,无论是中原地区的传统服饰还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道教文化无一不渗透其中,道教模式自服饰及服装配件中反复的应用着,尤其是本土民族和大部分民族都能从道教文化和道教艺术中得到借鉴,我们也从各民族的服饰中发现其深层次的道教文化内核。

由此可见,道家文化为代表的华夏五年年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自身完善,成为影响民族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文化基石。从道教对传统服饰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祖先所坚守的华夏文明史值得我们深挖和发扬的,正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才造就了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从新石器时期所形成的儒道文化对于传统服饰图案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整个华夏服饰图案文化的灵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木染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少数民族元素在服装服饰设计的运用
民族风 ( 穿衣打扮)02
民族服装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精彩论文)
汉服和中国文化
清朝: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