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葬花图为何成了采芝图

                       葬花图为何成了采芝

 

   《红楼梦》里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意在葬花,但为何脂砚斋提示这不是一副葬花图,而是采芝图。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葬花图和采芝图。答案是肯定留存于人世间,清朝西洋宫廷画家郎世宁曾经为香妃画过一副采花图,也就是所谓的“葬花图”。作画的用意想必是皇上为了讨好画中多愁善感、抑郁寡欢女子多一些开心快乐。宫中的生活勾心斗角,拘束难熬。减轻无辜葬送大好年华的伤悲特意作画以表达皇上深深关怀之意。这幅画就是《竺香玉皇后葬花图》,何以采芝图。深藏在故宫就有一副采芝图,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弘历采芝图轴》。为什么要在此谈及这幅画,这幅画与《红楼梦》中林黛玉落泪葬花有着哪些关联,这就是接下来将要讨论探索的话题。

一直从清兵入关以来,曹雪芹的祖上承蒙皇亲恩惠多年,与皇室有着形影不离的感情。况且曹雪芹的祖母是康熙众保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然而依托皇亲亲情血脉的关系庇护下,家室享尽荣华富贵乃是常有之事。即使到了中后期被无情“抄家”之后,虽说家境衰落不堪,带有亏空国库的不白之罪,不会顾及颜面和念及往日旧恩亲情得到宽恕谅解,但总会看在多年照料自己亲生骨肉的养育之恩。情有可原也会网开一面。为何在这里提及曹雪芹的家室与皇室亲情的关系,是因为清朝立下一个规矩,就是皇后也好,其他的妃嫔也好,生了孩子以后,一律是把孩子隔在另外的地方,甚至是紫禁城以外去养。一年里面孩子跟母亲见面的机会也就是逢年过节或一些大典的时候,他们平常根本就不是再母亲跟前长大,是在保姆跟前长大,若说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被选来陪着康熙一块儿读书,如今到了曹雪芹这代被选来陪着乾隆也不足为奇特之说。

曾经有红学学者推断《红楼梦》中林黛玉最终的结局嫁给北静王,为何林黛玉会嫁给北静王,北静王名“水溶”,永是乾隆的一个儿子,乾隆的儿子都是永字辈。那就意味着北静王真实的身份就是乾隆皇帝。脂砚斋曾经在《红楼梦》批语提到花爱水清明,水怜花色鲜。浮落随同流,空惹鱼龙涎。批语中的“花”自然象征黛玉,“水”为宝玉,也是北静王名字,那么,鱼龙为何物,在古代,能够比喻为龙,不是皇帝也只有王侯能称得上,这里明显宝黛之间隐藏一位非皇帝既是王侯的人物。但为何又在龙的前面加了鱼。其中的缘由来自于乾隆出生时的故事说起,若要提起“洗三”,一些老北京都会知晓。这是旧时小孩在出生第三天,要洗浴一次的俗称。乾隆皇帝在他出生第三天时洗浴用过的盆,又名鱼龙变化盆,此盆为金丝楠木所雕,呈豆瓣状,盆上金漆已呈斑驳状,显露出木质本色,有几分沧桑感。其内镶一铜盆,为洗浴水盆。在木盆的正面,雕有一喜气洋洋的小孩,其头部探出盆沿,两手环抱其盆。四周环刻着水浪,翻卷直至盆沿,其上浮雕有四条鲤鱼,最大一条独占一面,为鱼身、鱼尾、龙头。那龙头昂首向上,龙须微微低垂,似有腾达九天之势。

鱼龙转生之意象征着皇家真龙天子的诞生与龙脉的延续。若北静王意味是乾隆现实中一个替代缩影,鱼龙转换不正好就象征乾隆皇帝一生真实的写照,从鱼宝亲王再到龙皇帝飞黄腾达的升级。脂砚斋的批语隐含林黛玉得到贾宝玉的垂涎。整句批语翻译后就是林黛玉在皇宫受到雍正皇上的宠爱,宝亲王乾隆暗恋垂怜林黛玉的姿色,沉沉浮浮过着忧伤的生活,却奈何又得到宝亲王乾隆的垂涎。隐约之中林黛玉和北静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中暗含着现实有一位和林黛玉命运背负相同的女子与宝亲王乾隆皇帝有着不一般寻常的感情生活。

黛玉葬父归来后,宝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转赠黛玉。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遂掷而不取。由此牵出日后一段姻缘,黛玉不肯接受北静王的东西是因为心中已有心爱之人,而鹡鸰香串也正好是康熙皇帝赠送给雍正皇帝,再由雍正皇帝赐予给宝亲王乾隆,所以林黛玉骂的是雍正乾隆两代父子,都是臭男人。北静王对宝玉说的话里,也玄机重重,问的第一句就是你的那块玉可好?后人一直解读为那块宝玉,实际上那就是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一生念念不忘的挚爱,也是现实中曹雪芹最心爱的女子。北静王见贾宝玉第一面就问那块玉可好?第一句就关心起那块玉,明显就想娶林黛玉。

就在《红楼梦》林黛玉第一次在沁芳闸葬花出现脂砚斋的批示“一幅采芝图,非葬花图也”,为何文字中的林黛玉葬花形象在脂砚斋的眼里变成了采芝形象,上文已说明故宫里有一幅跟乾隆皇帝有关的“采芝图”,画名为“弘历画中绘身着汉族衣冠的青年男子,一手执如意,一手轻扶梅花鹿,神情淡定的样子。在他身旁站有一位提篮荷锄的少年。从某种意义来说弘历采芝图和《红楼梦》中林黛玉采芝葬花没有任何一丝关联,但是上文提到北静王暗恋林黛玉隐约之间与弘历采芝图形成了清晰的相互联系。尤其画中右上角弘历自提诗句:“何来潇洒清都客,逍遥为爱云烟碧。筠篮满贮仙岩芝,芒鞋不踏尘寰迹。人世蓬莱镜里天,霞巾彷佛南华仙。谁识当年真面貎,图入生绡属偶然。长春居士自题。”中有一些让人百思不解,捉摸不透的诗句,逍遥为爱中的爱为何意的爱,筠篮满贮仙岩芝是否隐藏深不可露的秘密,若说穿着草鞋不踏入人世间,而是幻想生活在蓬莱,放佛南华仙人,接下来的诗句更是让人不知为何出此言,当年真正的面貌有谁能知,为何在画完说出了一句反问迷惑的话语,又提及此副画图的出现纯属偶然,难道只是从侧面解释了弘历年轻时真实的生活情境,又在是否告诉世人其中刻意深深藏于内心真实的独白。

要想理解画中写的诗句含义,必须结合画中所描绘的景物。画中的弘历左手拿灵芝如意,右手轻抚梅花鹿柔软的背上,虽然在众人眼里很平常的行为举止,若联系上文所说到的逍遥为爱云烟碧,就很清晰知道为何说到爱,如意自古以来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吉祥之物,同时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若不单单如意在画中表示万事吉祥如意,还用来映射它意,会不会与爱有关系,显而易见还能透露出另一个深埋的含义,那就是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这位皇后是何女子想必大家心中已有了答案,竺红玉皇后,也可称为李香玉皇后,虽然灵芝如意隐藏皇后信息有些过于牵强附会,但下文的论述会再次说明为何如意在此代表的是竺红玉皇后,现在来说说梅花鹿,一般来说,梅花鹿象征灵气活力和腾飞,儒雅权贵,财禄、发财,但这些只能用来说明弘历外在前景仕途心中一种追求远大的理想志向,真正的用意于渴望得到心里暗恋的女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还象征着美丽健康,爱情,画意与字义相结合就能初步理解为何林黛玉葬花却变成了采芝图。

再来看看画中弘历身边身旁站有一位提篮荷锄的少年,从其眉清目秀的五官及瓜子脸的面型上看,与弘历的长相有几分相似,所穿着的“朝服”都是汉族的服饰,乾隆皇帝常常在宫中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虽说当时是满人统治天下,在清朝皇亲祖先的严格规定中,不能满汉通婚,但是乾隆皇帝为何生为满人喜欢的是汉族文化,若不是有一人深深吸引打动弘历转变对汉族人民的思想和看法,作为满族血统的大清皇帝不会很快乐意接受汉族文化与习俗,只有一位汉族、权利高于皇帝之上的女子才可以用真心实意的感情去感动他尊尚顺从接受汉文化名俗,此女子不仅长得貌美如天仙,多才多艺,还能歌善舞,颇通经史,她就是曾经陪伴在曹雪芹身边的伴读,竺红玉,从小生活在书香世家之中,必定会有很好的教育,到了宫中能说服皇帝遵从汉族典范也于情理之中,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很纳闷会和画中的少年有何关系?

其实画中不仅仅描绘的是弘历少年,还从另一面描绘的是真实的林黛玉葬花,也是一副隐藏埋没辛酸感情的黛玉采芝。如果说画中两人都在描绘不同年龄的弘历,答案是正确肯定的,不过从绘画手法的本质去理解画中的提篮荷锄的少年,面貌长得温玉柔光,细腻柔和,若说是风度翩翩的少年也不言而喻,但用来放在年轻貌美的女子身上来描绘,很显然也比喻恰当。这位看似英俊潇洒的少年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很可能就是弘历心中一直苦苦追求的女子—竺红玉,为何认定画中提篮荷锄的就是竺红玉,画中的灵芝如意、花篮里的灵芝已能说明了一切,众人都知道林黛玉未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前为绛珠仙草,然而绛珠仙草正好就是灵芝,画中的弘历手持的不只是平常所见的乌黑灵芝那么简单,而是鹤顶红灵芝如意,为么说是赤色的灵芝如意,因为灵芝浑身通红。生活在灵河岸,侧面象征着林黛玉,所以理所当然弘历手中持有的灵芝为赤灵芝。然大家都知道绛珠仙草中的绛字,赤色,深红。《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一视如珍爱的丫鬟叫红玉,红字切绛珠,脱去草木胎质修成女体后的绛珠仙子,实然贴身常年服侍在旁寸手不离的小红便是林黛玉平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替代的缩影。

那么喻为仙家之物的灵芝真正生长在何地,这值得让人深思,有人会说这不是闲话多问,长在何地与林黛玉有何关联?大有关系,在前一篇论文《芙蓉女儿诔隐藏真实林黛玉之墓》提及林黛玉最后人生埋葬归处为南京玄圃之下的清凉山,那么唯一赋予生命的灵芝就深埋在玄圃,玄圃不单单用来指明时作讲经之处的南京宫中园名,也暗含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住之地,四季凉风习习让凡人心旷神怡,一旦登上了此山,即可马上成仙而长生不死,玄圃在传说中却充满奇花异石,“登之乃灵,能使风雨”内有奇花异石与各式美玉。如果传说还原成真实的一面,奇花异石不正好就能说明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各式的美玉也不正好说明林黛玉就为神仙园林里无暇的美玉,也就能潜移默化与李康成诗人写的《玉华仙子歌》中的“夕宿紫府云母帐,朝餐玄圃昆仑芝。”寓意迎合贯通,要说林黛玉为何香消玉散选择南京的清凉山,这很容易得到解释,古人与世长辞之后自然会落叶归根,南京虽说不上是林黛玉的家乡,但从小就和相依为命寄宿在曹家,想必也是留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最终化身为《红楼梦》中的元妃葬在石榴花树下,也就是林黛玉第二次葬花之地沁芳桥附近,但葬花之地不一定只有石榴花,还会存有梅花树,后文将提及为何埋葬在梅花树下。

若说石榴花代表元妃,贾宝玉显然就代表“皇帝”,一个妃子一个皇帝,正好明显一对。不就能说明弘历与林黛玉的爱恋关系,然若纯粹以灵芝用来证明弘历内心对林黛玉久久不能忘怀的思念还是带有强词夺理的韵味,真正足以代表弘历对林黛玉深深思念魂牵梦绕的还是《弘历采芝图轴》中的女花童,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不正好就是林黛玉葬花形象,黛玉葬花用意不是葬花,而是葬“自己”,而脂砚斋批语在林黛玉第一次葬花之时已说不是在葬花,而是在采灵芝,那么在此暗喻林黛玉是专司采灵芝的仙女,灵芝也属于奇花异草之列,也在花神掌管之内,还能说明林黛玉是百花之神。

关键就在于为何采灵芝,而不是葬花,目的何在?其实采灵芝的目的就在于灵芝本身的功效,大家都知道林黛玉体弱多病,咳嗽气虚,那么最好的补品不例外于灵芝、党参、红枣、枸杞、当归、人参。尤其是灵芝,在古代,要想要上等绝好的灵芝,若没有一丝和皇室贵族的依托,即使是锦衣玉食的富贵人家想要日夜得到灵芝也是难上加难,凭借至高无上的皇恩,想要什么随时都可以要,但采灵芝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人活在世上,想要好的生活就要先有个好的身体,林黛玉自幼多病,要想延续生命只能依靠灵芝,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更重要的是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还可以治虚劳短气,有了灵芝生命从此有了保障,葬花若是代表“死”的含义,采灵芝就代表“生”的含义,生死之间只存在一念之间,为了爱而存活乃是从古至今感人至深的永恒话题,为何在这里说到爱情,其实灵芝的话语就是爱情,虽说是珍贵的药材,但深意隐含着海枯石烂的爱情,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小说中,主人公为了救人,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去仙山寻求她。为了医治林黛玉常年体虚咳嗽不止的病痛,只有依靠皇室的脉络采集上等珍稀的灵芝延缓“不治之症”。自幼小在曹家长大的弘历与竺红玉有过两小无猜的兄妹情感,所谓日久生情,俩人形影不离逐渐成了情人,但只是深藏内心的知己。而弘历明知竺红玉心中已有了他人,忍痛割爱成全,谦让给曹家的掌上明珠曹雪芹。

无论是炎帝的女儿瑶姬化为灵芝仙草在梦中与有缘人相会,还是嫦娥吃灵芝丹药长生不老飞升入月宫、《白蛇传》小说描叙的白素贞为了挽救惊吓过度而死的夫君许仙,翻山越水到了仙山求得灵芝将其救回的千百年来的佳话,众多中国古代传说中,灵芝不仅是能够起死回生的神药,更是情谊的象征。

灵芝因其稀有而珍贵,因其珍贵而让人甘愿搭上性命。细细想来,小小一株草,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不过是因为那背后的情和爱。正是有着弘历默默无私奉献爱情的动力,才会让林黛玉的生命继续明朗如晴空万里般活下去。

摘采灵芝从本质就能反映弘历的心态,不仅仅只是为了借助灵芝的仙力祈求前景似锦,吉祥富贵。也是为了心中所爱之人竺红玉能健康长寿,一直能美好好好活在他面前。实然映衬北静王对林黛玉痴情爱情的纯洁与神圣。
上文所说的花童假若只是林黛玉年少时的缩影,与手持灵芝的年少的弘历就会突显出鲜明的对比,一对暗恋相思的恋人到深山里采寻灵芝,不就能体现出弘历非常爱惜林黛玉,为了爱情,放下王爷的尊严陪伴跟随林黛玉来到山里找寻隐匿在深崖峭壁上的灵芝,纵然付出千辛万苦也是心甘情愿。也就与画中所提及的诗词“逍遥为爱云烟碧”互相吻合,说明来采灵芝的目的就是为了心中所爱。
灵芝被赋予渴望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心愿,实际不然,如果把诗词与画中的意境相互联系,那么还会画中有画,画中还影藏另一幅画,而这幅画不仅能解开北静王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还能解开百年以来争论不休是否在富丽堂皇的深宫中存在竺红玉皇后曾经依稀走过的踪迹。
那么这一副深藏不露的画到底名甚,其实就画在弘历旁边的花童,此花童不只代表女性的含义—年幼的竺红玉,而且还诠释男性的含义—年幼的弘历,一石二鸟的精雕细磨的双意画法解释了弘历心里默默爱念的女子竺红玉,还能从花童脸上的表情联系另一幅画,这幅画就是当年传教入宫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画的《平安春信图》,有人会问,为何要说起看似毫不关联的《平安春信图》,实然大有关系。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花童的眉目气质,神态面目表情,就很快会发现幼年的花童只是成年花童的其一替代缩影罢了,也就是说幼年的弘历在采灵芝图中暗示与幼年的竺红玉保持天真烂漫的友谊与关怀之爱,等两人长大成人之后逐渐发展成为恋人,真正能说明一切的就是《平安春信图》。
《平安春信图》能真实反映出不同时期弘历“二我”的意境,图绘湖石、梅花,修竹三五,竹边赏梅的两个人,身著直裰,虽一长一少,但颜容逼肖。而这神情严肃站在修竹旁的两人,稍高的一位应是清朝雍正帝胤禛(清世宗),另一位稍矮的是未来的乾隆帝清高宗),两人均身着汉服。两人皆在手扶修竹,然而左边的雍正皇帝左手手指轻轻握住梅花的上半截,身居右边的乾隆皇帝右手托举着梅花的底部,虽在众人的眼里这只是平常不过的中国传统“写真”技法,但不同的是画中带有着浓重的欧洲绘画的痕迹。大家都知道欧洲画家代表人物是达芬奇,达芬奇所作的画都隐含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显然文艺复兴的手法被画家郎世宁运用于《平安春信图》中,那么看似平常的人与景物相结合的写景物画作会有哪些宫廷秘密。
实然两位身居显赫的皇帝不是在手握修竹,而是在暗示告诉大家在为修竹而争夺,为何都穿着汉服靠在修竹两侧都拿着梅花,难道只是为作画的需要好看观赏而已,显然不是,若是纯粹为了作画摆放景物所需大可不必穿着汉服,满人穿着汉服作画岂不是违背了祖上定下的规矩?有损于满族人的形象,所以在此穿这汉服作画不符合常理,应该别有用意,若是把汉服给修竹穿上,就合情合理。为何说俩人在争抢修竹,还要把汉服给修竹穿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弘历皇帝手拿梅花的动作,那是在谦让,无奈平和的表情拱让梅花,为何让梅花是接下来要说到的。先说说为何俩人不是在依靠在修竹,而是在争抢修竹。绘画基本的目的是以景抒情,用景物传达人物心中的想法。
那么竹子在画中不仅仅是用来描绘景物,还可以用来代表象征人或事物,从两者人和事物多加揣测,根据争夺的动作,就知道修竹代表着一个人,此人不用多想就很容易猜到是竺红玉皇后,为何说竹子就是竺红玉皇后,这就要从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潇湘馆说起,众人都知晓,提及潇湘馆,会自然而然想到翠绿欲滴的凤尾竹,而潇湘馆正好引用舜的潇湘二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而起的。所住所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因此林黛玉也被喻为“潇湘妃子”,况且林黛玉因为喜爱那些修竹自己选定居住在潇湘馆,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尤其有一句诗句能显示出林黛玉就是被埋没的皇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诗句中的凤尾暗示此竹子就为凤尾竹,而龙吟一词很明显说明茂盛的凤尾竹随风吹动发出的沙沙作响的声音,凤尾词语中带凤,清朝皇权统治下只有当今母仪天下的皇后才有资格称为凤,龙游凤舞的景象不正好用来说明皇上陪伴在皇后的身边的意境景象。
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才从竹子的背影中显现出一个真实的林黛玉形象,只有皇后在后宫之中才会有这样高贵清秀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题诗“有凤来仪”,暗指黛玉其尊贵身份。也暗示元妃也只是林黛玉其中一真实身份的替代而已。暗示林黛玉就是皇后。
最能说明竹子可以用来代表林黛玉就是潇湘馆的典故,潇湘,即指竹。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入了寂寥难耐的深宫之后心情自然不好,日夜思念家人哀声连连,也为自己心爱的男子以泪洗面,流出的血泪洒满在凤尾竹上染变成斑竹,离愁别绪的生活度日如年,只好用凄婉忧伤的诗词来抒发自己最真切的心情感受。
凤凰来到潇湘馆栖息,元妃选择唯一种有竹子的地方居住,而不是选择其他地方,之所以看中此地只是归家之后特有的怀念之情,故地重游深深不舍,显然在没有入宫之前,元妃曾经就住在此潇湘馆中,而林黛玉被称之为“人中之凤”不正好与元妃的身份息息相通,脂砚斋也在这里批示双关暗合。
竹子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种清高、圣洁、坚贞的象征,而这些特点也正是爱人曹雪芹要赋予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应该说,林黛玉本身就是竹的化身,在《平安春信图》中,竹的形象和林黛玉的形象是浑然天成,合二为一的。竹子是潇湘馆的标志,也是林黛玉的象征。在《平安春信图》中可以看见修长翠绿的竹子好像林黛玉清丽高雅的容貌,秀美修长的身姿,从飘动的凤尾竹姿态就能知晓现实中的林黛玉定是位容貌娟秀、体态轻盈、心襟雅洁、青丝袅袅、幽愁沉沉的汉族皇后。之所以上文提到的两位满族皇帝身穿汉服不是给自己穿的,而是向大家暗示在画中隐藏一位被历史埋没遗忘已久的汉族皇后,两位满族皇帝都对林黛玉产生了好感,想纳为自己的妃子。两人守护在修竹两侧,也正好验证在传说中,凤凰以竹实为食。而这画中独一无二出现在两代帝王面前不愿离身的修竹就能吸引凤凰栖息,可以引来至贵至洁的皇后,也就是意味在雍乾年间生活一位美貌清丽的汉族皇后。
从古至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自江南淳朴韵味的林黛玉有着青翠欲滴的竹竿般、有着修长纤巧的体态;又似津津生凉的竹叶般,有着清丽高雅的风尚。难得一见、世间少有的女子给人带来舒适、宁静;她像穿帘的竹能阻止鼎香飘散,使人永远感到幸福馨香。无论是修长曼妙的身姿,还是高雅秀洁的个性,两代权势地位至高无上的皇帝怎不能为这世间少有的女子心动?再说了,《红楼梦》中描绘的宁国府实然是描写皇宫,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只是皇宫里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宫殿,之后的论述会证明为何林黛玉入宫成为皇后居住在宫里。然而此时此刻画中的竹已不能作为单独的景物而存在了,画家郎世宁已经把对竹的描绘与对人的刻画融入一体,从竹的描形到两代满族皇帝的揣摩神态,从手形到姿态,再到深藏不漏的内涵意境,此时的竹,已经是有了人格化的意义。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与细细长叹的黛玉融为一体。那寂寞挺秀而又姿态婆娑的竹与寂寞秀丽而又百无聊赖地消磨着自己宝贵青春的黛玉是何等相像!为何郎世宁不直接把林黛玉画在画中,而是选择画上象征之物以表示这就是林黛玉,因为当时雍乾年间的“文字狱”盛行,不能明目张胆把想要表达之意画出来,只好借助平常生活心爱之物竹子用来反面托出曾经有一位的“竺”的汉族皇后。
之前所说两代皇帝手持梅花,实然不是为了装饰画中景物所画,而是大有文章,梅花是《红楼梦》的魂,很多枝枝争艳、姿态不一的梅花,其中最意义深远、值得深思的还是林黛玉曾经说过的诗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从诗句中可以得知黛玉的魂是从梅花借来的,显然黛玉也是梅花,却是借来的;虽没有“雪”,却有“梨蕊三分白”,也相当于梅花雪。元妃也是梅花的象征,还有很多《红楼梦》人物关系到梅花,比如警幻仙赋:其素若何?春梅绽雪。说明警幻仙是梅花雪,薛宝钗的冷香丸原料也隐含梅花雪,妙玉更是梅花雪,若妙玉只是林黛玉平常生活一个替代缩影。那么有一个奇怪的举止是挺让人费解心思去琢磨,喜欢收集梅花上的雪,最后埋在地下。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人纳闷为何把采来的梅花雪埋在地下,也许是一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不是简单就能以风俗来作为解释,而最有可能关系到林黛玉香消玉散最后魂归何处。
就在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其中第四出《离魂》戏,脂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离魂》这一出写杜丽娘因情离世,哀婉凄凉。如果就像脂砚斋所说林黛玉如杜丽娘因情抑郁成疾,最终导致悲苦离开人世的结局,并且杜丽娘之死后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躯体救活。后来二人结为夫妻。换句话来说,林黛玉与杜丽娘有相同的命运。死后也葬在梅花树下,梅花树也代表着葬花亭,葬花亭下埋花人。与之前妙玉把好不容易收集的梅花雪埋在地下不仅仅只是为了来年能吃上好雪,还是一种期盼来年能与心爱之人重逢团聚,同时还证明真实的林黛玉最终魂归之处就在梅花树下。
杜丽娘受传统礼教约束,婚姻不自由,抑郁而死,在这一点上与黛玉很像。小说中黛玉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引用丽娘的唱词,可见两心是相通的。实然林黛玉一直在追求心中所爱贾宝玉,但传统封建婚姻观念下,最终没有如愿实现和贾宝玉在一起,现实当中,假若真实存在的林黛玉竺红玉因为只是一微不足道的小戏子身份地位低微而不能如愿以偿嫁给自己心爱的曹雪芹心里受到极大的打击的事实,无可奈何花落去被迫替代曹雪芹的远方表妹李香玉入宫为妃子受到寂寥的宫中生活,那么曹家其目的是为了让她牺牲自己的幸福换来曹家的再次兴盛,以求得雍正皇帝的欢心借以光复衰败的家族。
    就是雍正皇帝手里拿捏着梅花枝干紧紧不放意味着高尚的皇权对其人生自由的约束,也意味着林黛玉的梅花魂是借来的,而不是自发自来的梅花魂,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不是心甘自愿入宫为妃,只是借代品。借魂以求保住曹家能继而延续鼎盛香火下去,然而贾宝玉正好却是寻梅的形象,就如宝玉自己说道,“寻春问腊到蓬莱。”那么梅花就生长在蓬莱,与《弘历采芝图轴》里的诗句“人世蓬莱镜里天”不谋而合,贾宝玉在蓬莱寻梅花,那么两代满族皇帝在虚幻的梦境中寻找梅花,不就说明在现实中追寻自己梦寐以求的竺红玉皇后的芳心,也许就像《红楼梦》中的诗句“梅魂竹梦已三更”所描绘的意境,朵朵梅花都在做梦,"梅魂"包括所有的梅花。而"竹梦"似乎侧重于黛玉,其实"竹梦"包含所有的"梅魂"。《红楼梦》就是梅魂竹梦,做竹梦的黛玉本人也是"梅魂",而且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而所有的梅花梦包含归属于元春的梦中,也就是元春的“妃子梦”,即是潇湘妃的“妃子梦”。
如果说林黛玉有着元春的一面,那么所有的梅花梦就意味着入宫成为雍正身边的汉族皇后,然而两代皇帝雍正和乾隆煞费苦心想从林黛玉的梦境中走近亲昵讨好她,但自从入了宫以后,林黛玉始终对贾宝玉的心未曾发生改变,所以无论两代皇帝如何努力都是白费心机,然乾隆皇帝拱让梅花的姿态只是意味着雍正皇帝已经独自霸占了林黛玉,乾隆皇帝作为他的皇子,只好情不自愿拱手相让。但最终林黛玉还是失魂于乾隆皇帝的手中,从《平安春信图》中乾隆皇帝穿的红低鞋可以看出,为何雍正皇帝穿的底鞋是深蓝色的,而乾隆皇帝穿的是深红色的,红色代表“鲜血”的颜色,意味杀之,所以竺红玉皇后的最终还是在乾隆年间与世长辞。

在《平安春信图》中最为奇特的是正副画的底部清晰可见一个还未画完的方鼎,很多人都在猜想这未成形的方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其实这只方鼎还是与林黛玉有关系,它是象征林黛玉入宫成为还未成形的太皇太后。为何说方鼎与皇后的权利有关,鼎,一般最早出现盛行于殷商时代,但是它是一种带有纪念性的礼器,最具有代表太皇太后的方鼎就是司母戊鼎,大方鼎腹壁内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司有解释为祠的,就是祭祀的意思,戊应是商王文丁母亲的庙号。原来这只大方鼎是文丁为祭祀他的母亲而铸 的一个专用鼎。从这里就可以判断出未画完的方鼎只是想让世人清楚知道曾经在深宫中就住着一位德才兼备的汉族皇后。未成形也许指明汉族皇后竺红玉当地位抬升至太皇太后的位置之时因犯了罪责被除名了。

是否林黛玉真的入宫成了妃子,逐渐登上了权利顶峰太皇太后,更多的证据还存在于另十二张宫廷画卷中,这十二幅画就是《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也就是《雍正十二妃子行乐图》。有很多人误以为画的是十二个不同的女子,其实十二代表十二个月季不同景物的变化,而所画的女子只唯独一个,只是形神姿态各异不同罢了。为何雍正皇帝不把画中的女子称之为妃子,而是与惯例恰到其反称之为“美人”,那是因为林黛玉天生长得艳丽非凡,任何女子的姿色都超越不了她。为何一定说画中的女子就是林黛玉,有三点理由,第一,十二副画卷都出现了翠绿的竹子的身影,竹通“竺”,也就意味画中貌美如花的女子姓竺,对竹子的喜爱已是形影不离的地步。上文已全面分析竹子对林黛玉的至关重要,其二,画中的十二个女子都穿着汉族服侍,了解清代历史的人都知道,清军入关不久,由于在文化上缺乏自信,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被汉化,清代文字狱,在雍正手里登峰造极。尤其是服装的款式问题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小节,而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合常理的汉族服装有失于国体,伤风败俗之事雍正皇帝如何能接受,只有才色出众的林黛玉有能力说服雍正,让满族逐渐慢慢接受汉族文化。其三,在十二副画中其中有一副名为“消夏赏蝶”的图画最为说明林黛玉在雍正皇帝心中及其重要,此画中的女子背后有一缺损的字扁写着:有清音。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如果把前文补全的话,就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寓意为与妻子共勉已久的箴言。平安恬淡,厮守一生,更有万事莫强求的山水田园的期盼与相约。从诗句的含义中可以深切领悟雍正皇帝想要用心去品味、去思量、去体贴林黛玉宫中的生活,抛开世俗种种烦恼,安心快乐不再为旧的恋情困惑纠结。只有作为正配才能称之为“妻子”,在雍正皇帝的眼里,更多的渴望得到林黛玉的心,毕竟竺红玉皇后不可替代。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雍正身边的确拥有一位汉族的皇后,而这被世人所淡忘埋没的汉族皇后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心中思念已久的林黛玉—竺红玉。


论文作者:梁琉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夜话:揭秘林黛玉成雍正宠妃的真相
雍正皇帝的死因之一,居然跟《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关?
她是林黛玉原型,后嫁雍正做妃子,因和曹雪芹来往过密被乾隆怒斥!
雍正之死,后人有5种解释,第4种乾隆不信,第3种曹雪芹不信!
大清乾隆皇帝弘历拾圆银币
微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