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松应对幼小衔接(一)


开学典礼        镜头一

9月 3日上午 7时 50分许,记者来到了上海路小学。此时该学校正在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记者注意到,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都整整齐齐地列队站在那里,没有人做小动作,也没人打闹嬉戏;但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 150名一年级小学生就有些不守规矩了:有的不时伸个懒腰,有的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抓耳挠腮,站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干脆蹲在了地上。
德县路小学今天一早也举行了开学典礼,而且该学校还邀请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一起参加了典礼。典礼还没举行完,有两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哭着要找妈妈了,这一情形让现场的老师和家长都哭笑不得。


刚上课就想回家        镜头二

不光在开学典礼上“站不住”,在随后进入教室里上课时,这些新同学们也有些“坐不住”。在德县路小学,有的一年级新生刚上课 10分钟就开始做各种小动作了:一个小男孩对同桌小女孩文具盒上挂着的一个“史努比”小饰件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不时去拨弄几下,惹得小女孩直给他白眼;还有的新生直截了当地问老师什么时候让回家。而在中午就餐时,嘉峪关学校出现了这样一幕:在学生食堂里,一些小同学的饭菜和餐具都摆放在他们面前了,可奇怪的是他们坐那干等着,就是不吃。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等着喂。其他一些自己吃饭的小同学也不是很“会吃”——一顿饭下来,不少同学吃得满身都是饭菜,也让老师哭笑不得。

调查显示,心理适应不良和生活适应不良的比例都过半。这可能是家长想不到的吧?或者跟家长们常见的推测不太一样吧? 


多数家长更多的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所以,一提到幼小衔接,大多数家长马上反映出来该让孩子提前学拼音、做加减法或者学英语等!总之,要让孩子在大班的时候忙活起来! 


还有一类家长觉得,知识不能提前学太多,否则上小学后就不认真听了。通常,这类家长就跟幼小衔接势不两立,并且坚决抵制幼小衔接,声称绝对不会送孩子去幼小衔接班。 


以上算作常见的两种幼小衔接的观点。且不探讨谁对谁错,我们今天分享完“轻松面对幼小衔接”这个主题,结论各位自己评判!



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班吗?当然不是!

我们今天探讨的就是幼小衔接这件事,而不是推荐大家去选班! 


所谓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而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


为什么要衔接?我们从以下五个部分来解析



1幼教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的发展特点

1

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

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

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

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

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

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

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

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如“奇妙的影子”、“各种各样的车”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看图说话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2从“幼”到“小”的三个断层

1

学习环境(方式)

幼儿:游戏、活动、自主、自发

小学: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或考核

2

期望水平

幼儿:情绪(快乐)、生活(吃喝)、交往(吵架)

小学: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孩子:上小学一点也不好!都是作业惹得祸,让我没法看电视

不光孩子需要衔接,家长也需要衔接,孩子的衔接是作为主体,家长的衔接是作为扶持者。

3

人际关系的断层

师生: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同伴: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由此可见,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道沟横在孩子们面前!所有幼教工作者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面对这道沟!


如果准备不充分会怎么样?这就出现了很多一年级小学老师经常跟我说到的现象:孩子的第一个分化就产生在一年级!当然,如果光看成绩,可能上下不差5分,也无所谓分化,但是看学习状态,比如主动性、习惯、注意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孩子们在上学后的一个月内就能显现出差异。



3小学生学习品质频发问题


不会听讲,

上课坐不住,

注意力不够集中,          

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表现自己,

不会交往,

记不住作业、不会独立学习,

做事磨蹭拖拉丢三落四……   


4连锁反应


  1. 学习跟不上,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自尊心受挫,没有自信。

  2. 周围没有可信赖的朋友,觉得孤单、不快乐。

  3. 没有良好的习惯,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4. 一旦成为“问题”学生,心理会逐渐有阴影,排斥上学、产生厌学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点话题】继续上大班还是退园上幼小衔接班,家长请再多多考虑!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关键要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
教育部重锤严打幼儿园小学化!上学前班孩子更聪明?真相很残酷
幼儿园大班“空巢”,八成孩子去了学前班!专家的这些建议很中肯
“一年级,我来了”——常州市家庭教育成长指导站幼小衔接主题沙龙
幼小衔接怎么办,家长在线发愁?看看专家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