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这样上(20)| 编织读写结合体系


为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教材,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如何进行写读创语文教学呢?本文试图通过不同文体课文读写结合点的挖掘与选取,使老师们找准读写结合的落脚点与训练点,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使阅读与写作结合得更加巧妙,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高度融合一体的完整有机的语文课堂教学。



编织读写结合体系
以语言、情感、思维、语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为经线;以每个学段每种文体为纬线,纵横穿插,编织读写结合体系。


读写结合点


1.文本主题:(主题读写结合点  

从文本的主题出发,引发   相同或相似的主旨片段或文章创作。

文选教材基本主题:童趣童真,自然,母爱,游戏,友谊,团结互助,亲情故事,爱国,生命起源,学习励志,英雄人物,风景名胜,科学探索,探险科幻等。




2.文本结构:(结构读写结合点

从文本的构句﹑构段﹑构文方式,引发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方式选取读写结合点

低段:练写话。

一年级教材安排学习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训练,要求学生懂得句子本身的条理性;二年级安排学习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使学生理解句与句的逻辑关系。

中段:练片段。

三年级安排训练重点是连续结构段、并列结构段、总分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使学生理解段中层与层的逻辑关系等。

中高段:练篇章。

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习连续结构篇、并列结构篇、总分结构篇、概括与具体结构篇,使学生理解篇中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开头结尾 谋篇 (拟题   立意 选材  组材  修改 编辑 )等。




3.表达方式:(表达读写结合点

从文本的表达方式的特点上,来进行表达方式上选取读写结合点

诗歌: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押韵,节奏,分行,词语的新鲜感,画面感,意境感等。

小说:叙事的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的顺序,人物角色关系,矛盾冲突。

戏剧:提示语的作用,情节的设置,情绪的调动 ,戏剧化效果。

散文:

1).文艺类文章: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  场景烘托,空间方位,联想方式,抒情方式,各种常见修辞方式。

2).说明类文章:读者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3).论说类文章:论点的确立,论据的呈现,论证的方法及过程 语言风格。

4) .公文类文章:格式,读者对象,语言得体。




4.情感上选取读写结合点:

            1)、情感共鸣点

              2)、情理交融点

5.思维上选取读写结合点:

              1)、质疑问难点

              2)、求异思维点

              3)、创意表达点

              4)、想象补充点

              5)、批判评价点

6.语文实践点:围绕文本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练笔与创作。




写创的方式:

     低段适宜:创编句子,字谜小故事,词串小情景,编小童话、神话、小故事、小童谣等。  

      中段适宜: 典型片段仿写,记叙文,游记,小说明文,小寓言,诗歌仿作,书信,请假条,留言条等。

      高段适宜:叙事,抒情散文,读书笔记,读后感,演讲稿,小评论,调查小报告,尝试诗歌创作,戏剧表演及创作。

案例

范例1:一年级下册第2课《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

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

 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写创引导式一:

雨点还可以落在(      ),在(           )。

雨点还可以落在(      ),在(           )。

雨点还可以落在(      ),在(           )。

写创引导式二 :

春风吹到(         ),吹得(             )。

春风吹到(         ),吹得(             )。

春风吹到(         ),吹得(             )。


范例2 :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燕子》

郑振铎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赞歌。


写创引导一:

1:仿写补充。

设计一段小动物的动静描写片段,让学生进行补充完成。

写创引导二:

2:动静相衬描写刻画事物形象。

观察你生活中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从动静两方面来细致描写,突出它的特点以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3:精妙的比喻、拟人句式凸显事物的鲜活生动性。

为此进行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方式的句子或段落的准确表达练笔。




范例3: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向荒山野岭进军,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锨镐叮叮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用害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写创引导一:

1.前后对比凸显事物的变化。

2.从声响、色彩、质地、动态等各方面的综合运用使诗文更具画面感与活泼性。

写创引导式二:

3.以春天为主题,自行运用所学新知进行练笔创作。可诗可文。




       不同文体课文读写结合点的挖掘与选取找准读写结合的落脚点与训练点,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使阅读与写作结合得更加巧妙,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写读创教学,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由大量的课例分析作支撑,可按“依文定点——择优选用——分类训练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来实施。




针对不同文体特点来挖掘读写结合点

择优运用


1.诗歌的读写结合点

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古诗几乎每册都有,现代诗歌在课改教材中,篇目也有明显的增加,增选了相当数量的儿歌和儿童诗。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教学是基础,而在诵读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审美、对诗人的艺术人生的感悟,将是建构学生精神家园过程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学生把这些感悟用文章的形式积累下来、沉淀下来,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感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质,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古诗的读写结合点主要落在以下三点上:

第一,落在“赏”上。在赏析中学习古人是如何锤炼语言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剪”字,训练学生精炼、准确地运用词语表情达意。

第二,落在“改”上。古诗的语言是高度概括的语言,一句话往往包含着很多内容,一个词甚至就是一个故事。因此,引导学生补充情节进行扩写,或把诗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既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三,落在“用”上。古诗的语言虽短小,但精炼,古人在诗歌中曾为我们留下过许多千古名句。之所以有名,就因一句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往往是一语双关,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在熟读能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引用,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增添更多的色彩和韵味,有时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学生写到北京香山观红叶,就引用了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下雪了,学生便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以致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特征,儿童诗歌比较适合小学生写作。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日常语言本身就充满童趣和诗意,只要教师创设一种情景或提供一个话题,小学生完全可以写好儿童诗。另外,儿童诗篇幅短小,最适合低年级学生写作。而新课标没有规定儿童文学体式的写作要求,现行的各种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很少看到儿童文学体式的写作要求。这就给我们创造性地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生活和学习诗歌联系起来,调动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把准学生的思维动态,顺应学生的兴趣迁移,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环境,尝试写作;指导学生有节奏、有音调地吟诵,在充分领略诗歌典雅的格律美后,进行仿写和创作,成为现代诗歌读写结合教学的两个落脚点。

2.童话故事的读写结合点

童话,顾名思义,童就是少年儿童;话就是故事。童话就是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故事。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借助童话故事特有的魅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进一步促使孩子们的听、说、读、写、思等能力的提高,从而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童话的特点,其读写结合点应落在:

一是富有童趣的语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抑或植物,都赋予了人的语言,如《咕咚来了》,当“咕咚”一声响起时,小白兔的语言“快逃啊,咕咚来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读者的心,《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的话“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等等,更是贴近孩子的口味。所谓童言无忌,此处结合最有利于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写出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二是鲜明的人物形象。童话故事里的形象,多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它们和人一样有血有肉。阅读童话时,教师要结合故事里的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它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可以续编故事的结尾,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创编童话故事。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让小学生把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转化成儿童故事体式的书面语言,不但解决了作文的读者对象,还能提高作文的积极性,降低作文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游记类课文的读写结合点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文体,是小学阶段学生习作的重要类型之一。游记类的文章在小学中高年级各册书都有安排,根据教参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同是游记类文章,但课文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总体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抓“读写结合点”要依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切合本册书的训练点、针对课文的特点,扎实有效、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游记的能力。总结起来,游记类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有这样几处:

一是帮助学生理清游览顺序。参观也好游览也好,都离不开作者的行踪,弄清行踪,写作时才能安排好层次,才能一步一步地写出见闻与随感。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游览顺序,《参观人民大会堂》是按照“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的参观顺序来叙述的。

二是抓住过渡句进行训练。景点之间如何衔接,过渡语的使用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故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学会运用过渡句,文章才能通顺连贯。

三是让学生明白课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写作时才能抓住重点,写出印象最深的景物,从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四是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写出景物的特点,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结合点,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独到的地方,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才能写出文章的特色。

如《美丽的北海公园》中五龙亭的“造型别致”、琼岛的“美如仙境”;《天然动物园漫游记》中长颈鹿的“亭亭玉立”、基马猴的“顽皮活泼”等等,读写结合中抓特点,悟写法,学生才能写出真正的游记。

4.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点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着重刻画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和行为,记叙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读写结合点应落在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感悟理解上,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的。

如《军神》中的刘伯承这个人物,其钢铁般的意志透过他的动作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刘伯承之所以被称为军神不用言表。

侧重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在各册教材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年级,不同学段,教材编排的叙事类文章有所不同。总体上是本着篇幅由短到长,内容从浅显到深奥,结构线索由单一到多样。另一方面学生在不同学段,接受能力不同,因而教学应有所侧重。总体讲,读写结合点为:

一是叙事的线索要让学生清楚、明白,阅读时告诉学生叙事六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要关注一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还是倒叙兼有插叙,读中或者让学生自己感悟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这对学生写好此类文章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是在如何选取与中心相关的材料上结合。典型事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三是要关注叙事过程,在清楚明白地表述过程上读写有机结合。只有经历过程,事情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5.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点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在小学各册教材中也是常见的。写景,历历在目,情寓其中;状物,栩栩如生,意蕴其内。这是写景状物类课文的特点。

外在的“景”和“物”自身并不带有任何主观的感情色彩,而其一旦入诗成文,就会呈现出鲜活的生命,洋溢着丰富的情感,它绝不是客观景物的简单复制。写景状物类课文读写结合点应落在:

一是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继而有感而发。

二是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句段,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适时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是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特别给予关注,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四是抓住写景文章的要点和状物文章的要点,有针对性地读写结合。很多文章中都喜欢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呢?用了这些修辞方法,文章所要描写的景物对象的特点就十分鲜明、生动,使读者更容易、更乐意去感知。如《珍珠鸟》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生活中的一种美好境界,即人鸟和谐相处、互相信赖,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单独用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呢?因为“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把这一点放在前面说,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述线索,在这条线索的牵引下,“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鸟儿对“我”的逐步建立的信赖情感,才得以清晰地展现出来。此处读写结合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以抒情为主的散文的读写结合点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它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教学时,抓住了散文的“神”也就抓住了散文的根本,而不抓散文的“神”,教学往往会陷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读写结合教学时,其主要一个落脚点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到“神”,也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有就是要在文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中心上找结合点。

如《种一片太阳花》的借物喻情,《井》的借物喻人,《白杨》的借物喻理,《城市的标志》的借物喻事,都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点。学习这些课文时,抓住了这些结合点,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其精妙之处,再适时进行练笔,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切实得到提高。

7.说明文的读写结合点

说明文是一种以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解说清楚的文章,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关注说明类文章的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及对周围世界的深度认识。通过教师对读写结合点的探寻,对学生实施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还强化了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思辨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说明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主要应落在两点上:

一是贴近学生生活,渗透写法的指导,确保一课一得。我们知道,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多种,如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等,而在一篇课文中不可能都用到,即使用到几种,也必有主次之分,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需求选其一二运用,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抓住说明文的叙述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练笔机会。如《北京的四合院》这篇文章,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结构特点、人们的居住情况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说明了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建筑。学完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以一名专业导游的身份,准备一份介绍相关建筑的解说词,介绍故宫也好,颐和园也罢,甚至就是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理解来写一份《我眼中的四合院》,激趣不说,自会增色不少。又如《只有一个地球》,通过假想证实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之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由此,引发学生尝试习作,论证人类不良行为对地球造成的危害,面向人类写一份倡议书,写作方法和生活自然衔接起来,学生自会有感而发。

8.文言文的读写结合点

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瑰宝,语言凝练,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含蓄、深厚,同时传承了我们民族的亘古情愫。文言文的学习,虽然与现代文及古诗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内在本质却是相近的,应该说也是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最佳载体。因此,在教学时应深挖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适度练笔,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文言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点应落在:

一是经典词句的理解运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古汉语中的一些经典词句一直被人们所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是一些白话无法代替的,学生在学习古文的时候理解了诸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词的本意和引申义,在自己习作中就可以运用。

二是古文的改写。把古文改写成白话文,既便于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文体课文读写结合点的选取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读写教学应重视文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目标与要求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