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诩:我这张嘴开过光,我一般不多说话,我一张嘴你可能会惧怕我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人。武威乃是西凉之地,较中原肥沃之地来说相对贫瘠。那里的人吃苦耐劳,古今不知出了多少个'套马杆的汉子',但出名的谋士却是不多的。而当地人贾诩则属于另类,谋士中的谋士,不会像一般谋士那样为献一策多费唇舌。贾诩的style是,我一般不多说话,我一张嘴你可能会惧怕我。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他那开挂的人生吧。

你看我是不是很萌,是不是很无辜很善良

《三国志》对他的记载是,'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这样的叙述其实有点反常,按照三国志一贯的套路,介绍一个人一般都要翻翻这个人的族谱,看看他祖上有什么名人没有,是否当过什么大官。因为这也很符合东汉末年的习惯,不用考试,通过月旦评之类的名人评语当官,而名人之间总是世家关系,都是有背景的人才有机会得到厉害的评语当上大官。因此,东汉末年是很看重出生的。而这里,居然没有详细地介绍贾诩的家庭背景。后来的《新唐书》里说,贾诩是西汉天才文学家贾谊的后代。也有其他文献记载,贾诩的曾祖当过武威太守,祖父当过兖州刺史,父亲混得不好也当过轻骑将军,可以说贾诩都不知道是官几代了。那么为什么不提呢,也无从得知,不过从中最少可以知道一点,他们家不喜张扬,要不然这么显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怎么可能不发一言呢?知道这点,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谦虚应该是贾家的传统,这对贾诩后来很少说话和做人低调应该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贾诩既然这么低调,那他为什么一说话就让人感到害怕呢?这个很难一言概括,我们或许能从他地事迹里找到一些论据。

那一年,贾诩因为举孝廉,当了郎官,相当于某些机关的助理,后来因为疾病离职。古人称小病为疾,大病才称病,看来应该是一场大病让他暂时没办法办公,所以才回老家。可是东汉末年的治安也不好,他们一行走到半路就被劫了,是反叛朝廷的氐族人干的。不知道是暂时失业要当流寇劫财为生,还是想跟大汉朝做彻底决裂于是连离职的政府官员都劫了,反正这伙人是准备下死手,口号就是管杀还管埋。轮到病秧秧的贾诩时,只听得他孱弱的身体发出响亮的声音,'我可是西凉大将段颎的外孙,你们最好别埋我,那样的话我们家可能会出很多钱来赎我,否则你们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不好过。'段颎是镇守边疆的大将,在这一带可是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些氐人一听就不敢动他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埋了,唯独贾诩被送走了。显然贾诩不是段颎的孙子,否则肯定有后续——段颎带兵来剿贼。就凭着这么一惊一诈,这些氐人非但不敢动他,还要跟他约定,'公子呀,你可不能负我们呀,回去得和段老爷多说好话。'这里的一个细节就是用'送',是直接送走,而不是放和留。试问正常的绑匪有放人质让他们回去拿赎金的吗?想来当时的这群氐人被他吓得不轻。'……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

饱受李郭之祸的皇帝和大臣们

那一年,董卓公被吕布和王允联手做掉了,西凉军人人自危,大家都在收拾包袱准备逃回老家。其实这本来也很正常,树倒猢狲散,大家出来都是为了一口吃的,老大都去了,现在不跑还能怎样。然而贾诩制止了他们,因为他听到一个很不好的消息:朝廷那边正在讨论是否要对董卓残部赶尽杀绝。贾诩一估摸,董卓生前干了不少灭绝人性的事情,比如杀人取乐,食人鲜血,这会儿'羔羊们掌权了',你说他们能不报复吗?于是秉着至少我不能死的宗旨,贾诩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他让董卓的两个手下李傕郭汜杀回去,并且警告他们如果独自逃跑,那就是光杆一个回去也会被抓回来,不如收拾人马怎么也有十几万说不定能打下长安,就算打败了再跑也不迟。李傕郭汜一听有理,聚拢手下,应该也用了贾诩的警告,让士兵们背水一战,没想到不但把王允吕布的朝廷军击败了,还绑架了皇帝。这时候还没有个真正的老大,谁也不服谁,皇帝在他们眼里就是个'财务室的会计',谁抓到了就有金银珠宝拿,就有高官爵位当,因此皇帝成了他们博弈的彩头,每天都要在皇宫附近爆发几次混战。但是他们还不敢直接对皇帝怎么样,因为贾诩护着皇帝和一班旧臣。李傕郭汜他们互相瞧不上,但是都不敢不把贾诩放在眼里,因为当初他们都要完蛋了,而贾诩只是两句话就让他们反转了乾坤,不谈救命的恩情,就凭这样的智谋他们都是不敢随意造次的。他们让贾诩当尚书仆射这样的大官,相当于副宰相。贾诩自知理亏,或者是不想继续当出头鸟,他就只愿当个尚书干干事就行,但主要的业务还是在维持皇帝和李傕郭汜的关系。因此,李傕郭汜既感恩又忌惮贾诩,所以对于贾诩的话多少还是听的。

后来贾诩拉着张绣投靠了曹操,而曹操在事业大成之后也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二儿子曹丕城府极深,但贵在勤勉;三儿子曹彰武功不错,可惜只想立志当个大将军,显然不能很好地继承王位;四儿子曹植,风流倜傥,诗赋写的好,每次听起来心里暖暖的很舒服,而且士人们都很敬重他,当王是离不开大臣的,可惜这孩子喜欢喝酒,有时还酗酒,这样也是个问题。其他的儿子要么不尽人意要么太小,要是我大儿子曹昂还活着就好了,都怪张绣。想着想着,想起张绣旁边还有个贾诩,而且很低调没有拉帮结派,确实可以问上一问。

晚年的曹操

贾诩是个人才,曹操在被张绣完胜的时候就知道了,那一战想起来都后怕,典韦为了给他争取时间命没了,曹昂也献马牺牲了,而这一切都是贾诩造成的,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人呀。收归账下之后,曹操也没敢多问他计谋,只在官渡的乌巢奇袭前夜找过他。谁知他的原话居然是这样的,'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他居然料到自己要去奇袭。(从曹操多次骗许攸说自己粮草足备直到被拆穿,和之后杀掉多次猜透自己心思的杨修来看,曹操这个人喜欢闷声发大财,在没有结果前曹操很少愿意说实话。此时问贾诩,必然是胸有成竹后故意装作为难去问的。)而且还说自己努力了半年,都没把袁绍打败,就是不敢冒险出奇兵。这就是赤裸裸的智商压制呀,明明有策略不说,非得等到我焦头烂额,然后再一语点破。关键是事后自己的奇袭还特别的顺利,袁绍一战被击溃。这些个深刻印象在曹操心中盘桓,有时是敲打,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一直不敢对贾诩委以重任但一直许诺一些虚职的原因了。(袁军未败前,曹操给贾诩许了一个冀州牧的官职,那时冀州未定,冀州牧说白了就是挂牌的虚职。)

曹操屏除左右单独和贾诩谈立嗣的事情,贾诩沉默着不说话。曹操说,'我问你话呢,为什么不回答?'贾诩回答道:'我刚刚在想一些事情所以没有来得及回答。'曹操问:“想什么呢,小老弟?”贾诩说:'我在想袁绍父子和刘表父子。”曹操大笑就把曹丕立了王太子。(袁绍、刘表都因为立幼不立长,结果在死后导致内部争斗,拱手将家业送给了曹操。)我想曹操那一笑是多么的无奈,他到底在笑什么?也许可以用《三国演义》里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前后三笑来解释。

诈骗氐人劫匪,非但有智而且胆略过人,和歹徒谈厉害关系无疑是在'玩火';反攻长安,虽然是性命之间做出的无奈选择(贾诩求生欲极强),但是无疑透露着一点阴毒,在现代刑法里,正当防卫只能防卫正在发生或者持续进行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也只能是在两害之间取其轻,不能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更不可能危害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而贾诩一旦决定就很果断,他成为了反攻长安的背后教唆者;完胜曹操,杀其子侄,毁其大将,完了还主动投靠你,让你必须揣着周公吐哺之心善待他。这不仅是谋略过人,更是对人性把握到了极致。这样的人,让你又爱又恨又气又嫉,最关键的是忌惮和惧怕。试问谁人敢轻易加这样的人到朋友圈,和这样的人推心置腹呢?

继位前夕的曹丕和司马懿

去年上映并且火爆一时的《军师联盟》,为了渲染司马懿,是直接将贾诩这个人的戏份给抹杀了,剧中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贾诩。《三国志》记载,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魏略曰:文帝得诩之对太祖,故即位首登上司。可以说,没有贾诩的一手好助攻,曹丕根本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当上世子,到最后称帝。而这些功劳,在《军师联盟》里都被安装到了司马懿头上。为何?贾诩的存在,也许是连《军师联盟》的编剧都无法处理的存在吧,试问司马懿又如何能做到无视贾诩,轻易地操纵魏国的大权呢?(司马懿长寿,贾诩也不赖,活到了七十七岁。诩年七十七,薨。司马懿就算熬过了贾诩,留给他操作的时间恐怕也不多了。)也许,贾诩一开口,司马懿也会有几分恐惧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品论三国谋士之四易其主的谋士贾诩!!
贾诩(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曹魏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享年七十七岁)
三国最善权变的谋士:被称为“毒士”,却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
三国时期贾诩,智计无双才能不输诸葛亮,三国时期最长寿谋士之一
哲理小品(543):两个谋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