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纸诏书平诸侯:历史上最著名的让你明知是坑,还不得不跳的阳谋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自从夏商周以来,分封制深得人心,虽然经过祖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废除分封改为郡县制。但是随着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等到刘邦最终胜利后,建立汉朝,却是又一次恢复了分封制度。

但是刘邦分封诸侯王之后,各地诸侯拥有大量的土地、人口、军事力量,势力庞大的诸侯国对于皇权形成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刘邦虽然亲手消灭了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的叛乱,但是刘邦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留下彻底解决诸侯王坐大的办法就逝世了。从此以后,如何削蕃、集中皇权就成了每一任大汉皇帝必须思考的问题。

失败的削藩令

到了汉景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之下,大汉尝试了直接下达削蕃令,结果引发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国的联合抗议,爆发七国之乱;

因为诸侯势大,一度逼得汉景帝腰斩了提倡削蕃的晁错以示诸侯,但是既然已经起兵,七国诸侯断然不会随便罢休。虽然后来在周亚夫等人的努力下,七国叛乱随后就被平定,但汉景帝在削蕃上其实算是认输了。

直到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刘彻无法忍受诸侯坐大,这才又一次把削蕃当做必须大事来做。

成功的推恩令

汉武帝初期,一些大的诸侯国占地千里,实力庞大,经常对抗中央。而且诸侯国国君的位置是嫡长子世袭,其他儿子啥都没有。

汉武帝吸取了汉景帝的教训,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议,施展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阳谋:推恩令!

把非常敏感的削蕃政策以赏赐、福利的“推恩令”的名义传达下去,这一政策可以说是天才般的创想,诸侯国听从这道命令,则在未来必死无疑;要是不听这道命令,恐怕就会马上被庶出的儿子们给暗杀掉了。

汉武帝的大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陛下,诸侯国的这些庶子好可怜,请陛下下令让诸侯王的庶子都可以分封为列候,这样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子啊。

诸侯王庶子们:陛下万岁!陛下英明!笔芯!

诸侯王:。。。。

汉武帝:哈哈,看到群众这么热情高涨,准了!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诸侯王面对“推恩令”这一招阳谋,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如果拒绝推恩令,自己家里的几十个庶出的儿子为了利益肯定就会先联合起来干掉自己。汉武帝乐见这种事情发生。

如果同意推恩令,自家方圆千里的大诸侯国领地马上就要被分割为几十个领地不过百里的小国。而且这些小国的管理权不在大诸侯国,而在官府。

小国这些庶出子女还会接着生儿子,又会接着推恩,直到没得分了。。。

废除爵位

接受了推恩令之后,诸侯国从此再也没有实力跟汉武帝叫板,跟中央政权叫板了。之后诸侯们的生死也控制在汉武帝手里。

元鼎五年(前112年)的时候,汉武帝说要祭祀宗庙,让各地列候都要献上用于祭祀的酎(zhòu)金;这些刚刚受到推恩令奖励的小王爷、小诸侯们以为不是啥大事,就按照以前的样例随便送了一些金子凑数。

结果汉武帝就在这里等着呢,直接以所献的祭祀酎(zhòu)金成色、分量不足,这是不孝的大罪,然后一下子废掉了106个列候,直接把侯国收归国有。

后来汉武帝只要不爽诸侯,随便找了一个由头,就罢免了中小诸侯国的爵位。而这些诸侯国再也没有实力联合反抗了。

诸侯王中比较大的诸侯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觉得这日子过得生不如死的,迟早会被汉武帝除掉,干脆造反算了。于是两人暗中招结宾客,制造兵器,准备反叛。

结果到了元狩元年(前122年),消息暴露了,汉武帝都没有派大军,直接下令就可以逮捕了二王,二王皆自杀,列侯和大小官吏、宾客因牵连被杀的数万人,二国废为郡。

也就是说,从推恩令这个伟大的阳谋开始,汉朝再没有爆发过大型诸侯国的联合反叛。效果可见一斑。

在中国历史上,面对藩镇格局的局面,除了武力征讨之外,历朝历代的做法几乎都不如“推恩令”这一政策省时省力还极为有效。

这个政策绝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而且非常成功的“阳谋”了。

刘备:要不是推恩令,我堂堂中山靖王之后,至于去织席贩履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山靖王为了应付汉武帝削藩,生一百多个儿子,手段堪称高明
千古阳谋推恩令:削你,不需要你的同意
豪杰聊大汉(7):推恩有方主父偃 一个自毁前程的人
“七国之乱”:大汉王朝的危局与新生
谈谈贾谊、晁错和主父偃
浅析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背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