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搜狐网

2017-07-18 05:25

释文

孝女曹娥碑。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1],末胄[2]荒沉,爰来适居。盱能抚节安歌[3],婆娑乐神[4]。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5],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时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6],莫之有表。度尚[7]设祭之诔[8],辞曰:伊惟孝女,晔晔之姿,偏其返而[9]。令色孔仪[10],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家室[11],在洽之阳[12],待礼未施。嗟丧慈父,彼苍伊何[13],无父孰怙[14]!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15]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乍沉乍浮。或泊州屿,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还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流泪掩涕,惊恸国都。是以哀姜哭市[16],杞崩城隅[17]。或有克面引镜[18],剺耳用刀[19]。坐台待水[20],抱树而烧[21]。於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22]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23],不镂而雕[24]。越梁过宋[25],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乱[26]曰:铭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丘墓起坟。光于后土,显昭天人。生贱死贵,义之利门[27]。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28]。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已招[29]后昆。汉议郎蔡雍[30]闻之来观,夜暗,手摸其文而读之。雍题文云:“黄绢幼妇,外孙韲臼。”[31]又云:“三百年后碑冢当堕江中,当堕不堕逢王叵。”[32]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之。

注释[1] 与周同祖,曹姓始祖为曹叔振铎,是周文王之子。[2] 末胄,子孙后裔。[3] 安,通“按”。抚节按歌,随着节拍唱歌。[4] 婆娑乐神,巫师迎神时作舞蹈,舞姿婆娑,取悦于神。[5] 伍君,即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等事,被赐死,投尸江中。吴人敬其忠烈,将他尊为涛神。东汉时期,吴越人在端午节有祭祀伍子胥的习俗。[6] 青龙,太岁的别名。古代纪年法之一。青龙在辛卯,即元嘉元年(151)。[7] 度尚,时任上虞县长。据《后汉书·党锢列传》,度尚与张邈、王考等人号称“八厨”,称其能以财救人。[8] 之诔,当为“诔之”之讹,《古文苑》作“诔之”。诔,祭祀死者的悼文。[9] 偏其返而,语出《论语·子罕》:“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这是四句古逸诗。偏其反而,本为形容花朵摇动的样子,引申为形容少女优美的姿态。偏,通“翩”;反、返,通“翻”。[10] 令色孔仪,娇媚的姿容,美好的仪态。令、孔,均形容美好。

[11] 宜其家室,语出《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意思是女子嫁到夫家,将给夫家带来兴旺。[12] 在洽之阳,语出《诗经·大雅·大明》:“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洽,水名。阳,山之南、水之北,称阳。在洽之阳,本指女子所处之地。用以表示女子未嫁。[13] 彼苍,指天。《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伊何,为何,作什么。彼苍伊何,如说:“老天爷,你这是干什么啊!”[14] 怙(hù),依靠,仰仗。[15] 眇然,轻盈美好貌。[16] 哀姜哭市,《左传·文公十八年》载,姜氏为齐国公女,嫁为鲁公夫人。后其所生子被杀,本人被遣归齐,行哭过市,市中人皆为之恸哭,鲁人号之为“哀姜”。[17] 杞崩城隅,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载,春秋齐大夫杞梁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一角。葬夫事毕,赴水而死。此故事后演绎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18] 克面引镜,刘向《列女传·梁寡高行》载,梁有寡妇,美艳多姿,梁贵人争欲娶之而不能得。梁王遣使相聘,妇乃取镜持刀,自割其鼻,以示不嫁。梁王高其行,尊其号曰“高行”。克,通“刻”。[19] 剺耳用刀,《后汉书·列女传》载,沛郡刘长卿妻寡,为防嫌疑,割耳自誓。剺(lí),割。[20] 坐台待水,刘向《列女传·楚昭贞姜》载,楚昭王夫人为齐侯女,昭王出游,留夫人渐台之上。王闻江水大至,遣使者迎之,使者忘持符,夫人不肯行。使者归取符,水涨台崩,夫人已淹死。于是昭王谥之曰“贞姜”。

[21] 抱树而烧,此句当为“抱柱而烧”之讹。刘向《烈女传·宋恭伯姬》载,伯姬为宋公夫人,其舍夜失火,左右呼其避,伯姬曰:“妇人之义,傅母不至,夜不可下堂,越义求生,不如守义而死。”于是被烧而死。[22] 岂况,何况。[23] 不扶自直,语本《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意为蓬草生长在大麻田中,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24] 不镂而雕,不用雕镂就已自然成形。比喻自觉的道德规范深入人心。[25] 越梁过宋,“梁”指梁寡高行,“宋”指宋伯姬,详见前文所注。[26] 乱,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内容的文字,叫作“乱”。[27] 义之利门,此句表示一个卑贱的人,只要死得其所,立刻可以高贵。利门,获利的途径。[28] 配神,主神之侧配享的副神。此处指将曹娥作为江神的配享。[29] 招,《古文苑》作“昭”。“招”字疑讹。[30] 蔡雍,即蔡邕,字伯喈,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雍,通“邕”。[31] “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即“绝妙好辞”四字的隐语。“黄绢”为色丝,合成“绝”字;“幼妇”为少女,合成“妙”字;“外孙”为女之子,合成“好”字;“韲(jī)”,指捣碎的姜、蒜、韭花等菜酱,“韲臼”即捣酱的石臼,所以是承接辛辣之物的器皿,喻“受辛”,合成“辤”字,“辤”为“辞”的异体字。说见《世说新语·捷悟》。按,此八字类同猜谜,故后世将此故事作为中国谜语的滥觞,上虞县亦被誉为谜语的发源地。而以此格式所制的谜面称“曹娥格”或“碑阴格”。[32] 此二句为谶语。类似的谶语古籍中亦有记载,多见于古冢、古棺中。如《全唐诗》卷八七五《岩腹棺铭》曰:“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

【译文】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是上虞县曹盱的女儿。曹氏的先人与周王同祖,至其后裔逐渐没落,来居于上虞。曹盱能踏节而歌,舞蹈迎神,舞姿优美。汉安二年(143)五月,正逢祭祀迎涛神伍子胥,他逆涛而上,淹死于江中,尸首一直没有找到。曹娥时年十四岁,嚎啕痛哭,思念其父,在江边徘徊哀唤达十七日,后来自投江而死,过了五天,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江面。从汉安二年(143)至元嘉元年(151),她的事迹一直没有被记载宣扬。至县长度尚来任,才为她设祭悼念,诔辞曰:多么孝义的少女,她的风华美艳多姿,就象花儿枝叶翩翩。她的容颜仪态妩媚出众,是窈窕的淑女,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将是丈夫的贤内助,但此时尚在洽水之阳,未及婚配。可叹她的父亲突然去世,老天爷!你这是干什么啊!失去了父亲她有谁可以倚靠!她向神灵泣诉哀告,来到江边不停地呼号,自己的生死完全置之度外。

于是她轻盈的身躯飘然而起,纵身投入江水之中。她的尸体在江水中升沉起伏,时而搁浅在沙洲江渚,时而飘荡在江水中流,时而裹入急流,时而随波而去。岸上的百姓失声痛哭,成千上万的人们为她哀悼。围观的人填满了道路,大街上民众云集。人们泣泪掩涕,悲痛之声震动了国都。相传鲁公夫人哀姜痛哭于闹市,杞梁之妻哭倒了城墙,梁寡妇高行自割其鼻,刘长卿寡妻割耳自誓,昭王夫人淹死于渐台,宋伯姬烧死在堂中,呜呼!孝女曹娥的德行,丝毫不亚于这些烈女。如何才能算作大国?就是礼法重于防范并使人自律,更何况贫贱的庶民身处茅屋露草之地,尚能不甘堕落,洁身自爱。曹娥的德行已经超越了梁高行和宋伯姬,比她们更加杰出。后人哀悼她的坚贞和刚烈,她的美名千古不朽。呜呼哀哉!

乱曰:你的美名刻于金石,你的义行堪对乾坤。经过数年的光阴,终于为你修起了丘坟。你的贞行流传大地,你的烈举光照天人。你生虽卑贱死却高贵,这是人求义的便利之门。可叹鲜花陨落,过早地飘零于泥尘。你以美艳的资质,将永世配享江神。就像尧的两个女儿,后来成为湘夫人。你将与她们一样受人尊崇,永远昭示后人。汉议郎蔡邕听说此碑,前来观看,因夜间黑暗,他手摸碑文而读。蔡邕并在碑上题字:“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又题字说:“三百年后此碑和墓冢都会塌落入江中,在将落未落之际会碰到王叵。”升平二年(358)八月十五日记之。

【品读】

东汉末年,上虞县有一个巫师叫曹盱,在端午祭祀迎涛神时,不慎落水而亡,连尸身也没有留下。他年仅十四岁的女儿曹娥为了寻找父亲的遗体,沿江哀号达十七日,后来也投江而死。五天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一同浮出水面。这件离奇而感人的事情在市井中传诵,曹娥也被称为孝女。数年后,上虞县长度尚为她修坟立碑,并由他的弟子(一说外甥)邯郸淳撰写了这篇碑文。不久,大文豪兼书法家蔡邕慕名而来,读罢碑文之后,在碑阴写下了八个字的隐语和一段谶语。汉代所立的碑早年就已失落,相传后来由王羲之重新书写了碑文,并把蔡邕的题字也一同记录在后,这就是今人所见的《孝女曹娥碑》,简称《曹娥碑》。至于这篇书法是否真的出自王羲之之手,这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于《曹娥碑》,启功先生曾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篇文章自古以来被称为“绝妙好辞”,启先生大不以为然,他甚至认为这是一篇很糟糕的文章。主要原因是,文中所用的典故“哀姜哭市”、“克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竟全部都是指“烈女”的,没有一个指“孝女”!这真是非常的糟糕,启先生批评得完全在理,不服不行。不过也真难为了写文章的邯郸淳,中国古人对女子的首要要求就是“贞”,“孝”的要求主要是对儿子提的。所以古代多的是节妇烈女,忽然出了个孝女,就不大好归类,只能勉为其难地与烈女们凑一凑了。现在国学又有新兴之势,不久前听说某地还推出了孝子计划,准备在若干年中培养一批孝子贤孙以光宗耀祖,那我们正好借《曹娥碑》来看看古人所宣扬的“孝”的思想如何?

《曹娥碑》说:“生贱死贵,义之利门。”这是说一个卑微的人,只要死得其所,立刻就可以崇高,所以“死”就是求“义”的方便之门!作者对曹娥的痛苦并没有多少同情,却夸奖她死得好。说作者杀人不见血,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吧!曹娥之所以要投江自尽,在当时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对生活不能自立的古代妇女来说,失去父亲就是灭顶之灾,孤女是无法生存的,摆在曹娥面前的也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曹娥的自尽是合情合理的,并不完全是“孝”的思想左右,而是因为她对自身生活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和无助,这是曹娥的痛苦所在。所以道学家们上纲上线,其实是用心可鄙!更有甚者,曹娥的事迹上说,经五日“抱父尸出”,后来的道学家还是心中不踏实,于是有人把这一句改为“背父尸出”,因为女儿抱着父亲,多少有点男女授受不亲的嫌疑,所以要把出水姿势改一改,由“抱”变成“背”,妥了!道学到这样的程度,我是觉得有点恶心的。所以《曹娥碑》书法好,但文章不太妙,思想则堪比毒草,我们还是不要盲目地叫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小楷 孝女曹娥碑[刻本] (旧拓本 美国安思远藏)
孝女曹娥救父的故事
端午节来了,讲讲曹娥的故事
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最好的三个传世版本欣赏
王羲之小楷《曹娥碑》高清赏析,为传世神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