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可以和孩子提“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应该这样说

 

 

听过一个笑话:


问:家长眼中的完美小孩是怎样的?

  

答:别人家的小孩。


也确实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身边总有比你优秀的同龄孩子,而通常爸妈也一定会以激励你上进的为理由,把你们做个比较,然后得出你什么都不如人家,再不努力长大就会就会饿死自己的结论。

  

问过身边很多人,都说“拿别人家的小孩做比较“已经是咱们父母通病了。

  

我们大多听过不少,比如:

  

——“你看你这个熊样,瞧人谁谁谁家孩子多争气!”

  

——“这有什么难的啊?你看谁家小谁做得多好,怎么到你这儿难成这样!!”

  

——“瞧你考这两个分儿,人家谁谁谁满分呢!你干什么吃的!”

  


—— “你干什么吃的!”

  

—— “看你那个德性!”

  

—— “你怎么那么不争气!”

  

—— “瞧你这点出息!”

  

—— ”你看人家谁谁谁……“

  

长大后的理解取代不了小时候的难过,现在细细想来,其实我们也能理解。

  

或许咱们父母刚刚在”别人家的小孩“的父母那里听到了一大串夸奖自家小孩如何如何优秀的一番炫耀之词时, 心下比较自家小孩,颜面上不免有些尴尬和羞愧,存了一肚子气。

  

回到家中,看到你从脏书包里拿出并不优秀的成绩单,还一脸不自知的样子,一肚子的气立马被点燃。”别人家的小孩“如何如何优秀,不自觉地就冒了出来,一顿对比和教训免不了了~

  

其实父母的意愿是:

  

希望孩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希望给孩子树立榜样,更加进取。

  

希望孩子在同龄人中不被看轻,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但是现在的理解并不能让我们忘记,

  

为了达到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的模样,我们付出了许多,留下了遗憾。

  


请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最后的杀手锏


而现在许多家长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为了不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孩子的一个魔咒。

  

在带领引导或者批评教育的时候,坚决不提“别人家的小孩”,但这样或许有些矫枉过正了。

  

有时候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口气适当的态度,提到“别人家的小孩”真的会有意向不到的良好效果,同龄人的优秀在孩子的眼中会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压力的同时,也会激励孩子更加努力的哟。

  


在我儿子成长过程中,数次起过作用。

  

比如,他下了滑冰课自己练习跳的时候,一次次跳不过去准备放弃时,我会说,你看某某,他也一直跳不过去,可是从来都没有放弃,结果上周终于跳成了呀,前后花了一年时间呢!你比他还勤奋,而且妈妈觉得你的动作做得比他还漂亮,再试试,很快咱们也能跳成。教练说按你现在的情况,不用半年就能跳成,你真的已经很棒了,只需要再努力一点点!

  

孩子于是立刻满血复活,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起来。那个先于他成功的某某,并不会成为他的痛恨对象和心中阴影,反而是一个可以赶超的目标。

  

再比如,写作业时,总是急急忙忙想要写完去玩,字写得难看又不愿意重写,提醒了几天始终不见成效后,我会说,你看你好朋友某某,写字特别认真,咱们之前一起看过人家的作业本对吗?如果让他看到你的作业本,你会不会有点不好意思呢?各方面能力和情况差别差别不太大的,往往容易做朋友比较长久。特别勤奋的人和特别懒的人,不容易做朋友,特别上进的人和凡事糊弄凑合的人也不容易做朋友。所以如果你喜欢你的好朋友,彼此就不要落下太远。另外呢,上次你们一起上体能课,你特别专心特别努力,他也觉得你特别棒,还跟你学习呢,记得吗?

  

孩子心情大好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一笔一划地开始写作业,他说,好朋友还跟我学习呢,我也得跟他学习,不能落下。

  

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要在为了在孩子同学家长面前能够炫耀一番的那一点面子,处处要求你的孩子达到“别人家的孩子”的样子。

  


第一名只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也只是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

  

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我们心里应该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个体,并且即便同龄,他们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的孩子并不必然就应该能做到甚至做很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不应用“别人家的孩子”,来给自家的孩子施压。

  

然而,我们也不应抹煞孩子的竞争心态和作为社会人的属性。

  

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孤立的绝缘体,只要有人群存在,就会需要一个参照系。这种参照并不来源于别人的强迫,而是一个本能的需要。

  

所以再次借用林清玄老师的一句话来作为结尾——

  

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以高分考上清华,写下给中国父母的6个忠告!惊醒了无数家长!
我就是我,独一无二且无可替代
孩子最讨厌父母这样说,你中枪了吗?
台风少年《像我一样》道出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抗拒:只想像自己一样
教孩子正视自我感受并合理表达,比教他“学会分享”来得更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