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故里】街区倒影中的老克雷孟梭广场




从天津站方向过解放桥,豁然开朗的空间,恍若一下子打开了历史的入口。左侧津湾广场的欧式建筑,看上去已与解放北路融为一体。在一张老照片中发现,就在距津湾广场百米之外的地方,当初也有一座类似格局的广场——克雷孟梭广场——以承德道上的法国公议局大楼为起点,与周边的几栋大型建筑与前面的广场共同构成了法租界的核心风景。

 

克雷孟梭广场建于1900年,以当年的法国总理兼陆军部长克雷孟梭命名。当年这一带的规划布局体现了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手法,高大的建筑构成了街区的底景。如今站在承德道与吉林路的交口往解放北路方向看,还能依稀辨出广场的模样。右侧一排法国梧桐最粗的直径已达六七十米,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

 

建于1924年的原法国公议局大楼是克雷孟梭广场的标志。公议局是旧法租界董事会行使行政职能的执行机构,也是当时法国在天津租界内的最高管理机构。身为建筑师的中国记忆论坛网友北阙说:“公议局大楼在建筑风格上属于折衷主义,是罗马复兴混合了晚期文艺复兴的构图,装饰也比较节制,开间比较大。它是一条街道上的主景,无论比例、构图、细部,都可以看出是经过反复斟酌的。”

 

抗战胜利后,公议局大楼一度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天津的司令部,1945年10月6日,侵华日军在天津的投降仪式便是在这座大楼前进行的。后来的公议局大楼又成了天津的文化地标。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是市图书馆所在地。1978年恢复高考,位于法国公议局大楼里的天津图书馆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每天早晨5点多钟,图书馆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6点半就出来发座位号,8点半开馆以后,很多没有座位的年轻人便都坐在门外楼梯上等待。天图的老馆员白莉蓉回忆说:“当时一开门人一下子就涌进来,有一次竟然把大门给挤下来了。我们都站在凳子上,踮着脚隔着柜台向读者递证。当时阅览室里也没有多少座位,很多读者只能坐在阅览室外的走廊里、楼梯上、大厅里看书。”

 

新馆建成后,公议局大楼又改为市艺术博物馆。1991年,这座大楼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优秀近代建筑。影片《建国大业》中,宋美龄到华盛顿请求马歇尔援助,这场戏的取景地选在了这里,也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这座大楼的气魄。

 

旧法租界是天津租界中最繁华的地区,在宏大的建筑群背后,布满了洋行公司、旅馆饭店、戏院商场,以及市井百姓的居所。今年,政府将对原法国公议局、法国领事馆、法国兵营、紫竹林教堂等建筑进行修复,以中心公园为起点,与海河景观带呼应,并分布不同业态,形成环状主题的法式风情区。

 

法国兵营建于1915年,后又进行扩建,整体包括两座二层营房,一座三层营房,两座二层小楼。营房的屋子很高,每层楼设有水房,还能让人联想到当年驻军的状况。沿着2米多宽的楼梯直接爬到三层营房的楼顶,赤峰桥另一侧的津湾广场便一览无余。50年代之后,兵营大院改成了港务局职工宿舍。上世纪在这儿住了40多年的闫先生回忆说,当年还没有赤峰桥,只有一座浮桥,兵营大院里特别干净,孩子们常常在院儿里踢足球。如今宿舍正在腾迁,大多数人家已经搬走,院子里很凌乱,原来可以踢球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大厦的停车场。

 

原法国领事馆位于承德道4号,这座法式古典风格的大楼建于1923年,如今是天津测绘院所在地,对面是居民小区。作为承德道的起点,这一带显得特别僻静。

 

解放北路与承德道交口的朝鲜银行大楼,建于1918年,外檐为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也是克雷孟梭广场上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大楼的局部也曾是由法国人开办的专营珠宝玩物的乌利文洋行。据说溥仪还曾在这里买过一块“灰色地、镶金边、表心带闪光的高级怀表”。

 

首善堂的二层大楼建于1919年,如今是北京银行所在地。整修后的颜色看上去有些突兀,不知道是不是按照原貌恢复的。首善堂是法国巴黎天主教圣味增爵会,即遣使会在中国设立的管理教会财产的机构。天津首善堂以经营房地产为主业,是租界时代天津实力雄厚的地产公司。1956年,这里改为天主教天津教区神学院,到1958年又改为天主教修女院。

 

建于1931年的法国俱乐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天津青年宫。这是一座带半地下室的一层楼房,当时内设酒吧、小剧场、舞厅、台球厅、地球厅、休息室等,后院原设有露天舞台,小广场及花园,是法国侨民娱乐的中心和法国商人议事聚会的场所。按照规划,这座风格简约的建筑将改造为天津金融博物馆。

 

80年代住在法国兵营大院里的林淑凤说,当年这附近基本没有卖菜的,居民买副食品都得去法国菜市。法国菜市是约定俗成的名字,这座菜市位于长春道和兴安路的交口,建于1920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大型菜市卖场。解放前夕,相声艺人常宝琨还曾为了谋生到法国菜市门口摆地摊儿做小买卖。1956年,这里改名为“长春道副食品综合商场”,到80年代又改为“天津市副食中心商场”。这个名字也说明了它当年的重要地位。90年代末,法国菜市先后改为万家利超市和苏宁电器的卖场。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菜市最后的身份是“海河改建工程拆迁指挥部”,直到2005年被拆除。

 

上世纪20年代,法国建筑师慕勒来到天津,在法国公议局工程处任职。工程处负责法租界内全部土木工程建筑,藉此之便,慕勒成立了两家公司,承接建筑设计和施工。今天看来,慕勒在天津留下的建筑的重量级别堪称惊人——劝业场、利华大楼、渤海大楼、交通饭店、中法工商银行、法国领事馆、法国兵营、中国大戏院、起士林大饭店、天津工商学院(今外院)主楼……因为这些建筑的存在,慕勒已经成了我们这个城市必须要记住的名字。

 

位于承德道的法领事馆建于1923年,西洋古典风格,石阶入口,两侧设花池、铁栏,是典型的外廊式建筑。这座建筑是慕勒为天津设计的最早的建筑之一。随后,他又承接了天津工商学院教学大楼的设计,这座拥有曼塞尔式屋顶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建成于1926年。时至今日,它仍是天津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交通饭店、劝业场、渤海大楼、中国大戏院,如今的劝业场一带几乎是慕勒的作品展览会。1928年建成的劝业场大楼高33米,到1936年,最高10层的渤海大楼高度达到了47.47米,很长时间之内都是天津的制高点。同一年,现代风格的中国大戏院落成,这是天津乃至全国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戏院。

 

从海河到南京路,仍可以看到慕勒为天津留下的建筑经典。解放北路上的利华大楼于1938年建成,主楼10层,高43米,是当时天津最高档的公寓楼。1940年,慕勒将起士林大饭店的外观设计为摩登的弧形,使得这座建筑与起士林的西餐一样,成为天津人津津乐道的谈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的承德道比皇家避暑山庄更让人骄傲!
说说天津卫——法租界的公议局大楼
天津法租界:曹禺写《日出》,周信芳建大戏院,溥仪在这买怀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法国公议局大楼旧址
【解放北路巡礼】原法国公议局
驻津日军投降之处——法国公议局旧址(国保档案/天津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