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业篇:天津建卫六百年·三条石的承转繁华

  

  1918年创建的郭天祥机器铁工厂生产车间。

  在天津市红桥区河北大街的中段,有一条西、东南走向的街道,这个三角地带就是天津乃至华北地区民间机器铸造业的发祥地之一———三条石。

  三条石地区,地处子牙河、南运河汇入海河的三角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据史料记载,清代中期以前,南北运河的船只运载的铁器,一般都在这里交换,因此这里也就形成了一个商业繁华的地带。后来三条石地区逐步发展起来,在长不过一里,宽仅一丈的街道两旁,大小铁厂、铁铺,一家密接一家,共有80多家,在20世纪三十年代发展成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颇具影响的机械制造及铸铁业的中心地区。

  出道

  当时只是“打行炉”

  三条石这条街道,本不出名,至于为什么叫三条石,谁也说不出准确的答案。有人说,因为当年这里离繁盛的三岔河口近,每天车水马龙,为方便行车,在路面上铺设了三条并排的青石,天长日久,车轮把石板都磨出了深沟。也有人说,清光绪六年(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母亲(也有传说是李鸿章的妻子)出殡,时值雨季,这一地区道路泥泞,不方便出行,为了送葬行车方便,李鸿章命人从外地运来上好的大青石,在大路中间铺设了三条并排的青石板。还有的说,是为了每年到北开祭奠周公祠(纪念淮军将领周盛传建立的祠堂),运送祭品而铺设的石路。

  不管哪种说法,青石铺路肯定与这一地区的路面泥泞有关。随着岁月的变迁,原来的三条青石板铺设的路面早就埋在了地下,但是,在三条石博物馆里,仍可看到当年铺设三条石大街所用的三块大青石。大青石上,几道明显的车辙印痕,让人们想见到当年的车水马龙。

  早年的三条石地区,原本是烧砖挖土形成的窑洼,后来河北大街一天天繁华起来,这里的水洼被填平了,才形成一条条街巷。三条石位置居中,既靠近海河,又与南、北运河为邻。南运河裁湾后,这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地带,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当年南、北运河的往来船只很多,船上所需的各种铁制器件,多半要在三条石更换。河北大街处在城乡接合部,各种铁制农具和生活器具销售旺盛,所以一些农村铁匠为了多赚些钱,便盯上了三条石。因为从这里经过水路,可以把华北地区的生、熟原料方便地运进来;打制出来的各种铁器,又可以就近拿到河北大街去出售。开始,这里多半是季节性的铁业,即农闲时用小车推着模子、化铁炉等工具来这里打铁,农忙时回家务农,当时叫“打行炉”。后来,由于各种铁器销量日见增加,从19世纪中叶以后,来三条石开业的铁铺愈来愈多。咸丰十年(1860年),直隶交河县人秦玉清带领子侄在三条石开设了第一家铸铁作坊———秦记铁铺,主要生产大小铁锅。此后,不断有打锯条、锯钮、枣核钉、铁锚的工匠来三条石设烘炉,制作砧子、榔头、车锏、药碾子、农用的犁铧等,后来发展到打螺丝、铆钉、机器零件或刃子活。据说三条石先后开过40多家铸铁厂,差不多都是交河人干的。到了民国初年,又有设备简陋,以手工或半手工操作的小厂来这里开业,一般只有两、三间厂房,一两台大工厂淘汰下来的破旧车床,条件极为恶劣。

  发展

  秦记铁铺开先河

  三条石铸造业建立最早的是金聚成铸铁厂。该厂于1897年创办,没有动力设备,初建时规模很小,生产的产品主要为铁锅、犁铧、镐头等日用器具。后来,金聚成从天津机器局学来了翻砂制模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泥工坯子做铸模的方法,用手摇风箱葫芦代替了大风箱,提高了生产力。1908年以后,金聚成开始铸造提供各机器厂加工用的整套轧花机和织布机毛坯,它的生产和机器制造业密切联系起来,得到很大发展。

  三条石最早的一家机器厂是郭天成机器厂,1898年由郭庆年创办,初时叫天成铜铺,只能制作铜锣和其他一些铜活。1905年,郭天成从旅顺口船坞回天津,带来机器制造技术,开始做机器零件。为外国洋行加工轧花机、织布机等,改称郭天成机器厂。1909年,郭天成机器厂工人郭东波开设万顺成铁厂,专做织布机,后改做人力车零件,1918年改名为郭天祥机器厂,成为三条石地区规模最大的机器厂之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真正影响三条石铸造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秦记铁铺的出现,另一个是天津机器局的设立。

  秦玉清本是“打行炉”出身,能用干模、硬模铸件技术制作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尤其是秦记的铁锅,远近驰名,很是赚了一些钱。后来,秦记铁铺衰落,但秦记铁铺培养的徒工大都在三条石自立门户,成了铸铁业的技术骨干,如三合铸铁厂的创办人高庆澜和他的两个弟弟都出身于秦记的学徒。秦玉清的另外两个徒弟,一个是他的远房弟弟秦玉周,另一个叫徐福顺,后来在法租界马家口与人合伙开设了著名的义顺铸铁厂。日后成为天津铸造业头面人物的史玉凯,当年也得到过秦家的真传。秦记的后人还创造出了硬模铸锅法,铸出的铁锅轻薄省火,盛行至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秦记铁铺的出现,才开了三条石铸造业的先河。

  天津机器局对三条石铸造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后,李鸿章来天津任直隶总督,在整顿天津机器局过程中,裁汰了一批工匠。天津开埠后,机器局从国外引进了多项近代工业技术,木模翻砂的铸铁工艺便是其中之一。原来这项工艺只有外国工匠掌握,后来中国工匠也学会了这门技术,并开始流传到三条石。与此同时,西洋传来的手摇羊皮风葫芦,因进风量大,很快便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木制风箱,后来又换用了电动的鼓风机。技术和工艺的革新,不但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产量也大幅度提高。

  20世纪初,三条石的机械铸造业成长迅速。一方面是因为天津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铸铁制品,如楼房使用的上下水管道、暖气片,或街道两旁用的路灯底座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政府推行“新政”,鼓励民间大办工业。直隶是推行“新政”的先锋,工艺总局从日本引进新式织布机、提花机、毛巾机进行推广。后来出现抵制洋货运动,乡村手工业开始发达,需要大量新式织布、提花和制毛巾所用的机器,从而刺激了三条石的铁业作坊,向生产机器和组装机器方向发展,并为他们的产品提供了很大的销售空间。当时这些机器差不多都是三条石的铁工厂仿造的。1914年,三条石的铁业作坊已有17家,并出现了机器和铸铁业的分工。

  成长

  独具规模“铁厂街”

  20世纪20年代,天津港成为北方棉花出口的最大口岸,许多棉花商在天津建立了打包厂,需棉花打包机;还有一些棉花商将棉花出手后,又把三条石生产的织布机,通过水陆贩卖到华北各地,这些都进一步刺激了三条石铸造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达。20年代后,大量的民族资本注入到天津轻纺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中来,各个厂家所需的机器虽然是进口产品,但日常所用的大量配件也要依靠三条石的机器厂和铸铁厂来提供。后来三条石所产的机器零配件供应范围又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动力和机器的不断更新是促进三条石工业发展的另一因素。1912年华顺铁厂开始使用电力,到1916年,机器、铸铁两业普遍使用了电力。但20世纪20年代,三条石各厂的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加,除织布机外,还能生产各种桅灯和柴油机。

  三条石各厂一般属于资本少、规模小的中小型工厂,能够不断得以发展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多有一套独特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办法,厂主多是本行学徒出身,对工厂亲自管理,并参加生产,熟习生产流程,熟习市场,所以工厂的层次少,效率高,以销定产。一些工厂厂主开始建立现代经营意识,如通过传媒或其他手段做广告,宣传和介绍自己的产品。一些工厂还聘用律师做法律顾问,以维持工厂的经济利益。在上世纪20年代,三条石地区已有铸铁厂20家,机器厂25家,两业初具规模,在华北地区颇有名气。当时有资料介绍说:“本市之机械工厂,家数众多,几随处皆是,而以河北三条石为集中街衢。”

  到上世纪30年代,三条石已成为一条独具规模的“铁厂街”,而且分厂、分号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产品不但销售至华北各地,有的产品还远销到南洋群岛。这时的三条石,可以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但在根本上,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社会需求,乃是三条石成为天津机械铸造业发祥地的主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天津民办铁厂,“姓郭的”特别多
三条石历史博物馆——福聚兴机器厂旧址(省‘市’保档案/天津篇)
三条石大街,一条消失的街道...
天津工业发祥地真的是三条石吗?
从聂公祠到博物馆
【美丽红桥我来拍】三条石历史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